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负压研究之一——髓核抽吸量与负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保宏 胡洪良 郑松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3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 :明确各种抽吸状态的确切负压值 ,并探讨其意义。材料与方法 :根据吸引器管道不同的连接方式 ,测试各种负压值。截取猪腰椎间盘试件 112个 ,通过盘内实验 ,观察髓核抽吸量与负压的关系、髓核抽吸量与五种方法的关系。结果 :切割器... 目的 :明确各种抽吸状态的确切负压值 ,并探讨其意义。材料与方法 :根据吸引器管道不同的连接方式 ,测试各种负压值。截取猪腰椎间盘试件 112个 ,通过盘内实验 ,观察髓核抽吸量与负压的关系、髓核抽吸量与五种方法的关系。结果 :切割器切吸 :盘内负压值 33± 1 5 8KPa ,能抽出 37 2 5± 5 72 %髓核组织 ,吸引器负压表指示 94± 1 5 8KPa不代表盘内工作区的实际负压。切割器水路关闭切吸 :盘内负压值立即上升到 87 6± 2 0 7KPa ,与水路开放交替进行髓核抽吸量达 90± 3 4 9%。直接法抽吸盘内负压值 93 2± 2 39KPa ,髓核抽吸量 70± 11 97% ,两者高度相关r=0 94 2 5 ,P <0 0 1,与切吸常规相结合 ,髓核抽吸量为 86 75± 9 13% ,经比较两种方法都优于单纯切吸常规、直接法与注射器抽吸。结论 :髓核抽吸量与负压值高度相关 ,切吸常规 +关水路与切吸常规 +直接法在各种抽吸方法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髓核抽吸量 负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割器
下载PDF
多孔结构毛细抽吸模型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金旺 邹勇 程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7-61,共5页
建立了多孔结构(毛细芯)毛细抽吸的数学模型,推导毛细抽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用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细芯抽吸工质时,其抽吸量按照指数增长的规律变化,该指数增长函数的初始值大小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横截面积、孔隙率... 建立了多孔结构(毛细芯)毛细抽吸的数学模型,推导毛细抽吸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用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毛细芯抽吸工质时,其抽吸量按照指数增长的规律变化,该指数增长函数的初始值大小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横截面积、孔隙率和高度的乘积,幅值为负数,其大小一般略小于初始值,二者的比值可视为多孔结构饱和程度的度量,时间常数的大小则等于工质密度、毛细芯相对渗透率和孔隙率的比值以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的倒数。即抽吸量(体积)取决于毛细芯总孔隙体积的大小,而抽吸的快慢则与工质密度、毛细芯相对渗透率和孔隙率的比值成正比。传统的观点认为毛细芯提供的毛细力和渗透率均越大越好,但两者却是矛盾的,毛细抽吸性能可视为它们二者的综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模型 毛细性能 毛细抽吸量关系式 毛细芯 工质
下载PDF
蛇形进气道地面工作状态附面层抽吸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靖建朋 郭荣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6,共7页
对一种蛇形进气道开展了地面工作状态下的抽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流场畸变较大。为此,本文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其进行了地面抽吸状态下的流场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工作状态... 对一种蛇形进气道开展了地面工作状态下的抽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流场畸变较大。为此,本文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其进行了地面抽吸状态下的流场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工作状态下,随着出口马赫数的增加,蛇形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不断下降,而稳态周向畸变指数、紊流度和综合畸变指数均上升,稳态径向畸变指数变化不大。本研究的蛇形进气道在出口马赫数为0.45时,总压恢复系数为0.90,综合畸变指数为13.85%,总压恢复较低,畸变较大,超出了一般航空发动机的承受范围。(2)与原型方案的地面抽吸试验结果相比,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后,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恢复系数得到了提高。在出口马赫数为0.45,相对抽吸量为0.043时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进气道 流场控制 地面工作状态 附面层试验 相对抽吸量
下载PDF
附面层抽吸技术在跨声速平面叶栅试验中的应用探索
4
作者 向宏辉 侯敏杰 +2 位作者 梁俊 葛宁 刘志刚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常规跨声速扩压叶栅吹风试验结果确定合理抽吸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叶栅进行多种工况的附面层抽吸试验,分析附面层抽吸作用下叶片表面马赫数、出口尾迹与总压损失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设抽吸缝对常规跨声速叶栅原有流场结构的... 基于常规跨声速扩压叶栅吹风试验结果确定合理抽吸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叶栅进行多种工况的附面层抽吸试验,分析附面层抽吸作用下叶片表面马赫数、出口尾迹与总压损失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开设抽吸缝对常规跨声速叶栅原有流场结构的总体影响较小,但当抽吸缝位于马赫数峰值位置时,会对下游流动产生一定扰动。在适当位置抽吸能抑制跨声速叶栅表面流动分离,且只有抽吸量达到一定数值后,附面层抽吸作用才会对叶栅气动性能起到明显正效果。当抽吸量达到0.87%时,该跨声速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跨声速叶栅 附面层 流动分离 总压损失系数 抽吸量 位置
下载PDF
54例肿胀法吸脂术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刘大海 汪涛 骆艳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2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察肿胀吸脂54例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局部注射肿胀液、负压抽吸皮下脂肪 ,记录抽吸量、缩小围度并随访3mo。结果 :脂肪抽吸量约占抽吸物总量的45% ;2w内出现瘀斑、会阴水肿、硬结等并发症(分别占总例数的22 2 %、11 1%、7... 目的 :观察肿胀吸脂54例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局部注射肿胀液、负压抽吸皮下脂肪 ,记录抽吸量、缩小围度并随访3mo。结果 :脂肪抽吸量约占抽吸物总量的45% ;2w内出现瘀斑、会阴水肿、硬结等并发症(分别占总例数的22 2 %、11 1%、7.4 %)。术后3w腹围、腰围、臀围平均缩小8cm、6cm、5cm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肿胀法吸指术效果确切 ,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法脂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局部注射 脂肪抽吸量 腹部整形
下载PDF
注射器肿胀吸脂术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韩芳 闫玉卿 +2 位作者 黄秀珍 任春青 田小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注射器肿胀脂术 脂肪抽吸量 局部肿胀液
下载PDF
怎样正确考量油气回收装置的设计规模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新霞 邹松林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14年第24期19-20,共2页
针对油气回收装置实际处理能力远远小于标称处理能力的混乱现象,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论述了正确选型考量的条件。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标称处理规模 油气浓度 冷负荷 附容 真空泵抽吸量
下载PDF
跨音速压气机转子叶表和端壁抽吸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掩刚 牛楠 +1 位作者 任思源 赵龙波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43-1846,共4页
以NASA Rotor35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深入分析了该转子在近失速工况的流动特征,针对其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和上端壁处严重的二次流动,对比研究了叶表抽吸和上端壁抽吸对该转子流场结构以及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抽... 以NASA Rotor35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深入分析了该转子在近失速工况的流动特征,针对其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和上端壁处严重的二次流动,对比研究了叶表抽吸和上端壁抽吸对该转子流场结构以及气动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抽吸形式均使压气机的压比和效率有所提高。叶表抽吸可有效控制叶片通道激波,减小叶片吸力面的分离区,其最佳位置位于通道激波之后附面层发展处,在最佳抽吸量时压比提高了1.85%,效率提高了8.53%。上端壁抽吸有效地改善了近端壁区域的进出口气流角,其最佳位置位于叶片近前缘处,在最佳抽吸量时压比提高了0 86%,效率提高了4 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音速压气机 附面层 位置 抽吸量
原文传递
吸力面附面层抽吸在三维高负荷扩压叶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爽 陆华伟 +1 位作者 宋彦萍 吴锤结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9-2536,共8页
对某矩形高负荷扩压叶栅在不同弦向位置开设全叶高抽吸槽的5组方案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抽吸槽弦向位置等参数对抽吸量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叶栅实验探究了局部展向抽吸方案的效果.数值仿真的计算域包含吸附叶片内部的真空腔,边界条件... 对某矩形高负荷扩压叶栅在不同弦向位置开设全叶高抽吸槽的5组方案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抽吸槽弦向位置等参数对抽吸量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叶栅实验探究了局部展向抽吸方案的效果.数值仿真的计算域包含吸附叶片内部的真空腔,边界条件按照实验条件设置.研究发现:全叶高抽吸方案的抽吸量沿展向大致呈C型分布;叶高中部和端部的主要抽吸效果都体现在叶高中部流场,端部的抽吸量对叶栅角区的回流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抽吸量沿展向的分布规律受叶栅流道和叶片内腔流场的共同作用,因此应根据三维高负荷扩压叶栅流场的具体特性对吸力面抽吸槽/孔进行细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折转角 矩形叶栅 端壁二次流 流动控制 抽吸量分布 流动损失
原文传递
吸附式压气机叶型和抽吸方案优化设计
10
作者 李俊 刘波 +1 位作者 杨小东 史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71-1877,共7页
将智能优化算法与准三维叶栅计算程序相结合,对某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设计前后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优化设计之后叶型总压损失下降40%,静压升提高0.6%.优化得到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起始点上游,优化叶型具有更均... 将智能优化算法与准三维叶栅计算程序相结合,对某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设计前后的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优化设计之后叶型总压损失下降40%,静压升提高0.6%.优化得到最佳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起始点上游,优化叶型具有更均匀的负荷分布,并且优化后叶型的性能在全攻角范围内均得到了提升.结果表明:更均匀的负荷分布会提高叶型的性能,减小叶型分离,降低抽吸所需要的能量.对于在尾缘处存在轻微分离的叶型其最优抽吸位置位于分离区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式压气机 叶型优化 抽吸量 位置 智能优化
原文传递
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中注水器械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
11
作者 韦元强 杨建德 +5 位作者 莫海龙 周兵 罗三彤 潘万均 韦清蓉 左美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年第5期308-310,共3页
1987年Klein首先提出了肿胀技术。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的特点具有:脂肪抽吸量大,减肥快,效果好;组织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愈合后皮肤外观平整;术中止痛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痛苦少。因此,肿胀麻醉目前已广泛用... 1987年Klein首先提出了肿胀技术。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的特点具有:脂肪抽吸量大,减肥快,效果好;组织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安全可靠,愈合后皮肤外观平整;术中止痛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痛苦少。因此,肿胀麻醉目前已广泛用于脂肪抽吸术中。但将大量的肿胀麻醉液灌注至皮下,是一项较为费力的工作。为此,我们白行研制改进了一种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灌注器械——肿胀麻醉脂肪抽吸术多头注水针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麻醉脂肪 临床应用 注水器械 脂肪抽吸量 肿胀麻醉液 肿胀技术 安全可靠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bleed hole size on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bleed mass flow rate 被引量:8
12
作者 Bao-hu ZHANG Yu-xin ZHAO Jun LI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652-662,共11页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The bleed hole diameter,depth,and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are key design parameters of a supersonic bleed system.The evolution trend of single-hole bleed flow coefficient with the ratio of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 and the ratio of bleed hole depth to diameter is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under choking and non-chok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nic leading edge of the circular hole and the subsonic part of the boundary layer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lateral flow of the bleed hole.The effect of diameter on bleed mass flow rate is due to the viscous effect which reduces the effective diameter.The larger the ratio of displacement thickness to bleed hole diameter,the more obvious the viscous effect is.The depth affects bleed flow rate by chang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states of the separation zone.When a certain depth is reached,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ndary layer reduces the effective captured stream tube and thus reduces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obtai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bleed hole siz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bleed mass flow rate,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size of bleed holes in the design of a porous arrays bleed system in hypersonic in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ET Supersonic bleed Scale effects CHOKING Bleed mass flow rate Lateral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