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疗法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钱方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7期556-560,共5页
虽然大多数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显著临床效益,但老年患者,特别是≥75岁患者,仅少数有效,多数疗效欠佳,而出血风险增加。本文对因老龄化导致的止血血栓与出血的病理生物学,血管修复与整合作用... 虽然大多数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显著临床效益,但老年患者,特别是≥75岁患者,仅少数有效,多数疗效欠佳,而出血风险增加。本文对因老龄化导致的止血血栓与出血的病理生物学,血管修复与整合作用变化,以及ACS抗血小板疗法在近年来临床试验中老年患者的效益与风险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疗法 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双抗血小板疗法持续时间
2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5-515,共1页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病人使用>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潜在益处或风险尚未得到确定。方法通过2项试验,将使用了药物洗脱支架且无严重负性心脏或脑血管事件和严重出血的2 701例病人随机分组: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仅用阿司匹林,至... 背景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病人使用>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潜在益处或风险尚未得到确定。方法通过2项试验,将使用了药物洗脱支架且无严重负性心脏或脑血管事件和严重出血的2 701例病人随机分组: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仅用阿司匹林,至少12个月。主要终点是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对2项试验合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跟踪中位时间为19.2个月。主要结果2年累计风险,双抗血小板疗法1.8%,而阿司匹林单药疗法为1.2%[HR 1.65,95%CI(0.80,3.36),P=0.17]。心肌梗死、脑卒中、支架血栓、需血管再通术、严重出血和全因死亡个体风险,两组无显著差异。然而,与仅用阿司匹林组比较,双治疗组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全因死亡混合风险[HR1.73,95%CI(0.99,3.00),P=0.051]及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医源性死亡混合风险[HR1.84,95%CI(0.99,3.45),P=0.06]未见显著增加。结论用药物洗脱支架病人,就减少心肌梗死率或心源性死亡率而言,>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疗法并不比阿司匹林单药疗法更有效。为了确定或质疑这些发现,还需进行更多、跟踪期更长的随机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抗血小板疗法 WONCA 持续时间 论文摘要 随机临床试验 心源性死亡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测试在抗血小板疗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淑萍 刘胜琳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而血栓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这类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后伴发的血栓性事件已经成为人口致残以及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抗血小板疗法在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核心因素,而血栓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这类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病,动脉粥样硬化后伴发的血栓性事件已经成为人口致残以及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抗血小板疗法在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平衡血栓形成和出血这两者是关键。积极的抗血小板疗法能降低高危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发生复发性局部缺血的比率。但研究也强有力地揭示了血小板抑制作用将带来出血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血小板功能试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就应运而生了。对临床中抗血小板药物的药效,不同的血小板功能试验在抗血小板疗法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试验 抗血小板疗法 局部缺血事件 出血并发症
下载PDF
用小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祖井永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5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临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irofiban组和Comparison组。为Comparison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临邑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irofiban组和Comparison组。为Comparison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为Tirofiban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Tirofiban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48/50)〕高于Comparison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0%(35/50)〕,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Tirofiban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低于Comparison组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高于Comparison组患者,P<0.05。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小剂量的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血栓性脑梗塞和抗血小板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内山真一郎 刘力平 《日本医学介绍》 2000年第6期263-265,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性脑梗塞 抗血小板疗法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疗法一级预防的意义
6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8-800,共3页
本栏目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每次讨论都收到许多读者的讨论意见,有的意见因为重复,作了部分删节,有的因为篇幅有限,没有刊用。本刊将于每次讨论结束部分,刊出参加讨论而未刊出发言内容的读者名单,以表示感谢。
关键词 抗血小板疗法 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 读者 刊出
下载PDF
最新的抗血小板疗法——Ⅱb/Ⅲa受体拮抗剂
7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5-156,共2页
血小板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过程,其主要作用有三:1)粘附在内皮受损的血管内壁;2)活化;3)聚集。抗血小板疗法的药物,也都从这3个方面来起着手。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虽然作用不太强,也不特异... 血小板参与血管内血栓形成过程,其主要作用有三:1)粘附在内皮受损的血管内壁;2)活化;3)聚集。抗血小板疗法的药物,也都从这3个方面来起着手。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虽然作用不太强,也不特异,但在临床已应用多年,卓有成效。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抗血小板疗法 Ⅱb/Ⅲa 受体拮
下载PDF
抗血小板疗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卒中或血管性死亡
8
作者 孙雨良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2期95-96,共2页
抗血小板疗法可减少周围血管疾病的严重血管意外事件和死亡 ,但对其在腹股沟下方的动脉手术或气囊血管形成术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关键词 抗血小板疗法 预防 周围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卒中 血管性死亡
下载PDF
抗血小板疗法
9
作者 中村智实 刘芳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12期552-554,共3页
为向神经内科医生提供有关脑卒中的更多新鲜信息 ,在陈谅教授指导下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医师们又推出了本专辑 ,以飨读者。本专辑选译自日本《临床医》杂志 2 0 0 3年第 2 9卷第 1期特集“腦卒中の診療指针”中的“腦卒中治療の6 ... 为向神经内科医生提供有关脑卒中的更多新鲜信息 ,在陈谅教授指导下 ,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医师们又推出了本专辑 ,以飨读者。本专辑选译自日本《临床医》杂志 2 0 0 3年第 2 9卷第 1期特集“腦卒中の診療指针”中的“腦卒中治療の6 状と展望”部分 ,载文 6篇 ,详尽介绍了当前脑卒中治疗的各种方法 ,内容新颖、具体 ,颇值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治疗 抗血小板疗法 脑梗塞 病型分类
下载PDF
抗血小板疗法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许波宁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性血栓形成 冠心病 抗血小板疗法 阿司匹林 潘生丁
下载PDF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邱蓓蓉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4期91-92,共2页
目的评价肝素与抗血小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7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相同,均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营... 目的评价肝素与抗血小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7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相同,均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营养神经治疗等,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肝素注射治疗,评价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3.1±3.8)分,低于对照组的(16.6±3.7)分,治疗结束后的SF-36评分为(59.8±4.1)分,高于对照组的(53.9±4.9)分,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可获得优于常规方案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抗血小板疗法 心源性脑栓塞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王艳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8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 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E/A)、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水平、血清NT-proBNP的水平、血清IGF-1的水平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及SBP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及血清IGF-1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E/A快于对照组患者,其HR、血清cTnⅠ的水平及血清NT-proBN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联合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伴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可调节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水平,改善其心功能,减轻其心力衰竭的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胺碘酮 抗血小板疗法 心功能
下载PDF
观察对小儿川崎病患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尚盼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0027-0029,共3页
探究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小儿川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小儿川崎病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基本的退烧干预,患儿退烧之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 探究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小儿川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小儿川崎病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患者进行基本的退烧干预,患儿退烧之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分析两组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疾病指标情况能够发现,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血清水平以及外周单血细胞水平都是有着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这两个方面的指标治疗效果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临床疗效这一方面,对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所收获的疗效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出现4例冠状动脉病变其病发率为8%;对照组中出现冠状动脉病变11例其病发率为22%;试验组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双联抗血小板来进行小儿川崎病患儿的干预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改善血小板水平的效果,让患儿能够更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川崎病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临床效果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晨晨 陈慧慧 +2 位作者 管文婕 高倩 朱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11-1412,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901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疗法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901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100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纳入埃索美拉唑组。检测治疗开始第1天(T_1)、第7天(T_2)、第30天(T_3)的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血小板活性指数,评估患者残留血小板反应能力。结果两组T_1、T_2、T_3的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T_1、T_2、T_3的血管舒张剂刺激的磷蛋白血小板活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30 d的治疗时间内,应用埃索美拉唑不会降低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的抗血小板效应。因此,埃索美拉唑可作为一种安全的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其对miR-423-5p、miR-499-5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司贤峰 袁水生 周培元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23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微核糖核酸(miR)-423-5p、miR-499-5p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38例)...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微核糖核酸(miR)-423-5p、miR-499-5p表达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心功能、miR-423-5p、miR-499-5p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t=17.96、8.32,P均<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t=8.18,P<0.05)。治疗后,两组miR-423-5p低于治疗前(P<0.05),miR-499-5p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miR-423-5p低于对照组(P<0.05),miR-499-5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可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iR-423-5p、miR-499-5p表达,并促进心功能及血脂水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伊伐布雷定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微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初级保健医生在应用抗血小板疗法预防复发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2期951-951,共1页
患过一次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患者卒中风险增高.初级保健医师处于监测这些患者卒中复发的最佳位置。由于卒中复发可在首发事件后不久发生,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复发性卒中 抗血小板疗法 初级保健医生 预防 初级保健医师 最佳位置
原文传递
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使用替代抗血小板疗法的趋势
17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8期580-580,共1页
替代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和双嘧达莫等的作用已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并已大量销售。由于这些药物使用情况的公开资料有限,因此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内科的Hills等对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这些... 替代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和双嘧达莫等的作用已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并已大量销售。由于这些药物使用情况的公开资料有限,因此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内科的Hills等对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这些药物的使用趋势进行了研究,以评价市场营销租试验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疗法 卒中 发作后 药物使用情况 美国加州大学 临床试验 血小板
原文传递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用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玉霞 刘巧巧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以双...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单独治疗,观察组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双联血小板聚集疗法
下载PDF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壁伶 易绍东 +4 位作者 阮云军 曾菁 王奇 李丹辉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与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卫峰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6期324-326,共3页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治疗 基因多态性 心肌梗死患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疗法 受体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