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什迪《午夜之子》中的历史观刍议
1
作者 贾宏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 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其名著《午夜之子》中,透过主人公萨里姆·西奈的个人成长史与印度独立后社会发展史的相互交织,审视了历史对个人、家庭与民族身份认同的意义。在拉什迪看来,历史意义是含混的,这是记忆不可靠性、人类自身视角局限性以及历史叙述者的动机共同促成的。但拉什迪同时认为,历史反思依旧是我们构建身份认同并指导当下与未来行为的重要参照,这暗含他对印度教“业报轮回”伦理观的反思与对西方线性历史观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 《午夜之子》 记忆 历史观
下载PDF
拉什迪小说的身体书写与后殖民现实
2
作者 刘春娴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1-77,120,共8页
身体书写是萨尔曼·拉什迪小说的重要创作策略。作为后殖民文学大师的拉什迪受困于身体的不断移位和身份的反复错位,其文学书写展现一幅广袤的身体图景:混杂的身体、罹患疾病的身体、创伤的身体、规训的身体。身体书写体现了拉什迪... 身体书写是萨尔曼·拉什迪小说的重要创作策略。作为后殖民文学大师的拉什迪受困于身体的不断移位和身份的反复错位,其文学书写展现一幅广袤的身体图景:混杂的身体、罹患疾病的身体、创伤的身体、规训的身体。身体书写体现了拉什迪的文本创作理念,折射出编码于文本的政治文化意识。拉什迪的小说借助身体的多层次呈现,反思后殖民印度社会的生存状态、政治疾患、民族创伤和文化殖民等现实问题,产生广阔的文本政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现实 拉什 身体书写 文本政治
下载PDF
拉什福德:作文成真
3
《作文(初中年级)》 2023年第1期52-53,共2页
2008年,11岁的拉什福德曾写过一篇作文《未来与目标》。“我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最好是为曼联效力。希望我前途光明,家人、朋友以我为傲……”14年后,拉什福德实现了梦想。不只家人和朋友,所有英格兰人都以... 2008年,11岁的拉什福德曾写过一篇作文《未来与目标》。“我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最好是为曼联效力。希望我前途光明,家人、朋友以我为傲……”14年后,拉什福德实现了梦想。不只家人和朋友,所有英格兰人都以他为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足球运动员 曼联 前途光明 拉什 人生目标 福德 作文 英格兰
下载PDF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 被引量:18
4
作者 肖彬 何幼斌 +1 位作者 罗进雄 苑伯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下部水道复合体砂岩具有向上变细变薄的特征,水道侧向迁移加积趋势明显,可能位于深水水道的弯曲带;而中部及上部水道复合体水道砂体侧向延伸稳定,二者上部均为一套粉砂岩、页岩薄互层沉积,水道复合体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可能发育于水道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沉积 水道复合体 中奥陶统 拉什仲组 桌子山
下载PDF
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形成演化及储层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4 位作者 谈梦婷 冯斌 葛稳稳 孙玉玺 于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928,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垂向加积水道、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沉积单元演化与重力流类型和能量密切相关。重力流爆发初期,碎屑流和浊流活跃,复合水道发育;当重力流能量降低,浊流占主导,伴随多期侵蚀-沉积作用,先后发育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随着浊流的持续作用及能量逐渐衰减,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依次发育。其中,复合水道可进一步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衰亡期,形成过程与短期重力流的演化过程相关。壮年期的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为理想储层,储集性能依次减弱,水道中部储层质量一般高于两侧,近端朵叶储层质量优于分支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碎屑流 重力流 水道-朵叶体系 沉积模式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后殖民姿态下的混杂性书写——拉什迪笔下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秀媛 齐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2,共4页
性别关系是体现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拉什迪作为流散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一种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逆转。体现为: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由虚弱向力量的转化,否定单一和固定模式的女性形象,体现出流散文学所代表的混杂... 性别关系是体现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拉什迪作为流散作家,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一种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逆转。体现为:从边缘向中心的移动;由虚弱向力量的转化,否定单一和固定模式的女性形象,体现出流散文学所代表的混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女性形象 混杂文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被引量:19
7
作者 费安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 ,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 ;而在本组沉积晚期 ,水体开始变浅 ,大致为大陆斜坡 -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 ,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 ,其下部近源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 ,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组合 遗迹相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中奥陶世 拉什仲组 桌子山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颠覆传统:拉什迪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蒋虹 李升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撒旦诗篇》的出版及霍梅尼对其作者及出版商发出的"追杀令",引发了关于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观的争论,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亵渎,以及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等的争论。目前,这场辩论已扩展为"东方"和"西... 《撒旦诗篇》的出版及霍梅尼对其作者及出版商发出的"追杀令",引发了关于西方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观的争论,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亵渎,以及宗教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等的争论。目前,这场辩论已扩展为"东方"和"西方"之间的辩论,并仍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拉什迪199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可以看作是对这场辩论做出的某种注解。本文试图证明,这些故事可以帮助读者超越主宰目前这场辩论的狭隘的二元对立的藩篱。像传统的形形色色的"东方主义"一样,这种二元对立是基于乐观的本质主义的,它断言"东方"和"西方","自由主义"和"伊斯兰"是很容易被识别的实体。从《东方,西方》对传统的"东方"和"西方"观念及对东、西方关于"神圣的观念"的挑战两个方面来看,作者通过使用杂糅、混杂和大杂烩等手法,其写作目的是"挑战各种绝对观念",破坏任何意识形态的确定性,抵制任何形式的挪用。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文学作品不应该是"整一的",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西方 拉什 颠覆传统 本质主义 多样化
下载PDF
拉什迪:印裔移民作家的后殖民诗学观解读——“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四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锡南 《南亚研究季刊》 2004年第4期75-81,95,共8页
印裔移民作家拉什迪是当代英语文坛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诗学论述因为跨文化的后殖民语境格外引人注目。拉什迪诗学观涉及到历史书写、民族叙事、文化身份、英联邦文学、英语解殖等诸多重要问题 ,体现了后殖民理论的许多重要... 印裔移民作家拉什迪是当代英语文坛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诗学论述因为跨文化的后殖民语境格外引人注目。拉什迪诗学观涉及到历史书写、民族叙事、文化身份、英联邦文学、英语解殖等诸多重要问题 ,体现了后殖民理论的许多重要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后殖民理论 解构主义 身份 英联邦文学
下载PDF
拉什迪的童话诗学和文本政治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7-185,共9页
通过系统研究"后冷战"时期最有影响力同时又最具争议性的作家拉什迪,整体性地把握拉什迪小说的"结构性原则",管窥其童话书写背后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意义,可以发现,在拉什迪小说中,后殖民主义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后现... 通过系统研究"后冷战"时期最有影响力同时又最具争议性的作家拉什迪,整体性地把握拉什迪小说的"结构性原则",管窥其童话书写背后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意义,可以发现,在拉什迪小说中,后殖民主义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则为一种写作策略,两者的合力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杂糅的后殖民+后现代的"童话诗学"。拉什迪以"外显作者"的名义与广大读者直接进行道德互动,鼓吹文化上的多元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军事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拉什迪的童话诗学具有文学"创世纪"的意味,由此而生的文本政治停留在修辞层面上,属于议而不决、破而不立的空想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结构性原则 童话诗学 文学重写 文本政治
下载PDF
风险文化:拉什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盛兰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0-56,共7页
拉什著名的风险文化概念是其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自我建构的终极产物,与贝克的风险社会有根本的区别。从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与风险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根据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主体、思维模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在风险境遇中的演... 拉什著名的风险文化概念是其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自我建构的终极产物,与贝克的风险社会有根本的区别。从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与风险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根据美学维度自反性现代化主体、思维模式、传播媒介等方面在风险境遇中的演化趋势,对风险文化的生成原因进行剖析及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性现代化 美学自反 风险文化 拉什
下载PDF
拉什迪: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悲剧人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建国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身份发生质变,成了东方主义理论的传声筒,起到了加剧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极的文化功用。他的悲剧具有警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后殖民文学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悲剧性 文学评论 英国 小说 《撒旦诗篇》
下载PDF
拉什科尔尼科夫的问题心理解读——重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怀珠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 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处于复杂矛盾和冲突中的"问题人物"存在的"问题心理"表现在拉什科尔尼科夫身上,突出为两个方面,即,"惟我意识"和"犯罪心理"。"惟我意识"源自俄罗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浓重的宗教因素。《罪与罚》从一开始就一直暗示我们主人公存在着"杀人抢劫"的犯罪意识,这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性中恶的原始存在的肯定。作者把人心中最深层、最隐秘、最复杂的活动全都揭示出来,使作品及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非凡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与罚》 拉什科尔尼科夫 问题心理 惟我意识 犯罪心理
下载PDF
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文化的相融意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小丽 《甘肃理论学刊》 2009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描写和展示了印度独立前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民众的共处与宽容,语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并把多种宗教文化典故纵横交错地融为一体,从多角度... 在《午夜的孩子》中,拉什迪描写和展示了印度独立前后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民众的共处与宽容,语言在"去殖民化"中的相融,并把多种宗教文化典故纵横交错地融为一体,从多角度表现了他追求文化相融的观念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午夜的孩子》 文化 相融
下载PDF
冷峻概括与狂野还原——评拉什迪的长篇小说《羞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传珍 《枣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拉什迪的《羞耻》,是冷峻概括与狂野还原有机结合的艺术佳构。这部通过家庭之间的婚姻与性爱恩怨结构而成的小说,充斥着南亚国家政局翻云覆雨的滚滚雷声,有大虚构的战略,小经营的战术,线性手法编织立体网络的思路。作者用个人的生命纺... 拉什迪的《羞耻》,是冷峻概括与狂野还原有机结合的艺术佳构。这部通过家庭之间的婚姻与性爱恩怨结构而成的小说,充斥着南亚国家政局翻云覆雨的滚滚雷声,有大虚构的战略,小经营的战术,线性手法编织立体网络的思路。作者用个人的生命纺纱捻线,织成了一张艺术之网,网上缀满了由他高度抽象、变形、还原,含有大隐喻的小珍珠。作家不正面写政变,却让读者置身政变的氛围之中,感受到独裁者给每一个灵魂制造的灾难。作家在表现庄严的历史事件时,常常插入极度荒诞、无聊、离奇、下流的事件,用极为正经的方式加以表现。他不用所谓的现实主义进行描摹,而用变形的手法进行狂野彰显,让形似服从神似。作家的笔势所及之处,使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呈现为正在发生,且逼真之极;他让迅疾的形势、违背逻辑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人物关系,完全符合阅读心理,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他设置的迷魂阵,心甘情愿由他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羞耻 冷峻概括 狂野还原
下载PDF
拉什迪的家园书写与文化身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苏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家园与身份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时隐时现的恒久主题。参照拉什迪流散经历和创作实践,并将其家园书写和相关的论述进行梳理发现:首先,拉什迪的家园回归实则是身份追寻之旅;其次,他提出“边界书写”概念,并据此展开... 家园与身份是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时隐时现的恒久主题。参照拉什迪流散经历和创作实践,并将其家园书写和相关的论述进行梳理发现:首先,拉什迪的家园回归实则是身份追寻之旅;其次,他提出“边界书写”概念,并据此展开了混杂的家园叙事,体现了流散个体对新时期文化身份的重新思考和再定位;最后,他提倡保持一种开放的、“不确定性”的流动家园观,建构具有世界主义的多元文化身份,以期更好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家园书写 文化身份 混杂性
下载PDF
国外萨尔曼·拉什迪研究述评
17
作者 任佳佳 邓颖玲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移民文学的三雄之一,被誉为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和新流散文学的先驱。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国外拉什迪研究的成果,本文发现国外研究维度比较宽广和深入,主要从叙事批评、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批评等视角挖掘拉什迪小说所彰显的独特审美价值。近十年来,拉什迪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这充分反映了拉什迪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书写领域日趋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 多元文化书写 《撒旦诗篇》 移民文学 英国文学传统
下载PDF
风险文化:拉什社会理论的主导语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世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5-127,132,共4页
拉什在批判地继承了道格拉斯、维尔达夫斯基和贝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文化的核心在于美学性的反身性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实质就是赋予风险以美学意蕴。拉什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使得风险话语呈现出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既... 拉什在批判地继承了道格拉斯、维尔达夫斯基和贝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文化的核心在于美学性的反身性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实质就是赋予风险以美学意蕴。拉什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使得风险话语呈现出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既相互抗衡又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 风险文化 美学
下载PDF
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印度女性——萨尔曼·拉什迪小说中的女性群像
19
作者 王静 石云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塑造和表现权力关系时,性别往往成为后殖民作家们热衷描写的对象。在后殖民文学中,两性关系往往成为前殖民地与西方宗主国关系的隐喻。作为流散作家的拉什迪,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也采取了这一策略。在他的作品中,男性丧失了两性关系中的... 在塑造和表现权力关系时,性别往往成为后殖民作家们热衷描写的对象。在后殖民文学中,两性关系往往成为前殖民地与西方宗主国关系的隐喻。作为流散作家的拉什迪,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也采取了这一策略。在他的作品中,男性丧失了两性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从中心退缩到边缘,而女性则大多摆脱传统文学中被动、柔弱、依赖、失语的模式,从边缘走向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边缘 中心 拉什
下载PDF
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
20
作者 刘苏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12页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极化的性格特质,实由其“偏离中心”的流散立场以及流散美学与政治的冲突共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尔曼·拉什 《羞耻》 流散美学 边缘女性 杂交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