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相关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军 杨欢 王文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3-373,375,共2页
目的研究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抗HLA抗体,并通过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血小板增加校正值(CCI)来分析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25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16例,占64%;... 目的研究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抗HLA抗体,并通过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血小板增加校正值(CCI)来分析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25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16例,占64%;血小板输注无效16例中,抗HLA抗体阳性15例,阴性1例。抗HLA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显著高于抗HLA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多次输血患者体内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中抗HLA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la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高龄肾移植患者术后抗HLA抗体产生的几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保祥 孙立宁 +1 位作者 徐秀红 田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测采用美国莱... 目的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n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mmol/L。结果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H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I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例,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高龄
下载PDF
致敏患者肾移植术后监测抗HLA抗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志强 李留洋 +5 位作者 郭颖 刘永光 钱俊 陈剑荣 赵色玲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抗HLA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监测80例致敏受者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变化情况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结果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抗HLA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监测80例致敏受者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变化情况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结果根据术后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滴度的变化情况分4组:(1)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Ⅱ类抗体均升高组;(2)抗HLAⅠ类抗体升高,抗HLAⅡ类抗体下降(含稳定)组;(3)抗HLAⅠ类抗体下降(含稳定),抗HLAⅡ类抗体升高组;(4)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Ⅱ类抗体均下降(含稳定)组。术后抗HLAⅡ类抗体滴度上升组术后1、2、3年肌苷水平明显高于抗HLAⅡ类抗体滴度下降组(P<0.05),术后抗HLAⅠ类抗体滴度上升组肌苷水平与抗HLAⅠ类抗体滴度下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监测血清抗HLA抗体水平变化,尤其是抗HLAⅡ类抗体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术后抗HLAⅡ类抗体水平升高可明显降低移植肾的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la抗体 体液免疫 肾移植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北 石田英树 +4 位作者 古泽美由纪 土埼大介 饭田洋一 山口裕 田边一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tigen analysis)检测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全部患者于术中、术后两周、术后6个月和1年4个时间段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诊断及抗HLA抗体检测结果,在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预后、相关抗体种类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群体反应抗体(PRA)术前1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时28例(32.2%,28/87)为阳性。其中,15例(53.6%,15/28)为非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13例(46.4%,13/28)存在供体特异性抗体。病理结果提示,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中11例(84.6%,11/13)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了严重的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时仍然有5例持续存在体液性排斥,移植肾3年内完全丧失功能,恢复到规律透析状态。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术后无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抗HLA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6%和75.0%。结论活体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出现与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特别是术后出现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的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肾移植术后严密监测抗HLA抗体的出现对于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 体液性排斥反应 抗hla抗体
下载PDF
同一供肾者移植成对患者抗HLA抗体对肾功能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贾保祥 张栋 +2 位作者 徐秀红 武俊杰 马威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接受同一肾移植供者移植肾的成对患者与抗 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患者,并于2008年10月-2009年4月检测抗 HLA抗体。近期(2013年10月-2014年2月)对可追踪到的... 目的:研究接受同一肾移植供者移植肾的成对患者与抗 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患者,并于2008年10月-2009年4月检测抗 HLA抗体。近期(2013年10月-2014年2月)对可追踪到的113对共计226例肾移植患者观察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状态。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I类、II类混合抗原板。血肌酐/尿素氮检测数据由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提供。结果同性别的男性、女性和两个受者为异性的患者分别为41对82例、21对42例和51对102例患者。抗体阳性患者分别为26例(仅4对患者抗体同时阳性)、11例(仅1对抗 HLA-II类抗体阳性)和36例(仅5对患者共同产生抗体)。在113对226例肾移植中,73例抗 HL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患者64例;而153例抗HLA抗体阴性患者中,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患者仅4例,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0,P<0.001)。结论抗HLA抗体是影响移植肾功能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同一供肾 抗hla抗体 肾功能
下载PDF
肾移植长期存活受者体内可溶性抗HLA抗体的检测
6
作者 肖家全 唐孝达 +3 位作者 王祥慧 徐达 周佩军 丁言德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免疫测定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清抗HLA抗体检测的意义
7
作者 万理萍 王椿 +4 位作者 颜式可 姜杰玲 杨隽 秦尤文 丁言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809-81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抗HLA抗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20例allo-HSCT患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1、3、6个月动态检测抗HLA抗体。结果移植前抗HLA抗体≥30%与<30%的患者发... 目的研究血清抗HLA抗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方法20例allo-HSCT患者在移植前与移植后1、3、6个月动态检测抗HLA抗体。结果移植前抗HLA抗体≥30%与<30%的患者发生原发植入失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功植入的17例患者中,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30%的5例患者均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疾病复发,而抗HLA抗体均<30%的12例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移植后抗HLA抗体呈动态升高的3例患者均在植入后且抗HLA抗体≥30%时发生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而呈动态降低的5例患者仅有1例在植入后发生移植物被排斥。移植前和(或)移植后抗HLA抗体≥30%的5例患者均未发生GVHD;而抗HLA抗体<30%的12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急性和(或)慢性GVHD,发生率7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对allo-HSCT受者在移植前、后动态检测抗HLA抗体有助于预测移植物被排斥、疾病复发与GVHD的发生,抗HLA抗体≥30%或呈动态升高者继发植入失败或疾病复发的发生率高,而GVHD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hla抗体 排斥 移植物宿主病
下载PDF
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徐秀红 贾保祥 +1 位作者 苏建荣 李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852-1855,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患者78例,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LABScreen Mixed试剂盒(One Lambda,Inc.,Canoga Pa...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可追踪到的肾移植术后患者78例,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检测方法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LABScreen Mixed试剂盒(One Lambda,Inc.,Canoga Park,CA)进行检测,观察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78例肾移植患者中14例为HLA-I类抗体阳性,20例为HLA-II类抗体阳性,22例抗HLA-I+II类抗体阳性。肾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为6例、8例和2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8例、12例和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捡测抗HLA抗体,其结果阳性与阴性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LA抗体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肾功能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北(综述) 张小东(审校)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07年第6期26-29,共4页
肾移植术后抗HLA抗体的产生与急、慢性排斥反应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及时检测并去除抗HLA抗体可显著提高移植物存活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抗HLA抗体的研究及进行移植术后常规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下载PDF
抗HLA抗体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
10
作者 吴家清 朱春丽 +3 位作者 赵明 李留洋 刘东 郑克立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97标准)为CAN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随访的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术前、术... 目的:探讨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移植肾穿刺活检确诊(依照Banff97标准)为CAN的3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随机抽取门诊随访的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设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术前、术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结果:①两组术前抗HL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9.4%vs18.9%。P=0.939)。CAN组术前抗HIA抗体阴性术后转为阳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816.3%,P〈0.001),CAN组术后抗HL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B20.1%,P〈0.001)。②术后CAN组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vs36%,P=0.009),抗体特异性分布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抗HLA抗体尤其是术后新生抗HLA抗体与CAN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抗HLAⅡ类抗体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肾肾病 抗hla抗体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俊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第3期47-47,共1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输注血小板患者20例,血小板均来自血站提供的机采血小板含量≥2.5×1011/L。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出其体表面积,患者输注血小板前1小时和输注血小板后24小时检查外周...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输注血小板患者20例,血小板均来自血站提供的机采血小板含量≥2.5×1011/L。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计算出其体表面积,患者输注血小板前1小时和输注血小板后24小时检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若输注1小时CCI<7.5或者18~24小时CCI<4.5可判断为输注血小板无效。同时对患者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结果:20例患者抗HLA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0%,阴性7例,阴性率为35.0%。20例共出现13例患者输注无效,无效率为65.0%。其中12例患者为抗HLA抗体阳性,占抗HLA抗体阳性的92.3%;另1例患者抗HLA抗体阴性,为DIC患者。结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在我国仍然是个问题,为存在免疫性因素的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最佳检测方法和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选择最佳匹配血小板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输注无效 抗hla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用LCT法测定血液病患者的抗HLA抗体
12
作者 杨国荣 《日本医学介绍》 1990年第5期220-221,共2页
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输血,使得血液病能够进行强力的化疗。但发现,血小板输血无效症及无溶血的输血反应(如畏寒、发热),是由于输血引起同种免疫产生的抗HLA抗体直接参与,结果反而妨碍了输血疗法。许多资料表明,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症,HLA-... 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输血,使得血液病能够进行强力的化疗。但发现,血小板输血无效症及无溶血的输血反应(如畏寒、发热),是由于输血引起同种免疫产生的抗HLA抗体直接参与,结果反而妨碍了输血疗法。许多资料表明,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症,HLA-A及B起着主要作用。此次作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法)对血液病患者测定了抗HLA抗体,研究了其临床意义以及作为补助疗法的输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T法 血液病 抗hla抗体 测定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监测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庆华 原欣翔 +5 位作者 唐敏英 王瑾 陈锦华 吴琳 尚乐乐 谭建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抗HLA抗体水平,探讨新生的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38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抗HLA抗体的监测,监测时间3~96个月,所有受者术前的抗HL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使用莱姆德抗原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抗HLA抗体水平,探讨新生的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384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抗HLA抗体的监测,监测时间3~96个月,所有受者术前的抗HL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使用莱姆德抗原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抗HLA抗体,抗HLA抗体水平〉10%为阳性。对术后抗HLA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观察新生抗HLA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318例(82.8%);阳性者66例(17.2%),其中抗HLAI类抗体阳性者3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者61例,抗HLAI类和Ⅱ类抗体均为阳性者2例。HLA-DR位点0个抗原错配者92例受者中有7例新生抗HLA抗体,1~2个抗原错配者292例中有59例新生抗HLA抗体,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1)。术后抗HLA抗体阴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87.4%(278/318),抗HLA抗体阳性者中移植肾功能良好者占65.2%(43/6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DR位点的抗原错配与肾移植后抗HLA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而新生抗HLA抗体会造成移植。肾功能下降,从而降低移植存活率,肾移植术后监测抗HLA抗体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存活率 hla-DR
原文传递
高、中、低龄肾移植患者术前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保祥 武俊杰 +1 位作者 孙立宁 田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移植前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频率、抗体类型,以此了解各个年龄段产生抗体的不同点,为临床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肾移植术前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凡是年龄小于等...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移植前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频率、抗体类型,以此了解各个年龄段产生抗体的不同点,为临床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排斥提供参考。方法肾移植术前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凡是年龄小于等于35岁为低龄组,大于等于36岁小于50岁为中年组、大于等于50岁者为高龄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采用ELISA筛选HI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结果。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组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8.18%、23.00%和6.19%,经χ^2检验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青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5.59%和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年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21.30%和2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高龄组男性与女性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分别为11.36%和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移植术前患者无论在青年组还是在高、中年龄组,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Ⅰ+Ⅱ抗体为主。结论肾移植术前高、中、低龄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移植术前患者抗HLA抗体主要以抗HLAⅠ类抗体和HLAⅠ+Ⅱ抗体为主,有移植史的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生成的频率高于移植术前曾输血和妊娠的妇女。女性患者抗HLA抗体产生的频率高于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年龄
原文传递
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保祥 武俊杰 徐秀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66/321)和5.61%(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MICA抗体 移植肾功能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板LAT1HD与LAT1240检测抗HLA Ⅰ类抗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茜 曾文涛 +2 位作者 邓素雄 刘龙山 王长希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的莱姆德抗原板(LAT1240)与单一抗原检测板(LAT1HD)在肾移植受者抗HLAⅠ类抗体检测中的异同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ELISA的用LAT1240与LAT1HD分别检测73例... 目的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的莱姆德抗原板(LAT1240)与单一抗原检测板(LAT1HD)在肾移植受者抗HLAⅠ类抗体检测中的异同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ELISA的用LAT1240与LAT1HD分别检测73例已经莱姆德酶标混合抗原板(LATM)确定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样本。比较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阳性率、抗体特异性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1HD所测出的抗HLA抗体阳性率较LAT12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原板分辨出的抗HLA抗体特异性完全相同18例(25%),1例完全不同,其余54例结果存在部分差异。5例样本用LAT1240分辨出包含抗Cw抗原的抗体,而用LAT1HD分辨出用LAT1240未能检出的抗HLA-A或B抗体。用LAT1240检测为高度致敏(群体反应性抗体>60%)的样本中,有9例经群体反应性抗体分析软件不能分析出抗HLA抗体的特异性,但可以由LAT1HD分辨出来。共有21例致敏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随访1年以上,人/肾存活率达100%。其中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例受者逆转,1例效果不佳。结论与使用LAT1240检测的结果比较,用LAT1HD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更为准确,更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免疫 抗hl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移植肾切除对特异性抗HLA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顺良 谭建明 +3 位作者 王庆华 吴卫真 林文洪 陶小琴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对患者血中抗HL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LAT抗原板、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特异性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水平,比较分析37例致敏患者移植肾切除前后抗HLA抗体水平。结果37例患者中,术前抗HLA-Ⅰ类抗体升高9例(24....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对患者血中抗HL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LAT抗原板、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特异性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水平,比较分析37例致敏患者移植肾切除前后抗HLA抗体水平。结果37例患者中,术前抗HLA-Ⅰ类抗体升高9例(24.3%),Ⅱ类抗体升高12例(32.4%),两类抗体均升高者16例(43.2%)。移植肾切除后3、6、12个月时的抗体总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术前Ⅰ类抗体升高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抗体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9例(36.0%),术后12个月时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8例(32.0%)。术后Ⅰ类抗体下降至正常或<20%者,术前均<30%。28例术前Ⅱ类抗体升高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7例(25.0%),术后6个月内抗体水平未下降者,此后下降的可能性更小。结论对等待再次移植的PRA升高患者不应一律行移植肾切除,轻度致敏(PRA<30%)患者宜尽早切除移植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切除术 特异性抗hla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肾移植术 群体反应性抗体
原文传递
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术前致敏受者抗HLA抗体的初筛漏检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代波 庄杰 +2 位作者 巫丽娟 林涛 王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的两种方法检测抗HLA抗体,比较两者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初筛的漏检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214例肾移植术前有致敏史受者的血清样本,经Luminex xMAP平台应用混合抗原试剂(初筛试剂)LABScreen M... 目的探讨采用液相芯片技术的两种方法检测抗HLA抗体,比较两者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初筛的漏检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214例肾移植术前有致敏史受者的血清样本,经Luminex xMAP平台应用混合抗原试剂(初筛试剂)LABScreen Mixed(LM)和单一抗原试剂(特异性检测试剂)LABSreen Single Antigen(LSA)检测抗HLA抗体。结果LM法检测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0.9%和23.4%,L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8.9%和46.7%,LM法检测抗HL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LSA法,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M法检测抗HLA-Ⅰ类抗体的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90.9%,漏检率为19.8%,误检率为9.1%,漏检频率最高的是Cw*17:01、B*15:12和B*45:01,最高平均荧光强度(MFI)值为10603;检测抗HLA-Ⅱ类抗体的灵敏度为49.0%,特异度为99.1%,漏检率为51.0%,误检率为0.9%,漏检频率最高的是DPA1*01:03, DPB1*06:01和DPA1*01:03, DPB1*01:01,最高MFI值为3659。对于仅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两种方法检测抗HLA-Ⅰ类抗体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检测抗HLA-Ⅱ类抗体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患者,LM法和LSA法检测两类抗HLA抗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法敏感性低于LSA法,且检测抗HLA-Ⅰ类抗体的漏检率低于抗HLA-Ⅱ类抗体。临床将LM法作为诊断性初筛实验存在一定弊端,建议对于有致敏史的患者,宜采用LSA法检测抗HLA抗体,通过LSA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抗HLA-Ⅰ、Ⅱ类抗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抗hla抗体 液相芯片
原文传递
抗HLA抗体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芝娟 何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2-815,共4页
近期有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体内存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ies,DSA),尤其是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HLA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植入、造血重建时间... 近期有研究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体内存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specific antibodies,DSA),尤其是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HLA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植入、造血重建时间延缓和存活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HA)与供受者HLA错配allo—HSCT失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hla抗体 人类白细胞 供者特异性 预后 干细胞移植物 特异性抗体 hla错配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抗HLA和MICA抗体对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赵色玲 李留洋 +5 位作者 郭颖 刘永光 钱俊 陈剑荣 李民 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背景:体液免疫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LA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抗HLA抗体及MICA抗体与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设计、... 背景:体液免疫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抗HLA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抗HLA抗体及MICA抗体与术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分析,2001-01/2006-06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对象:选择接受肾移植后长期随访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5~73岁,平均(45.3±10.8)岁。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受者34例设为排斥组,同期手术移植肾功能仍稳定的26例受者设为对照组。方法:应用OneLambda混合抗原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者肾移植前血清中的抗HLA抗体,于2007-01/07月检测受者术后抗体情况,对阳性血清进一步用抗原板检测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对肾移植者术前后进行抗MICA抗体测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HLA基因分型。主要观察指标:①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抗HLA抗体滴度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②受者术后抗MICA抗体合成情况。③移植肾功能。④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存活率。结果:在6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体阴性者27例,抗体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55%,其中抗HLA抗体阳性12例,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7例,抗MICA抗体阳性14例。慢性排斥组的抗HL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P<0.01);慢性排斥组和肾功能稳定组MICA抗体阳性受者分别为16例(47.1%)和5例(19.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肌酐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其中抗HLA和MICA抗体均阳性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抗体阳性者(P<0.05)。结论:抗HLA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在诱发慢性移植肾排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抗MICA抗体可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多态性MICA抗原作用,也可导致移植物的慢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la抗体 MICA抗体 慢性排斥 肾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