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深部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7例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郝斌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 目的总结脑深部刺激(DBS)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DBS治疗67例(101侧)患者,其中帕金森病63例,特发性震颤2例及扭转痉挛、舞蹈病各1例。手术采用磁共振扫描结合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7.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DBS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有电极放置不准确需要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20例,睁眼困难1例;均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DBS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微创外科治疗手段,提高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刺激 运动障碍疾病 并发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王素梅教授运用动物药治疗儿童抽搐性运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宏 吉晓晓 +2 位作者 黄训言 张瑞婧 卫利 《河北中医》 2022年第1期10-13,50,共5页
王素梅教授从医数载,致力于儿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用动物药僵蚕、全蝎、蜈蚣、地龙、蝉蜕、乌梢蛇、龟甲、龙骨、桑螵蛸等辨治小儿抽搐性运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孤独障碍 名医经验 王素梅
下载PDF
抽搐性运动障碍与遗传印迹垂直关系的研究
3
作者 邵蓓 金嵘 +5 位作者 郑荣远 邹有林 徐惠琴 陈宏 黄海波 黄文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110-5111,共2页
目的研究抽搐性运动障碍与遗传印迹的垂直传递的关系,探讨其外显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抽搐性运动障碍定式检查提纲,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以及Yale抽搐性运动严重度全面评分表对31个先证者的家系进行评定和诊断。结果母系传递... 目的研究抽搐性运动障碍与遗传印迹的垂直传递的关系,探讨其外显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抽搐性运动障碍定式检查提纲,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以及Yale抽搐性运动严重度全面评分表对31个先证者的家系进行评定和诊断。结果母系传递对先证者复杂运动抽搐性运动症状影响明显为9例(9/10)父亲传递者9例(9/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P<0.05),发作年龄、抽搐性运动类型、病程、性别等方面在父系传递和母系传递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抽搐性运动障碍的垂直传递中遗传印迹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遗传印迹 垂直传递 家系 类型
下载PDF
儿童抽动障碍与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周红亮 陈洁 +1 位作者 章建英 杨伏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抽动障碍与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9例儿童抽动障碍病儿作为试验组,并选取69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肠道菌群及... 目的探究儿童抽动障碍与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9例儿童抽动障碍病儿作为试验组,并选取69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指标[分化抗原(CD)3^(+)、CD4^(+)、CD8^(+)],同时分析试验组病儿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与肠道菌群、炎症反应和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病儿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7.15±0.98)IgCFU/g比(9.24±0.85)IgCFU/g],大肠埃希菌水平高于对照组[(7.19±0.77)IgCFU/g比(6.29±0.81)IgCFU/g](均P<0.05);试验组病儿血清IL-6[(3.45±0.39)ng/L比(1.44±0.31)ng/L]和TNF-α[(10.24±1.31)ng/L比(5.43±1.29)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病儿CD3^(+)[(57.99±1.32)%比(62.08±1.27)%]和CD4^(+)[(41.87±1.23)%比(48.25±1.1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36.77±1.39)%比(31.85±1.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水平、CD3^(+)和CD4^(+)水平与YGTSS评分呈负相关(r=−0.57、−0.66、−0.67,均P<0.05),大肠埃希菌水平、IL-6、TNF-α和CD8^(+)水平与YGTSS评分呈正相关(r=0.68、0.68、0.62、0.59,均P<0.05)。结论儿童抽动障碍病儿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免疫指标异常,其病情程度与肠道菌群及炎症反应、免疫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儿童 肠道菌群 炎症反应 免疫指标 相关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障碍并发症 被引量:8
5
作者 唐方平 王训 杨任民 《安徽医学》 2007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中枢神经系统变疾病 并发症 静止震颤 运动迟缓 临床医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fM RI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祝一虹 罗本燕 +4 位作者 阮凌翔 王美豪 李建策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果:PKD患者在运动准备阶段脑区激活较正常人少,其中基底节无激活。执行阶段,除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其余脑区激活也较正常人少,但不如准备阶段明显。结论:PKD患者在发作间歇期无论准备或执行运动任务,大脑运动环路均表现异常功能状态。此类运动障碍的发生可能是抑制功能的减弱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运动障碍/并发症 运动准备 运动执行 发作运动诱发运动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晓平 曾依群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374-377,共4页
关键词 治疗 运动障碍疾病 脑深部电刺激 并发症 神经影像学 颅内 靶点 效果明显 重要环节 有效方法
下载PDF
泛发性带状疱疹并发双下肢运动性障碍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金俊 冒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8年第1期18-18,共1页
患者男,40岁,因广泛疱疹并双下肢运动障碍于1996年8月14日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右臀部出现成簇丘疱疹,2天内扩展至胸腹下肢,自觉疼痛,出疹后第4天清晨两下肢无力。无大小便失禁。检查:一般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下肢运动障碍 并发症 病例报告 脊髓运动麻痹
下载PDF
转换性运动障碍痉挛发作并癔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9
作者 万诗燕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933-934,共2页
1病例介绍 病人,女,58岁,文盲,已婚。有一儿一女。夫妻感情不好,年轻时经常吵架、打架,中年后长期分房而居,平时不讲话,有客人时为了顾及面子才讲话。10年前,因为夫妻打架,丈夫用拳头击打她胸部,她突然倒地,大喊:我的心被打掉了啊。... 1病例介绍 病人,女,58岁,文盲,已婚。有一儿一女。夫妻感情不好,年轻时经常吵架、打架,中年后长期分房而居,平时不讲话,有客人时为了顾及面子才讲话。10年前,因为夫妻打架,丈夫用拳头击打她胸部,她突然倒地,大喊:我的心被打掉了啊。随即病人四肢抽搐,两眼球上翻,有头痛、胸闷、心跳加快、心烦症状。病人无咬破舌头或其他外伤,无大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痉挛发作 运动障碍 转换 癔症 夫妻感情 大小便失禁 四肢抽搐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罗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25-228,共4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配合个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2.3-2024.3,总例数:60例,均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基于摸球法1:1法,参与常规护理者30例纳入对照组,参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者30例纳入观察组...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配合个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2.3-2024.3,总例数:60例,均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基于摸球法1:1法,参与常规护理者30例纳入对照组,参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者3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护理差异性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观察组统计的功能评分高,不良反应数量少、负性情绪评分低,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时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抽搐电休克 化护理干预 应对方式 注意功能 并发症 情绪
下载PDF
基于“脏腑理论-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梅 沈红岩 王子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1期1911-1915,共5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基于“脏腑理论-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Embase国内外的文献库,纳入有...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基于“脏腑理论-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o、Embase国内外的文献库,纳入有关基于“脏腑理论-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3月。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对所有数据进行偏倚分析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RCT共10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2.32,95%CI(1.77,3.04),P<0.00001],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OR=0.29,95%CI(0.23,0.34),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1,1.12),P=0.12]。对8篇RCT的总有效率进行偏倚分析,漏斗图结果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结论现有的研究证据表明,基于“脏腑理论-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有效性与安全性较好,但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脏腑治法 肝脾论治 中医药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阵发性舌运动障碍的脑电图分析
12
作者 贾会良 王富霞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7期511-511,共1页
关键词 脑电图 阵发运动障碍 癫痫 少见并发症
下载PDF
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熊英 阳伟红 +1 位作者 欧阳云 胡继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12岁ASD患儿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ASD常规治疗,并针对主要症状进... 【目的】探讨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12岁ASD患儿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ASD常规治疗,并针对主要症状进行日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发育测试评估ASD患儿运动功能,采用操场同伴参与观察量表评估观察组ASD患儿社交技能改善情况,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估两组患儿症状。【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移动技能、运动控制技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移动技能、运动控制技能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第1周比较,观察组干预第10周后孤独、旁观评分显著降低(P<0.05),联合参与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接近、平行、平行感知及有规则的游戏等社交互动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ABC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干预后躯体运动因子、社会交往因子、ABC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运动技能干预干预可显著改善ASD患儿的运动技能,并对ASD患儿的社交能力和临床症状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障碍 运动障碍/并发症 医院 康复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抽搐23例病因分析
14
作者 张碧丽 姚迈华 +1 位作者 周红 高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1-52,共2页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抽搐23例病因分析张碧丽,姚迈华,周红,高敏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肾病)并发抽搐为其较严重的合并症之一,我科1976年2月~1992年5月住院治疗的919例肾病患儿中(单纯型肾病816...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抽搐23例病因分析张碧丽,姚迈华,周红,高敏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下简称肾病)并发抽搐为其较严重的合并症之一,我科1976年2月~1992年5月住院治疗的919例肾病患儿中(单纯型肾病816例,肾炎型肾病133例)出现抽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原发 儿童 抽搐 并发症
下载PDF
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静 郑华城 吕静静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9期861-864,共4页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与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度、受体超敏等有关。阿立哌唑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一线药物,但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治疗剂量不规范等问题,且药动学个体差异明显。为提高阿立哌唑治疗...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与脑内多巴胺活动过度、受体超敏等有关。阿立哌唑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一线药物,但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治疗剂量不规范等问题,且药动学个体差异明显。为提高阿立哌唑治疗儿童T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阿立哌唑治疗TD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用药现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阿立哌唑 药动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抽动障碍患儿的行为问题及其个性特征(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英才 吴春燕 +3 位作者 穆莉芳 姜德春 李晶 王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32-234,共3页
背景: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形成。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设计:以抽动障碍儿童为观察对象,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的调查分析。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对象:... 背景: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行为及个性特征的形成。目的:探讨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个性特征。设计:以抽动障碍儿童为观察对象,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的调查分析。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对象:选择2003-02/2004-12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抽动障碍诊断的患儿110例(患儿组),男92例,女18例。以不同表现形式又分为3组,短暂性抽动障碍组46例,慢性抽动或发声障碍组34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组30例。入选病例均为新诊断病例,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人为对照组,年龄7~14岁,男24例,女6例。以上参与者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方法:①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能力(包括13条行为问题。每一条行为问题有一个分数称为粗分,113条的粗分称为总粗分。按照年龄把113条行为问题归纳为9个因子,即体诉、交往不良、强迫性、违纪、多动、分裂样、不成熟、敌意性、攻击性,把每一因子所包括条目的粗分加起来,就是这个因子的分数),将因子分与文章选择定的健康的行为正常儿童为对照,判断该儿童是否具有该项行为异常,各因子分与健康对照越接近,该方面的行为问题越少,社会能力越强。②采用儿童艾森克个性问卷{4个人格类型的基本维度为内外向型、神经质、精神质、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掩饰性维度标准分>70表示评定无效,神经质维度标准分>61.5表示神经质非常明显,内外向、神经质维度标准分>56.7表示情绪不稳定或有此倾向,内外向维度标准分>56.7,神经质维度标准分<43.3为(外向)多血质气质类型或具有多血质倾向,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标准分均<43.3为(内向)黏液质气质类型或具有黏液质倾向,内外向维度标准分<43.3,神经质维度标准分>56.7为抑郁质气质类型或具有抑郁质倾向}评估患儿的个性特征,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主要观察指标:两组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结果比较。结果:110例抽动障碍患儿和健康儿童30人均完成调查。①抽动障碍患儿的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3.12~8.60,P <0.01);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组多动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1,P <0.05);慢性抽动或发声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组抑郁/焦虑、交往不良、强迫行为、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11~7.65,P<0.05~0.01),3种类型抽动障碍患儿社会功能维度中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因子分及社会能力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97~7.31,P<0.05~0.01)。②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分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t =2.76~4.32,P <0.05~0.01),而掩饰性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t =3.49~6.38,P <0.05)。结论:抽动障碍患儿存在较多行为问题、个性缺陷,社会能力低;在抽动障碍各型中,短暂性抽动障碍的患病率相对较高,且行为异常的因子其他两型,只存在多动因子的异常;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存在更多的行为因子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问卷 儿童行为 短暂抽动障碍 心理行为问题 特征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患儿 儿童艾森克个问卷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
下载PDF
非酮症性糖尿病并癫癇样抽搐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平 《人民军医》 2002年第10期620-620,共1页
关键词 非酮症糖尿病 癫痫样抽搐 并发症 病例报告 治疗
下载PDF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18
作者 李玉辉 李东升 +1 位作者 赵开 王美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下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下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对抽动障...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下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下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对抽动障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各种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均有明显的改善,CGI评分明显好转,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运动障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学梅 赵亚茹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77-79,共3页
强迫性障碍和抽搐性运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 ,其病因未明 ,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病因 ,即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链球菌感染后的自身免疫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引发因素 ,并提出了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 强迫性障碍和抽搐性运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 ,其病因未明 ,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病因 ,即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链球菌感染后的自身免疫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引发因素 ,并提出了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的诊断。支持免疫性发病机制学说的证据包括在该类患儿中抗链球菌抗体及抗基底节抗体水平升高 ,B细胞抗原D8/17的存在 ,MRI研究中示基底节体积增大 ,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对该类疾病目前已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推荐的临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 自身免疫疾病 强迫障碍 抽搐运动障碍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士龙 钱玉芹 +1 位作者 孙连峰 赵云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2期3524-3526,共3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诊治的抽动障碍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口服治疗,疗...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诊治的抽动障碍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利培酮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口服治疗,疗程8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8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有效率及安全性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无中途脱落者,对照组患儿中治疗期间因不良反应严重而退出研究2例。2组患儿治疗后YGTSS评分均呈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YGT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YGT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4、8周YGT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4、8周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随治疗时间延长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均呈下降的趋势;且观察组患儿治疗2、4、8周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起效较氟哌啶醇慢,但4周后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更轻,患儿耐受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儿童 抽搐运动障碍 治疗结果 安全 利培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