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志宏 黄维国 +3 位作者 金岩 陈建元 邱建华 王锦玲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97,共3页
目的: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HEP-2人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VEGF对HEP-2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抗VEGF及抗flt抗体分别加入HEP-2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HEP-2细胞的活性(MTT法)。结果: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HEP-2人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VEGF对HEP-2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抗VEGF及抗flt抗体分别加入HEP-2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HEP-2细胞的活性(MTT法)。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抗体作用于HEP-2细胞时,浓度从10μg/ml至1μg/ml时,对HEP-2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当VEGF浓度低于1μg/ml时,无明显抑制作用;抗flt抗体浓度从10μg/ml减至0.1μg/ml时,对HEP-2细胞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当浓度低于0.1μg/ml时,抗flt抗体对HEP-2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中和VEGF抗体及封闭VEGF的受体flt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显示VEGF作为一种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抗vegf抗体 flt抗体 HEP-2 抑瘤作用
下载PDF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VEGF抗体的初步筛选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学军 寿成超 董志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递技术构建人抗体组合文库 .筛选获得了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人噬菌体 Fab抗体 ,并对所获抗体的多样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从不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 RNA,经反转录后采用家族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递技术构建人抗体组合文库 .筛选获得了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人噬菌体 Fab抗体 ,并对所获抗体的多样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从不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 RNA,经反转录后采用家族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引物与免疫球蛋白信肽序列引物 ,通过改变 PCR条件或半套式扩增分别获得全部亚型的轻、重链抗体 Fab段 ,并重组到噬粒载体 p Comb3H中 ,经电转化大肠杆菌 XL- 1 Blue,构建了 1 .5× 1 0 8完整组合抗体库 .利用 VEGF12 1对该库经过 4轮固相筛选后 ,获得 1 2个可与 VEGF特异结合的阳性克隆 .酶谱分析表明了所获抗体克隆的多样性 .为通过基因工程改造 ,进一步获得可用于临床的人源 VEGF抗体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噬菌体抗体 多样性 抗vegf抗体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抗VEGF抗体联合重组人可溶性TRAIL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
3
作者 王阿慧 钟志敏 周小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本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将TRAIL和抗VEGF抗体单独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和用流式... 本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将TRAIL和抗VEGF抗体单独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以TRAIL 75、100和150ng/ml的浓度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凋亡率分别为(4.26±0.67)%、(8.91±0.55)%、(11.71±0.78)%;抗VEGF抗体2.5、5和7.5μg/ml的浓度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凋亡率分别为(3.95±0.69)%、(7.98±0.74)%和(10.26±0.83)%。以抗VEGF抗体2.5μg/ml+TRAIL 75 ng/ml或抗VEGF抗体5μg/ml+TRAIL100 ng/ml或抗VEGF抗体7.5μg/ml+TRAIL150 ng/ml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6±0.93)%、(36.32±1.31)%和(49.19±0.71)%。抗VEGF抗体与TRAIL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后,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抗VEGF抗体组(p<0.05)。结论:TRAIL和抗VEGF抗体对K562细胞在诱导凋亡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抗vegf抗体 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抗VEGF抗体对骨肉瘤OS-732细胞血管生成及其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颖嘉 王东 高奉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 探讨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对骨肉瘤OS 73 2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模型 ,通过解剖显微镜血管计数 ,光镜HE染色 ,原位末端... 目的 探讨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血管生成作用对骨肉瘤OS 73 2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模型 ,通过解剖显微镜血管计数 ,光镜HE染色 ,原位末端标记及PC N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VEGF抗体对骨肉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增殖 ,凋亡状态的影响。结果 VEGF抗体组肿瘤区血管数目及瘤细胞数显著低于PBS对照组 ,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 ,增殖指数两组差异不明显 ,同时VEGF抗体组凋亡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多 ,增殖期微血管内皮细胞少见。结论 VEGF抗体能显著抑制骨肉瘤OS 73 2血管生成 ,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可能是VEGF抗体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途径之一 ,并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形成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最终达到抑制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抗vegf抗体
下载PDF
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5-FU纳米微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开红 王凌云 +3 位作者 赵晓龙 刘建化 陈汝福 朱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5-FU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方法: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5-FU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 目的: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5-FU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方法: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5-FU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方法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5-FU免疫纳米微粒(5-FU-Ab-NPs),考察其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和免疫活性等性能。结果:5-FU-Ab-NPs仍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202±23)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5-FU-Ab-NPs与5-FU-NPs具有相似缓释特性,免疫学检测和电镜检视显示偶联后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保持原活性的80%以上。结论:5-FU-Ab-NPs保持原5-FU-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vegf单克隆抗体 免疫纳米微粒 胃肿瘤 MGC803细胞
下载PDF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制备及体外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禄成 郭航 +3 位作者 范海涛 朱德淳 李然伟 李香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5-606,共2页
目的 :研究制备抗人膀胱癌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功能抗体 ,用以导向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 :在制备抗人膀胱癌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制备双功能抗体。结果 :双功能抗体的IC5 0为 10 - 9 5,抗血管内皮... 目的 :研究制备抗人膀胱癌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双功能抗体 ,用以导向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方法 :在制备抗人膀胱癌和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制备双功能抗体。结果 :双功能抗体的IC5 0为 10 - 9 5,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的IC5 0为 10 - 8 9,抗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克隆抗体的IC5 0为 10 - 8 3。结论 :双功能抗体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膀胱癌/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 制备 体外效应 研究
下载PDF
抗VEGF抗体Fab片段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郎晓薇 李亮助 +2 位作者 丁凯 陈俊升 朱建伟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98-1603,共6页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Fab片段能够抑制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基因工程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Fab片段蛋白的主要表达系统,然而Fab片段往往会在大肠埃...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Fab片段能够抑制VEGF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基因工程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是Fab片段蛋白的主要表达系统,然而Fab片段往往会在大肠埃希菌内形成不可溶的包涵体,而不具有生物活性。本研究从引入分子伴侣、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的温度、时间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优化,使绝大部分Fab蛋白可以分泌到大肠埃希菌周质中,大大提高了抗VEGF抗体Fab片段的可溶性表达效率和生物学活性,为其工业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种类重组Fab分子的可溶性表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抗体 FAB片段 大肠埃希菌 可溶性表达
原文传递
抗人膀胱癌/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8
作者 刘禄成 任明 +4 位作者 郭航 范海涛 朱德淳 李然伟 李香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78-579,共2页
目的 研究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  MTT法检测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目的 研究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体外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  MTT法检测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抗人膀胱癌 /抗 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可以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 抗人膀胱癌 /抗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能通过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从而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膀胱癌/vegf双功能基因抗体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vegf 血管生成 MTT法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抑制成骨肉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实验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世德 韦程寿 +2 位作者 詹新立 肖增明 劳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成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100!g隔天于治疗组荷瘤裸鼠肿瘤周围及瘤块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PBS注射,共给药6次。测量两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肿瘤湿重,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成骨肉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100!g隔天于治疗组荷瘤裸鼠肿瘤周围及瘤块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PBS注射,共给药6次。测量两组裸鼠肿瘤体积及肿瘤湿重,肿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光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肿瘤体积、重量、MVD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抑瘤率达54.05%。病检发现治疗组肿瘤内有散在点状或线状坏死灶,甚至小片状坏死灶,对照组很少出现坏死灶。结论:抗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抑制裸鼠体内人成骨肉瘤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抗vegf抗体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抗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赵红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20例(147眼),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抗VEGF... 目的 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01~2015-05收治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20例(147眼),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抗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组(Ranibizumab组)和保守治疗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液黏性指标、OA、CRA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治疗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nibizumab组患者的全血粘度、PLT、PDW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OA、CRA处的PSV、EDV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眼压值、视力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抗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抗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琳 周冬梅 +2 位作者 徐军 孙文正 杨彬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建立抗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使用第4~6代细胞进行活性检测。HUVEC接种96孔板于CO_2培养箱培养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VEGF单克隆... 目的建立抗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方法从新生儿脐带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使用第4~6代细胞进行活性检测。HUVEC接种96孔板于CO_2培养箱培养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165混合物孵育48 h,加入CCK8显色4 h,酶标仪读取各孔OD450吸光值,采用四参数拟合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参比品和样品的IC50值,获取样品的相对活性。结果该方法专属性强,仅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上呈现相应的剂量关系曲线,标准曲线拟合度r^2>0.99,精密度样品相对活性RSD<20%,方法在50%~200%活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用该方法对两个候选药分别进行6次重复性检测,候选药相对活性值分别为(95.80±3.29)%,(101.10±3.8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UVEC增殖抑制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可用于抗VEGF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vegf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罗春 瞿爱东 楼丽广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55-60,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及与原研药安维汀的生物类似性。方法:从体外作用机制及活性、体内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PK/PD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F0001明显抑制VEGF刺激的KDR磷酸化及下游因子ERK1/2... 目的:评估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0001的临床前主要药效学及与原研药安维汀的生物类似性。方法:从体外作用机制及活性、体内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PK/PD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F0001明显抑制VEGF刺激的KDR磷酸化及下游因子ERK1/2磷酸化;抑制HUVEC细胞增殖,IC50为123ng/ml。F00015mg/kg显著抑制人结肠癌Ls-174t、肺癌NCI-H460和恶性胶质瘤U-87MG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68%、68%和86%;与化疗药CPT-11合用对人结肠癌Ls-174t有抑瘤增效作用,抑瘤率提高到89%。F0001与安维汀体外作用机制及活性相当、体内抑瘤效果相当,二者在人结肠癌Ls-174t荷瘤小鼠体内PK/PD参数相似。结论:F0001与原研药安维汀在主要药效学方面高度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安维汀 抑瘤率
下载PDF
VEGF和HIF-1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明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5期972-974,共3页
目的明确VEGF和HIF-1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数字表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实验组及空白组各20只。两组大鼠均正常饲养1w,禁食24h,期间可自由饮水。制备质量分数为2%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糖尿病心肌病大鼠... 目的明确VEGF和HIF-1a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数字表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实验组及空白组各20只。两组大鼠均正常饲养1w,禁食24h,期间可自由饮水。制备质量分数为2%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实验组采用抗VEGF抗体、抗HIF-1a、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结果 VEGF、HIF-1a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HIF-1α在糖尿病心肌病模型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IF-1/VEGF信号途径在糖尿病心脏肥厚中表达且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抗体 糖尿病心肌病 HIF-1A 临床意义 SD大鼠 HIF-1Α 链脲佐菌素 心肌病模型
下载PDF
抗VEGF人/鼠嵌合抗体
14
作者 杨治 《科技开发动态》 2004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vegf人/鼠嵌合抗体 肿瘤 抑制率 表达产量
原文传递
聚乳酸包载5-氟尿嘧啶靶向超微粒子对人胃癌转移瘤的靶向性和控制释放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春宝 刘晓燕 +2 位作者 常津 王涛 张庆瑜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0-94,共5页
使用w/o/w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5-氟尿嘧啶超微粒子,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超微粒子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将99mTc标记的连有VEGF121单克隆抗体的超微粒子通过尾静脉注射到SCID裸鼠体内,观察它对胃癌转移... 使用w/o/w复乳法制备聚乳酸载5-氟尿嘧啶超微粒子,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超微粒子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将99mTc标记的连有VEGF121单克隆抗体的超微粒子通过尾静脉注射到SCID裸鼠体内,观察它对胃癌转移瘤的靶向效果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超微粒子成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95.2nm,多分散系数为0.148,靶向载药超微粒子的载药率为8.23%,包封率为24.71%。聚乳酸载5-FU超微粒子在PBS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控释效果,累积释放量Q与时间平方根t1/2基本呈线性关系.尾静脉注射靶向超微粒子两小时以后可看到大部分超微粒子集中到肿瘤部位。在所有的实验组中,含5-FU靶向载药超微粒子组的疗效最好,说明本靶向载药超微粒子具有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并在肿瘤组织释放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微粒子 控制释放 vegf单克隆抗体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不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分型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烨 乔良 +2 位作者 张万虎 郑霞 杨欣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3期2468-2472,共5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治疗不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分型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根据OCT检测分为分弥漫性黄斑水肿(DRT)...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治疗不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分型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根据OCT检测分为分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抗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黄斑水肿形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DRT、CME和SRD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0%、75.0%和50.0%,治疗后黄斑水肿消退率分别为55.0%、25.0%和10.0%,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BCVA和CMT均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DRT和CME组患者BCVA和CMT均低于SRD组(P<0.05);(3)DRT、CME和SRD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和25.0%,但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OCT分型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经玻璃体腔抗VEGF抗体治疗后临床疗效不同,其中DRT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最好,而SRD患者疗效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 玻璃体腔 糖尿病黄斑水肿 抗vegf抗体
原文传递
基于CHO细胞定点整合技术的新型抗体呈现系统的构建
17
作者 何阳阳 刘敏 +5 位作者 李春 张畅 孙志伟 刘志刚 王双 庞晓斌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8-612,625,共6页
目的建立一个以CHO定点整合系统为基础的高通量抗体筛选平台,筛选获得抗VEGF高亲和力突变体抗体。方法设计并构建了基于CHO细胞定点整合系统的通用minibody展示载体,将3株亲和力已知的抗VEGF抗体(A6,A63,A657)和1个抗VEGF轻链抗体库分... 目的建立一个以CHO定点整合系统为基础的高通量抗体筛选平台,筛选获得抗VEGF高亲和力突变体抗体。方法设计并构建了基于CHO细胞定点整合系统的通用minibody展示载体,将3株亲和力已知的抗VEGF抗体(A6,A63,A657)和1个抗VEGF轻链抗体库分别呈现在CHO细胞的表面,通过Western印迹、Bia-core3000、流式细胞分析等对该展示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价,并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对抗体库进行了细胞筛选。结果成功实现了抗VEGF抗体在CHO细胞表面的展示,流式细胞分析抗体的亲和力与Biacore测定全抗体亲和力结果一致;通过筛选获得3株抗VEGF高亲和力突变体抗体。结论建立了基于CHO定点整合技术的新型抗体库展示系统,为抗体的亲和力成熟、分子改造等突变库的构建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CHO细胞 展示系统 高通量筛选 vegf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肝、胆
18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200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丙型肝炎病毒NS4B对肝细胞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研究;放射与抗VEGF抗体对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ki-67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7402生长的体外试验;NS-398对肝细胞VEGF、MMP-9表达的调节;β-catenin、cyclin D1及c—... 丙型肝炎病毒NS4B对肝细胞c-myc和ras蛋白表达的研究;放射与抗VEGF抗体对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ki-67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7402生长的体外试验;NS-398对肝细胞VEGF、MMP-9表达的调节;β-catenin、cyclin D1及c—my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抗vegf抗体 Β-CATENIN 人肝癌细胞株 ras蛋白表达 C-MYC 移植瘤生长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晶 李凯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4-628,共5页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 小细胞肺癌(SCLC)属于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侵袭性强,可迅速进展,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SCLC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多年来,放化疗一直是SCLC的主要一线治疗手段,但治疗后极易耐药,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受到关注。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聚焦于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如恩度)、抗血管生成融合蛋白(如阿柏西普)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安罗替尼等)4类。但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瓶颈,探索更好的联合治疗方案和有效的双领域、多靶点药物是努力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药物 vegf单克隆抗体 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进展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蕾 陈世伦 +1 位作者 陈文明 刘晋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和MM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之间相互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6分泌的调控作用,分析VEGF和IL-6的相互作用在MM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建立MM-BMSCs和正常人-BMSCs(N-BMSCs)的培养体系,用I... 目的研究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和MM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之间相互作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6分泌的调控作用,分析VEGF和IL-6的相互作用在MM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建立MM-BMSCs和正常人-BMSCs(N-BMSCs)的培养体系,用IL-6、抗 IL-6抗体、VEGF、抗VEGF抗体作用于BMSCs和(或)MM细胞系U266后,ELISA方法检测其VEGF和 IL-6的分泌量.结果 U266分泌VEGF,但不分泌IL-6,而MM-BMSCs和N-BMSCs既分泌VEGF又分泌IL-6.重组人VEGF刺激BMSCs后,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IL-6的分泌,此效应可被抗VEGF抗体抑制.外源性IL-6促进BMSCs分泌VEGF.当U266与BMSCs黏附后,VEGF 分泌增加2.5~5.0倍,IL-6增加5.5~9.0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加入抗VEGF或抗IL-6抗体,IL-6或VEGF的分泌受抑.重组人IL-6作用于U266,可诱导剂量依赖性的VEGF分泌的增加,此反应可被抗IL-6抗体抑制.结论在MM中,MM细胞和BMSCs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VEGF和 IL-6的分泌,促进MM细胞的生长和血管新生,在M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针对骨髓微环境的靶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IL-6抗体 抗vegf抗体 BMSCs ELISA方法 剂量依赖性 骨髓基质细胞 发病机制 人IL-6 骨髓微环境 调控作用 培养体系 分泌增加 血管新生 靶位治疗 细胞系 M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