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抽吸流量测定仪设计
1
作者 张勍 颜秋男 +1 位作者 朱震 张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32位微控制器、高灵敏度微压力传感器、16位高速模数转换器以及触摸屏,设计一种应用于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的抽吸流量测定仪。通过抽吸容量测定和不同工作模式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测定仪具有使用简便,数据一致性好,检测速度快等特点。
关键词 抽吸流量 微控制器 压力传感器 模数转换器 触摸屏
下载PDF
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对转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巫骁雄 刘波 史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56-1362,共7页
以双级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排转子机匣处开设抽吸孔,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抽吸流量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为吸附式压气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在级环境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可以提升压气机失速裕度,... 以双级对转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排转子机匣处开设抽吸孔,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抽吸流量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为吸附式压气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在级环境下端壁附面层抽吸可以提升压气机失速裕度,但抽吸流量过大会对效率造成一定损失,当抽吸1.6%流量时失速裕度提升了3.8%,压气机性能达到最佳;失速主要由间隙泄漏涡引起并首先在第二排转子叶尖发生,抽吸削弱了泄漏涡的强度推迟失速发生;端壁附面层抽吸增大了叶尖流通能力,使转子叶尖效率和压比得到提升,并有效改善了出口导叶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压气机 端壁附面层 数值计算 抽吸流量 级环境
下载PDF
端壁抽吸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泄漏流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田 刘波 矫丽颖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1-1038,共8页
为了研究压气机机匣端壁抽吸对间隙泄漏流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抽吸位置和抽吸流量率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可以直接地影响叶尖泄漏流... 为了研究压气机机匣端壁抽吸对间隙泄漏流动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抽吸位置和抽吸流量率控制参数下的计算工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可以直接地影响叶尖泄漏流的结构形态和存在形式,减弱叶尖泄漏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进而提升压气机叶栅的性能;当抽吸槽覆盖范围包含叶尖泄漏流形成位置及稍靠后附近区域时,所对应的抽吸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0°攻角和0.5%的抽吸流量条件下前槽抽吸和中槽抽吸分别可获得7.04%和7.76%的叶栅总压损失增益;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端壁抽吸流量率存在上临界值,应针对不同攻角工况,在其相应的临界值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抽吸流量,以达到用较小的吸气量实现对间隙泄漏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间隙泄漏流 端壁 抽吸流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8m×6m风洞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洪 刘李涛 巫朝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5-878,共4页
采用单台抽吸流量达383m3/min的真空泵抽吸系统和最大落压比达3.5的喷流模拟器,在8m×6m风洞建立了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可实现8m×6m试验段大尺度战斗机100%进气流量和高落压比模拟要求,通过将3m量级风洞试验模型... 采用单台抽吸流量达383m3/min的真空泵抽吸系统和最大落压比达3.5的喷流模拟器,在8m×6m风洞建立了大尺度模型进气道和喷流试验技术,可实现8m×6m试验段大尺度战斗机100%进气流量和高落压比模拟要求,通过将3m量级风洞试验模型的比例增大1倍,能够更为精细地模拟战斗机气动外形,获得更为准确的飞机进气道性能、喷流对战斗机气动特性影响及矢量喷管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喷流 抽吸流量 落压比 式验技术
下载PDF
串联冷阱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玉利 王晓瑜 +7 位作者 刘绍锋 蔡君兰 秦亚琼 彭斌 贾云祯 崔华鹏 谢复炜 刘惠民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为解决现有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分析方法的捕集效果较差、灵敏度和通量较低等问题,基于低温捕集和吸附剂捕集原理,设计了一种串联冷阱捕集装置。该装置由两个冷阱串联而成,其中一级冷阱为-21℃冰盐浴,二级冷阱为-78℃干冰/异丙醇体系,... 为解决现有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分析方法的捕集效果较差、灵敏度和通量较低等问题,基于低温捕集和吸附剂捕集原理,设计了一种串联冷阱捕集装置。该装置由两个冷阱串联而成,其中一级冷阱为-21℃冰盐浴,二级冷阱为-78℃干冰/异丙醇体系,回旋管和XAD-2吸附管分别位于两级冷阱中。采用该装置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进行了捕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该捕集方法的抽吸流量图与标准抽吸流量图接近。2采用该方法可较完全地捕集卷烟主流烟气气相成分,能定性出134种成分。3方法的精密度较好,112个目标分析物的RSD在10%以下。4方法的工作曲线线性良好(R2〉0.99),准确度高(回收率为80%~120%)。5参比卷烟1R5F和3R4F的测试结果与文献报道值较为相符。该方法适用于分析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气相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烟气 串联冷阱 气相成分 抽吸流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下载PDF
机械取栓器取栓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立程 谷雪莲 王陶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研究取栓口形状、抽吸流量以及血流速度对旋切抽吸式取栓器血栓抽吸效果的影响,为旋切抽吸式取栓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建立3种取栓口("L"、"8"和"0"型)模型,研究取栓口形状对取栓的影响;... 目的研究取栓口形状、抽吸流量以及血流速度对旋切抽吸式取栓器血栓抽吸效果的影响,为旋切抽吸式取栓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建立3种取栓口("L"、"8"和"0"型)模型,研究取栓口形状对取栓的影响;以"8"型取栓口为基础,设置不同抽吸流量(75、100、125、150 mL/min)以及不同血液入口流速(0~10 cm/s,间距为1 cm/s),分析抽吸流量和血液流速对取栓效果的影响。结果"L"型取栓口无法均匀地抽吸血栓,"8"型与"0"型取栓口的取栓效果差别不大,但"8"型取栓口附壁血栓清除率优于"0"型取栓口。当抽吸流量大于100mL/min时,继续增大抽吸流量对取栓效果的提升有限。当血液流速小于1cm/s时,抽吸效果最佳;随着血流速度增加,取栓效果逐渐下降。结论取栓口的形状、抽吸流量以及血液流速对取栓效果影响明显。选择宽而短的取栓口形状设计、适当提高抽吸流量以及降低血液流速,对取栓效果的提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旋切抽吸式取栓器的优化设计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器 计算流体力学 抽吸流量 取栓效果
下载PDF
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数值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波 李志鹏 +1 位作者 赵鹏程 曹志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针对无通道激波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进行了吸附式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大转折角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利用准三维叶栅通道计算程序(MISES)进行抽吸流场数值模拟,在确定抽吸位置后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抽... 针对无通道激波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进行了吸附式数值与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某大转折角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利用准三维叶栅通道计算程序(MISES)进行抽吸流场数值模拟,在确定抽吸位置后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抽吸后总压损失系数大幅度降低,对于单纯由强逆压梯度诱导的附面层分离,最佳抽吸位置应该位于附面层分离之后尚未充分发展之处;在确定抽吸位置时可以根据设计状态的分离状况进行;实际中需要的抽吸流量小于计算值;在数值计算中,具体的抽吸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修正,以使数值模拟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式叶栅 附面层分离 位置 抽吸流量 风洞实验
原文传递
基于ADV的耙头周边主流流场测量实验
8
作者 顾磊 王顺 +1 位作者 张翔宇 倪福生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8-355,共8页
在现有耙吸挖泥船的耙头研究中,关于其周边流场的测量数据较为匮乏。该文搭建了全透明耙头测试实验台,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耙头周边主流区的流场进行测量。探讨了ADV在壁面附近的流速测量技巧方案,针对ADV的测量特点设计了移动... 在现有耙吸挖泥船的耙头研究中,关于其周边流场的测量数据较为匮乏。该文搭建了全透明耙头测试实验台,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耙头周边主流区的流场进行测量。探讨了ADV在壁面附近的流速测量技巧方案,针对ADV的测量特点设计了移动调节装置,在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信的基础上,改变抽吸速度,在耙头吸口周边选择38个测量面,每个测量面在不同吸口边距和不同对地高度处测出流速值,共测量了342个测点。分析测量数据发现,耙头外左右两侧流场基本对称分布,主要分为前侧、左右两侧和相互干扰区,耙头抽吸效果主要由非干扰区流动决定,耙头前侧流速值小于两侧。在该文实验条件下,耙头周边各测量面流速随流量线性增加,随吸口边距基本线性减小,随测点升高而有所减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场的形成原因,并探讨了耙头起动粒径的估算方法,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头周边主流流场 抽吸流量 口边距 离地高度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bleed hole size on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bleed mass flow rate 被引量:8
9
作者 Bao-hu ZHANG Yu-xin ZHAO Jun LI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652-662,共11页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 and the ratio of bleed hole depth to diameter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choking and non-chok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nic leading edge of the circular hole and the subsonic part of the boundary layer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lateral flow of the bleed hole.The effect of diameter on bleed mass flow rate is due to the viscous effect which reduces the effective diameter.The larger the ratio of displacement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the more obvious the viscous effect is.The depth affects bleed flow rate by chang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states of the separation zone.When a certain depth is reach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ndary layer reduces the effective captured stream tube and thus reduces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obtai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bleed hole siz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size of bleed holes in the design of a porous arrays bleed system in hypersonic in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ET Supersonic bleed Scale effects CHOKING Bleed mass flow rate Lateral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