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T细胞受体αβ单克隆抗体促进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郝洁 刘家望 谢蜀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 (SC)和抗T细胞受体 (TCR)αβ单克隆抗体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P)诱导的成年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 对C5 7BL/ 6 (H 2 b,B6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 (H 2 d)脾细胞 ,2d后腹...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 (SC)和抗T细胞受体 (TCR)αβ单克隆抗体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P)诱导的成年小鼠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 对C5 7BL/ 6 (H 2 b,B6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 (H 2 d)脾细胞 ,2d后腹腔注射CP ,之后第 2、4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抗小鼠 TCRαβ的单克隆抗体 ,然后进行皮肤移植。分组 :(1)未处理B6小鼠 ,皮肤供者为BALB/c小鼠 ;(2 )未处理B6小鼠 ,皮肤供者为KM小鼠 ;(3)SC +CP +抗TCRαβ单抗处理的B6小鼠 ,皮肤供者为BALB/c小鼠 ;(4)SC +CP +抗TCRαβ单抗处理的B6小鼠 ,皮肤供者为KM小鼠。每组各 5只B6小鼠通过嵌合体检查、过继转移实验及外源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耐受小鼠供体特异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的影响 ,探讨耐受形成的机制。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耐受B6小鼠中存活 6 6 3d ,与各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 ,耐受小鼠胸腺和脾脏内均形成了微量混合嵌合体 ,耐受诱导后第 15天、35天和第70天胸腺内供体来源细胞嵌合水平依次为 2 6 7% ,1 6 1% ,0 47% ,脾脏中依次为 7 6 6 % ,5 99% ,3 87% ;体、内外细胞转移实验均未显示耐受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基因移植 免疫耐受 嵌合体 抗t细胞受体 β单克隆 皮肤移植
原文传递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晋秋 邹立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912-918,共7页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r/r DLBCL)的治疗,但该疗法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和噬血细胞综合征,长期毒性如血细胞减少症和B细胞发育不全,以及少见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分级与处理、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同时对血细胞减少症、B细胞耗竭在内的延迟毒性及少见不良反应做出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嵌合受体t细胞 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 性综合征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靶向CD30的CAR-T细胞慢病毒转导条件优化研究
3
作者 田高辉 张琴星 +5 位作者 史江舟 赵芬芳 王宁 赵家旋 卢玉琳 徐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54,共9页
背景与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慢病毒转导是CAR-T细胞制备的关键环节,与CAR-T细胞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慢病毒转导过程涉及的各项参数仍需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慢病毒转导是CAR-T细胞制备的关键环节,与CAR-T细胞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慢病毒转导过程涉及的各项参数仍需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携带CD30抗体序列的慢病毒转导T细胞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温育密度、转导前活化时间和转导体系高度对抗CD30 CAR-T细胞的影响,优化CAR-T细胞的转导条件,提高转导效率和CAR-T细胞功能。方法:采用不同的MOI、温育密度、转导前活化时间和转导体系高度等对人外周血来源的T细胞进行转导优化,转导后分别检测抗CD30 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转导效率、细胞存活率和体外杀伤效率等,以确定最优的T细胞转导条件。结果:MOI为1.00、1.50和3.00时转导效率和有效细胞数显著高于0.00、0.25和0.50组。在温育密度大于1.0×10^(7)个/mL时,温育密度对T细胞转导效率无影响。活化时间为72 h组细胞存活率低于80%,显著低于其他组;24、48 h的转导效率显著高于0、8、16 h组;48 h组CAR-T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高于24 h组。转导体系高度为0.16 mm时转导效率和增殖倍数都显著高于0.53 mm组,但对CAR-T细胞的体外杀伤效率无影响。结论:通过对CAR-T细胞功能的综合评估,确定慢病毒的最佳转导条件为MOI=1、温育密度为1.0×10^(7)个/mL、转导前活化48h、转导体系高度为0.1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CD30嵌合受体t细胞 转导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