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功能及Chemerin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夏志宏 张媛媛 尚晓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8期3091-3094,共4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功能及脂肪趋化因子(Chem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观...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小板功能及脂肪趋化因子(Chemer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凝血功能、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和Chemerin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85.00%);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降低,且观察组APTT、PT高于对照组;两组ADAS-Cog及NIHSS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FIB和Chemerin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辅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使血小板功能明显恢复,Chemerin水平下降,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丹参多酚酸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脂肪趋化因子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PCI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方案
2
作者 付秀华 车艳娟 +2 位作者 齐欣彤 魏红 姜振忠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PCI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方案。方法选择200例PCI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代谢情况,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合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PCI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抗血小板方案。方法选择200例PCI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代谢情况,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凝聚率、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的总体MACE(不良心血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抑制率对比: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血小板聚集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可以充分在实施PCI术后进行CYP2C19的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改善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近期治疗,但远期预后效果,仍需要进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患者 基因检测 抗血小板方案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及血栓弹力图对中/低应答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研究
3
作者 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 目的研究基因多态性检测与血栓弹力图(TEG)对临床指导中/低应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选取经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阿司匹林中/低应答的ACS患者97例,根据TE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组(TEG未达标且有缺血表现,59例)及阿司匹林中应答组(TEG达标且无缺血表现,38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阿司匹林低应答组分为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20例)、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18例)、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21例)。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服用吲哚布芬+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服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氯吡格雷。对比四组患者用药8 h、12 h以及7 d后的血小板抑制率(AA%)、血浆血栓素A_(2)(TXA_(2))水平、尿11-脱氢血栓烷B_(2)(11-dh-TXB_(2))水平以及再出血率。结果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AA%分别为(63.35±4.17)%、(67.19±4.06)%、(72.35±4.01)%及(62.79±4.14)%、(66.98±4.01)%、(71.96±3.95)%,均高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55.36±4.06)%、(59.17±4.01)%、(63.69±3.72)%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55.19±4.04)%、(60.11±4.02)%、(61.1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A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 h、12 h、7 d后,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1.23±87.23)、(577.26±81.29)、(521.35±82.36)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尿11-dh-TXB_(2)分别为(623.14±82.26)、(570.36±80.25)、(523.36±80.36)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677.21±82.25)、(623.36±80.23)、(577.49±78.25)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680.15±83.14)、(625.69±82.36)、(580.19±80.15)pg/ml;阿司匹林中应答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25.36±57.36)、(377.69±53.26)、(325.36±55.17)pg/ml,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患者的血浆TXA_(2)分别为(430.26±55.19)、(380.26±51.27)、(330.26±54.39)pg/ml,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487.26±55.34)、(420.26±51.26)、(359.36±52.31)pg/ml及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490.26±51.36)、(422.17±50.89)、(363.36±51.64)pg/ml(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尿11-dh-TXB_(2)及血浆TXA_(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5.26%及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再出血率5.56%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1组的35.00%,阿司匹林中应答组再出血率低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中应答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阿司匹林低应答2组与阿司匹林低应答3组再出血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与TEG能够为临床中/低应答ACS患者选择安全高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检测 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方案 再出血
下载PDF
消化道出血高风险患者据胃镜检查结果制定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治疗后消化道和心脏不良事件观察
4
作者 毕学娜 霍立巍 +2 位作者 刘军 郑彬彬 贾志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77-80,共4页
目的 观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消化道出血高风险冠心病患者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制定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治疗后消化道不良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400例消化道出血高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B组各200例,两组均接受冠脉支架植入... 目的 观察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消化道出血高风险冠心病患者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制定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治疗后消化道不良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400例消化道出血高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为A组、B组各200例,两组均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A组根据支架植入术后早期行胃镜检查结果制定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B组根据既往临床诊疗经验制定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药物服用情况、消化道不良事件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年数少(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新发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例数少,因消化道出血接受输血治疗的次数少,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 早期胃镜检查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消化道高出血风险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消化道不良事件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支架内再狭窄 双联血小板治疗方案 冠脉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下载PDF
三联抗血小板方案在STEMI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博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三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行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 目的研究三联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行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双联组与三联组,每组75例,双联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三联组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慢血流、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探讨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以及AA诱导最大血块强度(MA-AD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联组AA抑制率、ADP抑制率明显高于双联组,MA-ADP明显低于双联组(P<0.05);两组患者大出血以及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联组患者慢血流(6.67%,5/75)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33%,7/75)明显低于双联组[17.33%(13/75),21.33%(1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比较,三联血小板方案可有效改善血栓弹力图指标,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术后慢血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弹力图指标 慢血流
原文传递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联用艾司奥美拉唑对ACS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邱韵 王瑶 +2 位作者 曾盛芝 罗招川 赖晓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57-158,160,共3页
探讨ACS患者PCI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方案联用艾司奥美拉唑,对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拟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本院就诊的经PCI术治疗的ACS患者200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四组:观察组A、观察... 探讨ACS患者PCI术后不同抗血小板方案联用艾司奥美拉唑,对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拟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本院就诊的经PCI术治疗的ACS患者200例开展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四组: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A,对照组B,各50例,其中观察组A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B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对照组A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艾司奥美拉唑,对照组B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艾司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四组治疗前、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并观察患者3月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A血小板抑制率低于其他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血小板抑制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B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6.00%,无显著差异(P>0.05),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14%,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8.00%、4.00%,对照A组发生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是4.00%、4.00%,B组与A组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对ACS患者PCI术后影响不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用艾司奥美拉唑后能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且不增加3月内MACE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ACS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柴冠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17期2728-2729,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46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46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方案,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两组均于治疗4周后评价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QLI评分)改善情况,并统计对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QL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9%,与对照组的8.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颖 裘淼涵 +6 位作者 祁子钊 段一璇 刘道申 李晶 李毅 韩雅玲 张效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34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不同性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34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性别将患者分为男性组(n=11947)与女性组(n=4396)。主要终点事件为出院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MI)及卒中。次要终点事件为12个月内缺血事件独立组成成分及全因死亡。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OPT-CAD评分对男性和女性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各个时间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女性组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OPT-CAD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比例均高于男性组,肌酐清除率及既往MI、既往PCI比例均低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史、冠心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患者采用桡动脉穿刺入路比例低于男性组,左前降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应用P2Y12拮抗剂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出院后3、6、9、12个月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75、0.72、0.71,女性患者出院后3、6、9、12个月AUC分别为0.83、0.78、0.77、0.75。结论OPT-CAD评分能够准确且稳定地预测男性和女性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缺血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事件 性别
下载PDF
尿激酶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对进展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6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BI评分)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7d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双联血小板聚集方案 小剂量尿激酶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在真实世界中验证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高出血风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缺血事件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鹏霄 裘淼涵 +4 位作者 曹杨 严育东 曹伊楠 李毅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于合并高出血风险(HBR)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决策支持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 目的评估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于合并高出血风险(HBR)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决策支持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的合并HBR的426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OPT⁃CAD评分将患者分为低缺血风险组(OPT⁃CAD评分<90分,n=1546)与中高缺血风险组(OPT⁃CAD评分≥90分,n=2719)。主要结局指标为12个月内发生的缺血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其他结局指标包括全因死亡及缺血事件的各组分事件。通过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OPT⁃CAD评分在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缺血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预测能力;通过决策曲线分析使用该评分支持临床决策的效用。结果中高缺血风险组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低缺血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CAD评分对于HBR的ACS患者3、6、12个月的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74、0.72,全因死亡的AUC分别为0.79、0.75、0.73。相较于无干预和全干预策略,OPT⁃CAD评分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缺血事件或全因死亡方面的净收益。结论OPT⁃CAD评分可用于合并HBR的ACS患者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评估与临床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出血风险 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曲线 决策曲线分析
下载PDF
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良预后预测价值比较
11
作者 廖佳 苏晓琳 +5 位作者 祁子钊 李丰怡 李晶 李毅 裘淼涵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06-1110,F0002,共6页
目的比较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136例接受PCI治疗的AC... 目的比较SYNTAXⅡ评分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6136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次要结局事件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分别根据SYNTAXⅡ评分与OPT-CAD评分将患者分为不同评分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计算不同风险组危险比与95%可信区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不同评分对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与SYNTAXⅡ评分低风险组相比,SYNTAXⅡ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1.81倍、5.67倍,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1.92倍、9.62倍;与OPT-CAD评分低风险组相比,OPT-CAD评分中、高风险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分别为2.53倍、13.39倍,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2.30倍、20.09倍(P<0.001)。SYNTAXⅡ评分、OPT-CAD评分预测出院后缺血事件风险的AUC分别为0.69(95%可信区间0.66~0.72)、0.72(95%可信区间0.69~0.75),提示OPT-CAD评分的区分度更好(P=0.02),且OPT-CAD评分下的NRI、IDI显著提高(NRI=0.250,P<0.001;IDI=0.009,P<0.001)。SYNTAXⅡ评分、OPT-CAD评分预测出院后全因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76(95%可信区间0.73~0.79)、0.76(95%可信区间0.73~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但OPT-CAD评分下的NRI显著提高(NRI=0.17,P=0.004)。结论与SYNTAXⅡ评分相比,OPT-CAD评分对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AXⅡ评分 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缺血事件 全因死亡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历史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寇娜 薛梅 +4 位作者 曲华 王铭铭 柴华 梁芳 史大卓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双抗)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治疗组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治疗的5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门诊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00 mg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日75 mg口服)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50例。治疗组在服用双抗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血瘀证评分,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例数及积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增高(P<0.01)。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心绞痛评分、气虚血瘀证候评分、血瘀证评分降低(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6个月随访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积分减少(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方联合双抗西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双抗西药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益气活血 双联抗血小板方案 气虚血瘀证 消化道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评价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缺血事件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颖 裘淼涵 +5 位作者 祁子钊 李丰怡 李颖颖 李晶 韩雅玲 李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91-995,986,共6页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于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62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于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62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合并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PT-CAD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OPT-CAD评分<90分,n=2029)与中高风险组(OPT-CAD评分≥90分,n=1597)。主要结局事件为出院后12个月内的缺血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次要结局事件为12个月内缺血事件独立组成成分及全因死亡。使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OPT-CAD评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各个时间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中高风险组患者12个月缺血事件、心原性死亡及全因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CAD评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各个时间点缺血事件具有稳定地预测价值。出院后3、6、9、12个月预测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3、0.72、0.71。结论OPT-CAD评分能够准确且稳定地预测合并DM的ACS患者的出院后12个月内缺血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时间依赖受试者工作曲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下载PDF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对多支病变患者介入术后缺血事件风险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颖颖 祁子钊 +6 位作者 曹杨 徐颖 李丰怡 李晶 李毅 韩雅玲 裘淼涵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72-1076,共5页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合并多支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 目的评价使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OPT-CAD)评分对合并多支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院后12个月缺血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多支病变的3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PT-CAD评分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评分<90分,n=1918)与高风险组(评分≥90分,n=1282)。主要结局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缺血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出院药物治疗资料,以及出院后12个月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应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PT-CAD评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各个时间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高风险组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的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CAD评分对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各个时间点缺血事件具有稳定的预测价值,出院后3、6、9、12个月预测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0、0.70、0.70。结论OPT-CAD评分能够准确且稳定地预测合并多支病变的ACS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优选方案评分 多支病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儿童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向阳 张琼惠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近期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辅...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近期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辅助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儿的近期疗效、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弥漫性充血消退时间、躯干红斑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PLT、CRP、PCT、IL-6、TNF-α、HMGB1、MI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辅助丙种球蛋白可提高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近期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冠状动脉损伤,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方案 氯吡格雷 丙种球蛋白 川崎病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