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形成等过程,最终导致胰腺癌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胰腺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改善胰腺癌不良预后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tUPR)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中的作用。方法...目的:探讨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tUPR)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5个HIBI亚组(HIBI后3、6、12、24、48 h)。用于蛋白质印迹检测PERK、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的时程表达。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组和HIBI+载体(Vector)组,每组15只。HIBI+PERK组和HIBI+Vector组大鼠在HIBI手术前1 h,将基于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PERK过表达质粒或AAV载体注射到脑室内,用于特异性表达PERK。在HIBI后24 h进行FJC染色分析神经元变性和D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氧化应激。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激动剂(CCT020312)组,每组12只。在HIBI手术前1 h,向HIBI+CCT020312组大鼠脑室内注射CCT020312。在HIBI后3周进行开阔场地测试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结果:与Sham组相比,PERK、ATF4、HSP60在HIBI后3 h开始明显升高,在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48 h(F=60.23、56.72、74.31,均P<0.001)。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神经元变性的数量(100.2±3.1 vs. 582.4±15.7,P<0.00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2.4±2.9 vs. 17.7±2.1,P<0.0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0.81±0.06 vs. 0.54±0.04,P<0.001)水平显著降低,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112.4±3.6 vs. 177.5±6.6,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6.3±1.9 vs. 64.2±2.3,P<0.05)活性明显增加。与Sham组相比,HIB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00±0.03 vs. 1.66±0.08,P<0.01)、ATF4(1.00±0.04 vs.1.53±0.06,P<0.05)、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1.00±0.02 vs. 1.98±0.07,P<0.01)、HSP60(1.00±0.03 vs. 1.37±0.04,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66±0.08vs. 2.95±0.17,P<0.01)、ATF4(1.53±0.06 vs. 3.42±0.22,P<0.01)、HSP60(1.37±0.04 vs. 2.03±0.09,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F=46.72、30.63、20.64,P<0.001),和Drp1(1.98±0.07 vs. 1.04±0.05,P<0.0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35.72,P<0.001)。HIBI+CCT020312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穿越次数均较HIBI组明显增加(F=246.84、113.62,P<0.001)。结论:PERK减轻HIBI模型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PERK/ATF4信号通路对mtUPR的调节。通过CCT020312给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但关于UPRmt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就UPRmt的调节机制以及它在前列腺癌、乳腺...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但关于UPRmt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就UPRmt的调节机制以及它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展开更多
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承担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转运。内质网的蛋白折叠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未折叠蛋...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承担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转运。内质网的蛋白折叠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增多。然而,在细胞内存在一种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调整内质网折叠蛋白的数量和加强内质网的折叠能力,来减少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进一步生成,缓解内质网压力,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展开更多
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聚集促使细胞做出适应性反应,包括上调位于内质网的各种酶和分子伴侣,这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未折叠蛋白反应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聚集促使细胞做出适应性反应,包括上调位于内质网的各种酶和分子伴侣,这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未折叠蛋白反应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是人们了解最多的细胞器间信号传导系统模型。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传导的基本机制最先在酵母中被阐明,在哺乳动物中有类似机制但表现得更为复杂。目前已经知道哺乳动物中有三条途径涉及UPR信号传导,分别是IRE1-XBP1路径,ATF6路径和PERK-elF2α磷酸化-ATF4路径。UPR在细胞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与蛋白折叠错误及由此引起的UPR有关。这些疾病也被称为错误折叠蛋白疾病。展开更多
文摘化疗耐药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耐药形成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包括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状态下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PR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外排、自噬、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肿瘤干细胞形成等过程,最终导致胰腺癌耐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胰腺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改善胰腺癌不良预后提供参考。
文摘目的:探讨蛋白激酶RNA样ER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R kinase,PERK)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mtUPR)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5个HIBI亚组(HIBI后3、6、12、24、48 h)。用于蛋白质印迹检测PERK、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蛋白的时程表达。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组和HIBI+载体(Vector)组,每组15只。HIBI+PERK组和HIBI+Vector组大鼠在HIBI手术前1 h,将基于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PERK过表达质粒或AAV载体注射到脑室内,用于特异性表达PERK。在HIBI后24 h进行FJC染色分析神经元变性和D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氧化应激。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IBI组、HIBI+PERK激动剂(CCT020312)组,每组12只。在HIBI手术前1 h,向HIBI+CCT020312组大鼠脑室内注射CCT020312。在HIBI后3周进行开阔场地测试和莫里斯水迷宫测试。结果:与Sham组相比,PERK、ATF4、HSP60在HIBI后3 h开始明显升高,在12 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直到48 h(F=60.23、56.72、74.31,均P<0.001)。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神经元变性的数量(100.2±3.1 vs. 582.4±15.7,P<0.001)、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42.4±2.9 vs. 17.7±2.1,P<0.0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0.81±0.06 vs. 0.54±0.04,P<0.001)水平显著降低,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112.4±3.6 vs. 177.5±6.6,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46.3±1.9 vs. 64.2±2.3,P<0.05)活性明显增加。与Sham组相比,HIB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00±0.03 vs. 1.66±0.08,P<0.01)、ATF4(1.00±0.04 vs.1.53±0.06,P<0.05)、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1.00±0.02 vs. 1.98±0.07,P<0.01)、HSP60(1.00±0.03 vs. 1.37±0.04,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HIBI组相比,HIBI+PERK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ERK(1.66±0.08vs. 2.95±0.17,P<0.01)、ATF4(1.53±0.06 vs. 3.42±0.22,P<0.01)、HSP60(1.37±0.04 vs. 2.03±0.09,P<0.05)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F=46.72、30.63、20.64,P<0.001),和Drp1(1.98±0.07 vs. 1.04±0.05,P<0.0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35.72,P<0.001)。HIBI+CCT020312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穿越次数均较HIBI组明显增加(F=246.84、113.62,P<0.001)。结论:PERK减轻HIBI模型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PERK/ATF4信号通路对mtUPR的调节。通过CCT020312给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文摘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线粒体应激反应的标志之一,研究发现它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但关于UPRmt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目前相对较少。本文就UPRmt的调节机制以及它在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文摘对于真核细胞来说,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承担新生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转运。内质网的蛋白折叠机制对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在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得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增多。然而,在细胞内存在一种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调整内质网折叠蛋白的数量和加强内质网的折叠能力,来减少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的进一步生成,缓解内质网压力,即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
文摘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中聚集促使细胞做出适应性反应,包括上调位于内质网的各种酶和分子伴侣,这被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未折叠蛋白反应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是人们了解最多的细胞器间信号传导系统模型。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传导的基本机制最先在酵母中被阐明,在哺乳动物中有类似机制但表现得更为复杂。目前已经知道哺乳动物中有三条途径涉及UPR信号传导,分别是IRE1-XBP1路径,ATF6路径和PERK-elF2α磷酸化-ATF4路径。UPR在细胞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与蛋白折叠错误及由此引起的UPR有关。这些疾病也被称为错误折叠蛋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