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披针叶茴香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和复水的响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2 位作者 陈双林 萧江华 王小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21-7429,共9页
为了探讨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选用4个不同产地的披针叶茴香(浙江临安产地(LA)、浙江开化产地(KH)、江西武宁产地(WN)和福建南平产地(NP))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水分... 为了探讨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对水分胁迫的响应,选用4个不同产地的披针叶茴香(浙江临安产地(LA)、浙江开化产地(KH)、江西武宁产地(WN)和福建南平产地(NP))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水分胁迫下幼苗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增加,不同产地幼苗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值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变化趋势存在产地差异,基本为先升后降;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呈增加的趋势。在水分胁迫复水后,4个产地幼苗LSP、LCP、AQY和Pmax值与正常供水时存在显著差异(P﹤0.05),WN、KH和LA幼苗LSP值大于正常供水;除NP幼苗外,其余产地幼苗LCP值均不同程度快速回升;KH和WN幼苗Pmax值高于正常供水,LA和NP幼苗Pmax低于正常供水;WN、KH和LA幼苗的AQY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供水。表明披针叶茴香不同产地植株光合特性对光强和水分敏感性不同,WN产地植株对水分和光照的需求较广、适应能力较强,其次为NP产地,而浙江产地(KH、LA)植株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水分胁迫下,披针叶茴香幼苗光合响应曲线亦存在差异,在低光范围(≤200μmol.m-.2s-1)时,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值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当光强增大时,光照负面影响大于水分影响。表明披针叶茴香生长需要适宜水分,但最需要适宜光照,土壤水分条件较低时需实施弱光栽培措施来缓和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不同产地 光合参数 光响应 水分胁迫 复水
下载PDF
弱光下水分胁迫对不同产地披针叶茴香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陈双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4-822,共9页
选用4个不同产地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浙江临安(LA)、浙江开化(KH)、江西武宁(WN)和福建南平(NP))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光照处理(Ⅰ:25μmol·m-2·s-1;Ⅱ:50μmol·m-2·s-1;Ⅲ:75μmol·... 选用4个不同产地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浙江临安(LA)、浙江开化(KH)、江西武宁(WN)和福建南平(NP))1年生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光照处理(Ⅰ:25μmol·m-2·s-1;Ⅱ:50μmol·m-2·s-1;Ⅲ:75μmol·m-2·s-1)和2个水分处理(正常供水(CK)和自然干旱2d),探讨弱光环境下短期干旱对披针叶茴香幼苗生理特性及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分处理下,披针叶茴香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弱光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在光处理Ⅱ和Ⅲ条件下,WN产地幼苗经2d水分胁迫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正常水分条件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光处理Ⅲ下比正常水分条件的显著增加,各光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正常水分的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相反。水分胁迫后,各光处理下LA产地幼苗的SOD和POD酶活性低于正常水分条件的,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均较正常水分处理的增加。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水分胁迫后的KH产地幼苗SOD、POD和CAT酶活性在光处理Ⅰ下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有所下降。NP产地幼苗各光处理的酶活性均表现出水分胁迫后的比正常水分下的有所提高。可知,短期水分胁迫对提高KH、WN和NP产地幼苗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揭示短期水分胁迫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幼苗对弱光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不同产地 弱光 水分胁迫 抗氧化酶 渗透物质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永慧 周本智 +1 位作者 张汝民 陈双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531,共7页
以天目山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4年生栽培幼苗为对象,经不同光环境(自然全光照,50%光照和20%光照)处理后,采用雅欣理1611植物效率仪测试,并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JIP-test),以探讨其光适应机制,... 以天目山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4年生栽培幼苗为对象,经不同光环境(自然全光照,50%光照和20%光照)处理后,采用雅欣理1611植物效率仪测试,并进行光系统Ⅱ(PS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JIP-test),以探讨其光适应机制,为高莽草酸含量植株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随着遮光程度增加,披针叶茴香叶片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总叶绿素含量(Chl(a+b))呈上升趋势,均与全光照存在显著差异;Chl a/Chl b值分别降低了22.92%和31.56%,均与全光照差异极显著。(2)随遮光程度增强,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降低,50%和20%光照处理的Fv/Fm值分别比全光照下降了1.34%和2.79%,且20%光照处理与全光照差异显著。(3)随遮光程度增强,50%光照和20%光照处理叶片单位面积光合机构含有的反应中心数目(RC/CSo)分别比全光照减少了2.94%和13.63%,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RC)分别增加了2.2%和62.9%。研究表明,50%光照处理下披针叶茴香叶片用于光合电子传递的能量占吸收光能的比例变化不显著,而在20%光照处理则显著降低,即50%遮光环境有利于披针叶茴香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其生长和增加生物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光环境 荧光诱导动力学 光系统Ⅱ
下载PDF
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南酸枣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空间格局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永慧 萧江华 +2 位作者 李迎春 陈双林 吴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1,共8页
以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iaris群落为对象,应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法研究分析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种群结构分析包括胸径级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空间格局分析包括各... 以浙江天童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iaris群落为对象,应用每木调查法、时空互代法和相邻格子法研究分析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种群结构分析包括胸径级结构和垂直层次结构,空间格局分析包括各种不同垂直层次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5个优势种群总体相对优势度达到74.85%,大小级指数除南酸枣和橄榄槭Acer olivaceum为正值外,披针叶茴香、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华东楠M.leptophylla均为负值,各个种在垂直空间上占据了不同的位置。不同种之间以及同种不同层次之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分布格局,体现出多级复合分布特征,披针叶茴香、华东楠表现为聚集分布,而南酸枣、橄榄槭表现为均匀分布,红楠表现为随机分布。各个物种通过占据不同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在群落中得以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披针叶茴香 南酸枣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浙江天童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对变化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成向荣 邢文黎 +2 位作者 苑海静 熊静 虞木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35-1944,共10页
植物对变化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大小影响其在林下生境中分布、生长和更新。为探讨披针叶茴香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整体表型可塑性及其适应机制,采用遮荫试验模拟5种光照条件(100%、52%、33%、15%和6%相对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环境下披针叶... 植物对变化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大小影响其在林下生境中分布、生长和更新。为探讨披针叶茴香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整体表型可塑性及其适应机制,采用遮荫试验模拟5种光照条件(100%、52%、33%、15%和6%相对光照强度),研究了不同光环境下披针叶茴香叶片形态、生理、解剖结构、根系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生物量在5种光照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随光照强度减弱显著增加。遮荫处理增加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但叶绿素a/b比值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降低。遮荫降低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了叶片氮和磷含量,对叶片氮/磷比影响较小。在52%和33%相对光照处理下,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最低,而在100%和6%相对光照处理下硝酸盐积累较多。根生物量、细根和粗根的长度、表面积以及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在5种光照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根系氮含量在低光环境(15%和6%相对光照处理)中显著降低。随光照强度减弱,披针叶茴香采取保守生存策略,并没有增加叶生物量的分配,而是分配较多的生物量给枝条和树干,储存能量。综合来看,披针叶茴香具有较宽的光生态幅,在6%—100%光照强度下均能正常生长,遮荫有利于披针叶茴香地上和总生物量的积累,52%的相对光照条件下生长最佳。变化光环境下根系性状和整体结构的可塑性相对较低,叶片生理性状的可塑性在披针叶茴香适应光环境变化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光环境 表型可塑性 生态适应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种子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晓华 黎念林 +2 位作者 鲍妻 金玲 徐本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8,共4页
披针叶茴香种子解剖表明,胚乳丰富,胚微小。种子透水性良好,经3.5个月层积处理,发芽率(或出苗率)能达到72%~78%。药剂处理结果显示,KNO3处理效果好于GA3,尤其是种子与拌有0.2%KNO3的湿沙相混后,在室外冷变温层积3.5个... 披针叶茴香种子解剖表明,胚乳丰富,胚微小。种子透水性良好,经3.5个月层积处理,发芽率(或出苗率)能达到72%~78%。药剂处理结果显示,KNO3处理效果好于GA3,尤其是种子与拌有0.2%KNO3的湿沙相混后,在室外冷变温层积3.5个月的效果最好.出苗率高达96%,而春播干种子的出苗率只有3%。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和3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种子 层积处理 药剂处理 适宜萌发温度
下载PDF
优良林下药用观赏树种——披针叶茴香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成忠 徐金良 郑卫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98-100,共3页
披针叶茴香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适宜林下栽植,是优良的林下药用观赏树种。介绍披针叶茴香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在医药方面的利用价值及观赏价值。阐述披针叶茴香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及造林和林下套种技术。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林下栽植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苗木培育 造林技术
下载PDF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8
作者 聂伟 丁林芬 +5 位作者 雷铁 保义 赵雪宇 刘贞祥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1679,共9页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_(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4个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3个苯丙素类、1个苯乙醇苷类、5个seco-prezizanne倍半萜类、2个脱落酸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披针叶茴香酮A(1)、illioliganone C(2)、2-allyl-2-(3-methylbut-2-enyl)-4,5-methylenedioxy-cyclohexa-3,5-dien-1-one(3)、4-allyl-2,6-dimethoxy-3-(3-methyl-2-butenyl)phenol(4)、3,4′-二羟基苯丙酮(5)、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6)、3,4′-二羟基苯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α-羟基莽草毒素(9)、2α-羟基新莽草毒素(10)、新莽草毒素(11)、莽草毒素(12)、2-氧代-6-去羟基新莽草素(13)、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acid(14)、红花菜豆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无明显神经保护活性;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8、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 异戊烯基取代C_(6)-C_(3)类化合物 披针叶茴香酮A 3 4′-二羟基苯丙酮 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 新莽草毒素
原文传递
披针叶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慧娟 王丽霞 +3 位作者 刘孟奇 张雁冰 毕跃峰 柳继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披针叶茴香果实的体积分数9... 目的研究八角科(Illiciaceae)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披针叶茴香果实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渡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别鉴定为2,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1),(+)-儿茶素(2),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3),芦丁(4),异鼠李素-3-D-β-D-芸香糖苷(5),6-deoxy-1-hy—droxy neoanisatin(6),莽草毒素(7),icarisideE3(8),(75,8R)-urolignoside(9),对羟基苯甲酸(10),莽草酸(11),β-谷甾醇(12)。结论化合物1,4~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属 披针叶茴香 2 4-dihydroxy—allylbenzene-2-O-β-D—glucopyranoside 芦丁 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 6-deoxy-1-hydroxy neoanisatin
原文传递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及其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阳澜 李文睿 +3 位作者 张建培 雍锦瑶 张丹 马双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207-4211,共5页
对披针叶茴香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ajusanol E (1),2α-hydroxy... 对披针叶茴香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通过波谱学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ajusanol E (1),2α-hydroxy cycloparviflorolide (2),2β-hydroxy-3,6-dedioxypseudoanisatin (3),majusanol A (4),merrillianone (5),cycloparvifloralone (6),3α-hydroxy cycloparvifloralone (7),1,2-dehydrocycloparvifloralone (8),henrylactone C (9),(11) 7,14-ortholactone-3α-hydroxyfloridanolide (10)。以上化合物全部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神经保护、抗柯萨奇病毒B3型、抗流感病毒(H3N2)的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6,7,9,10对谷氨酸钠诱导的神经细胞SH-SY5Y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 神经保护活性
原文传递
红茴香及莽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德俊 周仕林 黄宝康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4-237,273,共5页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 红茴香又称莽草、红毒茴,为我国特产的药用与芳香植物。莽草之名始见于《山海经》,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基原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和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而禾本科芒属的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卫矛科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则为混淆种。莽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以及浙江、福建等地。莽草及红茴香的多数种类均有毒性。对红茴香及莽草的名称、产地、基原、性味功能等进行考证,以求正本清源,为红茴香药用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 莽草 披针叶茴香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齿裂菌属一新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和云 陈芸 +1 位作者 林英任 项存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报道生于八角科(Iliciaceae)披针叶茴香(IliciumlanceolatumACSmith)上的齿裂菌属(CoccomycesdeNotaris)一新种——八角生齿裂菌(C.ilicicolaLiu,Lin... 报道生于八角科(Iliciaceae)披针叶茴香(IliciumlanceolatumACSmith)上的齿裂菌属(CoccomycesdeNotaris)一新种——八角生齿裂菌(C.ilicicolaLiu,Lin&Xi-angsp.nov.)。对该种进行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主、副模式标本存放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生齿裂菌 披针叶茴香 新种 栏科
下载PDF
宁波市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13
《浙江林业》 2008年第1期34-34,共1页
天童森林公园建立于1982年,1997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6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有10个植被群落,其中木荷、栲树常绿阔叶林群丛和披针叶茴香、南酸枣常绿落叶阔叶群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发育最... 天童森林公园建立于1982年,1997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6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7%,有10个植被群落,其中木荷、栲树常绿阔叶林群丛和披针叶茴香、南酸枣常绿落叶阔叶群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发育最为典型的顶级群落。园内植物种类丰富,有种子植物149科1064种,蕨类植物24科114种,苔藓植物37科105种:动物种类据初步统计,鸟类24科45种,此外还有角麂、秋鼠、野猪、豪猪、穿山甲、野兔、树狸、蛇和昆虫等等,是浙东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地区,是宁波市生态环境的形象代表地区,在国际国内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宁波市 国家级森林公园 常绿阔叶林 天童森林公园 森林覆盖率 披针叶茴香 亚热带地区
下载PDF
红茴香小分子化合物降尿酸活性及ADMET性质的分子对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德俊 姚香草 +2 位作者 许重远 周仕林 黄宝康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750-2752,2777,共4页
目的明确红茴香降尿酸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建立红茴香已知小分子化合物配体库,从蛋白PDB数据库获得黄嘌呤氧化酶相关蛋白(1N5X,1FIQ)作为筛选降尿酸药物靶点,用Discovery Studio 3. 0(DS)中Lib Dock对接模块虚... 目的明确红茴香降尿酸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建立红茴香已知小分子化合物配体库,从蛋白PDB数据库获得黄嘌呤氧化酶相关蛋白(1N5X,1FIQ)作为筛选降尿酸药物靶点,用Discovery Studio 3. 0(DS)中Lib Dock对接模块虚拟筛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用ADMET模块对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预测。结果红茴香中的黄酮苷类成分包括槲皮素-4'-O-β-D-葡萄糖苷、槲皮苷、芹菜素-6-O-β-D-芦丁糖苷等,与1N5X,1FIQ具有较高的对接分数和较为适合的ADMET性质。结论红茴香中黄酮苷类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降尿酸活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降尿酸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 黄酮苷 黄嘌呤氧化酶 降尿酸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