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原则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铁球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38,共22页
明代漕粮的改折分为永折和临时改折两种。成化以来,历年折漕数额起伏不定。据统计,自正德十六年至天启六年年均折漕为88万石,占整个漕粮的22%,其中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五年、万历四年至万历二十八年为两个折漕高峰时段,年均折漕分别达... 明代漕粮的改折分为永折和临时改折两种。成化以来,历年折漕数额起伏不定。据统计,自正德十六年至天启六年年均折漕为88万石,占整个漕粮的22%,其中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五年、万历四年至万历二十八年为两个折漕高峰时段,年均折漕分别达110万石、126万石。明代漕粮折价的确立原则非常复杂;在南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主要有:(正米+正耗)×基准价=漕粮折价、(正米+随船耗米)×基准价=漕粮折价、(正米+所有耗米)×基准价=漕粮折价等三种模式;而在北方,主要"按领价折漕"。将本色运纳所需的运输、交兑、上仓等各种费用转化为税粮折价,成为了明代费改税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提供机会。而明代漕粮受困于其具有稳定京师粮价、保障京师粮食供应、保障国家粮食战略贮备等四种特殊功能,所以货币化的规模难以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漕规模 价原则 费改税 货币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