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互联网发展对社会抗议的影响研究 |
唐杰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2
|
社会媒体对集体抗议运动的塑造: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
钟伟军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风险感知群体与网络抗议行为:基于微博用户的分析 |
马卫红
李秀玫
郑雯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4
|
民众情绪变化与抗议二十一条运动 |
陈廷湘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5
|
融合时序文本与高阶交互拓扑的在线抗议预测 |
罗森林
李东超
吴舟婷
潘丽敏
吴倩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6
|
民众示威抗议的警务处置模式之变迁——以美国为例的讨论 |
肖唐镖
王江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社交媒体与移动APP新闻使用对青年政治抗议的影响 |
卢家银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8
|
房屋拆迁冲突中抗议团体的政策角色分析--以台北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为例 |
赵伯艳
刘虹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从“阿拉伯之春”到“占领”运动--全球抗议周期中的框架转型及其效果 |
曾向红
陈亚州
|
《国际安全研究》
|
2015 |
4
|
|
10
|
社会抗议刍议——关于我国集体行为研究概念体系的思考 |
唐杰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1
|
共情与正义:美国弗洛伊德事件抗议运动中的情感动员 |
王超群
|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
2022 |
4
|
|
12
|
从电影刊物看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抗议性”——以《上海影坛》为中心的考察 |
丁珊珊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3
|
民国时期女校长的主体言说与无声抗议——以湖南《大公报》的报道为中心 |
万琼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美国司法如何规制公众抗议——“公共论坛”原理及其启示 |
王江伟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5
|
邻避型街头抗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趋向分析 |
王奎明
孙小淇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6
|
内外联动:新一轮全球抗议浪潮中的2019年香港暴乱 |
曾向红
张峻溯
|
《统一战线学研究》
|
2020 |
6
|
|
17
|
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认知因素分析 |
刘超
吴诗滢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8
|
传承与超越——试论詹姆斯·鲍德温与黑人抗议传统 |
李鸿雁
蒋冰清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9
|
网络抗议风暴中的政府框架引导机制探讨 |
刘力锐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20
|
论伊朗烟草抗议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
冯广宜
黄民兴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