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其洪 王鸿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到分析哲学再到解构主义,哲学家们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总是受到由内在性和超越性分裂而形成的结构的制约。拉吕埃勒将这种结构称为"哲学决定",哲学决定的二元划分直接导致了哲学对元一(One)或实在(Real)的独断和遮蔽。二是元一在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非哲学"认为存在(Being)与元一不可混淆,元一先于存在,元一是彻底的内在性,因此不能把元一简化为存在。拉吕埃勒认为"非哲学"既不是元哲学、哲学,也不是反哲学,而是"第一科学",因为它是对元一的科学的认识。在"非哲学"看来,不仅原有的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哲学与宗教、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对元一的局部、片面和不科学的解释,唯有"非哲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哲学 元一 哲学决定 第一科学
下载PDF
论拉吕埃勒的物质观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其洪 吴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74,共10页
拉吕埃勒基于自己"非哲学"的哲学观和"非哲学"的思维方式,对恩格斯的物质观进行了批判,认为恩格斯的物质观从物质与实在的关系来说,将物质等同于实在,造成了对实在的遮蔽和独断;从物质本体论的反映论来说,它坚持纯... 拉吕埃勒基于自己"非哲学"的哲学观和"非哲学"的思维方式,对恩格斯的物质观进行了批判,认为恩格斯的物质观从物质与实在的关系来说,将物质等同于实在,造成了对实在的遮蔽和独断;从物质本体论的反映论来说,它坚持纯粹客观性原则,既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容易造成绝对真理的假象;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来说,物质本体论忽视了自己的唯心主义根源,从而陷入一种虚假的立场斗争,并被唯心主义蔑视为难以理解的或者庸俗的。在批判恩格斯物质观的基础上,拉吕埃勒对马克思和列宁的物质观给予了肯定,认为它们符合量子力学原理,符合"非哲学"的思维方式,更接近实在。当然,拉吕埃勒的物质观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应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物质观 “非哲学” 量子力学
下载PDF
拉吕埃勒:从非哲学走向非美学
3
作者 黄其洪 马文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2,共9页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哲学试图用外在于实在的范畴规定实在,而标准美学试图用外在于艺术的范畴规定艺术,这种美学对艺术的企图伤害了艺术,否定了艺术真正的内在性内容。拉吕埃勒反对这种企图,以摄影为切入点,先后提出了非摄影和非美学思想...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哲学试图用外在于实在的范畴规定实在,而标准美学试图用外在于艺术的范畴规定艺术,这种美学对艺术的企图伤害了艺术,否定了艺术真正的内在性内容。拉吕埃勒反对这种企图,以摄影为切入点,先后提出了非摄影和非美学思想。非摄影借由科学的帮助使摄影主体、摄影客体和观赏主体都加入摄影作品的建构之中,还以摄影独特的本质,打开了摄影理论的无限可能。非美学通过“虚构”这一根本的抽象,祛除“哲学决定”赋予艺术的超越性,使其得以向自身的内在性还原;非美学通过在矩阵中将各种认识实在的原材料进行共轭以期达成对艺术的内在性的认识。非美学有着自身的伦理学,摄影、艺术和美学不仅要使观看者惊讶和感叹,还应当诱发他们切实的行动,在人类的普遍性之下拉近人与受害者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摄影 非美学 虚构 内在性
下载PDF
论拉吕埃勒对“实在”的非哲学阐释
4
作者 黄其洪 袁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1,共11页
在非哲学语境中,尽管拉吕埃勒批判了传统哲学家们的“实在”具有虚幻性,批判了精神分析语境中的实在具有矛盾性,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反对或抵抗它们,而是试图揭露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地把“实在”的某一方面当作“实在”的既定的全部来... 在非哲学语境中,尽管拉吕埃勒批判了传统哲学家们的“实在”具有虚幻性,批判了精神分析语境中的实在具有矛盾性,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反对或抵抗它们,而是试图揭露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地把“实在”的某一方面当作“实在”的既定的全部来理解。因此,拉吕埃勒对“实在”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实在”即是元一,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定义的、彻底内在在于自身的、前概念的,且人们只能根据“实在”进行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实在”的彻底内在性,拉吕埃勒通过对“DLI”进行彻底的理解来思考“实在”,并大致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了“实在”的“DLI”运行机制。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拉吕埃勒的非哲学的“实在”是一种现象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可能性,但如果要想合理地理解这种具有现象学本体论色彩的“实在”论观点,还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 拉吕埃勒 非哲学 DLI
下载PDF
拉吕埃勒“非无产阶级”理论透视
5
作者 黄其洪 李作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0,共9页
无产阶级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运动的关键问题,拉吕埃勒作为一位少见的更关注形式创新的哲学家,对于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主体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面对超级资本主义日益蔓延的严峻态势,应坚持非镜像式思... 无产阶级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运动的关键问题,拉吕埃勒作为一位少见的更关注形式创新的哲学家,对于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主体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面对超级资本主义日益蔓延的严峻态势,应坚持非镜像式思维的非哲学,从实在论上的不可知论出发,将前概念的、早已被给定的、彻底内在性的实在—元一赋予结构化的“在—斗争中”的“人亲身”,以生成异质性的在更广大范围上结盟的作为个体主体的“非无产阶级”,来取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进而内在地对抗资本—世界,抵抗超级资本主义的异化侵蚀,最终实现为了每一“个人”的“非共产主义”。拉吕埃勒的这种看似充满人性光辉的“意念革命”,由于其主观性与非同一性,不得不在与不可避免的知识客观性的碰撞中、在革命力量现实性的缺失中,最终走向神秘主义的漩涡,走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叛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无产阶级 人亲身 非共产主义
下载PDF
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事件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鸿宇 黄其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21,共10页
巴迪欧基于数学本体论建构了关于真理、事件和主体三元拓扑结构的“事件哲学”,拉吕埃勒立足于“非哲学”对巴迪欧的“事件哲学”给予批判。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真理理论,认为巴迪欧利用数学论证其哲学的真理性,其实质是为了赋予自己... 巴迪欧基于数学本体论建构了关于真理、事件和主体三元拓扑结构的“事件哲学”,拉吕埃勒立足于“非哲学”对巴迪欧的“事件哲学”给予批判。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真理理论,认为巴迪欧利用数学论证其哲学的真理性,其实质是为了赋予自己的哲学以特权地位;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事件理论,认为巴迪欧把人类革命性因素完全寄托于偶然性事件之上,所谓政治解放更多地只能维持在意志层面;拉吕埃勒批判巴迪欧的主体理论,认为巴迪欧迫使革命主体陷入只具有分散的或暂时的身份的不幸境地,而这种主体在本质上也只是由巴迪欧建构出的傀儡主体。拉吕埃勒的批判确实揭示了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存在的矛盾之处,但拉吕埃勒“非哲学”及其对巴迪欧批判的个别之处同样存在问题。对拉吕埃勒的巴迪欧批判,需要批判性的反思,对之进行再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哲学 巴迪欧 事件哲学
下载PDF
以“哲学的科学”思考摄影——拉吕埃勒非摄影思想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其洪 马文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32,共10页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的哲学和摄影理论都是思想试图决定实在的媒介,他反对这种企图,提出了非摄影思想。非摄影摒弃通过哲学思考摄影的方式,重新思考摄影的本质。非摄影用"克隆"的思维方式审视摄影,接近了彻底内在性的实在本质... 拉吕埃勒认为,标准的哲学和摄影理论都是思想试图决定实在的媒介,他反对这种企图,提出了非摄影思想。非摄影摒弃通过哲学思考摄影的方式,重新思考摄影的本质。非摄影用"克隆"的思维方式审视摄影,接近了彻底内在性的实在本质。拉吕埃勒对科学的看法是在与阿尔都塞的观点交锋中形成的,非摄影拥抱科学以保持自己的开放性,避免自己陷入"哲学决定"的结构,而照片的内容构成自身内在的现实和真理,成为独特的"在照片中的存在",而不是标准哲学认为的那样,是对实在的复制和反映。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与量子学说的互补性原理非常相似:摄影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对立可以通过"量子叠加"的状态来解决。通过克隆分形算法的无限性特征,拉吕埃勒发展出一套可以使摄影的内涵无限延伸的"广义的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摄影 量子叠加 分形
原文传递
哲学的诸终结时代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其洪 +1 位作者 吴敏(译) 黄其洪(校) 《关东学刊》 2021年第1期5-12,共8页
“哲学的诸终结时代”这个短语并不是“哲学的终结”或“历史的终结”的新版本。拉吕埃勒区分了作为一种制度性实体的哲学和关于世界和历史也即关于“思想-世界”的可哲学化的哲学,“思想-世界”普遍化了哲学和“资本”的狭义概念。对... “哲学的诸终结时代”这个短语并不是“哲学的终结”或“历史的终结”的新版本。拉吕埃勒区分了作为一种制度性实体的哲学和关于世界和历史也即关于“思想-世界”的可哲学化的哲学,“思想-世界”普遍化了哲学和“资本”的狭义概念。对于这种“时代”或“年代”的终结,而不是那些哲学实践的终结,拉吕埃勒也赋予它以一个末世论的和天启论的原因。最为重要的是,未来本身在关于它的基本原理的述行性中,决定了这种诸时代的终结,并从未来与之相一致的同一性中扭转了这些时代,从有关它的死亡的谎言中撤回思想-世界。在这个思想-世界里,作为对哲学的显形空间的悬搁的人亲身得以凸显,哲学的圣洁之树得以保存,并且开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可哲学化的哲学 思想-世界 人亲身
下载PDF
盘点现代设计大师
9
作者 萧柏 Dio James 《家居主张》 2013年第4期148-150,共3页
芬兰设计大师蒂莫·萨帕内瓦1926年出生于赫尔辛基,他的祖父是工匠,外公是铁匠,如此家族性的手工艺传统,难怪蒂莫曾笑言自己在母体里时就已经注定是一位工匠了,而早年在祖父的车间里玩耍时对金属熔融的深刻记忆,影响了他之后的人生... 芬兰设计大师蒂莫·萨帕内瓦1926年出生于赫尔辛基,他的祖父是工匠,外公是铁匠,如此家族性的手工艺传统,难怪蒂莫曾笑言自己在母体里时就已经注定是一位工匠了,而早年在祖父的车间里玩耍时对金属熔融的深刻记忆,影响了他之后的人生道路。1941—194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大师 萨帕 玻璃艺术 吹制 金属器皿 工艺传统 彩色玻璃 颜色搭配 拉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