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1
作者 汤滨滨 程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取同期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及WB检测AnuA。分别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Anu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AnuA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20例、阴性24例,WB检测AnuA阳性109例、阴性35例;非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76例、阴性86例,WB检测AnuA阳性71例、阴性91例;对照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7例、阴性83例,WB检测AnuA阳性11例、阴性89例;两种检测方法在SLE组、非SLE组和对照组的AnuA检测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的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和对照组,且非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AnuA的敏感度87.4%(180/206)高于WB检测的80.1%(165/206)(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0.1%,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0.516)。结论ELISA及WB检测AnuA在SLE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在AnuA初步检测中运用WB,如有必要可在复检中运用ELISA,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SL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CMC-MMA-AA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罗欣昕 王甦晓 《胶体与聚合物》 CAS 202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 本文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为单体,H_(2)O_(2)+Fe^(2+)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CMC-MMA-AA纳米乳液。通过SEM、DLS、TG、IR对乳胶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采用BLI、SDS-PAGE等方法验证纳米粒子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包被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均一,粒径分布较窄,且具备良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羧甲基纤维素 乳液聚合 蛋白质吸附
下载PDF
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吸附的分子模拟
3
作者 陈莉 朱袁锋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为阐明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的吸附机理,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手段,设计了常见的几种蛋白质(β2微球蛋白、人血清蛋白(HSA)、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在水相里的动力学行为,作为蛋白质吸附模型参考系,系统地探究了Ti_(3)C_(2)O_(2... 为阐明Ti_(3)C_(2)Tx MXene抗蛋白质的吸附机理,以分子动力学模拟为手段,设计了常见的几种蛋白质(β2微球蛋白、人血清蛋白(HSA)、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在水相里的动力学行为,作为蛋白质吸附模型参考系,系统地探究了Ti_(3)C_(2)O_(2)、Ti_(3)C_(2)(COOH)(OH)_(3)、Ti_(3)C_(2)(NH_(2))_(2)、Ti_(3)C_(2)(COOH)_(2)和Ti_(3)C_(2)(OH)_(2)MXene等5种表面官能团性质不同的Ti_(3)C_(2)Tx MXene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参考系和上述5种Ti_(3)C_(2)Tx MXene表面的均方根位移和均方根波动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幅度均在0.5 nm以内,说明这些蛋白质在Ti_(3)C_(2)Tx MXene的表面保留着天然构象,其中,Ti_(3)C_(2)(OH)_(2)MXene和Ti_(3)C_(2)(COOH)2 MXene因其亲水性最好,对蛋白质形变的影响最小;模拟过程中牛血清蛋白和Ti_(3)C_(2)O_(2)的质心距离始终保持恒定(3.5 nm),Ti_(3)C_(2)O_(2)/PVDF膜的BSA吸附量从纯PVDF膜的65μg/cm^(2)降低到28μg/cm^(2),说明Ti_(3)C_(2)Tx MXene具有显著的抗蛋白吸附特性;此外,模拟结果还从原子水平展示了抗蛋白质实验过程中Ti_(3)C_(2)Tx MXene通过水化层的空间位阻效应减少了对蛋白质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蛋白质 构象 蛋白质吸附
下载PDF
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进美 田欣露 +1 位作者 张彬 姚芳莲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但由于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现象的普遍存在,对这些材料造成污染,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性能的材料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 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但由于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现象的普遍存在,对这些材料造成污染,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具有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性能的材料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蛋白质的吸附过程及材料抗蛋白质吸附的机理,重点综述了生物医学领域中广受关注的抗蛋白质吸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吸附材料 吸附机理 生物医学应用 综述
原文传递
一种可阻止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新型聚乳酸材料——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明媚 潘君 +3 位作者 李永刚 刘颖 王远亮 牛旭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进行了本体改性。用红外、核磁和差示扫描技术对改性材料进行了表征,用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进行了本体改性。用红外、核磁和差示扫描技术对改性材料进行了表征,用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和MPLA相比,得到的产物(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改性 马来酸酐 氨基封端聚乙二醇 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
下载PDF
甘薯抗瘟病品种特异性抗性蛋白质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余萍 陈盛 +4 位作者 张宏 林少琴 朱苏闽 黄德棋 曾以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发现甘薯“闽抗330”的叶片组织粗提液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新种花”则无明显的抑制效应.IEF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同的作用与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有关,其等电点pH在... 研究发现甘薯“闽抗330”的叶片组织粗提液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新种花”则无明显的抑制效应.IEF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同的作用与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有关,其等电点pH在6左右,这两种甘薯品种叶片组织的粗提液经薯瘟病原细菌(低毒菌)吸附后,“闽抗330”品种中的这条蛋白质带消失,而感病品种“新种花”本身就无这条蛋白带,表明品种对薯瘟病的抗病性与这一蛋白质有关。凝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粗提液均存在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蛋白质 甘薯 瘟病品种
下载PDF
可移除保护膜抑制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彦 戴宗 邹小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392-392,共1页
非特异性吸附的存在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非特异性吸附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消除,其带来的信号叠加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信号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分析。因此必须尽量消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调节孵育液组... 非特异性吸附的存在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非特异性吸附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消除,其带来的信号叠加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信号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分析。因此必须尽量消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调节孵育液组成,构建抗吸附性表面和使用可移除膜封闭技术等。可移除膜封闭技术是最近发展的一种降低非特异性吸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蛋白质相互作用 非特异性 吸附 保护膜 信号叠加 封闭技术 异性结合
下载PDF
PEG功能化材料阻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彭钢 陈华林 +2 位作者 刘白玲 王斌 孟旭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1-55,共5页
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界面作用出发,分析了各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机理,归纳了PEG改性材料的各种方法,总结了PEG改性材料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PEG功能化 蛋白质吸附 聚合物分子刷 异性吸附 图案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PEG功能化材料阻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续)
9
作者 彭钢 陈华林 +2 位作者 刘白玲 王斌 孟旭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51,I0011,共5页
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界面作用出发,分析了各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机理,归纳了PEG改性材料的各种方法,总结了PEG改性材料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PEG功能化 蛋白质吸附 聚合物分子刷 异性吸附 图案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活体微电极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涛涛 张帅 +1 位作者 张丽 张美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2-1621,共10页
活体电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微电极植入特定脑区原位监测脑内神经化学物质动态变化的方法之一,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对脑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然而,微电极的植入会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排异反应,这将对微电极的电分析性能产生不利... 活体电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微电极植入特定脑区原位监测脑内神经化学物质动态变化的方法之一,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对脑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然而,微电极的植入会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排异反应,这将对微电极的电分析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会导致微电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下降;另一方面,蛋白质介导的细胞粘附,其代谢过程会导致电极周围的微化学环境改变,从而影响微电极对神经化学物质检测的准确性。最终,电极表面上形成的纤维囊会阻碍电子(电荷)的转移,导致微电极无法正常工作。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发展的电极抗蛋白质吸附的方法和策略,对活体原位电化学分析中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做评综述,并对活体微电极抗蛋白质吸附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分析 微电极 蛋白质吸附 蛋白质吸附 评述
下载PDF
重组抗VEGF单抗工艺特异性宿主细胞蛋白质残留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春平 梅雄 +1 位作者 王星 刘翠华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建立重组抗VEGF单抗中CHO宿主细胞蛋白质(HCPs)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空载CHO细胞制备工艺特异HCPs,并进行二维电泳表征;采用二维电泳-Western blot(2D SDS-PAGE/Western blot)法对6种抗CHO HCPs多克隆抗... 目的建立重组抗VEGF单抗中CHO宿主细胞蛋白质(HCPs)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空载CHO细胞制备工艺特异HCPs,并进行二维电泳表征;采用二维电泳-Western blot(2D SDS-PAGE/Western blot)法对6种抗CHO HCPs多克隆抗体(C3、C6、C7、AB000103-A、AB000103-C、3G-0016-AF)识别重组抗VEGF单抗工艺特异性HCPs的覆盖率进行测定;选择覆盖率最高的多抗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制品工艺特异性HCPs ELISA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线性、基质干扰、稀释线性、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此外对该方法与商业化通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桥接对比研究。结果制备的工艺特异性HCPs蛋白质谱分布广泛;筛选得到覆盖率为59%的C6兔抗CHO HCPs多抗作为检测抗体,并建立了夹心ELISA检测法;该方法不受原液基质干扰,HCPs标准品在3.33~810 ng/ml浓度范围曲线拟合良好,原液在1~8倍范围内有良好的稀释线性;检测限0.075 ng/ml,定量限20 ng/ml;试验内和试验间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30、150及300 ng/ml浓度的HCPs标准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7%、107%和95%;工艺特异性ELISA法测得的结果显著高于商业化通用检测方法。结论建立了重组抗VEGF单抗工艺特异性HCPs 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率、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和线性,适用于该制品HCPs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VEGF单 CHO细胞 宿主细胞蛋白质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六种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萌慧 高瑛 +1 位作者 李家璜 华子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8-214,共7页
近年来,纳米磁珠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之间往往存在非特异性吸附,故从蛋白质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与磁珠吸附的关系。利用两种生物纳米磁珠,对6种不同蛋白质与磁珠的吸... 近年来,纳米磁珠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蛋白质与生物纳米磁珠之间往往存在非特异性吸附,故从蛋白质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与磁珠吸附的关系。利用两种生物纳米磁珠,对6种不同蛋白质与磁珠的吸附特异性展开研究。使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各个蛋白结构及蛋白质性质与磁珠吸附特异性的关系。不同的蛋白质与纳米磁珠之间存在非特异性吸附,蛋白大小与磁珠吸附蛋白的能力没有明显关联性。随着蛋白β折叠比例的降低,蛋白质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降低。β折叠比例最大的蛋白——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最多,可通过吸附获得单一蛋白条带。β折叠比例最小的人膜联蛋白A5(Annexin A5)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最少。当Annexin A5融合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后,β折叠比例升高,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增加。不同蛋白质的大小与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无明显的相关性,磁珠对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能力与蛋白结构的β折叠比例呈正相关,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影响蛋白质与磁珠非特异性吸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珠 不同蛋白质 非特异性吸附 β折叠比例
下载PDF
水溶液中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血液蛋白质分子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洁 杨曼 +5 位作者 王超英 孔桦 王睿 王琛 解思深 许海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6,共9页
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分散和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是实现其生物医学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混合强酸结合超声处理的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得到可以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稳定分散的MWCNTs水溶液。对该水... 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分散和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是实现其生物医学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混合强酸结合超声处理的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得到可以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稳定分散的MWCNTs水溶液。对该水溶液进行高速和超高速离心,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激光动态光散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留在水中和沉淀出来的MWCN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氧化处理的MWCNTs表面引入了包括羧基在内的含氧基团,长度由初始的50μm变为500nm~800nm,且经过不同离心力作用下得到的上清液中MWCNTs的尺寸分布没有明显差别;MWCNTs水溶液在253nm处有与MWCNTs浓度相关的特征吸收峰,由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MWCNTs浓度的光谱分析方法。此外,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分散在水中的MWCNTs对单一白蛋白、单一纤维蛋白原、以及两种混合蛋白的吸附作用,探讨了聚乙二醇甲醚(PEG)修饰抑制纤维蛋白原在MWCNTs上吸附的可能性。结果表明,MWCNTs对两种单一蛋白均有吸附,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更加强烈。在双蛋白混合溶液中,MWCNTs对纤维蛋白原分子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吸附作用。经PEG分子修饰后,MWCNTs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程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 分散 血液蛋白质分子 非特异性吸附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宿主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茜 王彦芳 +3 位作者 张丽芳 焦艳晴 郝爱鱼 董爱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根据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生产工艺 ,建立宿主蛋白质 (HCP)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不含rhG CSF基因的空质粒转染E .coli宿主 (BL2 1) ,按rhG CSF的生产工艺进行发酵、纯化、制备HCP。常规法免疫家兔 ,制备抗HCP多... 目的根据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生产工艺 ,建立宿主蛋白质 (HCP)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不含rhG CSF基因的空质粒转染E .coli宿主 (BL2 1) ,按rhG CSF的生产工艺进行发酵、纯化、制备HCP。常规法免疫家兔 ,制备抗HCP多抗血清 ,经纯化后 ,过碘酸钠法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建立双抗夹心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HCP在rhG CSF原液中的含量。结果所建HCP测定方法能够测定 7.8~ 2 5 0ng/ml范围内的HCP。结论重组蛋白质药物宿主蛋白质含量测定应依据不同的工艺 ,制定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宿主蛋白质 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 宿主蛋白质
下载PDF
肺脏缺血预处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海周 张春芳 +1 位作者 马保庆 张恒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肺组织缺血预处理(IP)的蛋白质组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常规开胸后建立左上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全部大鼠均遭受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但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IP干预,... 目的 研究大鼠肺组织缺血预处理(IP)的蛋白质组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常规开胸后建立左上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全部大鼠均遭受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但预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IP干预,对所有样本总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后Mascot软件搜索SWISS—PROT和NCBI数据库进行鉴定。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双向凝胶电泳参考图谱,45个蛋白质点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巯基特异性抗氧化荆(TSA)和6个热休克蛋白家族在内的30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结论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IRI和IP肺脏保护机制的很有前途的工具。TSA在IP对肺脏IRI的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缺血预处理 肺保护 巯基特异性氧化剂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雨晨 王延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口恶]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口恶]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口恶]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蛋白质吸附 蛋白质分离 在线富集 聚(2-甲基-2-[口恶]唑啉) 综述
下载PDF
抗冻蛋白溶液中界面吸附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17
作者 郭明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9,共6页
在分析抗冻蛋白溶液中冰晶生长的实验结果和抗冻蛋白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抗冻蛋白溶液中界面吸附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并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出冰晶界面层厚度与系统中水分子吸附量以及抗冻蛋白浓度的关系 ,数值模... 在分析抗冻蛋白溶液中冰晶生长的实验结果和抗冻蛋白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抗冻蛋白溶液中界面吸附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并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出冰晶界面层厚度与系统中水分子吸附量以及抗冻蛋白浓度的关系 ,数值模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附合较好。模型对于指导实验上定量测定冰晶界面层的吸附情况和解释实验结果的机理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活性 界面层 蛋白溶液 冰晶 冷冻糖蛋白 元胞自动机模型 蛋白质 界面吸附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18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2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7-889,共3页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 为了探讨脑脊液(CSF)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42例单纯疮疹病毒性脑炎(病脑组)、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1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组)患者和2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肿瘤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CSF中的S-100B蛋白和NSE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P<0.01);脑脊液NSE含量病脑组最高,与化脑组和隐脑组相比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和P<0.01),隐脑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检测发现,脑脊液S-100B蛋白和NSE含量随3组CNS炎症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3组CNS炎症患者脑脊液S-100B和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与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含量测定 CSF NSE CN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法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丹 胡娟 +5 位作者 刘萍 罗伟光 李婷婷 郭靖 明英姿 邹义洲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首先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收集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良受者的血清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筛选;用Luminex抗体检测平台检测血清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ICA)的抗体。在确定血清标本中存在有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后,用HUVEC将其吸附。洗涤细胞后再将吸附的抗体从细胞膜上洗脱下来,再用Protein-A/G磁珠再次纯化和浓缩洗脱液中的抗体Ig G。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洗脱液中抗体活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凝胶和免疫印迹法鉴定纯化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结果在386例肾移植受者的血清中,选取血清肌酐(Scr)>400μmo I/L、抗HLA抗体阴性、抗MICA抗体阴性和荧光反应强度(MFI)>16的5例受者的血清样本,纯化后的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Ig G在SDS-PAGE凝胶显示免疫球蛋白重链(纯度>9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纯化的抗体具有重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特性。结论采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吸附肾移植受者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的提纯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 吸附 人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一种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的制备以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庆华 王强盛 +1 位作者 王龙刚 陈天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3-510,共8页
采用缩聚法制备了聚天冬氨酸(D)带赖氨酸(K)侧链的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Poly(D)-K.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波谱(NMR)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目标多肽的分子量和结构;圆二色(CD)光谱仪考察多肽在水溶液中的二级构象;X... 采用缩聚法制备了聚天冬氨酸(D)带赖氨酸(K)侧链的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多肽Poly(D)-K.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波谱(NMR)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考察目标多肽的分子量和结构;圆二色(CD)光谱仪考察多肽在水溶液中的二级构象;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考察多肽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的组成.结果表明,已经制备得到目标多肽,其重均分子量约为3.8×103,多分散系数为1.33,平均聚合度约为12.4;多肽在水溶液中呈无规线团结构;且多肽能通过主链末端的巯基在金片表面自组装成膜.设定组织培养聚苯乙烯(TCPS)表面的蛋白质吸附量为100%,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得该多肽SAMs表面对羊抗人免疫球蛋白(anti-Ig G)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最低相对吸附量分别为(8.5±3.6)%和(12.5±4.8)%.MTT法考察该多肽的体外细胞毒性,5 mg/m L条件下细胞存活率为(87.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 生物相容性 自组装单分子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