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物质及降低措施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健 蒋思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7-9,共3页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抗营养物质 硫苷 纤维 酚类化合物 饲料 改进措施
下载PDF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及危害 被引量:4
2
作者 朱莉 宫兆娟 杨为强 《水禽世界》 2008年第6期48-48,共1页
所谓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中本身所固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长,无明显毒性或偶而引起动物器官变化的物质,也叫营养抑制因子、抗营养因子或毒性因子。迄今,已经发现的抗营养物质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对不... 所谓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中本身所固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影响动物生长,无明显毒性或偶而引起动物器官变化的物质,也叫营养抑制因子、抗营养因子或毒性因子。迄今,已经发现的抗营养物质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抑制作用分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营养价值 抗营养物质 营养抑制因子 危害 营养因子 动物生长 动物器官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畜禽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研究进展——单宁的性质、抗营养作用及去毒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威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9-20,共2页
蚕豆作为人的粮食和畜禽饲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很少发现对人或畜禽产生不利作用。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蚕豆中含有数种营养抑制物,能够降低畜禽生产的饲料利用率。蚕豆抗营养抑制物主要为:缩合单宁、蚕豆嘧啶核苷、伴蚕豆嘧啶核苷。
关键词 畜禽 饲料 抗营养物质 单宁 去毒
下载PDF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 被引量:1
4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1999年第3期10-13,共4页
几乎所有可能的饲料原料中都含有某种抗营养物质,这些抗营养物在饲料中的浓度如果过高,就会危害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饲料配合者具备了有关饲料中抗营养物的基本知识,他就能有计划地采用多种饲料原料而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可能产生的... 几乎所有可能的饲料原料中都含有某种抗营养物质,这些抗营养物在饲料中的浓度如果过高,就会危害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饲料配合者具备了有关饲料中抗营养物的基本知识,他就能有计划地采用多种饲料原料而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可能产生的有害作用。适当的日粮含量水平以及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抗营养物质 豆类 蔬菜类 块根类 谷物
下载PDF
黑麦日粮中的抗营养物质与解决方法
5
《中国饲料》 1996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黑麦 抗营养物质 爱维生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山羊饲料中抗营养物质及处理方法
6
作者 周占琴 武和平 +2 位作者 陈小强 付明哲 潘瑞 《畜牧兽医杂志》 2000年第6期17-20,共4页
介绍了山羊饲料中主要抗营养物质的来源和作用机理 ,提出了具体的回避预防。
关键词 山羊 抗营养物质 作用机理 饲料
下载PDF
畜禽豆饼饲料中抗营养物质
7
作者 张庆朝 《山东畜牧兽医》 1992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豆饼 饲料 抗营养物质
下载PDF
配置饲料要小心外来抗营养物质
8
《农村养殖技术》 2008年第4期29-29,共1页
这一类物质,是指不是植物正常生长必然存在,而由环境进入植物中,对动物有不利影响的物质。这类物质种类甚多,但主要是人为污染环境所致,也有极少部分是由于地球物理变化所致。
关键词 抗营养物质 饲料 配置 污染环境 物理变化 植物
原文传递
微生物发酵处理对豆粕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熊智辉 过玉英 +1 位作者 陈丽玲 徐淑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399,406,共5页
对豆粕的微生物发酵处理,可降低抗营养物质对动物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应激,提高豆粕的营养成份和饲喂价值。本文综述了发酵豆粕的特点及其加工工艺。
关键词 豆粕 发酵 抗营养物质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肉鹅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佳丽 包敏 杨桂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表观消化率 抗营养物质 木聚糖酶 小麦 饲粮 阿拉伯木聚糖 营养物质消化率 肉鹅
下载PDF
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国良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2年第12期46-47,共2页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其不仅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畜禽健康和生产陛能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制约着常规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及饲... 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其不仅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畜禽健康和生产陛能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制约着常规饲料转化效率的提高及饲料的开发利用,有效掌握消除抗营养因子对饲料不良影响的方法,对饲料生产和畜禽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消除方法1.1物理方法(1)加热法加热法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包括烘烤、微波辐射、红外辐射等;湿热法包括蒸煮、热压、挤压等。加热法效率高,简单易行,无残留问题,成本也较低,但其仅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对热稳定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皂角苷、氰类化合物、低聚糖类等效果不佳。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不足则不能完全消除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则会破坏其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某些含硫氨基酸,在生产中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因子 饲料养分 饲料转化效率 饲料生产 养分消化 开发利用 抗营养物质 含硫氨基酸
下载PDF
酶有助于消除大豆粕中α半乳糖苷的抗营养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国栋 BorjaVila JosepMascarell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1999年第5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家禽饲料 大豆粕 α半乳糖苷 抗营养物质 消化率
下载PDF
影响组合效应的因素及其营养调控
13
作者 张倩 王宝维 徐克斯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11期93-95,共3页
卢德勋(2000)指出,日粮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并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三种类型。... 卢德勋(2000)指出,日粮组合效应的实质是来自不同饲料的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以及抗营养物质之间互作的整体效应,并且根据利用率或采食量等指标分为"正组合效应"、"负组合效应"和"零组合效应"三种类型。其中正组合效应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如对低质饲草进行青绿饲料的催化性补饲时会产生正的组合效应,而负组合效应会降低有效代谢能,典型负组合效应如大量饲喂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饲料,导致日粮纤维物质降解率下降。本文主要就影响饲料间组合效应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畜牧养殖业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间组合效应 营养调控 抗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饲料 畜牧养殖业 整体效应 青绿饲料 纤维物质
下载PDF
小麦胚芽及其提取物营养价值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东升 张露露 《饲料广角》 2017年第1期47-49,共3页
小麦胚芽及其提取物富含脂肪、优质蛋白和多种功能性成分,并且具有抗氧化等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麦胚芽及其提取物的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和加工工艺来探讨小麦胚芽的综合利用,以便为小麦胚芽及其提取物在饲料和食品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胚芽 提取物 营养价值 加工工艺 优质蛋白 不饱和脂肪酸 功能性成分 解毒作用 功能性物质 抗营养物质
下载PDF
营养丰富 烹饪方法多样 疫情期间宅家不妨多种点“芽苗菜”
15
作者 郑飞飞 《中国食品》 2020年第7期132-133,共2页
疫情期间,很多人表示买菜不如以前方便。然而,蔬菜的消耗量很大,家里又不能囤太多。这种情况下,不妨自己动手种点"芽苗菜"。具体怎么操作?它们分别有什么营养优势?怎么烹调和搭配?豆嘴儿/黄豆芽黄豆发芽,芽刚露出时叫"... 疫情期间,很多人表示买菜不如以前方便。然而,蔬菜的消耗量很大,家里又不能囤太多。这种情况下,不妨自己动手种点"芽苗菜"。具体怎么操作?它们分别有什么营养优势?怎么烹调和搭配?豆嘴儿/黄豆芽黄豆发芽,芽刚露出时叫"豆嘴儿",再长大些叫"豆芽"。经过发芽,大豆中的抗营养物质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苗菜 抗营养物质 烹饪方法 疫情 豆芽 营养丰富 发芽 消耗量
下载PDF
超量植酸酶改善仔猪的铁营养状况
16
作者 陆汉邦(译) 陈建康(校) +1 位作者 罗静如(制图表) casey bradley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第7期71-72,共2页
就传统来说,猪营养的重点是仔猪的能量、蛋白质和(或)氨基酸需要,然而,改善仔猪体内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同样对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特别重要的是断奶后的铁营养,因为铁是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关键组分,而且对氧气... 就传统来说,猪营养的重点是仔猪的能量、蛋白质和(或)氨基酸需要,然而,改善仔猪体内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同样对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特别重要的是断奶后的铁营养,因为铁是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关键组分,而且对氧气借助血液进行运输也是必不可少的。已知较高含量的铁会提高血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水平,增加对细胞的氧供应量,并最终会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血红细胞 关键组分 生产效率 生长速度 抗营养物质 现代养猪 早期断奶 葡聚糖铁 超剂量使用
下载PDF
最好吃的煮蛋是蛋黄微凝
17
作者 李园园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6期92-92,共1页
煮鸡蛋看似简单,实则学问不少:煮得好,是最健康的吃法;煮不好,要么有食品安全风险,要么营养打折扣。很多人喜欢吃特别嫩的煮鸡蛋,比如溏心蛋,其蛋黄中心还处在可以流动的溏心状态。尽管口感独特,但这样的鸡蛋并不安全,沙门氏菌未被充分... 煮鸡蛋看似简单,实则学问不少:煮得好,是最健康的吃法;煮不好,要么有食品安全风险,要么营养打折扣。很多人喜欢吃特别嫩的煮鸡蛋,比如溏心蛋,其蛋黄中心还处在可以流动的溏心状态。尽管口感独特,但这样的鸡蛋并不安全,沙门氏菌未被充分杀灭,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对于胃肠功能不太好的孩子和老人来说更危险。太嫩的鸡蛋里还含有生物素结合蛋白、卵抑制剂等抗营养物质,不利于营养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营养物质 煮鸡蛋 食品安全风险 营养吸收 食物中毒 胃肠功能 结合蛋白 生物素
下载PDF
基施硒肥对蚕豆籽粒硒含量、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华华 李放 +3 位作者 李航宇 葛军勇 徐东旭 康玉凡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富集规律、营养物质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硒浓度能够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而高浓度硒则降低蚕豆产量;施硒能够显著提高蚕豆籽粒硒含量(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分别较对照提高21.3~35.8和4.97~7.60倍),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之间呈对数关系;硒同时可以影响籽粒中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单宁等物质的含量,而对总碳水化合物及植酸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施硒可以显著提高籽粒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力;硒对籽粒中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性的影响在蚕豆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合理施硒具有增加硒含量和改善蚕豆营养品质的双重效益,低浓度硒处理(3.1mg/kg)便适于富硒蚕豆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营养物质 抗营养物质 DPPH自由基清除力
原文传递
草鱼、鳊对南方几种牧草的适口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德庆 黄秀声 +1 位作者 唐龙飞 陈钟佃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5-78,共4页
研究了草鱼、鳊对南方山区主要高产优质牧草的最大摄食率及适口性,试验表明:冷季牧草品种中,草鱼对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摄食率分别是74.03%、70.09%,显著高于紫花苜蓿,说明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适口性明显好于紫花苜蓿。草鱼对暖... 研究了草鱼、鳊对南方山区主要高产优质牧草的最大摄食率及适口性,试验表明:冷季牧草品种中,草鱼对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摄食率分别是74.03%、70.09%,显著高于紫花苜蓿,说明营养期黑麦草、鸡脚草的适口性明显好于紫花苜蓿。草鱼对暖季牧草甘薯叶、杂交狼尾草的摄食率最高,分别是61.98%、56.15%,与狗尾草33.76%差异显著,其他多数品种介于这二者之间。鳊对百喜草、杂交狼尾草和印度豇豆的摄食率最高,分别是61.13%、59.97%、61.6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试验期间草鱼、鳊都拒食串叶松香草。木质素、单宁物质等抗营养物质是影响草食性鱼类适口性的重要因素。鳊的适口性与草鱼有所区别,对于细茎或藤蔓较有韧性的牧草的摄食能力不如草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牧草 最大摄食率 适口性 抗营养物质
下载PDF
植酸酶产生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梅申 沈爱光 +1 位作者 熊晓辉 沈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3-67,共5页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抗营养物质 发酵工艺 液体培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