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5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维持抗血小板治疗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中的安全性评估
1
作者 王珩 徐向军 +3 位作者 刘兆飞 张海涛 毛鹏飞 聂锐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4-728,共5页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的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围手术期...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的8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n=37)、对照组(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并于术后1周再次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体积、手术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量(B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体积、手术出血量及膀胱冲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BVR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输血病例,无再次手术病例,无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IPSS、BVR及Qmax明显改善(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维持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没有增加围手术期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预后研究
2
作者 乔曼丽 马立萍 +1 位作者 苏崇弘 温雪 《中国医药》 2024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风险和获益。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安全性终点为脑出血和主要出血。DAPT时间>12个月为延长DAPT,DAPT时间≤12个月为未延长DAPT。对影响终点事件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P=0.029)、急性心肌梗死(P=0.027)是高血压PCI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延长DAPT是其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351,P<0.001)。亚组分析中,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风险比=6.650,P=0.036),但未降低MACCE风险(P=0.349)。延长DAPT未增加既往高血压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P=0.538),但能明显降低MACCE风险(风险比=0.356,P=0.044)。结论延长DAPT增加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主要出血风险,DAPT需控制在12个月之内。延长DAPT在降低既往高血压PCI患者MACCE风险的同时,没有增加其主要出血的风险,建议适当延长DAPT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要出血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在脑血管病预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3
作者 杨文军 王丽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抗血小板疗法的成效。方法 通过设立实验与对照两组,各50位病患,对比双方的临床反应。观察组年龄中位数58.5岁,包括20位男性和30位女性;对照组中位年龄59.2岁,含22位男性与28位女性。两组基本特征...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脑血管疾病防治中抗血小板疗法的成效。方法 通过设立实验与对照两组,各50位病患,对比双方的临床反应。观察组年龄中位数58.5岁,包括20位男性和30位女性;对照组中位年龄59.2岁,含22位男性与28位女性。两组基本特征相似。观察组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而对照组未接受此治疗。结果 本研究记录了双方在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频率,并对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数据显示,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对28%,心脏病发作8%对18%,中风6%对14%,血栓形成4%对10%。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减弱。结论 抗血小板疗法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展现了优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并可能作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尽管如此,更广泛的研究仍需进行以验证这些结论,并探讨疗法的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脑血管病预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2023年度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颜红兵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 如何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始终是临床实践日常面对的问题。2023年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评估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无阿司匹林的P2Y12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策略和降级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效能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这些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的方向将包括关注新的治疗靶点、开发新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有药物实施新的抗血栓治疗方案以及进一步验证现代抗血小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娟 周晓雨 +2 位作者 张淼 张雪玲 蓝文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血管再闭塞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样本,共134例。根据患者术前1周是否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分为观察组(服用)和对照组(未服用),各67例。比较治疗1周后的血管再通情况,根据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的神经损伤和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外周阻力(CVR)、平均血流量(Qmea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血栓素B2(TXB2)、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外周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记录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管再闭塞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管再闭和血流动力学、血栓形成因子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FMA评分、Qmean、Vmean、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CVR、TXB2、CD62P比对照组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栓形成相关因子水平均会影响其血管再闭的发生(P<0.05)。结论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降低血管再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 血管再闭塞
下载PDF
术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后分析
6
作者 麦洁赫 蔡少青 +3 位作者 杨婷 赵湛元 叶红雨 梁宏开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预后,以探讨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23年10... 目的分析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预后,以探讨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6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手术体循环及阻断时间等。根据术前是否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将患者分为双抗组30例和非抗组23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体循环时间,并对住院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抗组住院病死率高于非抗组(P<0.05)。术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延长的体循时间以及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与术前未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术前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后差;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治疗 住院病死率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7
作者 徐冬娟 周欢 +10 位作者 胡梦梦 沈依蕾 李鸿飞 韦潋滟 徐婧 蒋壮壮 邵晓莉 奚振华 何松彬 楼敏 柯绍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 目的: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从多中心登记数据库中纳入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及以下且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需要抗凝治疗或存在其他抗血小板治疗禁忌证者。短期安全性结局为院内出血事件,长期安全性结局为1年全因死亡,短期神经功能结局使用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共1868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相比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时mRS评分0~1分的比例(OR=1.657,95%CI:1.253~2.192,P<0.01),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OR=2.359,95%CI:0.301~18.503,P>0.05)。而相比于单抗治疗,双抗治疗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神经功能获益(OR=0.923,95%CI:0.690~1.234,P>0.05),反而增加了胃肠道出血风险(OR=2.837,95%CI:1.311~6.136,P<0.01)。对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及以下和90×10^(9)/L以上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结局(均P<0.05),而对于血小板计数为(>75~90)×10^(9)/L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显著改善了1年生存曲线(P<0.05)。即使患者同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单抗治疗也未增加各种类型出血风险(均P>0.05),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结局(均P<0.01)。对于单抗药物的选择,无论使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在各类出血事件、1年全因死亡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非心源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合理的,且单抗治疗相比双抗治疗神经功能结局改善效果相当、胃肠道出血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脑卒中 血小板减少症 抗血小板治疗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不良事件的关系
8
作者 张剑波 史琦玉 +1 位作者 胡亚民 李晓红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与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诊并完成PCI且门诊随访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为血小板低反应组(100例)和血小板高反应组(120例),并根据患者PCI后12个月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41例)和未出血组(179例)。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对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PCI后12个月,血小板低反应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4.17%(P<0.05);血小板低反应组的轻微出血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血小板高反应组的5.00%(P<0.05)。出血组DAPT评分明显低于未出血组(P<0.05),PRECISE-DAPT评分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出血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95%CI(0.777,0.879)],0.641[95%CI(0.574,0.705)],0.891[95%CI(0.842,0.929)],0.949[95%CI(0.911,0.974)],对应的特异度分别为70.39%,77.09%,69.83%,86.59%,灵敏度分别为87.80%,48.78%,90.24%,9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道溃疡史、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是PCI后12个月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DAPT评分每降低1分,增加10分的权重;PRECISE-DAPT评分每增加5分,增加5.2分的权重;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每增加2分,增加10分的权重;有消化道溃疡史增加19.8分的权重。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H-L检验结果为χ^(2)=7.541,P=0.563,模型有良好的校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出血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间的一致性良好,AUC为0.908[95%CI(0.845,0.970)],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结论氯吡格雷血小板低反应性可影响PCI后DAPT患者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DAPT评分、PRECISE-DAPT评分、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出血事件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 经皮冠脉介入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事件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9
作者 肖伟哲 王传强 +3 位作者 杨扬 陈柯 刘婧 肖文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43-446,共4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周吕桢 李清 蔺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行PCI的2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未行...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行PCI的2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A组(未行检查,n=115)、B组(CYP2C19基因检测,n=95)、C组(CYP2C19联合TEG检测,n=60)。其中A组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B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是否敏感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C组根据基因检测及TEG检测结果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PCI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CE总发生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联合CYP2C19检测指导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MACE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CYP2C19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
11
作者 孙春根 施秀芳 +1 位作者 吴义权 夏秋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04-807,816,共5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与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根据血小板抑制...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与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将患者分为抗血小板治疗高反应组(n=53)和低反应组(n=43),比较两组CYP2C19基因型、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采用Logis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双抗血小板反应性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低反应组CYP2C19快代谢型比例低于高反应组,中间代谢型比例高于低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反应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高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基因型、高水平LDL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抗血小板治疗抵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双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与CYP2C19基因型关系密切,CYP2C19慢代谢型与高水平LDL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双抗血小板治疗抵抗的危险因素,检测CYP2C19基因型或有利于指导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抑制率 CYP2C19基因型
下载PDF
TEG在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胜 高丽丽 廖远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3期2186-2190,共5页
目的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 目的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qd)、氯吡格雷片(75 mg/d,qd)口服。术后根据TEG参数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调整组(53例),未进行调整的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6例)。调整组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68.53±11.43)岁;根据TEG参数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若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未达标,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更换为吲哚布芬片(100 mg,bid)或西洛他唑片(100 mg,bid);若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未达标,将氯吡格雷片更换替格瑞洛片(90 mg,bi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8.50±9.28)岁;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qd)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后6个月内缺血、出血、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CHOL、HDL-C、LDL-C、TG、Cr、UA、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调整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8.87%(10/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55%(4/53),均低于对照组的68.75%(11/16)、31.25%(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4、P<0.001,χ^(2)=4.177、P=0.041);调整组发生1例(1.89%)脑出血,对照组无发生脑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运用TEG结果指导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标准治疗临床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群组管理干预对冠心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究群组管理干预对冠心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冠心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 目的:探究群组管理干预对冠心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知识掌握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冠心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5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群组管理干预。对两组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况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得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为86.54%(45/5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均改善,SDS、SAS及SPB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得分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疾病概念、病因、治疗、诊断及症状情况等疾病知识掌握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肌梗死、心衰、心绞痛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11.54%,6/5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干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和知识掌握度方面表现出积极效果,并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组管理干预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依从性 知识掌握度
下载PDF
冷圈套切除术切除结直肠息肉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荟萃分析
14
作者 祝凯 代敏慧 +4 位作者 张钰华 刘忠和 王于梅 张艳芳 熊小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1期98-101,共4页
目的旨在研究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围手术期继续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筛选CSP切除结直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继续或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P... 目的旨在研究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在围手术期继续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筛选CSP切除结直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继续或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PAs)的临床对比研究,随机对照和回顾分析均纳入,不受语言限制;主要结局是息肉切除后的立即和延迟出血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使用比值比(OR)和相应的置信区间进行荟萃分析以比较结局。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CSP切除结直肠息肉患者继续抗血小板治疗的立即出血率为9.20%,延迟出血率为0.39%,较围手术期暂停使用APAs患者相比,立即出血率和延迟出血率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治疗结直肠息肉围手术期是否停用APAs,两组数据对比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切除结直肠息肉围手术期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增加术后即刻出血和延迟出血的风险,且均通过内镜下治疗阻断。在决定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时是否继续使用APAs,应评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息肉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高出血风险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忠园 唐宇涛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7期881-885,891,共6页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所以抗血小板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抗血小板药物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是增加了出血风险,而严重出血事件与ACS患...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活化、黏附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所以抗血小板成为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抗血小板药物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是增加了出血风险,而严重出血事件与ACS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如何权衡缺血与出血风险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而由于高出血风险ACS患者的其特殊性,在抗血小板治疗时难以把控出血事件,因此这类人群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更具有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出血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比较
16
作者 张金龙 王岩 +2 位作者 刘彤 孙妮娜 赵丽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22-0025,共4页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间下,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120名(例数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结果 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临床各种临床指标以及心电图指标方面无差异,而在不良反应发...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间下,对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120名(例数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时间治疗。结果 不同服药时间的患者,临床各种临床指标以及心电图指标方面无差异,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长期治疗 非阻塞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CYP2C19及GPIa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羊牡丹 李情操 王峰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0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CYP2C19及GPIa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住院就诊的ACI患者342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CYP2C19及GPIa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住院就诊的ACI患者342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分析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CYP2C19基因多态性、GPIa基因多态性与ACI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342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75例,预后不良组67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性别分布、阿司匹林GPIa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中间/慢代谢型合并阿司匹林抵抗型、氯吡格雷快代谢型和(或)阿司匹林敏感型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平均年龄、氯吡格雷慢代谢型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接受DAPT的效果与患者的年龄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而与性别和GPIa基因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氯砒格雷 阿司匹林 基因多态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钟霞 蒋艳萍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4期1014-1017,1059,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根据治疗依从性将患者分为高依从性组和低依从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结果191例脑血管介入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72.77%(139/191)为高依从性组,27.23%(52/191)为低依从性组;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医疗服务质量、家属提醒服药、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能力是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有待提升,用药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用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杨 朱传卫 +1 位作者 张青松 王三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并完成后续回访调查的86例自愿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 目的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并完成后续回访调查的86例自愿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行精准抗血小板治疗,另选择同期就诊并完成回访调查的131例未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欧洲五维度健康指数量表(EQ-5D-5L)对患者疗效进行量化评估并做比对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再复发事件的风险函数。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mRS和EQ-5D-5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EQ-5D-5L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内疾病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发生疾病再复发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 P=0.031)。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疾病再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缺血性脑卒中 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
作者 孟晓敏 田莉 +1 位作者 贾强 郭志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6期89-94,共6页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取...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采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抗凋亡因子(Livin)、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脑血流灌注情况、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原件(ARE)信号通路[Keap1、Nrf2、醌氧化还原酶(NQO1)、(ARE)]蛋白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FIB、Hcy、sFas、sFasL以及Keap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T长于对照组,Nrf2、NQO1、ARE蛋白表达以及Livin水平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急性非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确切,可通过调控凝血功能、脑微循环、Keap1-Nrf2/ARE信号通路而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具备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丹参多酚酸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时间 凋亡诱导因子 微循环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