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以吃的女人》中的抵抗话语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琪 《戏剧之家》 2017年第9期268-269,共2页
在阿特伍德的很多作品中,女性的身体承载着丰富的政治含义,是男女两性权力角逐和权力抵抗的场域。《可以吃的女人》正是这样一部处处弥散着性别政治与反抗话语的文本。小说中女性的厌食、逃离和拒绝传统婚姻都是女性针对男性的操控行为... 在阿特伍德的很多作品中,女性的身体承载着丰富的政治含义,是男女两性权力角逐和权力抵抗的场域。《可以吃的女人》正是这样一部处处弥散着性别政治与反抗话语的文本。小说中女性的厌食、逃离和拒绝传统婚姻都是女性针对男性的操控行为而迸发的抵抗话语。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阐释小说中的女性如何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试图打破两性间不均衡的权力关系,从而构建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话语 厌食症 凝视与逃离 女性身体
下载PDF
“属下”的声音--《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吉恩·瑞斯的代表作《藻海无边》中的西印度"属下"们是否发声问题一直是瑞斯乃至后殖民小说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参与这场学术争鸣,分析并论证"属下"们如何以各种方式抵抗殖民霸权从而发出了自己的... 吉恩·瑞斯的代表作《藻海无边》中的西印度"属下"们是否发声问题一直是瑞斯乃至后殖民小说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参与这场学术争鸣,分析并论证"属下"们如何以各种方式抵抗殖民霸权从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由于"阈限空间"内部存在的差异,他们的声音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但作为一个整体,这些声音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海无边》 后殖民 抵抗话语 混杂
原文传递
隐喻的幻像——析《可以吃的女人》与《神谕女士》中作为“抵抗话语”的饮食障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韵秋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10,156,共11页
"饮食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分为"厌食症"与"暴食症"。厌食症出现于19世纪,却在20世纪北美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时才受到关注;暴食症则被视为"厌食症的丑陋姐妹",直到80年代之后才获得学界关注。... "饮食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分为"厌食症"与"暴食症"。厌食症出现于19世纪,却在20世纪北美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时才受到关注;暴食症则被视为"厌食症的丑陋姐妹",直到80年代之后才获得学界关注。厌食症与必须经过社会符号洗礼才具有隐喻价值的生理疾病不同,它诞生于个体与社会的罅隙之中,本身就是性别权力谱系的赘生物。随着女权主义的深入发展,厌食症逐渐转化为一种女性话语策略,而相应出现的暴食症则逐渐成为抵抗"厌食政治"的"抵抗话语"。本文借助阿特伍德的《可以吃的女人》与《神谕女士》,试图阐明的正是这一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障碍 抵抗话语 隐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性别权力
原文传递
网络流行词“躺平”:青年话语抵抗新风向
4
作者 申由甲 《视听》 2022年第8期143-145,共3页
2021年,青年话语场中出现了热议“躺平”的风潮,“躺平青年”成为很多人给自己设置的标签。“躺平”只是青年群体面对现实生存压力的话语抵抗,少有人在生活中进行真正的“躺平”实践。“躺平”话语流行的背后存在着语义本身、社会环境... 2021年,青年话语场中出现了热议“躺平”的风潮,“躺平青年”成为很多人给自己设置的标签。“躺平”只是青年群体面对现实生存压力的话语抵抗,少有人在生活中进行真正的“躺平”实践。“躺平”话语流行的背后存在着语义本身、社会环境、个体心理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新媒体技术和新传播格局也为它的扩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的本质属性、多元主体话语权的争夺与协商,使得“躺平”话语最终未能实现行动转化。社会各方要理性看待青年群体的“躺平”及话语表达,并对青年群体抱有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网络流行词 话语抵抗 话语分析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印度之行》中的权力和话语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9-154,共6页
《印度之行》里,不同的种族、性别、政治和社会话语相互冲撞、交织、聚合,形成一个紧张的话语场。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的理论以及社会语言学理论有助于我们从知识与话语、规训与身体等方面分析文本里所隐含父权殖民社会的规训权力的运作机... 《印度之行》里,不同的种族、性别、政治和社会话语相互冲撞、交织、聚合,形成一个紧张的话语场。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的理论以及社会语言学理论有助于我们从知识与话语、规训与身体等方面分析文本里所隐含父权殖民社会的规训权力的运作机制,揭示权力对个体的腐蚀,展示权力客体对规训进行的反抗以及新话语在抵制抗衡中产生,从而重新解读福斯特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之行》 知识和话语 规训与身体 权力与性话语 抵抗与新话语
下载PDF
《藻海无边》中的“女勇士”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涛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简·里斯在其代表作《藻海无边》中解构了他者人物的失语状态,使其重获话语权。其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在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敢于发出令权威心虚的声音,帮助受难的女主人公母女,还不遗余力地为追求自我解放而斗争。... 简·里斯在其代表作《藻海无边》中解构了他者人物的失语状态,使其重获话语权。其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在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敢于发出令权威心虚的声音,帮助受难的女主人公母女,还不遗余力地为追求自我解放而斗争。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克里斯托芬反殖民反父权压迫的斗士形象进行文本分析,能给予这位处于双重文化边缘的次要人物一个全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海无边》 女勇士 后殖民女性主义 抵抗话语
下载PDF
来自帝国边缘和中心的抗争——吉恩·瑞斯的两个西印度短篇小说解读
7
作者 张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69,共6页
通过分析当代英国小说家吉恩·瑞斯的两个西印度短篇小说《他们焚书的那日》与《让他们称其为爵士乐吧》,本文论证了在帝国边缘与中心这两个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接触区”内,西印度“他者”们以各种方式揭露殖民罪恶、抵抗殖民霸... 通过分析当代英国小说家吉恩·瑞斯的两个西印度短篇小说《他们焚书的那日》与《让他们称其为爵士乐吧》,本文论证了在帝国边缘与中心这两个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接触区”内,西印度“他者”们以各种方式揭露殖民罪恶、抵抗殖民霸权并从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后殖民抵抗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恩·瑞斯 西印度 “他者” 后殖民抵抗话语
下载PDF
后殖民视角下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杂合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牟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它反映了20世纪初潜藏在爱尔兰社会的殖民话语和抵抗话语。本文详细分析了作为乔伊斯代言人的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危机,试图管窥整个爱尔兰民族... 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它反映了20世纪初潜藏在爱尔兰社会的殖民话语和抵抗话语。本文详细分析了作为乔伊斯代言人的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身份危机,试图管窥整个爱尔兰民族整合、重构民族身份的焦虑。借助爱德华·萨义德、霍米·巴巴、斯图亚特·霍尔等人的后殖民理论,本文观察到斯蒂芬对宗教、政治、民族运动试图构建的本质主义文化身份的拒斥。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斯蒂芬正视自己身份杂合性的内在张力,以流动、矛盾、居间的状态动摇了殖民话语的二元对立,创造新的话语空间,从而得到更多叙事、发声的可能性。在斯蒂芬寻觅身份认同的探索中,乔伊斯倾注了自己对爱尔兰问题的反思和对爱尔兰身份认同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殖民话语 抵抗话语 文化身份 杂合性 爱尔兰文学
下载PDF
一个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斗士——评《茫茫藻海》中的边缘女性克里斯托芬
9
作者 王菠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7-29,共3页
《茫茫藻海》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是一个边缘女性,她的作用和地位少有研究者关注。事实上,她代表着西印度群岛的"属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强有力地表达了后殖民抵抗话语。"属下能说话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后殖民小... 《茫茫藻海》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是一个边缘女性,她的作用和地位少有研究者关注。事实上,她代表着西印度群岛的"属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强有力地表达了后殖民抵抗话语。"属下能说话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后殖民小说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聚焦《茫茫藻海》中黑人奶妈克里斯托芬,通过对该人物的形象分析,揭示边缘女性寻求自我的历程,尝试证明"属下"不但能说话,更可进行有力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茫茫藻海》 克里斯托芬 反殖民主义斗士 抵抗话语
下载PDF
后殖民剧场研究
10
作者 李元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107,共13页
“后殖民剧场研究”是后殖民主义与当代剧场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探讨西方剧场形式与本土、民间剧场形式之间的互动。该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范围不断扩大,议题日益丰富,理论话语也不断发展。本文拟梳理后殖民剧场研究发展的脉络,... “后殖民剧场研究”是后殖民主义与当代剧场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探讨西方剧场形式与本土、民间剧场形式之间的互动。该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范围不断扩大,议题日益丰富,理论话语也不断发展。本文拟梳理后殖民剧场研究发展的脉络,讨论其理论话语的建构和演变。后殖民剧场研究从某种政治意识形态出发,但也试图兼顾剧场美学,研究者借用人类学、符号学、现象学、文化文学等批评方法和视角,或尝试建构后殖民剧场理论体系,或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问题,其批评话语总是呈现融杂、交叉和综合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剧场 抵抗话语 融杂剧场 交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