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 被引量:89
1
作者 许志琴 王勤 +9 位作者 李忠海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董汉文 曹汇 陈希节 黄学猛 吴婵 许翠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共23页
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青藏高原的生长、两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体,以及大量青藏高原腹地的物质沿着大型走滑断裂朝东、东南、西的方向逃逸。印度-亚洲碰撞如何造成板块汇聚边界由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对认... 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青藏高原的生长、两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体,以及大量青藏高原腹地的物质沿着大型走滑断裂朝东、东南、西的方向逃逸。印度-亚洲碰撞如何造成板块汇聚边界由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对认识大陆岩石圈的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喜马拉雅造山带及青藏东南缘~55Ma以来的构造、变质、岩浆记录,发现高喜马拉雅的挤出起始于始新世加厚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受控于渐新世以来同期发育的向南逆冲和平行造山带的韧性伸展,并建立了高喜马拉雅“三维挤出”构造模式。晚始新世以来,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物质通过“岩石圈横弯褶皱和壳内解耦”的运动学机制,围绕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并向青藏高原东南缘逃逸。结合东南亚板块重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亚洲的“陆-陆碰撞”到印度洋板块一亚洲东南大陆的“洋-陆俯冲”的转换是导致从印度-亚洲主碰撞带的挤压到青戚东南缘走滑转换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碰撞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逆冲断层 走滑断裂 拆离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