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涂层横向抽吸效应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研究
1
作者 马学虎 陈嘉宾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研究多孔涂层界面抽吸效应对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影响。考察了多孔涂层的特性参数对凝液膜厚度和换热系数的影响。与Nusselt理论预示值对照表明,多孔涂层界面抽吸效应是强化膜状凝结换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强化冷凝传热 多孔涂层 界面抽吸效应
下载PDF
反向瑞利台阶构型液膜空化性能与机械密封空化抽吸效应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学忠 孟祥铠 +2 位作者 张伟政 彭旭东 丁雪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15-5724,共10页
针对瑞利台阶构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基于JFO空化边界条件求解Reynolds方程,建立了流体动压润滑数值模型。对比了正向和反向瑞利台阶构型的液膜压力与密度比分布,评价了反向瑞利台阶构型在不同操作工况与结构参数下的液膜空化性能。阐释了... 针对瑞利台阶构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基于JFO空化边界条件求解Reynolds方程,建立了流体动压润滑数值模型。对比了正向和反向瑞利台阶构型的液膜压力与密度比分布,评价了反向瑞利台阶构型在不同操作工况与结构参数下的液膜空化性能。阐释了反向瑞利台阶机械密封液膜空化抽吸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其密封性能,评价了液膜空化抽吸效应水平。结果表明,结合操作工况在合理的结构设计下,反向瑞利台阶主槽区域可产生充分的液膜空化效应,从而使其机械密封具有良好的空化抽吸效应,可实现密封介质的零泄漏或反向抽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瑞利台阶 空化性能 机械密封 空化抽吸效应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基于螺旋桨抽吸效应的潜艇水润滑尾轴承进水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立阳 欧阳武 +1 位作者 贺伟 王磊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舰艇水润滑后尾轴承依靠螺旋桨抽吸作用吸水进行润滑,但现有的水润滑轴承进水流量计算式未反映低速弱抽吸效应,无法满足尾轴承低速性能设计和试验要求。为此,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建立螺旋桨-潜艇尾尖舱-后尾轴承系统模型... 舰艇水润滑后尾轴承依靠螺旋桨抽吸作用吸水进行润滑,但现有的水润滑轴承进水流量计算式未反映低速弱抽吸效应,无法满足尾轴承低速性能设计和试验要求。为此,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建立螺旋桨-潜艇尾尖舱-后尾轴承系统模型,提出同时兼顾螺旋桨流动和轴承间隙流动的多尺度流场仿真计算方法,研究螺旋桨抽吸作用机制和后尾轴承间隙流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拟合得到水润滑后尾轴承进水流量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结构确定的后尾轴承,影响间隙流量的主要因素是航速,其次是桨毂前端面与艇尾后端面距离,而尾舱门与舱壁间间隙以及是否含毂帽鳍对轴承流量影响非常小,可以忽略。所提出的进水流量计算式包括了轴直径、间隙和转速等变量,可为全转速范围内后尾轴承性能设计和试验考核时流量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螺旋桨 水润滑尾轴承 抽吸效应 流量 CFD
下载PDF
^(218)P_0连测抽吸效应及其测深找水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惠恩 桑运秀 +2 位作者 张庆春 高旭升 王东锋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5,69,共5页
本文主要阐述2 18P0 连测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操作过程和根据实测曲线识别含水层 ,确定含水层层数 ,分析富水性 ,计算含水层底板埋深的方法。
关键词 ^218Po连测 抽吸效应 含水层 标志 测深计算
下载PDF
基于龙卷抽吸效应与光催化原理的多重净化窗户
5
作者 邱煜焜 江可玥 郑远航 《节能》 2020年第6期23-25,共3页
针对目前雾霾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龙卷抽吸与光催化技术的多重净化智能窗户,运用光触媒的光催化效应与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活性炭材料结合处理空气中各类污染物与有害气体,并利用龙卷抽吸效应提高空气抽吸效... 针对目前雾霾严重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龙卷抽吸与光催化技术的多重净化智能窗户,运用光触媒的光催化效应与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活性炭材料结合处理空气中各类污染物与有害气体,并利用龙卷抽吸效应提高空气抽吸效率。利用Wi-Fi与多传感器技术实现窗户的智能控制。突破了传统空气净化技术的调节范围小、效率低且无法更新空气的难点。本装置可在不改变现有窗户主体结构与功能的条件下进行安装使用,适应性强,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抽吸效应 光触媒催化 空气净化窗户
原文传递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伟 朱智鹏 张海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5,130,共8页
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 地层强烈隆升与天然气成藏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对于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与大气田的成藏效应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却很少。为此,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不同盆地不同区带喜山期的强烈隆升剥蚀及其与大气田成藏效应关系的分析,认为这种强烈隆升与剥蚀对大规模天然气的聚集成藏,不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会因所处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成藏效应差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膏盐发育区的挤压冲断与快速隆升剥蚀,产生流体高效抽吸效应;②大规模储集体发育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水溶气的减压脱溶效应;③高泥地比与高热演化区持续隆升剥蚀,产生大面积地层减压吸水效应。之所以会产生上述3种不同的成藏效应,是其成藏地质条件差异大所造成的。结论认为:流体高效抽吸效应,主要形成于有膏岩与盐岩封盖很好的冲断构造带;大面积水溶气脱溶效应主要发生在储集体巨大、天然气充注不足的地层;大面积泥岩吸水效应,主要发育于气源较充足且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泥岩含量高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西部含油气盆地 喜山期 隆升 剥蚀 天然气成藏效应 抽吸效应 脱溶效应 效应
下载PDF
高速列车抗风的抽吸减载方法
7
作者 郗艳红 毛军 +1 位作者 高亮 杨国伟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6,68,共12页
为了提高列车在大风中运行的安全性,利用抽吸气法控制列车绕流边界层分离,以减小横风气动力。以中国CRH型高速列车为原型,在车体内设计了腔室,并通过条缝与列车表面相连,使列车表面的绕流经列车表面条缝流入腔室内,形成抽吸效应。研究... 为了提高列车在大风中运行的安全性,利用抽吸气法控制列车绕流边界层分离,以减小横风气动力。以中国CRH型高速列车为原型,在车体内设计了腔室,并通过条缝与列车表面相连,使列车表面的绕流经列车表面条缝流入腔室内,形成抽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抽吸气腔室和条缝的设置能够在列车高速行驶时产生低于车体外部绕流的压力,有效地控制边界层的分离和减小列车的横风气动力。条缝倾角对气动减载效果有明显影响,当条缝倾角为30°时,总阻力的减载幅度可达7.21%;头车、中间车与尾车的横向力分别减载4.85%、2.71%与90.48%;头车、中间车与尾车的升力分别减载8.21%、12.56%与7.69%;头车、中间车与尾车的倾覆力矩减载幅度分别为5.29%、8.84%与57.56%。条缝倾角对不同车段气动减载率的影响不同,尾车受条缝倾角影响的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风阻 减载方法 抽吸效应 气动特性 横风
原文传递
压气机弦向割缝叶栅流场计算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刚 朱鸿 李燕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8-171,共4页
所谓弦向割缝叶栅是基本上沿叶片的弦向开一条窄缝的叶栅(图1).其吸入口B点应位于附面层分离点附近,这样,叶栅工作时气流在缝隙两端的压差作用下流向A点,从而在B点产生抽吸附面层作用,以控制其分离.它与传统的由压力面到吸力面的... 所谓弦向割缝叶栅是基本上沿叶片的弦向开一条窄缝的叶栅(图1).其吸入口B点应位于附面层分离点附近,这样,叶栅工作时气流在缝隙两端的压差作用下流向A点,从而在B点产生抽吸附面层作用,以控制其分离.它与传统的由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割缝叶栅不同,前者是抽吸效应,后者是喷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弦向割缝 叶栅流场 抽吸效应 喷射效应
下载PDF
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与热释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亨 王飞 +1 位作者 王爽 江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搭建实验平台,形成两个逆向旋转的涡场,研究逆向旋转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与速度环量之间关系。建立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理论模型,证明在稳定态无量纲质量燃烧速率与无量纲速度环量呈线性关系。基于实验数据得到归一化的质量燃烧速率、热... 搭建实验平台,形成两个逆向旋转的涡场,研究逆向旋转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与速度环量之间关系。建立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理论模型,证明在稳定态无量纲质量燃烧速率与无量纲速度环量呈线性关系。基于实验数据得到归一化的质量燃烧速率、热释放速率和速度环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均吻合较好,可用于一定尺度的双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或热释放速率的预测。分析表明,涡核低压区对燃料和空气的抽吸作用,对火旋风质量燃烧速率和质量流率的影响都是不应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旋转火旋风 航空煤油 质量燃烧速率 速度环量 Rankine复核涡理论 抽吸效应
下载PDF
基于菲克定律和传热传质相似原理的含不凝气体冷凝换热研究
10
作者 刘卓 金卉馨 +1 位作者 李晓洋 吴晓燕 《核安全》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含不凝气体的壁面冷凝现象在核电厂事故工况下安全壳的排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已有安全壳分析程序中所采用的主流冷凝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气体边界层温度梯度对抽吸效应的影响以及法向传质对显热换热的影响,提出了... 含不凝气体的壁面冷凝现象在核电厂事故工况下安全壳的排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回顾和分析已有安全壳分析程序中所采用的主流冷凝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气体边界层温度梯度对抽吸效应的影响以及法向传质对显热换热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菲克定律和传热传质相似原理的含不凝气体冷凝换热的改进模型。进一步地,通过Dehbi冷凝实验和Wisconsin冷凝实验分别验证了改进模型较已有实验拟合类模型及机理类模型的优越性。本改进模型可嵌入已有安全壳分析工具中,提升安全壳相关事故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不凝气体冷凝 抽吸效应 传热传质相似原理 安全壳分析程序
下载PDF
^(218)P_0测深法寻找基岩地下水实用研究
11
作者 李惠恩 桑运秀 +2 位作者 侯士德 王景荣 王东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3-217,共5页
阐明了一种新的找水方法———218P0测深法。对其操作过程和根据实测曲线识别含水层、确定含水层数、分析富水性,以及计算含水层底板埋深的方法作了分析,并对有关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218P0测深 基岩地下水 连测 标志 抽吸效应
下载PDF
二次流对冷却低压涡轮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12
作者 房兴龙 张村元 +1 位作者 刘冬华 杨伟平 《风机技术》 2022年第4期10-15,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冷气和封严气对低压涡轮内部流场的影响。在设计膨胀比下详细对比分析了冷气和封严气的流量变化对涡轮表面静压、叶栅通道马赫数、叶栅损失及流场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气流量增加,低压涡轮膨胀比增加,低压涡轮...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冷气和封严气对低压涡轮内部流场的影响。在设计膨胀比下详细对比分析了冷气和封严气的流量变化对涡轮表面静压、叶栅通道马赫数、叶栅损失及流场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气流量增加,低压涡轮膨胀比增加,低压涡轮导叶和动叶表面载荷增加;导叶叶栅通道主流马赫数减小而转子的主流马赫数变化较小;冷气流量变化对导叶40%叶高以下区域、转子径向40%叶高以下和80%~90%叶高区域的总压恢复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影响较大。轮毂和机匣封严气呈束状进入转子叶栅通道且腔内封严气流动受旋转轮盘抽吸效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气 封严气 表面静压 叶栅损失 抽吸效应
下载PDF
2017年7月来宾市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13
作者 张靖 龚春芳 许云杰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S01期8-12,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观测站等资料,对7月1-2日强降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由高空槽、切变线、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西南急流为强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主要在低层发生,有...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观测站等资料,对7月1-2日强降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由高空槽、切变线、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西南急流为强降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主要在低层发生,有利于高效率降水;500hPa槽前强劲西南气流及低层西南急流辐合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与200hPa高层辐散区配合形成抽吸效应,有利于强降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强降雨 环流背景 抽吸效应
下载PDF
冷气掺混对高压涡轮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村元 刘冬华 +2 位作者 潘尚能 罗建桥 钟易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90-1000,共11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冷气掺混对高压涡轮气动性能和叶栅通道内部二次流动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气流量增加,冷却高压涡轮导叶和转子型面总载荷降低,导叶进、出口马赫数均减小,转子出口相对马赫数在径向0~0.55区域增大而在径向0.55~...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冷气掺混对高压涡轮气动性能和叶栅通道内部二次流动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气流量增加,冷却高压涡轮导叶和转子型面总载荷降低,导叶进、出口马赫数均减小,转子出口相对马赫数在径向0~0.55区域增大而在径向0.55~1.0区域减小.导叶进、出口气流角受冷气流量的变化影响较小.冷气流量由压气机进口流量的4.83%增加至14.49%,转子进口相对气流角在径向0.05~0.95区域增大而出口相对气流角在径向0.6~1.0区域减小,导叶绝热壁面冷却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而转子绝热壁面冷却效率提高了19.33%.轮毂和机匣封严气呈束状进入转子叶栅通道且腔内封严气流动受旋转轮盘抽吸效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气掺混 气动性能 二次流动 绝热壁面冷却效率 抽吸效应
原文传递
轴向超声振动对搅拌摩擦焊过程中金属流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长树 郄默繁 +1 位作者 张志强 赵骧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4-1626,共13页
以7N01-T4合金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标识材料示踪法,进行了搅拌摩擦焊(FSW)和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UAFSW)对比实验,重点研究了轴向超声振动与搅拌针螺纹耦合作用下搅拌区(SZ)金属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施加轴向超声振动没有改变SZ金属沿焊... 以7N01-T4合金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标识材料示踪法,进行了搅拌摩擦焊(FSW)和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UAFSW)对比实验,重点研究了轴向超声振动与搅拌针螺纹耦合作用下搅拌区(SZ)金属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施加轴向超声振动没有改变SZ金属沿焊接方向的宏观流动行为(如弧纹间距保持不变),但加剧了轴针影响区(PDZ)金属沿板厚方向的环形涡流运动,同时超声作用下轴肩与搅拌针端部的高频锻压作用促进了轴肩影响区(SDZ)和涡流区(SWZ)金属的流动。在分析轴向超声振动条件下搅拌针周围金属受力状态基础上,提出了微区"抽吸-挤压"效应模型,解释了轴向超声振动提高SZ金属流动能力的本质。当采用有螺纹的搅拌针焊接时,轴向超声振动与搅拌针螺纹的耦合作用所产生的微区"抽吸-挤压"效应导致SZ金属流动能力显著提高。当采用无螺纹的搅拌针焊接时,施加轴向超声振动显著降低搅拌针对SZ金属的剪切作用,导致SZ的金属流动能力减弱,更容易形成焊接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 标识材料示踪法 搅拌区 金属流动行为 微区“-挤压”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