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二):持续抬升区单样品直接计算抬升速率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李广伟 董国成 程杨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25,共8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在计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时,一直默认样品所在位置不随时间发生高程变化,从而核素生成速率不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在构造稳定区,这样的假设是合理的。在构造活动区,往往会因构造运动,地表样品高程发生改变;大冰盖地区(如南极)的冰川消融或加厚也会引起地壳均衡反弹,从而导致样品高程变化;而核素的生成速率将随高程变化而改变。本文对持续抬升情况下,地表样品中宇宙成因核素浓度与生成速率加速率间的计算关系进行了三种方法的数学推导,并提出如何利用单块样品中两种宇宙成因核素(以 10 Be和 26 Al为例)浓度计算地表抬升速率,最后指出以往利用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对构造活动区的侵蚀速率的计算存在高估。本文首次提出利用地表在接近稳态侵蚀状态下的单块样品的两种宇宙成因核素直接计算地表持续抬升速率的方法,从而将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方法和构造运动学研究直接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区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速率 侵蚀速率
下载PDF
全耗尽SOI器件源/漏区抬升结构的形成(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明 宋洋 雷海波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70-977,共8页
介绍了在全耗尽绝缘体上硅(FDSOI)结构上,通过在SOI表面外延生长形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源/漏区抬升结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外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合适的掺杂浓度下得到均匀的外延生长形貌。提出了两种... 介绍了在全耗尽绝缘体上硅(FDSOI)结构上,通过在SOI表面外延生长形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源/漏区抬升结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外延生长的影响,从而在合适的掺杂浓度下得到均匀的外延生长形貌。提出了两种新的途径来控制SOI的厚度: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生长垫氧层,以及在源漏区外延生长前,在衬底外延生长硅薄膜层,从而补偿工艺导致的SOI损耗。这两种新的方法使SOI厚度增加了约5 nm。工艺优化后的FDSOI器件沟道厚度约为6 nm,源漏外延层厚度为20~30 nm。最后,阐述了外延成分对器件电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耗尽绝缘体上硅(FDSOI)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 源/漏结构 外延生长 绝缘体上硅(SOI)损耗
下载PDF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思考(五):单核素计算地表最大抬升速率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费新 李岩 +3 位作者 程杨 李广伟 董国成 赵亮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7-1064,共8页
以往研究中,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联立方程组同时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但在实践中却常采用单种核素(常用^10Be)分别解出最小暴露年龄或最大侵蚀速率,^26Al数据只用于辅助判断。... 以往研究中,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联立方程组同时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但在实践中却常采用单种核素(常用^10Be)分别解出最小暴露年龄或最大侵蚀速率,^26Al数据只用于辅助判断。这主要是因为受目前误差水平限制,^10Be和^26Al的测试数据结果常常并未能达到联立两个方程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两个参数的精度(当然也有其他因素影响)这在投影图上常表现为被认为只有一次性暴露历史的样品,投影结果在稳态侵蚀岛之外,只有加上误差,才能进入或靠近稳态侵蚀岛。同理在推导出包含生成速率加速率的计算等式后,虽然理论上抬升区长期暴露的样品也能够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同时解出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但实践上^10Be和^26Al浓度投影结果可能并未在抬升的正常投影区(稳态侵蚀岛上曲线附近),从而解出的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合理性存疑。对此,参考计算最大侵蚀速率的原理提出利用长期暴露样品的^10Be浓度来解出抬升区地表最大抬升速率的计算方法(vmax=PH/4V),从而可以对碰撞造山抬升区的抬升速率上限进行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升区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最大速率 侵蚀速率
下载PDF
一次强降水过程中两类暖区暴雨特征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强 曾凡辉 袁靖凯 《海峡科学》 2020年第8期3-7,11,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龙岩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加密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19年6月7~13日一次强降水过程出现的两类暖区暴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区暴雨均处在高温高湿场中,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层结极不稳定,由底层...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龙岩S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加密区域自动站数据等,对2019年6月7~13日一次强降水过程出现的两类暖区暴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区暴雨均处在高温高湿场中,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层结极不稳定,由底层的辐合或切变触发,其中冷空气渗透暖区暴雨多为本地场触发生成;②冷空气渗透暖区暴雨对流性强于暖切抬升暖区暴雨,前者雨滴大、不均匀,后者雨滴小且均匀,降水效率高,两者雷达特征区别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冷空气渗透暖暴雨 暖切暴雨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BIF in Anshan-Benxi area
5
作者 WANG Wenqi ZHANG Wei +2 位作者 PENG Chong ZHU Ming XUE Linfu 《Global Geology》 2015年第2期109-116,121,共9页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3D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Banded Iron-bearing Formation(BIF) with methods of gravity-magnetic inversion and 3D modeling of iron mine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ormer analysis in the ...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3D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Banded Iron-bearing Formation(BIF) with methods of gravity-magnetic inversion and 3D modeling of iron mine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ormer analysis in the Anshan-Benxi area.Three dimens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of BIF are concluded as hook-like,tabularlike and "W"-like.BIF was mainly developed in three types of space including(1) the syncline cores,(2)cover coverage area,and(3) the deeper buried area where the range of tectonic uplift is small.The influences of tectonism,magmatic intrusion and uplift-erosion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hapes of BIF are cla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han-Benxi area BIF geometric types iron ore bodies affecting facto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