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乔根锁 徐东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2,共9页
本文阐述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并比较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异同。认为其相同之处在于藏汉佛教学者均重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重视六道轮回思想,重视心在因果报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藏传佛教重视以佛教... 本文阐述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并比较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异同。认为其相同之处在于藏汉佛教学者均重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重视六道轮回思想,重视心在因果报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藏传佛教重视以佛教戒律作为构建藏族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注重来世的果报和解脱,表现出强烈的出世精神和超越情怀;注重临终关怀和心灵安慰,表现出强烈的宗教人文主义精神。汉传佛教则既重视现世又重视来世的果报和解脱,显示出积极的入世精神和人本主义情怀;重视人现实的心性修养,强调在人间成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因果报应论 特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因果报应论对传统政治正义观的补充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义观念,是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大道至公,二是祸福由人,人间的善恶必有报应的观念。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产生于文化尚不发达的前轴心时代,所以对于建立在天命神学... 在社会上树立一种正义观念,是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头等大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大道至公,二是祸福由人,人间的善恶必有报应的观念。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产生于文化尚不发达的前轴心时代,所以对于建立在天命神学基础上的政治正义观缺少系统的论证。儒家继承了古代宗教的一些观念和仪式,但是在孔子“敬而远之”观念的指引下,却没有对“天道”、“天命”进行形而上的建设。结果,就使得中国政治文化的正义观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环。原始道教著作《太平经》创立了一种“承负”说。儒道两家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因果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一,佛教的三世报应说解决了儒家现世报应说不能兑现的问题。第二,佛教特别强调,轮回报应的主体一定是作业者本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辩论,中国人逐渐接受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政治文化体系,很好地弥补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社会正义问题。对于政治统治而言,这种“因果报应论”具有极大的社会稳定意义。因果报应论在政治管理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引导和心理平衡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政治文化 正义 儒家 佛教 因果报应论
下载PDF
从“无我轮回”说到“神不灭”论——印度佛教业报轮回说与中国六朝时期佛教因果报应论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林 《学海》 CSSCI 2004年第5期75-80,共6页
在“无我”说前提下如何安立“轮回主体”的问题和业报轮回之有无问题 ,乃是印度和中国佛教构建自身业报轮回理论不同的问题视域 ,而此一差异 ,蕴含了相当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关键词 佛教 业报轮回说 因果报应论 问题意识 “神不灭”论
下载PDF
从神意到法意——报应论的理念嬗变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兴隆 《时代法学》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提出 ,神意、德意与法意是支撑报应论的三大理念 ,并就每一理念之于报应的意义作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与剖视 ,认为神意报应论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但它将罪与刑的因果报应的联结解释为虚无飘渺的神意 ,不是对刑罚的正当性的合理... 本文提出 ,神意、德意与法意是支撑报应论的三大理念 ,并就每一理念之于报应的意义作了客观而深入的分析与剖视 ,认为神意报应论虽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但它将罪与刑的因果报应的联结解释为虚无飘渺的神意 ,不是对刑罚的正当性的合理揭示 ;道义报应论将道德谴责理论用以解释刑罚的存在 ,确立犯罪的道义责任 ,无疑是对道德与刑法的关系的一种正确揭示 ,但它仅仅从道德的角度解释刑罚的存在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完整地解释刑罚的存在 ;法律报应论注重犯罪与刑罚在法律上的联结 ,强调刑罚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手段相对于道德谴责的独立性 ,因而具有其合理性 ,但是 ,它又因为忽视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而无法对刑罚的存在作出完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报应论 神意报应 道义报应 法律报应
下载PDF
对刑罚报应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宗亮 解永照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刑罚的报应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刑罚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其假设前提存在缺陷。这是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论,在刑罚体... 刑罚的报应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刑罚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其假设前提存在缺陷。这是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论,在刑罚体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论 刑罚一体论 预防目的论
下载PDF
智圆佛学思想中的报应论
6
作者 吴忠伟 《东南文化》 2000年第1期92-94,共3页
智圆是北宋初年天台佛学山外派的义学名僧,也是宋代提倡儒佛交融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智国佛学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北宋天台义理,深入把握宋元以后中国佛学的走向。
关键词 智圆 佛学 报应论
下载PDF
孟子对传统天命报应论的创造性转化——兼论性善论的价值合理性
7
作者 夏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建立以性善论为核心的道德天命观过程中,文化根基的问题观照和传统文化的资源借续是孟子的理论立足点。通过以性善言天善、以心性的价值合理性印证天命的价值理性和“德福合一”的新解释,孟子重建了人的道德信仰,完成了对天命报应论... 在建立以性善论为核心的道德天命观过程中,文化根基的问题观照和传统文化的资源借续是孟子的理论立足点。通过以性善言天善、以心性的价值合理性印证天命的价值理性和“德福合一”的新解释,孟子重建了人的道德信仰,完成了对天命报应论的全新构想。心性的价值合理性与天命的价值理性之间的相互印证,是孟子性善论及其天命观中最有创意的理论运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报应论 价值合理性 德福合一 性善论
下载PDF
死刑报应论批判
8
作者 马传远 《兰州学刊》 2003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在刑罚体系中 ,死刑虽然已经不处于绝对中心地位 ,但在刑罚报应论的支持下 ,这一“司法杀人”仍在非自然地剥夺着犯罪人的生命 ,但死刑报应论在法理上和哲学根据上却存在缺陷 ,这也决定了死刑报应论不具备合理性。
关键词 死刑 报应论 刑罚体系 刑罚
下载PDF
刑罚报应论的意蕴辨析
9
作者 代长春 《政法论丛》 2002年第3期35-37,共3页
报应作为刑罚理论 ,既有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价值优点 ,亦含自由意志的预设和保守主义潜质之弱点 ,认清这些精神意蕴 ,是建构当代刑罚理论的起点。
关键词 刑罚报应论 价值取向 刑罚 公平 正义 人权保障
下载PDF
刑罚报应论的哲理反思
10
作者 李川 解永照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2期50-53,共4页
刑罚的报应理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以及其前提假设的不足。然而这些观点存在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 刑罚的报应理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以及其前提假设的不足。然而这些观点存在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论,在刑罚体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 刑罚 报复 理性人
下载PDF
刑罚适用根据的反思——析报应论与预防论
11
作者 刘卫文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对传统的报应论和预防论做了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辩和批判,试图追求正义与效益两大法律价值在刑罚适用中的最大体现。在正义与效益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当优先考虑正义这一法律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刑罚 适用根据 报应论 预防论 功利观念 处罚原则 再犯 累犯科刑制度
下载PDF
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
12
作者 刘忠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因果现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对因果必然性、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因果规律中人的能动性的考察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前人的特色。而佛教善恶报应论中体现的因果现在这些方面与康德因果论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 因果现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康德在对因果必然性、因果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因果规律中人的能动性的考察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前人的特色。而佛教善恶报应论中体现的因果现在这些方面与康德因果论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对此略作探析,以加深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并对当代哲学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哲学 因果观 善恶报应论 先验论 因果必然性
下载PDF
刑罚报应论的价值探析
13
作者 付瑜 《跨世纪》 2008年第5期112-113,共2页
本文在对刑罚报应论意蕴解析的基础上,以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报应论本身的正价值与负价值。报应论之所以远源流长是因为它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恒久的积极效应,但是由于它自身含有重刑化倾向,又有忽视分配正义,弱化保... 本文在对刑罚报应论意蕴解析的基础上,以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报应论本身的正价值与负价值。报应论之所以远源流长是因为它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恒久的积极效应,但是由于它自身含有重刑化倾向,又有忽视分配正义,弱化保护社会秩序的弊端,所以它不能作为刑罚根据的唯一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报应论 刑罚功利论 正价值 负价值
下载PDF
刑罚报应论的哲理反思
14
作者 李川 解永照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刑罚的报应理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以及其前提假设的不足。然而这些观点存在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 刑罚的报应理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以及其前提假设的不足。然而这些观点存在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论,在刑罚体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 刑罚 报复 理性人
下载PDF
新时代视角下因果报应论的诠释和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宗教学与无神论的关系日益紧密。如何正确诠释宗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果报应论基于佛教缘起论,是三教融合下的产物。正确认识因果报应论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嬗变及其两重性,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普...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宗教学与无神论的关系日益紧密。如何正确诠释宗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果报应论基于佛教缘起论,是三教融合下的产物。正确认识因果报应论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嬗变及其两重性,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创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报应论 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下载PDF
从刑罚角度解读报应论
16
作者 万平 《传承》 2008年第4期135-136,共2页
报应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回溯性的惩罚理论,包括神意报应、道义报应、法律报应等理念。尽管报应论自身存在不可回避的缺陷,但因为它重视对正义的追求,尊重人的自由,所以,至今它还能源远流长并保持活力。
关键词 报应 神意 道义 法律
下载PDF
浅谈报应论下的罪刑均衡原则
17
作者 阮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17年第3期197-197,共1页
刑法的目的在西方主要围绕两个主题研究,一是给予罪犯的惩罚以合法性,即为什么要给予刑事处罚;二是如何给予惩罚,或者是给什么样的的刑罚处罚。鉴于刑罚目的的复杂性,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在此,我将浅谈报应论视野下的罪刑均衡原则... 刑法的目的在西方主要围绕两个主题研究,一是给予罪犯的惩罚以合法性,即为什么要给予刑事处罚;二是如何给予惩罚,或者是给什么样的的刑罚处罚。鉴于刑罚目的的复杂性,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在此,我将浅谈报应论视野下的罪刑均衡原则。刑法作为一部为惩罚而惩罚的法律,在量刑上即要合法,也要合理,不仅仅要考虑到罪犯的犯罪行为的客观损害,也要考虑到罪犯的主观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应论 罪刑均衡 结论
下载PDF
「报应论」抑或「功利论」?-荀子刑罚观的哲学根据
18
作者 林宏星(Hong-Xing Lin)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本文所欲探讨的主题是荀子刑罚观的哲学根据。理論上,正义是刑罚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关於刑罚的正义,报应論和功利論曾经是兩种争論甚为激烈的主张。本文认为,荀子的刑罚观既有报应論的意味,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功利論的主张,此一立场... 本文所欲探讨的主题是荀子刑罚观的哲学根据。理論上,正义是刑罚追求的最高目标,而关於刑罚的正义,报应論和功利論曾经是兩种争論甚为激烈的主张。本文认为,荀子的刑罚观既有报应論的意味,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功利論的主张,此一立场与荀子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所欲达成的目的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刑罰觀 報應論 功利論
全文增补中
浅析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亚娟 《科技信息》 2009年第1期143-,147,共2页
因果报应是佛教关于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是结合了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论。本文从因果报应的根源、报应的主体、报应的方式、因果报应理论在中国佛教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因果报应是佛教关于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是结合了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论。本文从因果报应的根源、报应的主体、报应的方式、因果报应理论在中国佛教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因果报应 三世
下载PDF
慧远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贡献
20
作者 马恺征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3-95,共3页
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从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基础溯源,简要论述了慧远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贡献。
关键词 慧远 因果报应 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