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曲拱桥局部折减刚度模型分析
1
作者 毛广湘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第17期99-99,101,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操作程度下双曲拱桥进行模态分析,利用现场模态测试得到桥梁实际模态进行拟合,提出局部刚度折减模型,并通过东山大桥的加固设计与施工监控对该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双曲拱桥 局部刚度折减模型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泰沙基折减自重模型的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及验证
2
作者 谭显坤 陈建平 刘辉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107-110,115,共5页
采用泰沙基折减自重模型,通过实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考虑内聚力和不考虑内聚力两种情况下的隧道竖向荷载大小及其与埋深的关系曲线,并与现场围岩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实测的隧道围岩最大压力值与模型计算结果相近,说明该模型适用于... 采用泰沙基折减自重模型,通过实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考虑内聚力和不考虑内聚力两种情况下的隧道竖向荷载大小及其与埋深的关系曲线,并与现场围岩压力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实测的隧道围岩最大压力值与模型计算结果相近,说明该模型适用于隧道围岩软弱破碎、风化不均的围岩压力的确定,从而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破碎围岩 泰沙基自重模型 围岩压力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模型 被引量:33
3
作者 祝金鹏 李术才 +1 位作者 刘宪波 刘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2-67,共6页
基于混凝土冻融试验和混凝土细观力学对混凝土冻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混凝土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强度折减模型和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在混凝土冻融试验方面,采用快速冻融方法对混凝土试件和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制成的砂浆试... 基于混凝土冻融试验和混凝土细观力学对混凝土冻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混凝土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强度折减模型和弹性模量折减模型。在混凝土冻融试验方面,采用快速冻融方法对混凝土试件和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制成的砂浆试件进行了100、200、300次的冻融循环,利用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检测了冻融循环对海水中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在混凝土细观力学方面,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为考虑各组成相的非均匀性,各组成相的材料性质按照Weibull分布来赋值,同时为反映冻融对混凝土的影响,砂浆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以砂浆冻融试验所得结果为准。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混凝土结构在冻融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与计算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强度折减模型 冻融循环 细观数值模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交叉口交通流影响程度的不利天气分级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翁剑成 王茹 +1 位作者 刘力力 荣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由于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根据不同级别不利天气设置有针对性的信号控制方案,是减少天气对交通运行影响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北京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信号交叉口为观测对象,以视频采集方式获取了2012年... 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由于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呈现不同特征,根据不同级别不利天气设置有针对性的信号控制方案,是减少天气对交通运行影响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北京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信号交叉口为观测对象,以视频采集方式获取了2012年4月–2013年2月期间不同类型和强度的不利天气条件下交叉口交通流数据,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回归拟合的方法,分析了交叉口直行车道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率及起动损失时间等特征参数的变化,构建了信号交叉口特征参数的影响模型,量化了降雨、降雪天气对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利天气对交通流特征参数的折减程度,将不同类别的不利天气统一划分为四级,并明确了各级不利天气对应的饱和流率折减范围,为制定天气响应型的交通控制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不利天气分级 折减模型 信号交叉口 交通流参数
下载PDF
含冲击损伤高强中模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压缩剩余强度分析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磊 宋贵宾 +2 位作者 郑华勇 程鹏飞 赵剑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8-506,共9页
论文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模拟复合材料层压板冲击及冲击后压缩的一体化数值分析方法.基于Puck失效准则和粘聚区模型描述层内损伤与层间损伤,分别采用基于断裂能的双线性型、函数型以及直接折减型等不同损伤折... 论文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压板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种模拟复合材料层压板冲击及冲击后压缩的一体化数值分析方法.基于Puck失效准则和粘聚区模型描述层内损伤与层间损伤,分别采用基于断裂能的双线性型、函数型以及直接折减型等不同损伤折减方法构建了层内损伤预测与演化模型;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开展不同能量冲击后压缩试验,验证了所发展的数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uck失效准则和基于断裂能的双线性损伤演化模型预测冲击后压缩强度时具有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冲击后压缩 渐进损伤 损伤折减模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电化学修复后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演变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樊玮洁 吴云涛 +2 位作者 毛江鸿 金伟良 陈锦森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8-785,共8页
针对电化学修复技术导致修复后结构内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问题,通过中心拉拔实验获取电化学修复后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曲线,研究电化学修复参数(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模型参数分析,建... 针对电化学修复技术导致修复后结构内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问题,通过中心拉拔实验获取电化学修复后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曲线,研究电化学修复参数(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模型参数分析,建立基于电流密度和通电时间两个控制变量的黏结强度劣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电通量较小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损失较小;不控制通电参数的电化学修复技术导致黏结强度下降明显,采用5 A·m^(–2)的电流开展28 d的恒电流通电,试件的最大黏结力损失量高达56.9%;本文提出的劣化模型可以定量表征电化学修复后试件黏结强度折减情况,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及其他文献的实验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6和0.9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修复 钢筋混凝土 黏结强度 电化学参数 折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公交车到达率的港湾式车站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双 袁振洲 曹志超 《公路与汽运》 2015年第4期46-50,共5页
随着城市公交的快速发展,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及在车站的停靠过程中都对路段的通行能力有着显著影响。文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在车站的停靠过程,基于公交车运行的基本特性确定调查指标,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公交车停靠的分布特征;通... 随着城市公交的快速发展,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及在车站的停靠过程中都对路段的通行能力有着显著影响。文中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在车站的停靠过程,基于公交车运行的基本特性确定调查指标,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公交车停靠的分布特征;通过数据拟合,发现公交车的到达频率符合泊松分布,停靠时间符合爱尔朗分布;基于道路通行能力基本模型,以公交车到达率为折减系数,考虑公交停靠延误时间,提出公交车在港湾式车站停靠有溢出和无溢出两种情况下对路段通行能力的折减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最后通过改变公交车到达率和交通流量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港湾式车站 公交车到达率 公交停靠延误时间 通行能力折减模型
下载PDF
公交干线港湾式停靠站设置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黄俊 《交通世界》 2020年第8期52-53,共2页
对常规公交干线港湾式停靠站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公交车辆在停靠站中的运行特征,基于公交延误时间建立常规公交干线港湾式停靠站对最外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折减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有6.52%的平均相对误差,表明该... 对常规公交干线港湾式停靠站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公交车辆在停靠站中的运行特征,基于公交延误时间建立常规公交干线港湾式停靠站对最外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折减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有6.52%的平均相对误差,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表征道路通行能力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式停靠站 道路通行能力 折减模型
下载PDF
Slope analysis based on loc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variable-modulus elasto-plastic model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光华 钟志辉 +3 位作者 傅旭东 张玉成 温勇 张明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41-2050,共10页
Employing an ideal elasto-plastic model,the typically use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reduced the strength of all soil elements of a slope.Therefore,this method was called the glob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GSRM).How... Employing an ideal elasto-plastic model,the typically use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reduced the strength of all soil elements of a slope.Therefore,this method was called the glob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GSRM).However,the deformation field obtained by GSRM could not reflect the real deformation of a slope when the slope became unstable.For most slopes,failure occurs once the strength of some regional soil is sufficiently weakened; thus,the loc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LSRM)was proposed to analyze slope stability.In contrast with GSRM,LSRM only reduces the strength of local soil,while the strength of other soil remains unchanged.Therefore,deformation by LSRM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at by GSRM.In addition,the accuracy of the slope's deformation depends on the constitutive model to a large degree,and the variable-modulus elasto-plastic model was thus adopted.This constitutive model was an improvement of the Duncan–Chang model,which modified soil's deformation modulus according to stress level,and it thus better reflected the plastic feature of soil.Most importantly,the parameters of the variable-modulus elasto-plastic model could be determined through in-situ tests,and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by plate loading test and pressuremeter test were introduced.Therefore,it is easy to put this model into practice.Finally,LSRM and the variable-modulus elasto-plastic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Egongdai ancient landslide.Safety factor,deformation field,and optimal reinforcement measures for Egongdai ancient landslide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ability local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variable-modulus elasto-plastic model in-situ test
下载PDF
6061-T6铝合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亮 倪照鹏 +1 位作者 范峰 叶继红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6-206,共11页
完善铝合金网壳耐火评价方法需要材性数据支撑,为此,对6061-T6铝材进行了常温及高温拉伸试验、高温蠕变试验研究,提出了高温材性(弹性模量、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抗拉强度)三段式折减系数模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本构模型和蠕变第Ⅱ阶段速... 完善铝合金网壳耐火评价方法需要材性数据支撑,为此,对6061-T6铝材进行了常温及高温拉伸试验、高温蠕变试验研究,提出了高温材性(弹性模量、规定塑性延伸强度、抗拉强度)三段式折减系数模型、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本构模型和蠕变第Ⅱ阶段速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板式节点的圆盘盖板与H形截面铝梁存在常温材料强度差异;当温度超过300℃时,6061-T6铝材屈强比接近于1.0;而在175℃以上时,需开始考虑热暴露时长增加对材料强度劣化的影响;断裂临界应力比随温度升高线性降低;当温度超过250℃时,热暴露时长对同应力比水平下蠕变断裂时间有显著影响。建议相关设计标准对高温材性试验的保温时间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高温试验 系数模型 本构模型 蠕变模型 热暴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