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及其与CYP2C19、APOE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1
作者 赖腾芳 李近都 +2 位作者 梁烨 李世龙 李天资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 慢性血管疾病(CVD)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常规性辅助治疗方案,然而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发生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出血风险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疗效,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某些基因突变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2C19(CYP2C19)和载脂蛋白E(APOE)主要参与血小板活性和脂蛋白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其基因突变是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CYP2C19、APOE基因突变在CVD中的表征及其与抗血小板药物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管疾病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载脂蛋白 基因突变 血小板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及影响药物抵抗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晓华 常亚 张树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并分析患者发生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治疗...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评估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并分析患者发生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200例。收集其治疗7日后血栓弹力图测量结果。于服药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药物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2组AAi、ADPi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AAi、ADPi对ICVD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统计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药物抵抗组和非药物抵抗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CVD患者药物抵抗的因素。结果 治疗有效组AAi和ADPi均高于治疗无效组(P<0.05);AAi和ADPi有利于预测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其中二者联合检测评价ICVD药物治疗效果的价值最高,AUC为0.94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5%、73.94%;200例患者中发生发生阿司匹林抵抗21例(10.50%)、氯吡格雷抵抗38例(19.0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药抵抗12例(6.00%);药物抵抗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比例高于非药物抵抗组(P<0.05);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均为影响ICVD患者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与ICVD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密切相关,AAi和ADPi越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越好;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多重用药>5种、使用阿托伐他汀均为影响ICVD患者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关注并控制上述指标,以提高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缺血性心血管病 血小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米延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8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的1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并分析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服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胃溃疡检出率、胃黏膜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饮酒史、消化道病史、Hp感染、合并胃溃疡、合并胃黏膜病变、Cr异常、CRP异常及服药时间长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OR=3.157、3.009、6.150、6.150、4.018、7.346、6.392、5.124、7.301、6.014,P<0.05)。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有吸烟史、饮酒史及消化道病史,合并胃溃疡、胃黏膜病变、Hp感染情况,则易增加出血危险性,临床需积极分析及应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疾病史,及时筛查并根除Hp,叮嘱戒烟戒酒,根据治疗情况合理控制服药时长,以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药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于AGREE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指南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鹏飞 王婷 +1 位作者 董亚琳 张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AGREEⅡ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各指南推荐内容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0篇,其中7篇治疗指南,3篇专家建议与共识。AGREEⅡ各领域的平均得分,范围和目的为(82.5±8.7)%,参与人员为(67.5±15.3)%,制定的严谨性为(68.7±18.2)%,表达的清晰性为(89.3±4.0)%,应用性为(68.1±13.8)%,编辑的独立性为(54.8±12.3)%,总体评价为(65.7±12.3)%。组内相关系数及95%CI为0.89(0.72~0.92),说明研究员评分一致性较高。指南均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临床实践指南用药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疗程为12个月。ACS患者非必要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治疗 指南评价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欢 张春然 +3 位作者 王宇驰 王瑛瑛 张静霞 李诗媛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综述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 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其质量控制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综述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ChP 2020)、《美国药典》43版(USP 43)、《日本药典》17版(JP 17)等国内外及相关指导原则等参考资料,全面归纳了抗血小板药物在药典中的收录情况,对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总结,对含量测定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等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期望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含量测定方法 体内药分析 有关质检查 吩噻吡啶药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
6
作者 江铮 魏锋 +1 位作者 陈朋 蒋小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 目的观察基因多态性检测在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福州市第二医院住院的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推荐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及指南推荐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2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存活时间,随访12个月累积生存率。结果试验组随访3、6、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试验组12个月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7.650,P<0.01)。结论通过基因多态性检测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高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明显降低其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累积生存率,该检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检测 血小板 终点事件
下载PDF
剪切力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作用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的调控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红宇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3-613,共1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在血泵剪切力作用下使用替格瑞洛及先后作用(剪切力损伤前、损伤后)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Rotaflow血泵进行血小板体外损伤,3组实验分别为:纯剪切力组、先使用替格瑞洛后剪切力组、先剪切力后使用替格瑞洛组... 目的探究血小板在血泵剪切力作用下使用替格瑞洛及先后作用(剪切力损伤前、损伤后)对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Rotaflow血泵进行血小板体外损伤,3组实验分别为:纯剪切力组、先使用替格瑞洛后剪切力组、先剪切力后使用替格瑞洛组。建立微流控黏附平台,评估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FIB)的黏附。通过血小板聚集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聚集、激活(P-Selection、GPⅡb/Ⅲa)和受体(P2Y12)的脱落。运用血小板蛋白质组学探究不同条件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纯剪切力作用相比,剪切力与替格瑞洛联合作用对血小板凝血功能影响显著。联合作用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和PSelection、GPⅡb/Ⅲa的表达,血小板的激活程度减弱,显著抑制血小板与FIB之间的黏附。另一方面,剪切力和药物联合作用,保护剪切力引起的P2Y12脱落。蛋白质组学表明,联合作用调控与血小板激活相关的多种蛋白表达,包括Gi蛋白、PKC、PLC和PI3K等蛋白的上调,c AMP、PKA等蛋白的下调。从作用先后顺序看,先剪切力损伤再被药物作用比先药物作用再剪切力损伤对血小板凝血功能影响更加明显。结论与纯剪切力作用相比,剪切力和药物联合作用对血小板的黏附、激活、受体脱落等影响更加明显。先剪切力损伤再被药物作用对血小板凝血功能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止血功能 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 蛋白质组学 血小板聚集 剪切力 血泵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影响冠心病和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彭园园 陈碧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 冠心病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包括中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原因之一。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性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冠心病 血小板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卓娅 孙祥荣 陈江林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ICAS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其在东亚人群、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中较为常见[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又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中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2]。ICAS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其在东亚人群、高加索人群及非洲人群中较为常见[3]。在中国,ICAS在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群中发病率为46.6%,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地区等多维度差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卒中 治疗 血小板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快速综合评价
10
作者 吕链颖 林桂业 +2 位作者 汪浅鸿 李银 申庆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7-0092,共6页
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快速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23年《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 第二版)》制定的百分评价体系,参考临床指南、相关文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 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快速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23年《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 第二版)》制定的百分评价体系,参考临床指南、相关文献、药品说明书等资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其他属性等5个维度对我院抗血小板类药物进行卫生技术评估。结果 阿司匹林的评分为87.6分,进口的氯吡格雷78.19分,国产的氯吡格雷73.8分,进口的替格瑞洛74.13分,国产的替格瑞洛74.86分,吲哚布芬61.75分,替罗非班55.63分,西洛他唑63.33分,双嘧达莫56.35分。结论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仍是首选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仅在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情况下作为次选方案;西洛他唑和双嘧达莫不常规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替罗非班为住院患者在特定条件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心脑血管疾病 综合评价 药品遴选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11
作者 周思栋 周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3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阿托伐...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液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清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69.81%(χ^(2)=13.116,P<0.001)。治疗3个月后,2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血清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vs.7.55%,P=1.000)。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明显,可有效调节血小板参数,降低血液黏度,调节凝血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血小板 血小板参数 血液黏度
下载PDF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于海游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 目的分析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8.73±3.46)分低于对照组的(14.02±4.21)分,Barthel指数(72.72±7.53)分高于对照组的(54.86±6.33)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TG(1.21±0.34)mmol/L、TC(2.70±0.22)mmol/L、LDL-C(1.57±0.38)mmol/L低于对照组的(1.59±0.52)、(3.63±0.58)、(2.12±0.49)mmol/L,HDL-C(1.86±0.7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59±0.48)mmol/L(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RP(2.07±0.39)mg/L、IMT(0.63±0.14)mm低于对照组的(5.46±1.26)mg/L、(0.85±0.19)mm(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脂水平,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他汀类 血小板聚集药 血脂水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用药时程研究
13
作者 胡晶晶 廖奕华 +2 位作者 马艳丽 黄姗 卢文君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0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用药时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某院完成PCI治疗的2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用药时程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某院完成PCI治疗的2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PCI术后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根据用药时程分为<6个月组、6~12个月组和>12个月组。比较三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出院当天至停药半年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12个月组、>12个月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6个月组(P<0.05),但6~12个月组和>12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LVEF和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LVESd、LVEDd和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三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个月组、6~12个月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12个月组(P<0.05),但<6个月组和6~12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12个月有助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用药时程
下载PDF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孙锦涛 朱泓硕 朱丽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12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阻力指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血小板聚集药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15
作者 曹传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发病48 h内具有运动麻痹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阿...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发病48 h内具有运动麻痹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两组均维持治疗14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反应、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30/35),高于对照组的62.86%(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7、14天,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改善神经功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血小板聚集药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16
作者 吴涛 范伟伟 孙英春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寿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疗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组患者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40 mg/次,1次/d),B组患者再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2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8及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于治疗前、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且A组IMT低于B组、斑块面积小于B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会增多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双联血小板 大剂量 阿托伐他汀钙 安全性
下载PDF
关于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刘建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5-0108,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治疗时使用替罗非班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标准在特定时间段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2021.5月-2023.5月期间收治,总共纳入50例病患,分组时依照治疗方案的异同确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接受治疗时使用替罗非班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研究。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标准在特定时间段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2021.5月-2023.5月期间收治,总共纳入50例病患,分组时依照治疗方案的异同确定,共两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疗效展开对比。结果 疗效对比可知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更高,两组对比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治疗前的差异不明显,P>0.05;通过治疗过后,研究组PIB指标水平低,APTT和PT研究组指标水平稍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组别是研究组,P<0.05;治疗以前两个组别的病情持续发作时间,P>0.05,经治疗后P<0.05,时间指标更短的是研究组;在比较神经生长因子(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时,治疗前相关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后,各项指标评分较高的组别为研究组,P<0.05。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和替罗非班药物联合到一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取得的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水平高,会促进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缩减患者病情发作的次数与持续时间,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联合 血小板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患者的价值
18
作者 李岗 《大医生》 2024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血栓(LVT)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会宁县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62例AMI后L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血栓(LVT)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会宁县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62例AMI后L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观察组(31例,采用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栓塞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栓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显著缩短AMI后LVT患者恢复时间,提高疗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MACE和栓塞发生率,且无严重出血情况,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血栓 利伐沙班 血小板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9
作者 吕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8-0121,共4页
本次研究在治疗冠心病中分别采取不同种类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以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从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选择84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再分别予以两组病患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研... 本次研究在治疗冠心病中分别采取不同种类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以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式从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病患中选择84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再分别予以两组病患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研究组接受的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比组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用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比对比组更优,结果差异显示P<0.05;与研究组相比,对比组病患的心功能水平改善幅度较小,研究组则更佳P<0.05;用药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血清检测水平更加平稳,与对比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病患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例数明显更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为分析不同种类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病患的凝血功能指标、心功能水平和血清检测水平均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其治疗效果整体比单用阿司匹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类血小板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凝血功能指标 心功能水平 血清检测水平
下载PDF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观察分析
20
作者 黄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32-0135,共4页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个体化抗血小板),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聚焦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个体化抗血小板),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聚焦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与疗效观察分析。结果 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在抗血小板聚集上显著优于常规治疗,试验组的抗血小板聚集率(75.4±6.2)明显优于对照组(60.2±5.8)。再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上,试验组发生率(7.2%±1.5%)显著低于对照组(15.8%±2.3%)。在出血事件方面,试验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5.2%±1.2%)较对照组(9.6%±1.8%)显著降低。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减少出血风险方面具体显著优势。这为未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提供了更为细致化和针对性的治疗策略。然而,随着个体化治疗的推广,仍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经济效益,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