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霍飞翔 张洪蕊 +2 位作者 杨帅 孙亚鲁 李响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训练,1次/d,每周5次,30min/次,持续6周;试验...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训练,1次/d,每周5次,30min/次,持续6周;试验组在常规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1次/d,每周5次,10min/次,持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呼吸功能,评价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PEF),采用膈肌超声对患者膈肌运动进行评估,每天对患者进行1次6分钟步行试验,取每位患者的步行距离平均值。结果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VC、PEF、膈肌动度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提高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EV1/FVC(%)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组间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作用更加显著,优于单纯传统呼吸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塞性肺疾病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 呼吸功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绍勇 盛艺璇 +2 位作者 韩松 叶森林 赖慧颖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 目的探讨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呼吸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肌训练,1次/d,5次/周,30 min/次,持续6周;实验组在常规呼吸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1次/d,5次/周,20 min/次,持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使用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定,使用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以及膈肌超声行膈肌动度检查评估呼吸肌力,使用6 min步行试验进行运动评估。各指标治疗前后的评定均由同一人完成。结果经过3周的抗阻呼吸肌训练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FEV1(%)、FVC、MIP、MEP、膈肌动度、6 min步行距离各项数值都出现增加(P<0.05);经过6周的训练后,与治疗3周后相比,两组的FEV1(%)、FVC、MIP、MEP、膈肌动度、6 min步行距离各项数值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1.75±0.34)%VS(1.47±0.23)%,(2.82±0.35)L VS(2.42±0.28)L,(57.23±6.83)cmH2O VS(51.23±4.77)cmH2O(1 cmH2O=0.098 kPa),(74.97±7.65)cmH2O VS(65.15±5.23)cmH2O,(5.29±0.85)cm VS(4.67±0.60)cm和(382.16±29.70)m VS(350.71±22.87)m,P<0.05]。FEV1/FVC(%)的组别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联合常规抗阻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增强肺功能和运动耐受性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塞性肺疾病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 呼吸功能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呼吸肌抗阻训练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吴茹郡 董利英 《护理学》 2024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卒中后吞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与呼吸功能的减退关系密切,呼吸功能的减退可导致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加重,目前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情况正逐渐增加,且常伴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抗阻训练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 卒中后吞咽障碍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与呼吸功能的减退关系密切,呼吸功能的减退可导致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加重,目前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情况正逐渐增加,且常伴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抗阻训练是目前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呼吸和吞咽功能。本文对呼吸肌抗阻训练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呼吸肌抗阻训练的现状、呼吸肌训练方法及疗效,以期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用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静静 林晓克 +1 位作者 吴文秀 李海燕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801-804,共4页
目的观察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用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实施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呼吸... 目的观察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用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实施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咳嗽能力、疲劳自评量表(FSAS)评分及治疗后气切套管拔管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用力肺活量、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和呼气峰值流速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咳嗽比例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SAS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躯体疲劳F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气切套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呼吸训练比较,采用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可以更好增强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肌耐力,改善咳嗽能力,提高拔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活瓣通气 颈髓损伤 气管切开 抗阻呼吸肌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