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果叶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倩 叶力 +6 位作者 王捷 周波 覃秋珍 詹妤婕 刘欣 刘洁 梁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活性,为研究与开发传统中医药资源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法评估干预药物对TZM-bl细胞和MT-2细胞活性的影响。构建TZM-bl-HIV-1_(ⅢB)... 目的探讨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活性,为研究与开发传统中医药资源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法评估干预药物对TZM-bl细胞和MT-2细胞活性的影响。构建TZM-bl-HIV-1_(ⅢB)、MT-2-HIV-1_(ⅢB)两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检测病毒活性,评估干预药物的抗HIV-1活性。观察MT-2-HIV-1_(ⅢB)细胞系统中芒果叶提取物对细胞病变效应(CPE)的抑制情况。计算芒果叶提取物的半数毒性浓度(CC_(50))、半数抑制浓度(IC_(50))和选择指数(SI)。结果在TZM-bl-HIV-1_(ⅢB)和MT-2-HIV-1_(ⅢB)两种细胞-病毒感染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均显示出抗HIV-1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TZM-bl-HIV-1_(ⅢB)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的CC_(50)为(320.00±29.44)μg/ml,IC_(50)为(8.86±0.26)μg/ml,SI为36.14。在MT-2-HIV-1_(ⅢB)模型中,芒果叶提取物CC_(50)为(174.13±22.36)μg/ml,IC_(50)为(15.23±9.99)μg/ml,SI为11.44。结论芒果叶提取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小,抗HIV-1活性显著,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叶提取物 细胞毒性 抗hiv-1活性
下载PDF
四个小檗碱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柳萌 王睿睿 +2 位作者 李晶晶 李耐三 郑永唐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巴马汀母核上己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影响,并比较结构相似的小檗碱和巴马汀抗HIV-1活性的差异。方法:考察4个化合物对重组HIV-1RT活性、HIV-1复制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IV-...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巴马汀母核上己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影响,并比较结构相似的小檗碱和巴马汀抗HIV-1活性的差异。方法:考察4个化合物对重组HIV-1RT活性、HIV-1复制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IV-1重组逆转录酶活性,EC50分别是63.1和44.52μg.mL-1;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合胞体抑制的EC50是0.08μg.mL-1,治疗指数为11.38;巴马汀对各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较其他3种化合物小。结论: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己基的引入可能改变了其作用机制,提示构效关系的研究将为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巴马汀 抗hiv-1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中抗HIV-1活性成分 被引量:15
3
作者 董泽军 王飞 +3 位作者 王睿睿 杨柳萌 郑永唐 刘吉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HIV-1的活性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用溶剂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NMR,MS,IR等)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酒... 目的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HIV-1的活性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用溶剂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NMR,MS,IR等)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酒渣碱(Ⅰ)、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麦角甾-5,7,22-三烯-3β-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尿嘧啶(Ⅴ))、硫代乙酸酐(Ⅵ)、硬脂酸(Ⅶ)、3-吡啶甲酸(Ⅷ)和D-阿洛糖醇(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经生物活性测试,该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为87.86μg/mL,对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抑制的EC50为7.27μg/mL,治疗指数(TI值)为1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酒渣碱 抗hiv-1活性
下载PDF
海藻硫酸多糖及其抗HIV-1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赛金 李文权 蔡明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19,共4页
自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AIDS)患者,向WHO报告的临床病例现已超过几十万,据Piot1998年统计病患者平均每天以16000人数增加[1].
关键词 海藻硫酸多糖 抗hiv-1活性 艾滋病 药用机理
下载PDF
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艳 曾艳波 +2 位作者 彭芳 戴好富 郑永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33-1838,共6页
目的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进行筛选和确认;采用重组HIV-1逆转录酶和蛋... 目的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进行筛选和确认;采用重组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融合阻断实验初步探讨活性粗提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蒲葵籽的醋酸乙酯(P3)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P3抑制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5.64μg/mL,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大于200μg/mL,治疗指数(TI)大于35.46;P3抑制HIV-1急性感染中p24抗原表达的EC50为23.04μg/mL,抑制正常C8166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H9/HIV-1 B融合的EC50为8.00μg/mL;P3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率为28.86%;P3抑制重组HIV-1蛋白酶活性的EC50为1.77μg/mL。结论蒲葵籽的醋酸乙酯提取物(P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阻断病毒进入和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葵籽 提取物 抗hiv-1活性 hiv-1蛋白酶
下载PDF
d4T核苷酸类似物抗HIV-1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江波 谢华庆 +1 位作者 张敬畅 曹维良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9-80,共2页
对 2 0个核苷酸类化合物 (d4T的衍生物 )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建立QSAR方程。模型指出该类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与nM、lgP、(lgP) 2 及分子连接性指数6χvP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其复相关系数R为 0 94。由方程可知 :6χvP 在抗HIV 1... 对 2 0个核苷酸类化合物 (d4T的衍生物 )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建立QSAR方程。模型指出该类化合物的抗HIV 1活性与nM、lgP、(lgP) 2 及分子连接性指数6χvP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其复相关系数R为 0 94。由方程可知 :6χvP 在抗HIV 1过程中比电子参数σ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连接性指数 定量构效关系 抗hiv-1活性 d4T核苷酸类似物 艾滋病药物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4种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被引量:3
7
作者 丁里 张新祥 +2 位作者 常文保 林伟 杨铭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4-626,共3页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8 0、浓度5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 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 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8 0、浓度5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 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 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SA,通过测定化合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了上述4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 07×104,1 34×104,8 51×103和9 45×103L/mol。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结合常数 抗hiv-1活性化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匹伐他汀联合用药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
8
作者 杨金轩 罗荣华 +1 位作者 陈欢 郑永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并评价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他汀类药物对C8166细胞的毒性作用;合胞体计数检...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体外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活性并评价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他汀类药物对C8166细胞的毒性作用;合胞体计数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HIV-1_(IIIB)诱导C8166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HIV-1 p24抗原检测他汀类药物对实验株HIV-1_(IIIB)急性感染C8166细胞中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以及匹伐他汀与其它抗HIV药物联合用药的联合效应。结果他汀类药物中匹伐他汀具有显著体外抗HIV-1活性,匹伐他汀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和蛋白酶抑制剂(茚地那韦和达芦那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协同作用;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曲韦林)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拮抗作用;与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雷特格韦和度鲁特韦)联合用药时,药物间呈现相加作用。结论匹伐他汀除与依曲韦林联合时药物间呈现拮抗作用外,与其它抗HIV药物联用均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匹伐他汀 抗hiv-1活性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欣 叶力 +4 位作者 蒋俊俊 刘洁 胡茜 周波 梁浩 《内科》 2019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体化合物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作用,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TZM-bl-HIV-1_(IIIB)系统和MT-2-HIV-1_(IIIB)系统为实验模型,用不同稀释度的苦豆碱溶液分别与TZM-bl细胞、MT-2细胞共同培养。采... 目的探讨单体化合物苦豆碱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HIV-1活性作用,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TZM-bl-HIV-1_(IIIB)系统和MT-2-HIV-1_(IIIB)系统为实验模型,用不同稀释度的苦豆碱溶液分别与TZM-bl细胞、MT-2细胞共同培养。采用ATP细胞活力检测试剂检测细胞的相对活力,观察苦豆碱对TZM-bl细胞、MT-2细胞的毒性作用;用HIV-1_(IIIB)感染TZM-bl细胞和MT-2细胞,利用基于TZM-bl细胞的荧光素酶检测试剂,检测HIV病毒相对水平,观察苦豆碱抑制HIV-1活性的作用。结果在TZM-bl-HIV-1_(IIIB)系统中,苦豆碱对TZM-bl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 215. 183μM,苦豆碱对HIV-1_(III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 403μM,治疗指数(TI)> 63. 2。在MT-2-HIV-1_(IIIB)系统中,苦豆碱对MT-2细胞的CC_(50)为802. 000μM,对HIV-1_(IIIB)的IC_(50)为47. 190μM,TI为> 16. 9。结论苦豆碱毒性小,抗HIV-1活性明显,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碱 细胞毒性 抗hiv-1活性
下载PDF
NF1菌多糖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
10
作者 王芹 朱莹 +1 位作者 刘卉 胡静静 《甘肃医药》 2021年第11期961-962,977,共3页
目的:探讨NF1菌多糖的体外细胞毒性和抗HIV-1的活性,并初步分析抗HIV作用的潜在靶点,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F1菌多糖对GHOST细胞毒性,采用假病毒系统检测其抗HIV-1的活性,用时间递加分析试验对NF1... 目的:探讨NF1菌多糖的体外细胞毒性和抗HIV-1的活性,并初步分析抗HIV作用的潜在靶点,为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NF1菌多糖对GHOST细胞毒性,采用假病毒系统检测其抗HIV-1的活性,用时间递加分析试验对NF1菌多糖体外抗HIV-1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NF1菌多糖对GHOST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760μg/m L,对R5型毒株JR-FL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67μg/m L,治疗指数(T1)为162.7;对X4型毒株HXB-2的IC_(50)为6.75μg/m L,T1为112.6。时间递加分析实验显示NF1菌多糖是一种入胞抑制剂。结论:NF1菌多糖毒性小,抗HIV-1活性明显,在HIV感染的早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1菌多糖 细胞毒性 抗hiv-1活性 时间递加分析试验
下载PDF
黄芩、猫眼草、连翘单味中药体外抗HIV-1病毒活性的研究
11
作者 李承乘 张清燕 +4 位作者 刘真 邓博文 杨瑶瑶 沈俊岭 李强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构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假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在此基础上观察黄芩、猫眼草、连翘单味中药对HIV假病毒感染MAGI-CCR5细胞系的影响,评价其抗病毒作用。方法:选用重组质粒PLAI(含HIV包膜蛋白基因... 目的:构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假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在此基础上观察黄芩、猫眼草、连翘单味中药对HIV假病毒感染MAGI-CCR5细胞系的影响,评价其抗病毒作用。方法:选用重组质粒PLAI(含HIV包膜蛋白基因)和重组质粒JRFC(含HIV骨架基因)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假病毒,建立假病毒筛选平台;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MAGI-CCR5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对细胞无毒性的最合适浓度。通过药物体外对假病毒感染MAGI-CCR5的抑制实验,观察3种单味中药水煎液体外抗HIV-1病毒的活性。结果:3种单味中药均有体外抗HIV假病毒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药物质量分数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17 mg/L黄芩、3.45 mg/L猫眼草、2.50 mg/L连翘表现出最高抑制率,依次是41.87%、37.38%、14.12%。结论:单味中药黄芩、猫眼草具有较好的体外抗HIV病毒的作用,连翘的抗HIV病毒作用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猫眼草 连翘 hiv-1 假病毒 hiv-1病毒活性
下载PDF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金轩 余乐 +3 位作者 杨玉卓 罗荣华 何严萍 郑永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412,共8页
为提高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酯衍生物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的酰胺替代酯键,设计合成了24个DB02氨基酸酰胺衍生物2a~2x。采用MTT法及合胞体计数评估了其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发现... 为提高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DB02氨基酸酯衍生物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具有更高化学稳定性的酰胺替代酯键,设计合成了24个DB02氨基酸酰胺衍生物2a~2x。采用MTT法及合胞体计数评估了其体外抗HIV-1活性。研究发现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HIV-1活性,其中活性最佳的5个化合物2d、2i、2l、2s、2w的抗病毒效果均优于先导化合物DB02,且具有优良的治疗指数(TI>1000.00)。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为DB02衍生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0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氨基酸酰胺衍生物 抗hiv-1活性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丹皮酚的抗HIV-1活性初步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杨剑霜 班磊 +5 位作者 王浦丁 张曼曼 刘洁 梁浩 叶力 刘欣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12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基于国内艾滋病流行现状,以丹皮酚抗菌消炎、调节代谢、调理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丹皮酚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活性,为新型抗HIV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TZM-b... 目的基于国内艾滋病流行现状,以丹皮酚抗菌消炎、调节代谢、调理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药理活性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丹皮酚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活性,为新型抗HIV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TZM-bl-HIV-1IIIB细胞系统,设计细胞毒性实验及抗病毒活性实验,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TZM-bl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丹皮酚的毒性及抗HIV-1活性。结果在细胞毒性实验及抗病毒活性实验中,细胞存活率及抗HIV-1IIIB活性均与药物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且通过Graphpad Prism 5软件计算出丹皮酚对TZM-bl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oncentration of cytotoxicity 50%,CC50)为208.00μM,丹皮酚对HIV-1IIIB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IC50)>48.14μM,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为4.32。结论多酚类化合物已在近年研究中被发现具备抗HIV的生物活性,丹皮酚属植物多酚类药物,既往研究表明其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机制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本次实验中其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强兼自身毒性弱的特点。可见丹皮酚具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能为研发抗HIV-1药物提供新参考,促进抗HIV-1药物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抗hiv-1活性 细胞毒性 多酚类化合物 治疗指数
原文传递
TIBO类衍生物抗HIV-1活性与电子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许旋 罗一帆 +1 位作者 赵军 徐志广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应用分子力学MM_+方法,半经验量子化学MNDO法计算了19个TIBO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优势构象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其抗HIV-1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TIBO类衍生物的体积越大、极性越小,即疏水性越大对抑制HIV-1活性越有... 应用分子力学MM_+方法,半经验量子化学MNDO法计算了19个TIBO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优势构象和电子结构,得到了其抗HIV-1活性与电子结构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1)TIBO类衍生物的体积越大、极性越小,即疏水性越大对抑制HIV-1活性越有利;(2)化合物中存在较大的正电区域,当C_2原子连接吸电性基团时对药物的活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O类衍生物 抗hiv-1活性 电子结构 RT抑制剂 MNDO 艾滋病药物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大黄属药用植物抗HIV-1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培 张鑫瑶 +2 位作者 许利嘉 王哲 肖培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34-2437,共4页
目的:分析大黄属药用植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与抗HIV-1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HIV-1逆转录酶相关的核糖核酸酶H活性测定检测了大黄属16种22个样品的抗HIV-1活性;同时测定了22个样品的UPLC特征图谱;运用数理统计方... 目的:分析大黄属药用植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与抗HIV-1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HIV-1逆转录酶相关的核糖核酸酶H活性测定检测了大黄属16种22个样品的抗HIV-1活性;同时测定了22个样品的UPLC特征图谱;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并采用UPLC-TOF-MS/MS指认样品主要成分峰。结果:藏边大黄、苞叶大黄和河套大黄提取物有较好的抗HIV-1活性。谱效相关性研究表明4.74,7.99,21.18 min色谱峰与活性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通过谱效研究,推测了有抗HIV-1活性的大黄属药用植物及其活性组分,为大黄属植物深层次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特征图谱 抗hiv-1活性 谱效关系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衍生物体外抗HIV-1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宁 杨柳萌 +2 位作者 王睿睿 朱海亮 郑永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0-745,共6页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体外抗HIV-1活性,并对其进行抗HIV-1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细胞毒性;细胞病变法检测化合物对HIV-1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采用HIV-1 p24抗原ELIS...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体外抗HIV-1活性,并对其进行抗HIV-1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的细胞毒性;细胞病变法检测化合物对HIV-1急性感染的抑制活性;采用HIV-1 p24抗原ELISA方法检测临床分离株HIV-1KM018在PBMC中复制的抑制实验;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HIV-1感染和未感染细胞之间的融合;采用HIV-1重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实验,HIV-1重组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以及直接杀病毒实验来研究化合物体外抗HIV-1机制。结果: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对HIV-1IIIB诱导的合胞体形成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16和230.27;IFB-1和IFB-9均能抑制p24抗原的产生,EC50s分别为14.51和0.23μg.mL-1,也能抑制HIV-1KM018在PBMC中的复制。IFB-1和IFB-9对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有较好的抑制,但对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酶体外活性没有抑制作用,也不能直接杀死HIV-1病毒。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IFB-1和IFB-9具有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病毒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衍生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hiv-1活性 机制
原文传递
云南松松塔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春艳 刘熙 +3 位作者 丁云 李冬梅 郑永唐 刘光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4-776,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醇提水沉后经碱提酸沉法得到的沉淀;D:滤液1倍醇沉得到的沉淀;F:滤液2倍醇沉过滤后再5倍醇沉得到的沉淀;H:醇提水沉后水溶液五倍醇沉得到的沉淀)体外抗HIV-1活性,明确云南松松塔提取物活性组段。方法采用细...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醇提水沉后经碱提酸沉法得到的沉淀;D:滤液1倍醇沉得到的沉淀;F:滤液2倍醇沉过滤后再5倍醇沉得到的沉淀;H:醇提水沉后水溶液五倍醇沉得到的沉淀)体外抗HIV-1活性,明确云南松松塔提取物活性组段。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实验、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筛选云南松松塔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组段。结果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对C8166细胞毒性小,其CC50均大于5000μg·ml-1;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D、F、H抑制C8166细胞合胞体形成的EC50分别为232.59,56.46,47.44,1687.72μg·ml-1。云南松松塔四个提取物对MT4细胞毒性小,均大于1000μg·ml-1,在1000μg·ml-1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对HIV-1感染的MT4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42.39±0.36)%、(15.94±6.15)%、(29.86±3.41)%、(14.98±10.75)%。结论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D、F均有体外抗HIV-1活性;云南松松塔提取物H无体外抗HIV-1活性;云南松松塔四个提取物对HIV-1感染MT-4细胞保护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松塔 提取物 抗hiv-1活性
原文传递
扶芳藤提取物抗HIV-1活性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欣 温奇龙 +5 位作者 蔡丹昭 梁冰玉 蒋俊俊 刘洁 叶力 梁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43-2845,共3页
目的观察扶芳藤15%乙醇提取部位的抗HIV-1作用,为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艾滋病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TZM-bl-HIV-1ⅢB系统和MT2-HIV-1ⅢB系统为实验模型,使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检测病毒复制水平,ATP法检测不同浓度扶芳藤提取物作用下细胞的... 目的观察扶芳藤15%乙醇提取部位的抗HIV-1作用,为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艾滋病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以TZM-bl-HIV-1ⅢB系统和MT2-HIV-1ⅢB系统为实验模型,使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检测病毒复制水平,ATP法检测不同浓度扶芳藤提取物作用下细胞的相对活力;通过酶标仪检测化学发光信号,计算相对病毒水平和相对细胞活力结果扶芳藤提取物在TZM-bl-HIV-1ⅢB系统和MT2-HIV-1ⅢB系统中,可在较大浓度范围对病毒感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不对细胞造成较大毒性,因此该提取物为扶芳藤抗HIV-1中药有效部位结论扶芳藤15%乙醇提取部位,抗HIV-1效果明显,为今后深入研究其药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扶芳藤 细胞活力 抗hiv-1活性
原文传递
刺头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1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辉敏 殷嫦嫦 +1 位作者 吴家忠 张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刺头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1蛋白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蛋白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刺头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抑制HIV-1蛋白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 目的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刺头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1蛋白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蛋白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刺头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抑制HIV-1蛋白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73,1.17,2.47μg/ml。结论刺头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头复叶耳蕨 不同提取部位 hiv-1蛋白酶活性
下载PDF
构象锁定HIV-1融合抑制剂的合成及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叶 傅莉莉 +1 位作者 范晓文 史宣玲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7-1270,共4页
西夫韦肽(SFT)是一种有效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融合抑制剂,它比已上市融合抑制药物T20拥有更高的药效及药代稳定性,目前已完成了IIb临床实验.以西夫韦肽为模板,通过构象锁定策略将多肽中原有的盐桥替换为共价键合成... 西夫韦肽(SFT)是一种有效抗HIV-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融合抑制剂,它比已上市融合抑制药物T20拥有更高的药效及药代稳定性,目前已完成了IIb临床实验.以西夫韦肽为模板,通过构象锁定策略将多肽中原有的盐桥替换为共价键合成了SFT订书肽SFT-1和SFT-2.产物结构经圆二光谱确认形成了α-螺旋.对所有合成多肽进行了抗HIV-1活性检测,结果表明SFT订书肽对7个HIV-1假病毒株抑制活性均高于SFT,其中SFT-1对B'亚型和B'C重组亚型病毒株抑制活性最高,SFT-2对B、CRF01_AE和CRF08_BC亚型病毒株抑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夫韦肽 HIV融合抑制剂 构象锁定 抗hiv-1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