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补体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
- 1
-
-
作者
李玉芹
李立和
-
机构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
出处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84-587,共4页
-
文摘
目的建立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体的补体参与的间接免疫荧光两步法(简称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并做临床初步应用。方法以非吸烟、健康、无结缔组织病供者口腔颊部上皮细胞为底物,加入被检者稀释血清,再加入补体,继加入抗补体C3C荧光素,核固红甘油缓冲液封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细胞核的周围,即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均质荧光颗粒为阳性,阳性细胞占总细胞50%为APF阳性,做血清补体灭活前后APF检测结果比较。分别检测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活动期、缓解期)和61例非RA对照者APF,并与荧光标记检测抗人IgG型APF一步法(简称免疫荧光一步法)比较。结果血清补体灭活前后APF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荧光方法检测APF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的荧光强度高于免疫荧光一步法,其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6.6%,均高于一步法;同一RA患者活动期APF荧光强度高于缓解期。结论补体免疫荧光两步法检测APF提高了分辨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同时检测IgM、IgA、IgG型抗体,可与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诊断RA相互补充,提高RA的诊断率。
-
关键词
抗补体c3c
荧光标记物
抗核周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
Keywords
Anticomplement c3c
Fluorescent label
Anti-perinuclear factor
Rheumatoid arthritis
-
分类号
R446.61
[医药卫生—诊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