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柳寄情文化内涵的千年变迁
1
作者 刘千千 张淼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4期70-72,共3页
“柳”是中国古典文化意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蕴。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为例,追溯“柳”的文化内涵,将柳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展现“柳”的现代审美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化 折柳 审美意蕴 大国风范 文化自信 当代科技 寄情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 被引量:6
2
作者 戴明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9-83,共5页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折扬柳》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折杨柳》与... “折柳”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化习俗,它起源于汉代民间,常见于隋唐及尔后的送别诗中。文章对“折柳”和《折扬柳》古曲的演化过程进行检讨。隋唐以前,折柳用于诗中,并未与离别发生关联,隋唐之际,折柳才成为赋别的专用述语。《折杨柳》与离别发生关联经历了一个前分后合的过程,其关联契机是在南朝萧梁时期。就折柳的功能来看,可用于赠别和寄远;就其文化意蕴来看,寓有旅途顺利,随处平安之意;就其行为本身来看,则是受一种宗教情感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 赠别 寄远 宗教情感
下载PDF
“折柳”与送别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被引量:6
3
作者 曹瑞娟 商光锋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 意象 送别诗词
下载PDF
“折柳赠别”民俗考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蕊杏 《安顺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11,23,共3页
作者从柳之古义与离别的联系入手,结合柳树的特点和功能,分析论述了古代“折柳赠别”民俗的缘起与发展以及“折柳”在送别诗词中的内在意蕴。
关键词 折柳 离别 美好情感 送别诗词
下载PDF
“折柳送别”解——论“折柳”民俗蕴涵的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亚军 《阴山学刊》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 中国有悠久的折柳送别传统,对于这一民俗形成缘由解释较为纷繁,一般认为以“柳”谐“留”,是谐音现象。从民俗学、文化学角度,依据大量的文献材料,追溯“折柳”民俗的起源,分析折柳送别现象的生成机理与演变脉络,梳理民俗事项与诗歌吟唱的内在联系,足资证明柳民俗蕴涵着树神崇拜、生殖信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 民俗 树神崇拜 生殖信仰
下载PDF
折柳送别诗的民俗观照
6
作者 周明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6期71-74,70,共5页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 祖送 祝福
下载PDF
论《紫钗记》之“折柳送别”
7
作者 韩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57 62-,62,共2页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的重要关目。一直作为辞采华美、情致惆怅的生旦戏在舞台上长演不衰。"折柳送别"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习俗,霍小玉阳关送别所折之柳与《牡丹亭》中柳梦梅手执之柳在意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紫钗记 折柳 送别
下载PDF
由“折柳”谈古典诗词用典
8
作者 陈作明 《甘肃教育》 2006年第03A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折柳 2002年 高考 诗词鉴赏 语文 典故 唐诗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下载PDF
“折柳”与送别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初探
9
作者 刘晶晶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年第38期0032-0032,共1页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题材诗词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这一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世人沿用... “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题材诗词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这一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世人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诗词 折柳 意象
下载PDF
折柳赠别
10
作者 缪士毅 《花卉》 2022年第7期46-46,共1页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忘。
关键词 折柳赠别 惜别怀远 普通人 闭幕式 寄情
下载PDF
丹阳市折柳中学
11
《中国农村教育》 2012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江苏省开阳市折柳中学始建于1958年,座落在美丽的越渎河畔,是一所充满生机的农村初级中学。
关键词 开阳市折柳中学 江苏 教育事业 地方教育
下载PDF
谈“折柳赠别”
12
作者 岳海燕 《月读》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自古伤心唯远别”,离愁别恨是人类易感情绪。在这一情绪的驱动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送别方式,如饯别、折柳赠别、诗歌赠别、长亭送别、渡口送别等等。其中,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古典诗词中杨柳与别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 “自古伤心唯远别”,离愁别恨是人类易感情绪。在这一情绪的驱动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送别方式,如饯别、折柳赠别、诗歌赠别、长亭送别、渡口送别等等。其中,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古典诗词中杨柳与别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联系从何时开始建立、其内在的关联是什么,讨论颇多,但仍然不是很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赠别 离愁别恨 古典诗词 长亭送别 别情 送别方式
原文传递
灞桥折柳:汉高祖的“约法三章”
13
作者 余定宇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3年第1期42-43,共2页
此次的灞桥之行,不是想来寻觅那一片梦中的烟柳,而只是寻觅一个发生在秦汉之际的法律故事。因为,在这个著名的故事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法律观念,可以说,一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据史载:汉唐时代,河两岸,柳荫连绵数十里,每到阳春三月... 此次的灞桥之行,不是想来寻觅那一片梦中的烟柳,而只是寻觅一个发生在秦汉之际的法律故事。因为,在这个著名的故事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法律观念,可以说,一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据史载:汉唐时代,河两岸,柳荫连绵数十里,每到阳春三月,此地处处是绿柳如烟、飞絮如雪,在长安城的东郊,形成了一道两千年不变的关中胜景一一“灞柳风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 汉高祖 约法三章 寻觅 长安城 故事 灞桥 秦汉之际
原文传递
“折柳送别”原始意蕴探赜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用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0-101,共2页
  "折柳送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送别形式.每至行人远离,送行者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惜别之情祝福之意.这种独特的送别方式在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为原本落寞惆帐凄凉伤感的离别场面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关键词 折柳送别 依依 昔我往矣 原始意蕴 唐诗鉴赏辞典 《诗经》 折柳赠别 改火 探赜
原文传递
水调歌头 杨柳绿江岸
15
作者 刘振华 《浙江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291-291,共1页
杨柳绿江岸,滚滚水东流。絮飞霞远夕照,风起雨云收。燕舞晨曦鸣早,遍野新芽尚小,诗酒对枝头。潋滟影如扇,回首浪推舟。夏归到①,春去也,夜如秋。不应有恨,人世一梦醉西楼。秋月春花依旧,聚散相迎折柳②,此事本难休。自古人和月,千里共... 杨柳绿江岸,滚滚水东流。絮飞霞远夕照,风起雨云收。燕舞晨曦鸣早,遍野新芽尚小,诗酒对枝头。潋滟影如扇,回首浪推舟。夏归到①,春去也,夜如秋。不应有恨,人世一梦醉西楼。秋月春花依旧,聚散相迎折柳②,此事本难休。自古人和月,千里共清愁③。注释①归到:回到;返回。②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折柳”寓含“惜别怀远”之意。③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调歌头 秋月春花 汉乐府 折柳 诗酒 水东流 春去也
下载PDF
折柳赠别
16
作者 缪士毅 《养生月刊》 2022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仅“送别”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其中...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仅“送别”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文化意蕴,“折柳送别”就是个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 文化意蕴 普通人 闭幕式
原文传递
折柳赠别
17
作者 缪士毅 《检察风云》 2022年第6期89-89,共1页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80名舞者舞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忘。我国文化源远流长,“送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折...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80名舞者舞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忘。我国文化源远流长,“送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折柳送别”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古代人们折柳送别,寄托思念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吟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赠别 折柳送别 依依 昔我往矣 《诗经·小雅·采薇》 惜别怀远 思念之情
原文传递
试析清代以降昆曲“折柳阳关”唱腔之流变——兼论曲腔与曲律之关系
18
作者 毋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流传最广的的出目,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演员的打磨演练,成为昆曲清唱和剧唱中的经典。本文通过对比六种不同时期和来源的昆曲工尺谱及当今昆曲演唱实况、参考两种南北曲格律谱、对照《紫箫记》和臧懋循...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流传最广的的出目,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演员的打磨演练,成为昆曲清唱和剧唱中的经典。本文通过对比六种不同时期和来源的昆曲工尺谱及当今昆曲演唱实况、参考两种南北曲格律谱、对照《紫箫记》和臧懋循改本《紫钗记》,比较分析昆曲"折柳阳关"唱腔的差别与流变,以探讨南北曲之区别、曲腔与曲律关系、文辞与曲律关系、曲腔与文辞关系等一系列曲学问题,并由此引出对曲腔、曲律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钗记 折柳阳关 唱腔 曲律
原文传递
折柳的少年
19
作者 厉剑童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中学生)》 2020年第4期59-60,共2页
老柳58岁了,离规定退休年龄还有两年。单位照顾老柳,让他管理院子里那些花花草草。每天拔拔草,松松土,剪剪枝,工作倒也清闲自在。不过老柳干得挺认真。同事笑他死心眼,糊弄两年退休得了。老柳脸色一沉:那怎么行?那是我老柳做的事吗?!再... 老柳58岁了,离规定退休年龄还有两年。单位照顾老柳,让他管理院子里那些花花草草。每天拔拔草,松松土,剪剪枝,工作倒也清闲自在。不过老柳干得挺认真。同事笑他死心眼,糊弄两年退休得了。老柳脸色一沉:那怎么行?那是我老柳做的事吗?!再过三天就是清明节了。这天,老柳正在花坛里松土,无意中发现有个八九岁的男孩,翻过低矮的栅栏,正往距花坛十几步远紧靠栅栏的一棵柳树上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年龄 折柳 花花草草 清明节 栅栏 花坛
原文传递
折柳意长 情寄翰墨——孔尚任《折柳小引》赏析
20
作者 何洪源 李晶 《文物天地》 2001年第1期42-44,共9页
孔尚任《折柳小引》(见图),作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月。绫本。纵25.9、横22.8厘米。楷书小字。正文共10行,计290字。迻录于下:
关键词 孔尚任 康熙 折柳赠别 《湖海集》 邓孝威 仙裳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