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明明 胡冬青 +2 位作者 孙欢娜 褚晓晴 李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原则分为乳果糖组、护...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原则分为乳果糖组、护肠清毒微丸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血浆内毒素、INF-a、IL-1、IL-6、IL-8、IL-10、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凝血、乳果糖/甘露醇等变化,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别。结果:乳果糖和护肠清毒微丸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浆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等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好转(P<0.05),且护肠清毒微丸组疗效优于乳果糖组。结论: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释放给药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纠正肠粘膜通透性、有效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疗效优于乳果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肠清毒微丸 慢加急性肝衰竭 源性内素血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建美 胡冬青 +2 位作者 张向磊 孙欢娜 李勇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8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180例,按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乳果糖组各90... 目的探讨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180例,按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乳果糖组各90例,2组患者在中药肝荣汤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护肠清毒微丸和乳果糖微丸,每次1.5 g,3次/d,疗程为20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护肠清毒丸:大黄、茯苓、薏苡仁、黄芩、甘草等。结果护肠清毒微丸组和乳果糖组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分别为(8.37±3.26)(7.76±2.1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内毒素水平改善明显。护肠清毒微丸组对改善烦躁易怒、口苦、大便异常、胁痛、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P<0.05)。护肠清毒微丸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方面显著优于乳果糖组(P<0.05),在升高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清除血浆毒素,改善肝功能等,从而阻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肠清毒微丸 慢性乙型肝炎 源性内素血症
下载PDF
结肠靶向护肠清毒微丸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肠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萍 马传江 刘乐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建立护肠清毒微丸灌胃后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中大黄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试验微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性质及结肠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丸组和普通胶囊组,分别予护肠清毒微丸和胶囊内容物灌胃后,... 目的:建立护肠清毒微丸灌胃后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中大黄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试验微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性质及结肠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微丸组和普通胶囊组,分别予护肠清毒微丸和胶囊内容物灌胃后,于给定的时间点(1、2、3、4、5、6、8、12、24 h)从大鼠静脉窦取血分析。处死大鼠,分离结肠组织,进行提取分析。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80∶2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素在0.102~20.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血浆溶液A=76825C+3567.8,r=0.9994(n=6);结肠组织溶液A=75931C+3384.2,r=0.9990(n=6)。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均<4.0%,提取回收率>90.0%。微丸组大鼠血液和结肠组织中所含大黄素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T1/2和 Tmax较普通胶囊组有所延长,Cmax和 AUC0-24较普通胶囊组明显提高。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具有控释和结肠靶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肠清毒微丸 大黄素 靶向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欢娜 张向磊 +1 位作者 石建美 田瑞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 目的探讨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自肝衰竭造模后分别灌胃给予0.81 g/(kg·d)乳果糖及3.4、6.8、13.5 g/(kg·d)护肠清毒微丸,均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12 h,收集各组尿液及血液标本。观察各组给药过程中一般状况,统计肝衰竭造模后第28天各组死亡情况。检测血清ALT、AST、PA、TBIL,血浆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8、IL-10,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尿乳果糖/甘露醇(L/M)。结果正常对照组处理过程中精神状态好,体质量增加较快;其他组造模过程中毛发凌乱、无光泽,饮食量少,活动少,甚至呼吸急促、球结膜水肿、死亡;护肠清毒微丸各组及乳果糖组随着灌胃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改善,以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至肝衰竭造模后第28天,模型组死亡率高于其他各组,护肠清毒微丸中剂量组死亡率高于乳果糖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升高,血清PA、PTA水平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降低,血清PA、PTA水平均升高;与乳果糖组比较,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降低,血清PA、PTA水平均升高;组间比较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血清TNF-α、IL-1、IL-6、IL-8、IL-10、D-乳酸、DAO及尿L/M水平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及乳果糖组均降低;与乳果糖组比较,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均降低;组间比较P均<0.05。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低、中剂量组显著(P均<0.05)。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可抑制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纠正肠黏膜通透性、稳定内环境、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等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护肠清毒微丸 源性内素血症 黏膜屏障
下载PDF
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及结肠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欢娜 张向磊 +1 位作者 石建美 李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及结肠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正常对照组。除正...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及结肠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制备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护肠清毒微丸不同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自慢加急性肝衰竭造模后分别予以每天3.4,6.8,13.5g/kg护肠清毒微丸及13.5g/kg乳果糖灌胃,连续给药28d。观察各组大鼠给药过程中一般状况、死亡情况,检测血内毒素、肝脏及肠道前后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其他各组大鼠毛发凌乱、无光泽,饮食、活动量少,甚至呼吸急促、球结膜水肿、死亡;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各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改善,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大鼠改善最为明显(P〈0.05)。护肠清毒微丸各组较乳果糖组血浆内毒素水均降低,组间比较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乳果糖组肝脏细胞坏死较少,炎性细胞浸润轻,汇管区纤维组织较少,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减轻,炎症细胞轻微浸润,护肠清毒微丸各组损伤程度较轻。电镜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与乳果糖组结肠壁微绒毛脱落减少,细胞间隙缩小。上皮细胞连接较紧密。线粒体肿胀减轻,护肠清毒微丸组表现优于乳果糖组。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可减轻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损伤,修复肠黏膜屏障,阻断肠源性内毒素的进展,促进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护肠清毒微丸 源性内素血症 病理 结构 黏膜屏障
下载PDF
结肠靶向剂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乐洋 孙萍 马传江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995-997,共3页
目的:研究结肠靶向剂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考察。结果:制备工艺为采用50%的乙醇与水混合作为黏合剂(用量为75%),挤出转速(折算成频率)... 目的:研究结肠靶向剂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护肠清毒微丸的制备工艺,并进行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考察。结果:制备工艺为采用50%的乙醇与水混合作为黏合剂(用量为75%),挤出转速(折算成频率)为20Hz,滚圆转速(折算为频率)为20Hz,滚圆时间为4min;制得的丸剂粉体学指标合格,溶出较理想。结论:制备的微丸成球性好,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滚圆法 护肠清毒微丸 正交试验 靶向
原文传递
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瘀毒内蕴证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向磊 卢立伟 +3 位作者 胡冬青 孙欢娜 刘明明 李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91-197,共7页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瘀毒内蕴证乙型肝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阻断IETM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 目的:观察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治疗瘀毒内蕴证乙型肝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阻断IETM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120例,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后者又分为口服乳果糖组、口服护肠清毒微丸组,每组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DAO),凝血,尿乳果糖/甘露醇(L/M)等的变化,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别。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症状指标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护肠清毒微丸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血D-乳酸,血二胺氧化酶等方面改善最为明显,优于乳果糖组(P<0.05)。结论: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释放给药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纠正肠黏膜通透性、稳定内环境、避免肠道菌群失调,改善机体内环境,从而有效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达到修复肝组织损伤的目的,整体疗效优于乳果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肠清毒微丸 慢加急性肝衰竭 源性内素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护肠清毒结肠靶向微丸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测定
8
作者 马传江 《山东中医杂志》 2013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肠清毒结肠靶向微丸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C18柱(4.6 mm×150 mm,10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苷...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护肠清毒结肠靶向微丸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C18柱(4.6 mm×150 mm,10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苷在6.47~138.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8.48%(RSD=1.12%)。结论:测定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肠清毒微丸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