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图拉伸的SC-FDE联合信道估计接收机
1
作者 袁正道 王忠勇 +1 位作者 张传宗 吴胜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11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图-消息传递算法的联合信道估计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接收机。针对现有联合信道估计接收机中存在的复杂度和性能之间的矛盾,利用因子图拉伸方法对现有模型进行拉伸变换。变换之后的因子图模型可以将现有模型中的观...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图-消息传递算法的联合信道估计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接收机。针对现有联合信道估计接收机中存在的复杂度和性能之间的矛盾,利用因子图拉伸方法对现有模型进行拉伸变换。变换之后的因子图模型可以将现有模型中的观测节点分割为几个节点的组合,并依据分割后节点的自身特点采用更合适的消息传递规则,进而避免了各种消息传递规则的固有缺陷。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已有联合接收机算法,所提出的基于因子图拉伸和联合期望传播-平均场(BP-MF)算法在提升性能的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息传递算法 单载波频域均衡 联合信道估计接收机 因子
下载PDF
基于拉伸因子图的低复杂度贝叶斯稀疏信号算法研究
2
作者 卞孝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35-139,共5页
建立加性高斯白噪声的线性数学模型,针对此模型对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消息传递算法进行研究。对传统的因子图通过添加额外的硬约束节点得到改进的因子图,然后在改进的因子图中利用联合BP-MF规则,提出低复杂度的BP-MF SBL算法。为了进... 建立加性高斯白噪声的线性数学模型,针对此模型对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消息传递算法进行研究。对传统的因子图通过添加额外的硬约束节点得到改进的因子图,然后在改进的因子图中利用联合BP-MF规则,提出低复杂度的BP-MF SBL算法。为了进一步降低复杂度,在BP-MF SBL的基础上提出近似BP-MF SBL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向量形式的MF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复杂度低,且性能有所提升;与标量形式的MF算法相比,在复杂度相似的情况下,所提方法的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性高斯白噪声 稀疏贝叶斯学习 因子 低复杂度 BP-MF SBL算法
下载PDF
DCT水印中拉伸系数与嵌入位置的选择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宪东 季振洲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127,共4页
DCT域如何确定嵌入位置与拉伸因子α是影响数字水印稳健性的关键。对比了不同嵌入位置和拉伸因子对数字水印鲁棒性的影响,并且据此给出了一种DCT域数字水印的嵌入位置和拉伸因子的确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嵌入位置 因子 稳健性
下载PDF
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的重力模拟及伸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子华 丁巍伟 +2 位作者 董崇志 方银霞 唐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对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海完整的演化历史。本研究对南海南部获取的两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并对重力数据进行了壳幔密度反演。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覆盖了南沙中部的北段;NH973-2测线始于南海东... 对南海南部地壳结构研究有助于揭示南海完整的演化历史。本研究对南海南部获取的两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并对重力数据进行了壳幔密度反演。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覆盖了南沙中部的北段;NH973-2测线始于南海东部次海盆,穿越礼乐滩东侧。反演结果显示,莫霍面埋深在海盆区10-11 km,陆缘区15-21 km左右,洋壳向陆壳莫霍面深度迅速增加。海盆区厚度在6-7 km,为典型的洋壳;陆缘区地壳厚度在15-19 km,为减薄型地壳。进一步研究表明(1)在西南次海盆残余扩张脊之下,莫霍面比两侧略深;(2)在礼乐滩外侧海盆区有高值重力异常体,推测为洋壳与深部岩浆混合的块体;(3)南沙区域上地壳存在高密度带,且横向上岩性可能变化。南海南部陆缘未发现有下地壳高速层,有比较一致的构造属性和拉张样式,为非火山型陆缘。我们对两条测线陆缘的伸展因子进行了计算,发现上地壳脆性拉伸因子与全地壳拉伸因子存在差异,其陆缘的拉张模式在纵向上是不均匀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模拟 南海南部 非火山型 因子
下载PDF
基于信噪比的自适应二维图像水印算法
5
作者 李燕 刘建华 牛秦洲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提出了一个基于信噪比SNR的完全自适应二维水印算法,该算法应用图像压缩技术,实现了以图像作为水印信号,把原始图像分块作离散余弦变换(DCT),利用信噪比SNR确定各个子块的拉伸因子α,最后水印分量以不同的能量被嵌入到各个子块的DCT低... 提出了一个基于信噪比SNR的完全自适应二维水印算法,该算法应用图像压缩技术,实现了以图像作为水印信号,把原始图像分块作离散余弦变换(DCT),利用信噪比SNR确定各个子块的拉伸因子α,最后水印分量以不同的能量被嵌入到各个子块的DCT低频系数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信噪比(SNR) DCT 拉伸因子α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沉降史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远兴 叶加仁 +2 位作者 苏克露 李令喜 徐俊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 本文利用钻井及地震剖面资料获取现今地层厚度数据,通过去压实、构造剥蚀量及沉积物负荷校正,计算不同时期的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恢复凹陷构造沉降史;在此基础上应用McKenzie的均一多幕拉伸模型计算单井拉伸因子β,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由北向南雁列式开裂成盆;综合构造沉降、拉伸因子计算结果,并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本文将西湖凹陷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左行拉伸裂谷、热沉降和右行拉伸裂谷三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幕式沉降 因子 构造沉降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域图像数字水印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树梅 赵卫东 +1 位作者 王志成 温法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5170-5173,共4页
基于变换域的水印技术由于其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成为了目前水印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离散余弦变换域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对离散余弦变换域的算法进行分类比较,并对拉伸因子α的取值以及对图像水印嵌入效果的影响进行... 基于变换域的水印技术由于其较好的鲁棒性和安全性成为了目前水印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详细地分析了目前离散余弦变换域的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对离散余弦变换域的算法进行分类比较,并对拉伸因子α的取值以及对图像水印嵌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水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了其对常见攻击的抵抗性。分析和讨论了DCT变换域图像数字水印技术在嵌入水印方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空域 变换域 因子 离散余弦变换
下载PDF
低频水印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宪君 许宪东 王亚东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7年第2期45-47,共3页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DCT(离散余弦变换)域水印中如何保证水印稳健性和提高水印的不可见性是关键。本文给出了具有良好不可见性的DCT域中频数字水印和较强鲁棒性的低频水印算法,以及改进... 数字水印技术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已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DCT(离散余弦变换)域水印中如何保证水印稳健性和提高水印的不可见性是关键。本文给出了具有良好不可见性的DCT域中频数字水印和较强鲁棒性的低频水印算法,以及改进低频水印不可见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永印 离散余弦变换 嵌入位置 因子 稳健性
下载PDF
图像小波域的鲁棒隐形水印算法
9
作者 周熠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提出一种小波域透明图像水印算法,算法将一个二值图像内嵌到原始图像经过小波多分辨率分解后的低频子带上,并利用人眼视觉掩蔽特性对水印的添加强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以增强水印的鲁棒性和保证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 提出一种小波域透明图像水印算法,算法将一个二值图像内嵌到原始图像经过小波多分辨率分解后的低频子带上,并利用人眼视觉掩蔽特性对水印的添加强度进行自适应调节以增强水印的鲁棒性和保证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保持了图像的 质量,并且对常用的图像处理有较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图像水印 鲁棒性 视觉掩蔽 因子
下载PDF
南海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分析
10
作者 贺超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7年第4期567-573,共7页
拉伸因子β是直接反映地壳减薄程度的参数。为了分析南海新生代以来地壳减薄特征,对比南、北部的差异性演化,利用网格密度为1? &#215;1?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提供的南海地壳厚度数据,结合NGDC提供的水深数据,在假设南海拉伸前的地... 拉伸因子β是直接反映地壳减薄程度的参数。为了分析南海新生代以来地壳减薄特征,对比南、北部的差异性演化,利用网格密度为1? &#215;1?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提供的南海地壳厚度数据,结合NGDC提供的水深数据,在假设南海拉伸前的地壳厚度为32 km的基础上,通过地壳减薄量计算了拉伸因子β,并绘制了南海拉伸因子分布图。拉伸因子计算结果介于1~4.2之间,其中最大值在南海南部的双子群礁附近取得,最小值分布在北部湾陆架。拉伸因子β的分布规律表明南海南部减薄程度靠近海盆突然增强,北部则是由陆架至海盆逐渐加强;总体而言,南海北部减薄程度大于南部减薄程度,西部减薄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减薄 因子β 南海 共轭大陆边缘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荣龙 罗杰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5年第7期67-71,共5页
近年来,粒子群优化算法已被广泛地用于解决各类优化问题。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概念简单和收敛速度较快等优点。但是当用粒子群算法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时,往往会遇到陷入局部最优值,迭代后期收敛速度慢,解的精度低等缺点。针对粒子群优化算... 近年来,粒子群优化算法已被广泛地用于解决各类优化问题。粒子群优化算法具有概念简单和收敛速度较快等优点。但是当用粒子群算法处理高维复杂问题时,往往会遇到陷入局部最优值,迭代后期收敛速度慢,解的精度低等缺点。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收敛到局部最小值的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当粒子陷入较差的搜索区域时,以一定的概率对被困粒子实行拉伸操作,将粒子从较差区域向目前搜索到的较好区域拉伸,使被困粒子跳出较差区域,向较好的区域搜索,这样就可以合理分配搜索资源。这种改进算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粒子搜索到局部最优解的概率,使得粒子具有更大的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并且可能搜索到精度更高的解。针对基准测试函数,对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大部分基准测试函数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全局最优解 早熟收敛 操作 自适应因子
下载PDF
针对鱼眼图像边缘校正失真的快速校正算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涂治洲 孙军艳 +1 位作者 盛强 刘江山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00-105,共6页
针对现有鱼眼图像畸变校正算法校正后图像边缘区域存在失真的问题,在经度校正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拉伸因子设计一种快速校正算法。首先利用快速扫描方法提取图像有效区域,得到畸变图像有效区域半径及圆心,其次在鱼眼图像畸变模型和径向畸... 针对现有鱼眼图像畸变校正算法校正后图像边缘区域存在失真的问题,在经度校正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拉伸因子设计一种快速校正算法。首先利用快速扫描方法提取图像有效区域,得到畸变图像有效区域半径及圆心,其次在鱼眼图像畸变模型和径向畸变原理的基础上,确定畸变校正拉伸因子,然后分别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增加拉伸因子进行校正,最终将校正结果与经度校正算法、经纬校正算法、双经度算法和重定心校正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改善图片边缘的失真现象,且校正效率相比其它算法均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鱼眼图像进行高质量的校正,为畸变校正质量提升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眼镜头 畸变校正 边缘失真 因子
下载PDF
强化金属材料强化系数对矫直机辊缝设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大乐 王学敏 +1 位作者 范群 姚利松 《重型机械》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介绍了金属带材弹塑性变形弯曲基本理论和概念,建立了过拉伸因子OS(Overstrech fac-tor)与塑区比P(rate of plastification)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金属带材在反复弯曲过程中,变形程度最大处OS取值为7比较合理,此时金属带材变形塑区比为85... 介绍了金属带材弹塑性变形弯曲基本理论和概念,建立了过拉伸因子OS(Overstrech fac-tor)与塑区比P(rate of plastification)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金属带材在反复弯曲过程中,变形程度最大处OS取值为7比较合理,此时金属带材变形塑区比为85%。对强化金属材料强化系数对矫直机辊缝设定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要想达到相同的塑区比,强化系数越大,所需的压下量就越大;但当强化系数小于0.01时,与理想金属材料相比,增大的压下量微乎其微,可按理想金属材料近似处理,根据某精整分厂现有产品大纲,带钢的强化系数一般不超过0.01,因此在辊缝预设定模型中,为了简化计算,均按理想金属材料处理,对带钢矫直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机模型 辊缝预设定 残余应力 强化系数 弯曲曲率 因子
下载PDF
大时宽带宽积信号匹配滤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智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46-248,251,共4页
针对高速机动目标在观察时间内通常跨越多个距离单元,使得目标检测时进行能量相关积累变得困难的问题,对大时宽高速机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了建模,分析了拉伸效应、加速度等因素对匹配滤波的影响.鉴于传统速度补偿仅补偿了多普勒损失... 针对高速机动目标在观察时间内通常跨越多个距离单元,使得目标检测时进行能量相关积累变得困难的问题,对大时宽高速机动目标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了建模,分析了拉伸效应、加速度等因素对匹配滤波的影响.鉴于传统速度补偿仅补偿了多普勒损失而对跨距离损失未能有效补偿,提出了一种预失配速度补偿的新方法,解决了距离跨越情况下相参积累检测问题.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迁徙 匹配滤波 因子 速度补偿
下载PDF
基于能量比的数字水印算法
15
作者 林海 余燕忠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能量比的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 ,该算法首先把原图像分块并进行 DCT变换 ,再利用能量比确定各个子块的拉伸因子 α,最后水印分量以不同的能量分别嵌入到各个子块的三个 DCT低频系数中 .
关键词 数字水印 能量比 图像处理 DCT变换 因子 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 信息隐藏
下载PDF
中厚板辊式矫直机辊缝预设定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王学敏 《重型机械》 2016年第2期62-65,共4页
中厚板辊式矫直机辊缝设定精度直接决定最终板形质量。以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为基础,对带钢经过各矫直辊时的弯曲曲率进行了设定和优化;将矫直过程中的带钢看作一个连续梁,计算带钢各受力点的弯矩,进而得到弯矩图和弯矩方程;根据曲率面... 中厚板辊式矫直机辊缝设定精度直接决定最终板形质量。以弹塑性弯曲变形理论为基础,对带钢经过各矫直辊时的弯曲曲率进行了设定和优化;将矫直过程中的带钢看作一个连续梁,计算带钢各受力点的弯矩,进而得到弯矩图和弯矩方程;根据曲率面积第二定理,计算带钢在各受力点的挠度即矫直辊的压下量。残余应力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按计算结果设定辊缝可有效改善内应力,批量投产亦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直机模型 辊缝预设定 弹塑性弯曲 因子 热轧板形
下载PDF
增材制造技术中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的声波—弹性波耦合(一):理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阔 《工业技术创新》 2019年第5期74-85,90,共13页
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为增材制造技术中常涉及的声波—弹性波耦合问题构建理论框架。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引入流体介质所满足的关于压力场的时域声波方程和固体介质所满足的关于位移场的时域弹性波方程。将时域波动方程转换到频域进行复... 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为增材制造技术中常涉及的声波—弹性波耦合问题构建理论框架。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引入流体介质所满足的关于压力场的时域声波方程和固体介质所满足的关于位移场的时域弹性波方程。将时域波动方程转换到频域进行复坐标系拉伸,再对拉伸后的频域波动方程进行波场分裂。复拉伸因子是表征声波/弹性波衰减的物理量,在声波方程/弹性波方程中体现为近乎于复介声常数/复介弹常数的反映特性,与介声常数/介弹常数、声导率/弹性导率、声波/弹性波传播速度等参数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但表现形式与电磁波理论中复介电常数的情形不同。提出一种通过引入过渡变量求解卷积的处理策略,将分裂后的频域波动方程转化回时域,得到带有完全匹配层(PML)的时域波动方程,其中声波方程和弹性波方程中最大未知量个数分别仅为7个和27个。推导带有PML的时域波动方程在有限元方法实现中所需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进而基于声波和弹性波在流体和固体区域交界面的双向转换机制,导出带有PML的声波—弹性波耦合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为节约PML计算成本,根据波动衰减方位数量的不同,对角点采取分门别类的处理方法,使得通常情况下带有PML模型的计算资源消耗相比模型不带有PML时仅增加1倍左右。波动方程及其PML内在机理的深入探究和计算效率的深度优化,为增材制造技术中涉及声波—弹性波耦合问题的应用提供了前提和保障,而带有PML的声波—弹性波耦合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则是促进基于时域有限元方法的声波—弹性波耦合在增材制造技术中得以应用的理论精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时域有限元 声波-弹性波耦合 因子 复介声常数 复介弹常数 声导率 弹性导率 完全匹配层 等效积分弱形式 计算资源消耗
原文传递
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自然通风冷却塔非线性抗震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浩 李华锋 黄志龙 《电力建设》 2014年第9期88-92,共5页
为了明确人字型支柱对自然通风冷却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并考虑了构造配筋,进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通过对冷却塔抗震薄弱部位支柱部分节点拉伸损伤因子的输出统... 为了明确人字型支柱对自然通风冷却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并考虑了构造配筋,进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通过对冷却塔抗震薄弱部位支柱部分节点拉伸损伤因子的输出统计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跨间距和不同支柱对数的人字型支柱对冷却塔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人字型支柱冷却塔,缩小跨间距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在不考虑风阻等其他因素时,本研究所选塔型适当增多支柱对数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抗震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人字型支柱 损伤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