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柳送别”原始意蕴探赜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用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0-101,共2页
  "折柳送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送别形式.每至行人远离,送行者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惜别之情祝福之意.这种独特的送别方式在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为原本落寞惆帐凄凉伤感的离别场面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关键词 折柳送别 依依 昔我往矣 原始意蕴 唐诗鉴赏辞典 《诗经》 赠别 改火 探赜
原文传递
古人为何折“柳”送别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乃香 《语文知识》 2000年第7期50-51,共2页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远别,难免伤情。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习俗。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篇。折柳送别。
关键词 古代习俗 谐音 思想感情 ""送别
下载PDF
日暮酒醒人已远 阳关一望断人肠——王维两首送别诗解读
3
作者 张国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24-125,共2页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集中那些赠别友人的抒情绝句也名重一时,这些诗因构思精巧、造境新奇、情意真挚委婉而引人共鸣,在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送元二使安西》和《山中送别》,即是王维送别诗中的名篇。
关键词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山中送别 折柳送别 西出阳关
下载PDF
左宗棠与玉门关外的杨柳
4
作者 成德宁 《文史杂志》 1991年第5期25-25,共1页
现在的新疆人特别爱好栽柳,可以说,杨柳现在已遍及新疆的各个绿洲。但是,长期以来,西北流行一种说法:说在左宗棠西征以前,玉门关外是没有杨柳的,因此唐代王之涣才有诗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们还认为,只是到了近代左宗... 现在的新疆人特别爱好栽柳,可以说,杨柳现在已遍及新疆的各个绿洲。但是,长期以来,西北流行一种说法:说在左宗棠西征以前,玉门关外是没有杨柳的,因此唐代王之涣才有诗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人们还认为,只是到了近代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才在新疆开始栽种杨柳。这正如左宗棠的老朋友畅昌浚赠左宗棠诗说: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实际上,玉门关外很早就有杨柳树了。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早就有一种折柳送别的风俗。搜集先秦至唐乐府歌辞及歌谣的《乐府诗集》中有一首《折杨柳》为证。诗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关外 乐府歌辞 《乐府诗集》 诗说 王之涣 折柳送别 诗云 玉关 西征 唐乐府
下载PDF
古人为何折“柳”送别
5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09年第4期17-17,共1页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远别,难免伤情。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习俗。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篇。折柳送别,唐代最甚。那么,古人为何折“柳”送别呢?
关键词 少年 作文 写作方法 阅读 散文 《古人为何送别
原文传递
文化与情感的和弦——《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及评析
6
作者 佘娟 何建军 《语文知识》 2016年第18期22-25,共4页
一、揭示诗题,引出'送'字师: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白居易的笔下是那生机勃勃的古原春草,在李白的眼中是那随波而去的一叶孤帆。那么在诗人王维的心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 一、揭示诗题,引出'送'字师:同学们,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白居易的笔下是那生机勃勃的古原春草,在李白的眼中是那随波而去的一叶孤帆。那么在诗人王维的心中离别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去见证那一场深情的送别。(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谁来读一读?生读课题。师:停顿非常恰当。(出示停顿节奏)我们一起读诗题。(生齐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元二使安西 诗人王维 教学实录 春草 孤帆 送别 西出阳关 折柳送别 音韵美 细雨蒙蒙
下载PDF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7
作者 桑月月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0年第2期62-66,共5页
传统语义学把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及'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语言学教授杰弗里·利奇(GeoffreyLeech)在他的《Semantics》(《语义学》)
关键词 联想意义 概念意义 内涵意义 语言学教授 传统语义学 《语义学》 利奇 折柳送别 十九世纪 DRAGON
下载PDF
借鉴古典诗歌 优化学生写作——浅谈如何向古典诗歌学写作
8
作者 刘玉兰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5年第3期28-29,共2页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一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语法规则 如何向 语言美 折柳送别 词汇积累 古诗文 秋夜曲 咏史怀古诗 边塞诗
下载PDF
谨防喧宾夺主,让拓展更有效
9
作者 陆春花 《教师》 2017年第19期41-41,共1页
教材中的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浩如烟海的文本宇宙中,这些文本总会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摈弃传统教学中仅仅关注一篇文本的逼仄视野,而要通过有效的拓展形成对文本的丰富性解读,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 教材中的文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浩如烟海的文本宇宙中,这些文本总会与其他类型的文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摈弃传统教学中仅仅关注一篇文本的逼仄视野,而要通过有效的拓展形成对文本的丰富性解读,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时间 有度 学生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 拓展阅读 教学效益 阅读教学 折柳送别 课外时间 知识的理解
下载PDF
如诉羌笛 悠悠愁情——读王之涣《凉州词》
10
作者 李果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83-,93,共2页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被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有对这首诗的佳话。传说它是歌女中最美貌的一个唱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说:那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被人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旗亭画壁”的故事,就有对这首诗的佳话。传说它是歌女中最美貌的一个唱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说:那源远流长一泻千里的黄河,蜿蜒曲折一直伸向高远的云天;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在高山峻岭的环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涣 旗亭画壁 压卷之作 蜿蜒曲 高山峻岭 云间 玉门关外 兵车行 塞下曲 折柳送别
下载PDF
青青河畔草
11
《云梦学刊》 1981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折柳送别 粉妆 怀人
下载PDF
我的课堂,通向辽阔的远方
12
作者 王木春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年第11期15-16,共2页
诗人说:"说出你的名字比举起石头更难。"言说自己的课堂,似乎不比"说出你的名字"轻松一点。教书20年,我的课堂始终处于变动中。个人的经历。
关键词 小狗包弟 鲁迅作品 周记 教参 段落大意 课堂活力 第一课 堂课 折柳送别 《雨巷》
下载PDF
《说“木叶”》教学设计
13
作者 龙婷婷 《学语文》 2015年第3期21-22,共2页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重点]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教学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 暗示性 能力分析 折柳送别 洞庭波 次北固山下 枫桥夜泊 使至塞上 唐彦谦
下载PDF
我国自主研发的“真激光”照亮冬奥闭幕式
14
《河南科技》 2022年第4期4-4,共1页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闭幕式借用别具东方韵味的“折柳送别”诠释了怀念和惜别之情,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激光束组成的参天大树矗立在舞台中央,穿过雪花火... 2022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落下帷幕。闭幕式借用别具东方韵味的“折柳送别”诠释了怀念和惜别之情,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激光束组成的参天大树矗立在舞台中央,穿过雪花火炬台直射天空,表达了对这场冬奥会的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激光束 国家体育场 折柳送别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自主研发 闭幕式
下载PDF
寒风中的告别
15
作者 Banana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5年第12期1-1,共1页
窗外呼啸的凛冽寒风,纷扬飞舞的飘雪——你想起来盛夏过去很久了,便是凉秋也已遁去,只是不料冬意深厚如此:冷落苍茫的高空,早不见飞鸿;贫瘠萧索的地面,走兽隐蔽;吹过山林的风竟再也激不起叶子相撞的哗啦声响。寒冬悄然而至。你没想过这... 窗外呼啸的凛冽寒风,纷扬飞舞的飘雪——你想起来盛夏过去很久了,便是凉秋也已遁去,只是不料冬意深厚如此:冷落苍茫的高空,早不见飞鸿;贫瘠萧索的地面,走兽隐蔽;吹过山林的风竟再也激不起叶子相撞的哗啦声响。寒冬悄然而至。你没想过这个冬天你将迎来一场意料之外的告别。你以前觉得,离别可真是一件浪漫的事。因为你想啊,折柳送别,这是再唯美不过的事情了。你曾倾倒在古今中外离别诗如水的诗意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送别 别诗 如水 可真 晓风残月 GREETING 楚天 TODAY mankind 清秋节
下载PDF
创新作文标准
1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第2期66-67,共2页
精彩语录关于礼仪/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是21世纪的脱帽礼。请注意,如果我吃饭时把手机翻面扣在桌上,这放在古代就是三拜九叩,算是行大礼了。——某网友总结的现代人的"礼仪"关于财富/我觉得首富,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负"。——阿里巴... 精彩语录关于礼仪/摘下耳机跟人打招呼是21世纪的脱帽礼。请注意,如果我吃饭时把手机翻面扣在桌上,这放在古代就是三拜九叩,算是行大礼了。——某网友总结的现代人的"礼仪"关于财富/我觉得首富,首先应该是负责任的"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你有资源、有钱,就得承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作文 脱帽礼 精彩语录 董事局主席 三拜九叩 鲁先圣 给你 折柳送别 高考作文 生存优势
下载PDF
对话北京冬奥会幕后的广告人熊超 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创意力量
17
作者 戴莉娟 《现代广告》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关于“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当我们还沉浸在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立春”的惊艳时,闭幕式上一曲折柳送别,更是将“中国式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张艺谋导演在闭幕式后发表的长文中所言... 2月20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关于“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当我们还沉浸在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立春”的惊艳时,闭幕式上一曲折柳送别,更是将“中国式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张艺谋导演在闭幕式后发表的长文中所言,“大家拿着一个发光的‘柳条’,在《送别》的音乐中缓缓地向中间走,有无数道绿色的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来。我们特别把光调成绿色的,意味着生命、希望和成长,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纪念。绿色的希望重新升起,一切都要向前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怀。”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成为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导演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动力和目标。在这群默默奉献的人中,我们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来自国内本土的创意人和广告导演们,他们参与其中,贡献出无与伦比的创意,让世界看见了中国的创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二十四节气 张艺谋导演 折柳送别 送别 广告人 倒计时 开闭幕式
下载PDF
秋天的怀念
18
作者 周玥 《神州》 2020年第4期9-9,共1页
如果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想到从前,那必定是秋天;假设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泪流满面,也许会是秋天;相信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憧憬未来,但愿也是个秋天。一直以来,诸多诗人赞扬的季节都是春天,万物复苏,折柳送别,踏青,它好像是所有新生事物的孕育之... 如果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想到从前,那必定是秋天;假设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泪流满面,也许会是秋天;相信有一个季节会让我憧憬未来,但愿也是个秋天。一直以来,诸多诗人赞扬的季节都是春天,万物复苏,折柳送别,踏青,它好像是所有新生事物的孕育之际。确实,与秋日的一片萧条相比,它的确要秀丽许多,而秀丽的世界可能又是使人可以将忧愁忘记的季节。所以,我常会听人说道“春时要及时行乐”,阳关外的浊酒送友人,灞桥边的俪歌送行毫不例外的都沾染了春的俏皮,就连李白即将乘船离开,汪伦踏歌送行也离不开春天,但即便如此我对春也谈不上喜爱,反而秋的素飒更让我心生欢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时行乐 折柳送别 送友人 浊酒 李白
下载PDF
折柳赠别
19
作者 缪士毅 《养生月刊》 2022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仅“送别”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其中...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80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我国文化源远流长,仅“送别”的方式就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文化意蕴,“折柳送别”就是个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柳送别 赠别 文化意蕴 普通人 闭幕式
原文传递
折柳赠别
20
作者 缪士毅 《检察风云》 2022年第6期89-89,共1页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80名舞者舞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忘。我国文化源远流长,“送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折... 在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上,80名舞者舞出一幅“垂柳图”。365名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汇集在场地中央,以这种方式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令人难忘。我国文化源远流长,“送别”的方式多种多样,“折柳送别”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古代人们折柳送别,寄托思念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吟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 折柳送别 依依 昔我往矣 《诗经·小雅·采薇》 惜别怀远 思念之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