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论中抽象类主体、抽象类主体际与自然历史主体际之辨
1
作者 徐岿然 王敏 +1 位作者 申淑芳 魏彤儒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传统认识论是诉诸感觉的主客符合论观点,是一种抽象类主体的方法,它必然导致认识的唯我论,进一步必然割裂认识与客观实在的联系;后现代认识论在超越传统认识论的唯我论倾向上有进步意义,但后现代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抽象类主体际... 传统认识论是诉诸感觉的主客符合论观点,是一种抽象类主体的方法,它必然导致认识的唯我论,进一步必然割裂认识与客观实在的联系;后现代认识论在超越传统认识论的唯我论倾向上有进步意义,但后现代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抽象类主体际方法,它脱离了自然历史的感性实践活动,因而它把所指看作是概念的塑造,把认识等同于主体际信念的协同性,对认识的理解陷入概念、信念的形而上学。我们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运动方式的主体际自然历史性反映,是对实践中人与物、人与人相互规定的互动关系的能动反映。在对认识的分析中,我们诉诸自然历史性的感性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主体 抽象主体 自然历史主体
下载PDF
AI“恐怖谷”蕴含的主体性困境及其重塑 被引量:8
2
作者 邢冬梅 赵艺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类对待人工智能的情绪发生极致反转。AI“恐怖谷”是生成主体性冲撞抽象主体性的结果,主体性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丢失了本体意义上的生成性,诱发了认知意义上的“恐惑谷”,人类的高度抽象能力将自己困囿于主体性失控的恐惧之中。而ChatGPT和人技共生共进的主体性重塑能够超越AI“恐怖谷”,促使“恐怖谷”上升拐点的降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恐怖谷” 抽象主体 生成主体 ChatGPT 人技共生共进
下载PDF
认识论中抽象类主体、抽象类主体际与自然历史主体际之辩
3
作者 徐岿然 王敏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3-48,共6页
传统认识论诉诸感觉的主客体符合论观点,是一种抽象类主体的方法,它必然导致认识的唯我论,进一步必然割裂认识与客观实在的联系;后现代认识论在超越传统认识的唯我论倾向上有进步意义,但后现代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抽象类主体际方... 传统认识论诉诸感觉的主客体符合论观点,是一种抽象类主体的方法,它必然导致认识的唯我论,进一步必然割裂认识与客观实在的联系;后现代认识论在超越传统认识的唯我论倾向上有进步意义,但后现代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是抽象类主体际方法。文章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一定运动方式的主体际自然历史性反映,是对实践中人与物、人与人相互规定的互动关系的能动反映。在对认识的分析中,我们诉诸自然历史性的感性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主体 抽象主体 自然历史主体
下载PDF
论抽象技术与抽象技术主体
4
作者 朱忠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1,共4页
抽象技术不是具体的技术实体,但是它有助于从哲学层面深入探讨技术问题。抽象技术主体虽然不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人,但是它是技术发明过程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具体技术主体转化的桥梁。抽象技术主体概念对于驳斥技术决定论、逐步形成... 抽象技术不是具体的技术实体,但是它有助于从哲学层面深入探讨技术问题。抽象技术主体虽然不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人,但是它是技术发明过程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具体技术主体转化的桥梁。抽象技术主体概念对于驳斥技术决定论、逐步形成人类技术共同体,从而最终从根本上消除技术异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技术 抽象技术主体 技术异化 技术共同体
下载PDF
论《民法典(草案)》主体制度的双层结构与立法完善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保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正在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采用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双层结构,具有进步意义,但该双层结构仍不完善,存在抽象主体不彻底、具体主体不系统以及总体上重抽象主体轻具体主体的问题。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共同构成了当今民事主... 正在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采用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双层结构,具有进步意义,但该双层结构仍不完善,存在抽象主体不彻底、具体主体不系统以及总体上重抽象主体轻具体主体的问题。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共同构成了当今民事主体的不同层次。抽象主体代表人类的平等理想,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必要假设;具体主体代表人类的差异现实,是实现区别调整的必要设定。该法典应当在坚持抽象主体理想的同时着力关怀每一类具体主体。总则编的主体部分应当增加一章规定妇女、消费者、商主体等具体主体,还应创设涵盖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非自然人,以与自然人相对应。民事法律适用时,应当优先审查法律中是否有具体主体的规定,如无,则适用抽象主体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主体 具体主体 自然人 法人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特质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凤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体"既包括对理想人性的最大实现,更是指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后者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主体。"交互主体"的提倡不能否认不平等的主体间关系,特别是在政治主体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多重身份的主体存在状态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他律"活动变成"自律"的自愿自觉活动,是主体性实现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抽象主体 交互主体
下载PDF
民主主体性的多面观照
7
作者 王四达 梁雁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3,共4页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民主主体性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人民与个人就是这种统一的体现。由于普遍寓于特殊之中,"特殊的"个人成了民主的基本主体,由个人的自主性,利益追求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分化组合出群体、组织、民族、...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民主主体性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人民与个人就是这种统一的体现。由于普遍寓于特殊之中,"特殊的"个人成了民主的基本主体,由个人的自主性,利益追求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分化组合出群体、组织、民族、国家等各个层次或各个领域的派生主体。所以民主就是合理地落实各种具体主体的权利。当各种主体性在互动中得到体现时,民主的抽象主体——人民做主就在其中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主体 基本主体 派生主体 抽象主体 具体主体
下载PDF
当代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
8
作者 翟源静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于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观点纷呈,论述繁杂,但归结起来,这种争论分为两类: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这两类所代表的观点各有千秋,又都有不足之处。本文试通过对“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认真分析,... 关于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观点纷呈,论述繁杂,但归结起来,这种争论分为两类: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这两类所代表的观点各有千秋,又都有不足之处。本文试通过对“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认真分析,最后提出“主客体作用论”。作为解决这种主体性问题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抽象主体论 抽象客体论 主客体相互作用论 物理实在
下载PDF
近代自然科学认识过程中主体性问题初评
9
作者 翟源静 《实事求是》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主体性问题 抽象主体论 抽象客体论 量子力学
下载PDF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基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考察
10
作者 梁金风 李桂花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肯定和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基本观点是伴随着马克思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批判和超越产生的,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体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主体、青... 肯定和坚持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基本观点是伴随着马克思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批判和超越产生的,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主体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主体、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主体还是费尔巴哈的感性现实主体,都没有超出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基地,都是抽象主体。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理论成果,确立了集现实性、历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人民主体,超越了抽象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 抽象主体 批判与超越
下载PDF
让美学成为一门切身的学问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军海 《美育学刊》 2015年第5期90-98,共9页
人文学科之最大悲哀是:专业学科越分越细,却与研究者自身和他人生活不相干,只成了理论体系之搭建或学术行话之生产。美学思考要免于此虞,成为切身学问,便须谨记其感性学根基,更须谨记:无论作为思考者还是思考对象,具体的人先于抽象的人... 人文学科之最大悲哀是:专业学科越分越细,却与研究者自身和他人生活不相干,只成了理论体系之搭建或学术行话之生产。美学思考要免于此虞,成为切身学问,便须谨记其感性学根基,更须谨记:无论作为思考者还是思考对象,具体的人先于抽象的人;哲学难题都先于哲学问题,哲学问题都先于哲学课题。颠倒此次第,人文学科及研究者自身之异化,便无可避免。现代学术机制下,这一危险尤其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切身性 具体的人 抽象主体 现代性
下载PDF
信息化生存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凤全 掌海啸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22-26,62,共6页
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将正在生成的主体引向了另一种"歧途",那就是数字化生存,它不仅构成了信息化生存的一极,而且也让主体陷入了抽象化之中。要想走出信息化生存的迷途,关键在于认清信息化生存的本质。鉴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与交... 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将正在生成的主体引向了另一种"歧途",那就是数字化生存,它不仅构成了信息化生存的一极,而且也让主体陷入了抽象化之中。要想走出信息化生存的迷途,关键在于认清信息化生存的本质。鉴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与交往平台的网络化统一于人的感性存在中,因此,在批判信息化生存的抽象性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和发展其交往与实践的功能,以期引导主体走出抽象化的迷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生存 形而上学 主体抽象 新唯物主义
下载PDF
启蒙理性的丧失与拯救——重思《启蒙辩证法》的内在逻辑
13
作者 杨冉 陈世锋 《甘肃理论学刊》 2020年第4期78-83,共6页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通过对启蒙与神话同构关系的揭示,阐明了启蒙自反的“悖论”及其造成的现代性问题。在他们看来,启蒙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是西方主体性哲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原则共同宰制的结果。从启蒙变奏的这一逻...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通过对启蒙与神话同构关系的揭示,阐明了启蒙自反的“悖论”及其造成的现代性问题。在他们看来,启蒙理性异化为工具理性是西方主体性哲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原则共同宰制的结果。从启蒙变奏的这一逻辑出发,现实的主体是启蒙得以拯救的存在论基础,对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则为拯救启蒙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的“悖论” 抽象主体性哲学 自我持存的工具理性 启蒙理性的拯救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其洪 蒋志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7,共7页
黑格尔对当时流行于德国的英国和法国的自由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批判自由主义的知性思维方式造成了各种不可克服的对立;批判自由主义的抽象主体的本体论设定造成了人的存在的伦理性的丧失;批判自由主义的反历史性原则造成了精神的有... 黑格尔对当时流行于德国的英国和法国的自由主义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批判自由主义的知性思维方式造成了各种不可克服的对立;批判自由主义的抽象主体的本体论设定造成了人的存在的伦理性的丧失;批判自由主义的反历史性原则造成了精神的有限化、社会契约论理论模型的虚构化和启蒙运动的自反化;批判自由主义的物质主义原则造成了生活的外在化和偶然化、革命的恐怖性和虚无化,等等。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系统批判有利于揭示自由主义的局限性,揭穿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假象,为探索另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打开了理论的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知性思维方式 抽象主体 历史性原则 物质主义原则
原文传递
汉英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指称语使用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君 《外国语言文学》 2014年第2期81-89,共9页
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汉英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指称语的使用和在语篇各部分的分布进行的调查,发现两种语言间的共性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率均最高,作者在论文的各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其中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的介入最多。两种语言... 基于自建语料库对汉英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指称语的使用和在语篇各部分的分布进行的调查,发现两种语言间的共性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率均最高,作者在论文的各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其中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的介入最多。两种语言间的差异是:汉语论文中身份指称语的总频数和高风险的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数均显著低于英语,尤其是单数主格代词和所有格代词,而较低风险的第三人称自称语和抽象主体指称语的频数却显著高于英语。本文从语言、文化和学科常规等角度对以上异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学术语篇 作者身份指称语 第一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作者自称语 抽象主体指称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