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河南赋税征收中的折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牛建强 刘文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明代前期河南部分州县在赋税征收中已进行折亩。嘉靖、万历后,一些州县在辖区内实行了丈地折亩均粮的办法。受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明代河南州县折亩在时空、力度和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折亩制与三等九则制在赋税征收上只... 明代前期河南部分州县在赋税征收中已进行折亩。嘉靖、万历后,一些州县在辖区内实行了丈地折亩均粮的办法。受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明代河南州县折亩在时空、力度和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折亩制与三等九则制在赋税征收上只存在纳税方式的差异,对税负负担未有实质影响。一些州县的具体折亩措施体现了明代国家对均平理念的追寻与实践,而南北方在折亩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赋税征收 折亩
下载PDF
技术误差:折亩及其距离衰减规律研究——明清土地数据重建的可行性研究之一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1-13,共13页
折亩是导致明清土地统计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折亩关涉的亩制、弓尺、折率、原额等,须作切实的了解。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土地数据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要正确转换、重建这些数据是不可能的。本文以折亩内在的距离衰减规律为... 折亩是导致明清土地统计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折亩关涉的亩制、弓尺、折率、原额等,须作切实的了解。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土地数据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要正确转换、重建这些数据是不可能的。本文以折亩内在的距离衰减规律为探索内容,在深入分析土地统计口径、民间田亩计量单位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折亩误差的可行性途径,奠定了明清土地数据重建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亩 距离衰减规律 技术误差 土地数据重建
下载PDF
从地契文书看清代甘肃省折亩现象
3
作者 徐维良 《古今农业》 2022年第2期66-73,共8页
折亩与清代的土地赋税制度密切相关,在全国多数地区均已发现了土地登记过程中折亩的存在,对折亩的研究能够为清代田土数额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从折亩产生的条件来看,折亩是基于中国古代原额观念的结果,在清代地方史志之中有众多关于折... 折亩与清代的土地赋税制度密切相关,在全国多数地区均已发现了土地登记过程中折亩的存在,对折亩的研究能够为清代田土数额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从折亩产生的条件来看,折亩是基于中国古代原额观念的结果,在清代地方史志之中有众多关于折亩、原额内容的记载;甘肃地区的折亩不仅仅表现于册籍登记与地方史志之中,从地方契约文书的内容来看,它已实际应用于民间的土地买卖和纳粮收租,和地方社会得以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契文书 清代 甘肃 折亩
下载PDF
清代山东州县折亩研究方法
4
作者 朱义明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3,共12页
折亩一直是明清以来耕地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学界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研究路径难以突破困局的情况下,就必须开辟新的研究路径,也就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通过逐州逐县的考证,进而形成新的研究范式。本... 折亩一直是明清以来耕地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长期困扰学界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研究路径难以突破困局的情况下,就必须开辟新的研究路径,也就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下而上的研究方式,通过逐州逐县的考证,进而形成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这一研究路径,以清代山东107个州县的折亩为研究对象,针对很多州县相关信息不足的现实,逐州逐县地进行考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以史料为依据,以逻辑为手段,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出关于折亩的七种逻辑分析方法,从而解决每个州县是否存在折亩以及如何折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 折亩 方法
原文传递
试析明清山西折亩——兼论清代山西田赋地亩的形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青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101,共9页
折亩与田赋税收直接相关,是明清土地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讨论明清土地数据问题的关键环节。基于资料发掘和多视角的考察,认为明清山西地区折亩存在较为广泛,主要由丈量标准尺度不一形成折亩、将土地数字合至"原额"... 折亩与田赋税收直接相关,是明清土地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讨论明清土地数据问题的关键环节。基于资料发掘和多视角的考察,认为明清山西地区折亩存在较为广泛,主要由丈量标准尺度不一形成折亩、将土地数字合至"原额"形成折亩、不同生产力地亩与纳税亩的折算等方式形成折亩;垧、堆等大亩亩制习惯在山西地区广泛存在,并实际用于民间土地买卖和纳粮收租;清代山西田赋地亩形成的主要方式为折亩和级差赋税,其中部分级差赋税隐含折亩信息,所以很有可能实行建立在折亩基础上的级差赋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山西 民间制习惯 折亩
原文传递
对清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荣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39-49,共11页
清前期耕地面积问题久为学术界所关注 ,但至今尚无满意的结果。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是确立了一套科学可信的估算基数 ;二是承认清代册载耕地面积的相对合理性 ,并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对耕地增长速度有影响... 清前期耕地面积问题久为学术界所关注 ,但至今尚无满意的结果。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 :一是确立了一套科学可信的估算基数 ;二是承认清代册载耕地面积的相对合理性 ,并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对耕地增长速度有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 ,对不同时期、不同直省的增长速度进行修正 ;三是注重量化研究 ,不仅估算全国耕地面积总数 ,而且推算出各直省的耕地数字。本文结论并非最后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期 耕地面积 估价 土地丈量技术 折亩 农业垦殖
下载PDF
明清时期地方土地数据统计机制研究——以河南诸县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傅辉 葛全胜 何凡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8,共7页
明清时期的区域土地数据通常是由不同种类的土地数据折算得到的财税数据,定额赋税、土地生产力差异和级差地租等是制约县级政区调整纳税数据登记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辖区登记方式的调整既体现了原额赋税下,地方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互动... 明清时期的区域土地数据通常是由不同种类的土地数据折算得到的财税数据,定额赋税、土地生产力差异和级差地租等是制约县级政区调整纳税数据登记方式的决定性因素。辖区登记方式的调整既体现了原额赋税下,地方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互动过程,也体现了同级政区间不同登记制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利益 折亩 土地登记数据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清代顺治年间兴屯道、厅的兴废及其环境效应分析——基于对陕北中部地区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8
作者 王晗 张小永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清政府试图通过推行兴屯垦殖政策,以达到"增赋裕饷"和"弭盗安民"的目的。然而由于政策本身的漏洞和执行者自身的问题,使得该项政策实行三年之后便归于失败。本文以中国传统农牧...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清政府试图通过推行兴屯垦殖政策,以达到"增赋裕饷"和"弭盗安民"的目的。然而由于政策本身的漏洞和执行者自身的问题,使得该项政策实行三年之后便归于失败。本文以中国传统农牧业边缘地带—陕北中部地区为案例,依据清代文献中的相关资料,以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全程考察为主线,通过揭示制度、政策因素作用于环境的途径和方式,深化该种驱动力对区域环境影响程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治年间 兴屯道 折亩 陕北中部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晚清浙江清赋中的土俗亩、藏等亩与土地面积落实——以《同治兰溪鱼鳞图册》为中心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铁球 杨贤毅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7,共19页
学界一般认为土俗亩与国家标准亩制差异很大,且各地土俗亩的计量方法不一,致使亩制混乱,进而普遍怀疑历代地籍上所载土地面积的可信性。遗存至今的746册《同治兰溪鱼鳞图册》,是晚清浙江攒造鱼鳞图册的样本。我们对其仔细研究后,发现其... 学界一般认为土俗亩与国家标准亩制差异很大,且各地土俗亩的计量方法不一,致使亩制混乱,进而普遍怀疑历代地籍上所载土地面积的可信性。遗存至今的746册《同治兰溪鱼鳞图册》,是晚清浙江攒造鱼鳞图册的样本。我们对其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中土俗亩与国家标准亩制是一致的,鱼鳞图册所登记的土地面积有效且可信。在赋役征收中的各类折亩行为,不一定反映在鱼鳞图册中,往往只是赋役征收的一种操作方法。而兰溪有一种很特别的纳税亩,即“藏等亩”,是以最低等则的田作为国家标准亩制的准绳,往后每上升一级等则,则按该等则的固定增亩比例进行增亩,目的是恢复赋役原额,因其增亩藏于用印章标示的等则中,故称之为“藏等亩”。兰溪的藏等亩完全有效地落实到了赋役征收和民间日常生活中,是兰溪县官民都认可的“真实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图册 国家标准 土俗 藏等 折亩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 被引量:8
10
作者 史志宏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97,共13页
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口数量达到近代人口增长趋于停滞前的峰值4亿数千万。当时的中国传统农业,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之前代,亦都有很大的增加或提高,从而才养活了数倍于以前的巨量人口。本文专论19世纪上半期的耕地... 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口数量达到近代人口增长趋于停滞前的峰值4亿数千万。当时的中国传统农业,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之前代,亦都有很大的增加或提高,从而才养活了数倍于以前的巨量人口。本文专论19世纪上半期的耕地面积,指出清官书记载的田亩数字不能如实反映这一时期的耕垦规模;对其时的真实耕地面积,则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2年各省耕地数字为基数进行逆向推算,修正了作者过去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 田额 垦荒 折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