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2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药学服务干预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丽霞 陈文刚 +1 位作者 许锦英 王中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8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并提出药学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以期降低ADR发生风险。方法统计医院2019年—2021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抗菌药物ADR报告238例... 目的观察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并提出药学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以期降低ADR发生风险。方法统计医院2019年—2021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抗菌药物ADR报告238例,分析抗菌药物ADR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23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男121例,女117例;年龄>60岁(42.44%)ADR中占比最大;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84.87%)占比最大;抗菌药物品种中,氟喹诺酮类(37.40%)和头孢菌素类(31.93%)引发ADR最多;累及器官/系统排名第1位为胃肠损害(30.25%),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5.21%)。结论抗菌药物ADR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抗菌药物ADR,用药期间重点关注老年人用药,并采取行政及信息系统干预、加强用药教育宣传、药师处方审查和医嘱点评及个体化药学服务等相关干预措施,以期发现预防或减少ADR的有效措施,为患者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干预措施
下载PDF
我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3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家鑫 陈芯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5期104-105,共2页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我院2016年上报的ADR中26.7%为抗菌药物引起。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我院2016年上报的ADR中26.7%为抗菌药物引起。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我院2015-2016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13例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亚先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63-63,共1页
许多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全球滥用抗菌药物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率[1].2004年以来,我院共收到有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46例,... 许多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全球滥用抗菌药物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害事件的发生率[1].2004年以来,我院共收到有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646例,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313例,占全部药品不良反应的41.7%.本文将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具体讨论,并特别分析了药品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旨在减少人为因素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 分析
下载PDF
某院2021年度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帆 邢海燕 +2 位作者 王浩浩 毛俊 孟祥云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24期118-121,共4页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和规范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21年1月至12月使用抗菌药物58 8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分为ADR组(249例)和正常组(58 615例)。对影响抗菌药物ADR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和规范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21年1月至12月使用抗菌药物58 8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分为ADR组(249例)和正常组(58 615例)。对影响抗菌药物ADR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不同级别抗菌药物ADR发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ADR发生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静脉给药、是否合并用药及不同抗菌药物级别是影响ADR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级别抗菌药物ADR发生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60岁)及是否静脉给药是影响ADR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和≥60岁)为独立危险因素。ADR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34.53%);ADR类型以一般ADR为主(95.18%),发生时间集中于用药120 min后(77.51%);不合理用药33例,主要为滴注速率过快。结论 该院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加强医师、护士和药师的相关培训,加强用药监测,以避免严重ADR和新的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50例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雪峰 潘燕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76-1078,共3页
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 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 药品说明书 治疗效果 用药目的 用法用量 合格药品
下载PDF
264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分析及风险信号挖掘
6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7 位作者 袁拥华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综合标准法、信息成分法挖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的风险信号。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报告共2 642份,其中严重的ADR 410例(15.52%);主要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按构成比降次排序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1.28%)、美罗培南(32.13%)、比阿培南(8.10%)、厄他培南(7.68%)、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79%)。患者男女比例为1.74> 60岁最多(59.69%);14个“药品-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阳性信号,其中美罗培南相关信号最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厄他培南在神经系统疾病ADR中报告数较多。结论 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强化临床使用此类药物的警戒意识,及时识别并处理ADR,规避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挖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7
作者 张丽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2021—2022年都昌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妇产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600例患者,选择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为对... 目的分析2021—2022年都昌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2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妇产科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600例患者,选择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为对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统计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抗菌药物类型和累及器官;记录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转归等,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干预。结果入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用药天数(5.72±0.91)d;97例(80.83%)ADR患者发生在用药1 d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3.33%);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类型较多,排在前两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分别为66例(占55.00%)和24例(20.00%);ADR患者累及器官相对较多,临床表现也不同,排在前三位的是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及皮肤反应,分别为33例(27.50%)、28例(23.33%)和24例(20.00%);117例ADR经处理后症状好转或治愈,3例患者转上一级医院诊疗。结论ADR主要分布于静脉滴注用药患者中,且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主,停药后多数患者痊愈,医院应加强重点药物及妇产科药学监护,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药物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江艳英 黄巧妹 张荔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0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总结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并分析其与不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8例,分析不良反应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的关系。结果 68例不良反应中,不合理用药4... 目的 总结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特点,并分析其与不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单一抗菌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8例,分析不良反应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的关系。结果 68例不良反应中,不合理用药45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以使用时间过长为最多(31.11%),其次为滴速过快(24.44%)等;45例患者中以喹诺酮类药物诱发为主(18例,40.00%),其次是β-内酰胺类(16例,35.56%);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41.84%),其次为消化系统(26.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滴速过快、浓度过高、使用剂量过大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化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 相关性
下载PDF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1~2022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艳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方法:抽取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1~202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17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1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以护士(43.78%)... 目的:分析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相关因素.方法:抽取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21~2022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17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1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以护士(43.78%)、医生(33.18%)为主,主要涉及科室为儿科(43.78%)、呼吸内科(18.89%)和外科(14.29%).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涉及女性发生率(55.76%)高于男性(44.24%),5~14岁人群发病率为最高(29.03%).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83.87%),其次为肌内注射(9.22%)、静脉注射(6.91%).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19个品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最高(46.54%).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部位主要为皮肤(41.47%)、消化系统(15.21%)和神经系统(10.14%).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轻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90.78%),其次为“进展为一般”药物不良反应(7.83%).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行为,重视儿科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反应 药物 相关因素 医院
下载PDF
头孢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对策分析
10
作者 江斌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头孢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于我院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3例,统计患者个人信息、症状表现等,并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主要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目的:研究头孢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于我院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3例,统计患者个人信息、症状表现等,并提出预防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主要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占比46例(55.42%),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2例(14.46%)、心血管系统反应9例(10.84%),远多于其他系统不良反应(P<0.05).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80例(96.39%),远多于口服给药(P<0.05).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0~10岁患者23例(27.71%),>60岁患者32例(38.55%),多于其他年龄段(P<0.05).使用头孢曲松钠(静滴/口服)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22例(26.51%)最高,多于其他药物(P<0.05),其次分别为头孢替安类、头孢替唑钠类等药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主要引起皮肤过敏、消化系统反应及心血管反应,多见于0~10岁、60岁以上群体中,主要在输液给药后发生,头孢曲松钠最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给药前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询问过敏史,严格做好试敏后才能给药,并注意对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治疗,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用药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类 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曲松钠 症状表现
下载PDF
某院8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11
作者 张成栋 张少桦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一四八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87例患者中皮肤软组... 目的: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一四八医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87例患者中皮肤软组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比40.23%),其次为消化系统(占比25.29%)。因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占比44.83%),其次为喹诺酮类(占比24.14%)。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给药时间过长(占比34.48%),其次为滴速过快(占比24.14%)。结论: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原因有关,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重视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2
作者 严建文 余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01-0104,共4页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以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为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由多家医院上报数据,均为应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分析其具体情况。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药品引发的不良反...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 以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为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由多家医院上报数据,均为应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分析其具体情况。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其中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氯氮平;不良反应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最为明显,在引发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方面,步态不稳、肌张力障碍、震颤、流涎、视物模糊、静坐不能等。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需加强研究,用药的过程中加强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药物 药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某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吴忧 胡海生 +1 位作者 白倩 葛星峰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上报的80例抗菌药物所致ADRs老年病... 目的:分析医院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上报的80例抗菌药物所致ADRs老年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相关抗菌药物的品种和给药途径,以及ADRs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析老年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80例ADRs涉及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喹诺酮类(33例,占41.25%)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7例,占33.75%),涉及的具体品种主要由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80例ADRs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70例,占87.50%);80例ADRs累及的主要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2例,占40.00%)、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20例,占25.00%)、胃肠道系统(16例,占20.00%);80例ADRs中,有10例为严重ADRs,其余均为一般ADRs。结论: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在老年患者抗菌药物所致ADRs中占比较高,尤其是其静脉滴注剂型;对此,临床应加强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管理和监护,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某院2021—2022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金薇 骆丽萍 吴妙莲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6期582-586,609,共6页
目的:分析医院2021—2022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16例抗菌... 目的:分析医院2021—2022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16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ADRs的报告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处置结局,所涉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和用药原因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116例ADRs所涉的患者中,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64例vs 52例),年龄上以18~<75岁占比为主(90例,占77.59%);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44例,占37.93%),其次为尿路感染(18例,占15.52%)和术后感染(13例,占11.21%);所涉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喹诺酮类(36例,占31.0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7例,占23.28%)和头孢菌素类(20例,占17.27%),而涉及的品种主要有左氧氟沙星(3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9例)和头孢曲松(12例);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99例,占85.34%),而ADRs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60 min内(81例,占69.82%);抗菌药物相关ADRs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主要的临床表现则为瘙痒、皮疹和皮肤发红;116例ADRs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94例,占81.03%),而“严重”的有16例(占13.79%)“,新的一般”的有6例(占5.17%);100例严重程度为“一般”的ADRs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16例严重程度为“严重”的ADRs患者中,在处置后,有15例均得到好转,余1例结局不详。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ADRs在患者年龄、所涉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方面有其一定的规律,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护理和观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征 合理用药
下载PDF
8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15
作者 石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50-0053,共4页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并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跨足2023年1月~2024年1月,分析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不良反应的临...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并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80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间跨足2023年1月~2024年1月,分析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 ADR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比例相似,经统计学检验后发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 >0.05),在年龄方面,20~50岁人群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唑林等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率最高,且不同药物种类间ADR率差异显著(2=88.922,P<0.05),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 药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分析导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及干预措施
16
作者 邹雨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0-0083,共4页
分析引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0例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并以采取干预措施后的200例患者为参照,... 分析引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200例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因素,并以采取干预措施后的200例患者为参照,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主要影响的系统及组织为皮肤及消化系统;采取干预措施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不合理用药行为得到显著控制(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要想减少不良反应,就要明确引发不合理用药的具体因素,通过制定必要的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 PDCA管理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对合理用药的影响
17
作者 郑丽丽 许桂珠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3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运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并且进行报告分析,明确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实施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1...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运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并且进行报告分析,明确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实施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明确不良反应的类型,且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用药意见。结果在11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肺结核患者中,相较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数量较少;以30~40岁为高发年龄段,约占61.82%(68/110),相较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的发生率较高,且给药方式多为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等,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神经、消化、血液等多个方面。结论在针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禁忌证与适应证,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病情,精心制定并应用恰当的联合用药方案,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疗效
下载PDF
某三级综合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吴红 张会珍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7-349,357,共4页
近年来,创新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甚至有的患者得到了治愈^([1])。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抗肿瘤药物都有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抗肿瘤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 近年来,创新抗肿瘤药物层出不穷,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甚至有的患者得到了治愈^([1])。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抗肿瘤药物都有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抗肿瘤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是肿瘤患者接受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化疗时,更容易发生ADR^([2])。因此,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与化疗相关的ADR令人担忧,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还会增加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19
作者 马兴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05-0108,共4页
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间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病例报告开展研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途径、累及器官以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总结和... 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22年07月至2023年07月间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病例报告开展研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种类、用药途径、累及器官以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20~35岁患者更容易引发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三种药物;静脉滴注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皮肤和附件;所有患者的原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大;用药30min内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时间。结论 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明确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研究
下载PDF
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春燕 单慧亭 +3 位作者 伊力亚斯·买买提艾力 朱青梅 赵海霞 熊代琴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致ADR的有效报告151份,涉及患者15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 目的分析新型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致ADR的有效报告151份,涉及患者15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使用利妥昔单抗发生ADR的危险因素。结果151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88例,女63例,男女比例为1.40∶1;以≥70岁老年患者为主,共39例(25.83%);ADR共涉及24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其中利妥昔单抗致ADR例数最多;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黏膜及全身性损害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46例次)、瘙痒(25例次)、发热(32例次)、寒战(25例次)等;发生严重ADR 15例次,新的ADR 6例次;转归均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淋巴细胞水平高[RR=9.24,95%CI(3.21,26.61),P=0.00]是使用利妥昔单抗致ADR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时需加强ADR及疗效监护,特别是使用利妥昔单抗且合并淋巴细胞水平高的患者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肿瘤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利妥昔单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