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PAP检测伤寒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特异性抗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淑莉 曾令兰 +1 位作者 张淑玲 罗端德 《疾病控制杂志》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伤寒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特异性抗原的早期诊断。方法 应用斑点免疫试验结合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 (DI- PAP)法检测伤寒患者血清 (微量取血法 )及尿液中菌体“O”抗原及鞭毛“H”抗原。结果 该法检测 75例伤寒患者血清及 30... 目的 探讨伤寒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特异性抗原的早期诊断。方法 应用斑点免疫试验结合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 (DI- PAP)法检测伤寒患者血清 (微量取血法 )及尿液中菌体“O”抗原及鞭毛“H”抗原。结果 该法检测 75例伤寒患者血清及 30例尿液“O”、“H”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6 6例 (88% )、6 1例 (81.33% )、2 2例 (73.33% )、2 0例 (6 6 .5 0 % ) ,与肥达反应 40例 (5 3.33% )阳性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程早期 (4日内 )抗原含量分别为 94.82 %、91.83%或 80 %、75 % ,以第二天抗原量达最高峰分别达 96 .6 6 %、93.33%或 83%、83%。结论  DI- PAP法检测伤寒患者血清及尿液特异性“O”、“H”抗原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为伤寒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是临床观察病程改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抗过氧化物酶法 特异性 伤寒
下载PDF
用PAP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乙脑病毒相关抗原定位检测
2
作者 龚瑛 吴元龙 +1 位作者 冯仙珍 肖永久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1期61-64,共4页
1991年7—8月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收治中,用PAP法对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乙脑病毒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总检出率为41.2%(24/51),各型检出率:轻型25.0%(2/8)、通普型44.8%(13/29)、重型42.9%(6/14),三型间检出率无差异(p<0.05)... 1991年7—8月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收治中,用PAP法对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乙脑病毒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总检出率为41.2%(24/51),各型检出率:轻型25.0%(2/8)、通普型44.8%(13/29)、重型42.9%(6/14),三型间检出率无差异(p<0.05)。检出病程最早3天,最迟10天。三种白细胞检出率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可在三种或二种细胞中同时检出,亦有仅见于一种细胞之中。并就检出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相关 过氧化物 抗过氧化物酶法 检测 急性期 外周血白细胞
下载PDF
山羊黄体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树林 蒋田园 +4 位作者 雷治海 林磊 曾明华 李文献 范光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19,共4页
为了探查山羊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法对12~18月龄妊娠奶山羊卵巢中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组织中各区均含有催产素、神经元特异... 为了探查山羊卵巢黄体中是否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法对12~18月龄妊娠奶山羊卵巢中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标志物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体组织中各区均含有催产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突触素和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这些细胞散在或成团分布,多呈圆形、卵圆形和三角形,一些细胞具有明显的突起。阳性细胞数由多至少顺序为:催产素、突触素、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羟色胺。鉴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突触素和5-羟色胺是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广谱的、共同的细胞标记物,结果提示山羊卵巢黄体中存在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 黄体 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奶山羊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凋亡指数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邢鹏程 买买提艾力.吾马尔 +2 位作者 崔文莉 陈晓 师晓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凋亡指数(AI)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标本以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Bax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凋亡指数(AI)与Bax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标本以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Bax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AI的大小,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不同级别、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Bax的表达和AI的大小。结果:肺鳞癌与肺腺癌组织中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8%、64.00%,低于癌旁肺组织(91.30%)(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Bax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肺腺癌的AI为(5.67±3.11)%与(6.58±3.58)%,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4.07±5.16)%(P〈0.05),Ⅲ~Ⅳ期患者AI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患者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Bax阳性表达的患者AI为(6.93±2.90)%,高于Bax阴性表达的患者(5.04±3.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Bax表达下调、缺失以及AI的下降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 非小细胞肺癌 凋亡 BAX 链霉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
下载PDF
湿生扁蕾酮对UC肠纤维化大鼠肠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柳娜 张旭东 +2 位作者 赵慧巧 景明 刘雪枫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酮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肠纤维化大鼠肠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模型,利用湿生扁蕾酮干预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模型大鼠,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酮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肠纤维化大鼠肠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模型,利用湿生扁蕾酮干预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模型大鼠,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上皮表型标记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间质表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湿生扁蕾酮显著增加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肠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的表达,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论湿生扁蕾酮可通过抑制结肠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作用,明显改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生扁蕾酮 肠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链霉菌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