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士分层级培训在护士综合能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鲍文 黄慧英 +2 位作者 罗爱玲 杨可雯 冯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培训在护士综合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常规培训的32名护士纳...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培训在护士综合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常规培训的32名护士纳入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实施护士分层级培训的31名护士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培训前,2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中入院护理、病情掌握、基础护理工作掌握、操作技能掌握、书写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提升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培训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医学模拟教育在护士分层级培训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郭琳洁 李萍 +2 位作者 谭凤 陈敏燕 陈海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8-11,共4页
了解护士分层级培训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开展医学模拟教育的价值。方法 将N0-N3级护士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400例,在随机抽签下分为两组,均组200名,培训时间于2020.12起截止为2021.12,分别实施分层级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模拟课程教育(观... 了解护士分层级培训及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开展医学模拟教育的价值。方法 将N0-N3级护士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400例,在随机抽签下分为两组,均组200名,培训时间于2020.12起截止为2021.12,分别实施分层级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模拟课程教育(观察组)与常规培训(对照组),将组间医学教育效果进行逐一分析与比较。结果 一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干预后相较于干预前一年偏低,2组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00%)相较于对照组(9.00%)偏低,2组具有可比性,P>0.05;2组培训前考核成绩无可比性,P>0.05;与对照组技能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相比,观察组更高,2组具有可比性,P>0.05;经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观察组护士对模拟课程的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老师对观察组护士临床能力OSCE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分层培训中应用医学模拟教育效果确切,在提高护士临床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的同时,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模拟教育 护士分层级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下载PDF
PDCA 循环的晨会提问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少娴 余巧优 +2 位作者 张秀娜 梁彩媚 梁金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培训时间将64名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名,两组均接受护士分层级培训,实验组采用 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方式开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于培训后采用试... 目的:探讨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培训时间将64名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名,两组均接受护士分层级培训,实验组采用 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方式开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于培训后采用试卷测试方法,对两组护士的烧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随机抽取两组护士管床患者各100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实验组各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分层级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晨提问 护士分层级培训 满意度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的制订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谷心灵 左晓霞 曹庚 《全科护理》 2022年第19期2692-2695,共4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对提高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部直接领导的循证护理小组,将循证护理培训课程纳入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制订并实施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采用循证护理调查问卷对实施系统...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对提高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部直接领导的循证护理小组,将循证护理培训课程纳入护理人员分层级培训,制订并实施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采用循证护理调查问卷对实施系统化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前后全院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方案实施后全院护士的循证护理能力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对循证护理的态度发生明显改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院各科室能够运用循证护理进行个案研究并有效解决临床问题。结论:护士分层级循证护理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护士分层级培训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宁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析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00名实施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0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 目的探析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00名实施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0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晨间护理、生活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卫生处置)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应用到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 综合内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集束化管理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俊娥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开始集束化管理护士分层级培训,对前后各2年护理质量、培训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培训效果与2007年、2008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开始集束化管理护士分层级培训,对前后各2年护理质量、培训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2009年、2010年、2011年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培训效果与2007年、2008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采取分层培训使得培训方案措施具有明确的序贯性、目标性,使护士在成长过程中护理知识经验得到充分积累,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提高了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管理 护士分层级培训
下载PDF
柯氏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璠 魏梅香 +3 位作者 李桂兰 郑秀丽 张淑清 林嘉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6期2561-2563,2618,共4页
目的探讨以柯氏模型(Kirkpatrick’s Model)作为效果评价(Effectiveness Evaluation)的理论依据,对医院在护士分层级培训(Training),充分的为护士培训评价方案的设置提供借鉴和新思路。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 目的探讨以柯氏模型(Kirkpatrick’s Model)作为效果评价(Effectiveness Evaluation)的理论依据,对医院在护士分层级培训(Training),充分的为护士培训评价方案的设置提供借鉴和新思路。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和东莞市厚街医院在护士分层级培训班的86名临床护理人员,从柯氏4层级,即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方面来观察评价在护士分层级培训后的效果。结果培训6个月后,柯氏评估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后护理人员对培训创新性、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安全及教师教学能力显著地高于培训前(t=108.2098、13.0494、14.6097、47.9295、58.9177,P〈0.05),柯氏模型培训后患者满意度、培训考核结果、护理管理满意度、护士专业理论及护士专业技能均高于培训前(t=26.2801、34.3507、9.9993、11.5269、9.9356,P〈0.05)。结论柯氏模型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自身能力和考核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以及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培训 柯氏模型 效果评估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晓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82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的82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对观察组...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82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的82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对观察组进行分层管理模式管理,对比其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7.35±6.39)分、病房护理(85.33±5.39)分,优质护理(86.47±3.27)以及护理不当事件共21件,而实施后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5.44±5.17)分、病房护理(92.26±4.71)分,优质护理(91.61±3.38)分以及发生护理不当事件共3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9.02%,而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8.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祝清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评价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员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病房常规管理;选择该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 目的评价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员23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病房常规管理;选择该医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人员23名作为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将两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于管理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基础护理评分(95.46±2.56)分、分级护理评分(93.46±2.58)分、护理分数评分(93.48±3.47)分、消毒隔离评分(94.52±4.02)分和病房管理评分(93.65±5.08)分均高于对照组(85.63±3.52)分、(86.18±3.56)分、(87.05±4.05)分、(86.28±3.69)分、(85.46±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与绩效管理取得的效果突出,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管理的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病房管理 护士分层级使用 绩效管理 效果
下载PDF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雁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556-1557,共2页
目的探究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实施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2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差异。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明显低... 目的探究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实施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2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差异。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明显低于实施后(P<0.05);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文书书写评分等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不但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 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下载PDF
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的效果和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苗红英 路云青 唐薇敏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第14期11-11,13,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综合内科的34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护理人员均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行...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综合内科的34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将所有护理人员均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执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行护士分层集管理。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管理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一般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显著优于一般组的76.4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士分层级使用用于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促进人员结构的优化,促使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内科 护理管理 护士分层级使用
下载PDF
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莲花 孟凡琦 +1 位作者 欧慧兰 王丽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究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护士分层级管理培训之中,对于不同职称的人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应用工作坊模式中的专题讲解方法、团体研究讨论、点评分析等各项培训工作。工作坊模式... 目的:探究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护士分层级管理培训之中,对于不同职称的人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应用工作坊模式中的专题讲解方法、团体研究讨论、点评分析等各项培训工作。工作坊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培训满意度、培训考核结果以及对护士长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实施后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对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对培训的满意度和考核成绩,而且能提高护士对护士长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模式 护士分层级培训 满意度
下载PDF
分层级培训在三级中医医院新护士培训中的运用
13
作者 田琼 张雅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679-680,共2页
目的:探讨三级中医医院新护士的分层级培训模式。方法:根据新护士进院时的学历及培训需求制订相应层级的培训、考核方案,采用基础理论考核、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患者满意度三方面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分层级培训,新护士的基础理论知... 目的:探讨三级中医医院新护士的分层级培训模式。方法:根据新护士进院时的学历及培训需求制订相应层级的培训、考核方案,采用基础理论考核、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患者满意度三方面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通过分层级培训,新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考核、患者满意度等三方面的成绩均有所提高。结论:分层级级培训模式有助于全面提升三级中医院新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使新护士能尽快适应护理人员角色,开展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培训 中医
下载PDF
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小杭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名护士,2016年7~12月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 目的:研究并探讨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名护士,2016年7~12月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分层级针对性护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及产妇与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不合格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绩效考核评分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护理不合格率比较上实施后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绩效,有助于提升产妇及护士满意度,构建和谐护产关系,增加护士工作主动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小组 护士分层级 管理 产科
原文传递
急诊科开展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第18期83-84,共2页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分层级 核心能力 培训
原文传递
分层级护士配置及人力资源整合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华 《青岛医药卫生》 201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士配置及人力资源整合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18年1月至6月期间在儿科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对比实施前(2017年7月至12月)、后儿科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负荷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实施...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士配置及人力资源整合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自2018年1月至6月期间在儿科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人力资源整合,对比实施前(2017年7月至12月)、后儿科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负荷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儿科3个病区的护理质量均较高,护士工作负荷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及人力资源整合,明显降低护士工作负荷,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士配置 人力资源整合 儿科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儿科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与护理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17
作者 陈敏瑾 张佳萍 姚新英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目的:对在儿科系统中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和护士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方法:以医院2016~2017年儿科系统病房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和护理资源整合,以2016年为对照,比较在儿科病房开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护理... 目的:对在儿科系统中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和护士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进行探究。方法:以医院2016~2017年儿科系统病房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和护理资源整合,以2016年为对照,比较在儿科病房开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及护理人员对工作负荷的自评评分。结果:在儿科系统病房中开展分层级配置和护理资源整合后,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之前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率明显比开展前降低(P<0.05)。开展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自评和职业生命质量评分与开展分层级配置之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分层级护士配置及护理资源整合在儿科系统病房的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不仅改善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和负荷量还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显著减少,在开展期间备受患儿家属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系统 护理管理 层级护士配置 护理资源整合
原文传递
病区护理三级质量管理的构建与实践
18
作者 郑凯兰 石秀茹 于翠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寻病区自我质量管理之有效方法,提高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建立病区护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一级人员为责任护士,二级人员为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三级人员为护士长。以小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各层级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承担不... 目的探寻病区自我质量管理之有效方法,提高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建立病区护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一级人员为责任护士,二级人员为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三级人员为护士长。以小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各层级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由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统筹负责,兼具指导下级责任护士,护士长进行监管及指导。结果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和管理,根据护士的层级和能力分管不同患者,以小组形式开展护理,可使专科护理质量和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保障。结论病区护理三级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各层级人员根据层级及能力,分管不同的患者,体现不同年资护士的工作价值;开展小组式护理,高年资护士的专科指导及护士长的监管,使病区护理质量可得到进一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区护理质量 三级管理 护士分层级使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