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顾大群 汪洋 +4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余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F0003,共8页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343例,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技术的时间(2021年1月),将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非基因检测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和基因检测组(2021年1—12月)。非基因检测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于超快代谢型及快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对于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缺血事件的差异,同时对影响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非基因检测组181例,基因检测组162例。(1)非基因检测组与基因检测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动脉瘤栓塞程度、出血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检测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非基因检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62)比11.6%(21/181),χ^(2)=4.905,P=0.027]。(2)发生缺血事件组与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编织型支架比例均低于发生缺血事件组[14.6%(46/314)比31.0%(9/29);17.2%(54/314)比37.9%(11/29),χ^(2)=7.430;24.2%(76/314)比44.8%(13/29),χ^(2)=5.877],使用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比例高于发生缺血事件组[49.0%(154/314)比27.6%(8/29),χ^(2)=4.9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发生缺血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845,95%CI:1.177~6.874)、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2.615,95%CI:1.131~6.045)、使用编织支架(OR=2.480,95%CI:1.102~5.584)、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OR=2.546,95%CI:1.071~6.051)是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双重血小板治疗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预防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马迎辉 周志明 +6 位作者 魏金玲 刘新 李芳 李井娜 杨树鹏 杨军 高瑞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2421-2424,共4页
目的观察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病人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病人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指导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观察两组围术期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严重程度、出血停止时间、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调查两组消化道出血病人术后服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依从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对照组PCI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10例,两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术后消化道出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时服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结论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用于指导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消化道出血预防护理,可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出血病人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Glasgow-Blatchford评分系统 双联血小板治疗 服药依从性 护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抗磷脂综合征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梦婕 贾萍 +1 位作者 高岩 谌介秀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磷脂综合征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栓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制订抗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同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及随访。结果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磷脂综合征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抗栓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制订抗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同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及随访。结果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换用磺达肝癸钠抗凝治疗,增大糖皮质激素剂量,同时联用人免疫球蛋白升血小板;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功能未进一步恶化,胎儿发育正常,妊娠结局良好。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学监护,并协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妊娠期 磷脂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 治疗 药学监护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及其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包承鑫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2期92-96,共5页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心脑血管血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业已获得肯定。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新药物的开发,目前已显露出的许多问题,包括治疗有效性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等,都成为了本领域中所关注的议题...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降低心脑血管血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业已获得肯定。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大量应用,新药物的开发,目前已显露出的许多问题,包括治疗有效性和降低出血副作用等,都成为了本领域中所关注的议题。1抗血小板药临床上应用的现状抗血小板药主要分4类:(1)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磷脂酶A2抑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TXA2合成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治疗 监测
下载PDF
基于DAPT评分系统指导ACS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延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柯 王珍 +2 位作者 王强 杨大春 李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系统,指导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延长治疗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4-12月到西部战区总医院随访的患者中,选取既往... 目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系统,指导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延长治疗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4-12月到西部战区总医院随访的患者中,选取既往诊断为ACS并成功完成PCI术后满1年,且DAPT评分≥2分的患者共2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每天1次;观察组A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合氯吡格雷片75mg/d,每天1次;观察组B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联合氯吡格雷片50mg/d,每天1次。延长治疗1年后,比较3组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同程度的出血事件发生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弹力图中血小板功能(MA)的变化。结果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总体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vs. 5.3%vs. 5.3%,P<0.05),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A和观察组B(P<0.05),而观察组A和观察组B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轻度出血(1+2型)发生率(2.6%vs. 12.0%vs. 3.9%)和总出血事件发生率(2.6%vs. 13.3%vs. 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B(P<0.05)。治疗后对照组中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MA值[分别为55.4%±15.2%、(53.8±4.8)mm]均较治疗前[分别为33.2%±11.3%、(44.8±4.2)mm]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前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弹力图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A和观察组B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弹力图M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S患者使用DAPT评分系统评估缺血风险后,对于DAPT评分≥2分的患者,延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降低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小剂量氯吡格雷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 DAPT评分系统
下载PDF
VerifyNow血小板仪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姝花 王慧 +7 位作者 陈禹含 魏冬梅 宁文龙 杨伟光 闫晓坤 于梦莹 王卫红 郭龙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3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VerifyNow血小板仪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指导作用,为CK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23例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CKD患者... 目的探讨VerifyNow血小板仪在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指导作用,为CK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23例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进行VerifyNow血小板仪测定,评估慢性肾功能损害与口服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性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CKD患者中肾功能损伤与血小板活性具有相关性。轻度及中重度CKD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后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均不佳。结论应用VerifyNow血小板仪测定血小板反应性,能够更好的指导PCI术后CKD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ifynow血小板 PCI术 CKD患者 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海红 王友生 吕洁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4期174-175,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监测血小板情况,观察治疗后24 h及1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治疗24 h后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与... 目的分析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监测血小板情况,观察治疗后24 h及1周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治疗24 h后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与胶原(Col)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同诱导剂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三种诱导剂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三种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ADP诱导剂的血小板下降幅度〉30%32例(37.21%)、下降幅度10%~29%25例(29.07%)、〈10%29例(33.72%);AA诱导剂分别有36例(41.86%)、22例(25.58%)、30例(34.84%);Col诱导剂分别有25例(29.07%)、28例(32.56%)、36例(41.86%)。三种诱导剂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26例(30.23%)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血小板功能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当患者ADP、AA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率〈30%的情况下提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监测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谷世奎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04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q病患者的抗血小板的治疗监测当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30例冠心疾病患者,对上述冠心疾病患者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待冠0疾病患者经过7天的药物治疗后,抽取冠0疾病患者3毫升... 目的探讨在冠q病患者的抗血小板的治疗监测当中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30例冠心疾病患者,对上述冠心疾病患者进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待冠0疾病患者经过7天的药物治疗后,抽取冠0疾病患者3毫升的肘部的静脉血,采用血小板的分析检测仪来检测冠0疾病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分析冠心疾病患者在肾上腺素(EPI)、胶原(Cold、及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等诱导剂的诱导下,其血小板的聚集发生率。结果①经过阿司匹林片联合氯吡格雷片l天的治疗后,经ADP、EPI、Coll、AA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发生率下降明显,比较治疗前后,冠心疾病患者的血小板的聚集发生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7天后,和治疗24小时相比,仅经AA和EPI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发生率的下降程度较大,冠心疾病患者的血小板的聚集发生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0疾病患者的抗血小板的治疗监测当中,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的试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功能 试验 冠心病 血小板治疗 监测
下载PDF
在监测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恰当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措施
9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90-490,共1页
评估血小板反应活性的药效学和转化研究结果已凸现了目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转化研究得出的数据呈现出强有力的证据,不支持目前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血小板... 评估血小板反应活性的药效学和转化研究结果已凸现了目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转化研究得出的数据呈现出强有力的证据,不支持目前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血小板反应性极低的患者可能发生出血;而另一方面,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患者则可能出现缺血性事件。目前的临床证据建议,将治疗期间出现的血小板高反应性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标准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治疗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反应性 大规模临床试验 监测 临床证据 缺血性事件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益聪 程中伟 +1 位作者 张抒扬 方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目前认为这种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目前认为这种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抗血小板治疗抵抗”有关。那么心脏科医师应如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如何理解其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药物 临床意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监测 血小板治疗 心血管事件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2016 ACC/AHA指南重点更新对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限的系统评价
11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110-1110,共1页
目的: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期限仍不确定。同样,对稳定心肌梗死后患者,双重抗血小板长期治疗问题也值得商榷。因此,我们比较了不同期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死亡事件、大出血、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主... 目的: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期限仍不确定。同样,对稳定心肌梗死后患者,双重抗血小板长期治疗问题也值得商榷。因此,我们比较了不同期限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死亡事件、大出血、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与结果:我们纳入了来自11个随机对照试验的33 051例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患者,采用传统的频率统计和贝叶斯方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患者 最佳期限 ACC/AHA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系统
下载PDF
冠狀動脈介入術後患者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監測
12
作者 鍾桃娟 李兆文 +1 位作者 蕭湛潮 李沛樟 《镜湖医学》 2011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後患者應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劑治療期間進行實驗室檢測,探討血小板反應性。方法冠狀動脈介入術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劑5天或以上,採用VerifyNow檢測血小板聚集功能。結果26例行PCI治療的ACS患者,平均... 目的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後患者應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劑治療期間進行實驗室檢測,探討血小板反應性。方法冠狀動脈介入術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劑5天或以上,採用VerifyNow檢測血小板聚集功能。結果26例行PCI治療的ACS患者,平均年齡為(72.38±9.17)歲。檢出ARU≧550為19.23%,低反應組與敏感組間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RU≧230同時P2Y12抑制率<40%為61.54%。結論對PCI後患者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期間的血小板反應性監測應加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狀動脈介入術 血小板治療 血小板反應性 監測
下载PDF
西洛他唑,PDEⅢ抑制剂: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靶药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九妹 廖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93-49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影响着心血管、脑血管以及外周动脉系统。心脏病发作和脑中风两种临床疾病表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病因;同时成为世界上死亡率和患病率中最普通的疾病。血小板参与内皮中,
关键词 血小板治疗 西洛他唑 冠心病 抑制剂 PDE 系统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军伟 陈建魁 +5 位作者 丛玉隆 白洁 邓新立 李玉茹 傅淑宏 王伊娜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69-1070,1079,共3页
目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与流式细胞仪法。方法随机收集72例门诊、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同时采用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与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Verifynow的... 目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与流式细胞仪法。方法随机收集72例门诊、住院患者静脉血标本,同时采用Verifynow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与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Verifynow的测试结果 P2Y12Reaction Units(PRU)19例<240(26.4%);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PAC-1(Fg、Ca2+与血小板GPⅡb/Ⅲa形成复合物的受体)活性值主要集中在20-60,2例<20,12例>60;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CD62p(P选择素)活性值主要集中在10以下,3例>20;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PAC-1与CD62p活性值呈正相关(r=0.812,P<0.01);PAC-1、CD62p的活性值分别与PRU呈正相关(r=0.565,P<0.01;r=0.314,P<0.01);PRU与Verifynow测试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INHI)呈负相关(r=-0.080 2,P<0.01)。结论 PAC-1、CD62p活性值与PRU呈正相关,相关性良好,PRU与INHI呈负相关。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存在同一性效用,但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过程繁琐,对检验人员操作水平要求严格,若想得到药物的具体效用结果,必须在服药前、后分别抽血取样测定才能得出药物的抑制率;Verifynow操作简单快速,只需在服药后抽取一份样本即可得到样本的聚集基础值、服药后聚集值和药物的抑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监测系统verifynow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 酶原活化复合物-1 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15
作者 谢凤玲 《中华当代医学》 2007年第6期38-38,共1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被人们逐渐认识,临床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经清除该茵治疗后,胃淋巴瘤治愈了。近些年研究发现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学...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被人们逐渐认识,临床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经清除该茵治疗后,胃淋巴瘤治愈了。近些年研究发现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有学者研制出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产生反应,说明抗幽门螺杆菌抗体与血小板有交叉抗原性。研究证实对HP阳性的ITP患者进行抗HP治疗,能改善ITP疗效。为进一步探讨ITP与HP感染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治疗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幽门螺杆菌 单克隆 HP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冠脉支架置入术后三联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园 唐其柱 +2 位作者 甘华文 纵静 代佳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 目的我们纳入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年1月)、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1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2年1月)文献中关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结果显示,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三联抗栓塞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减少脑卒中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0.22,95%CI:0.05~0.98,P=0.05)。但三联抗栓塞治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OR=2.24,95%CI:1.07~4.70,P=0.03)。另外,两种治疗的远期死亡(OR=0.84,95%CI:0.27~2.61,P=0.76)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三联抗栓塞治疗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OR=0.77,95%CI:0.37~1.61,P=0.49)低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三联抗栓塞治疗相比于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但增加了患者出血的风险。两种治疗的远期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置入 三联栓塞治疗 二联血小板治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监测之我见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树铮 许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51-456,共6页
人类伴粥样硬化而生,随血栓事件而亡。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流行病的今天,抗血小板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血栓的治疗及预防。但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不恰当抗栓治疗导致的缺血... 人类伴粥样硬化而生,随血栓事件而亡。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成为流行病的今天,抗血小板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血栓的治疗及预防。但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测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不恰当抗栓治疗导致的缺血性或出血性事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就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功能监测的必要性以及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监测 血小板治疗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血液净化治疗抗凝状态的监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雯 赵慧颖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2期61-62,共2页
机体凝血系统的正常功能是由凝血-纤溶因素、血小板因素、血管因素三大部分组成的。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尿毒症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体内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的... 机体凝血系统的正常功能是由凝血-纤溶因素、血小板因素、血管因素三大部分组成的。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尿毒症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体内存在有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和血管功能不良^[1],因此存在着很高的出血和死亡风险,临床上表现为高出血倾向、高凝血状态、血管硬化和心脑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治疗 凝状态 血小板功能 监测 凝血系统 血管内皮功能 心脑血管病变 血管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美红 魏玉杰 刘惠亮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94-496,F0003,F0004,共5页
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而HPR跟不良临床结果相关。因此,学者们提出,运用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并开展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却得出两... 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一部分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而HPR跟不良临床结果相关。因此,学者们提出,运用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并开展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却得出两个相悖的结论。为此,未来还需要设计更完善的研究来验证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高反应性 血小板功能监测
下载PDF
第20讲 抗凝系统与抗凝治疗进展(2)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凤茹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6期284-287,共4页
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目的在于消除血栓前状态或高凝状况防止血栓形成.以及对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以保持血管通畅。此目的可通过:①抑制血小板功能;②限制凝血因子;③刺激血管内皮抗血栓作用;④增强纤溶及⑤改善血流条件而实现。
关键词 系统 治疗 进展 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