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无形人》到《六月庆典》——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14
1
作者 谭惠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国内学术界对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及其作品的了解尚不全面 ,多以为《无形人》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惟一长篇。其实 ,拉尔夫·埃利森一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 ,在《无形人》之前和之后 ,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耗费... 国内学术界对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及其作品的了解尚不全面 ,多以为《无形人》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惟一长篇。其实 ,拉尔夫·埃利森一生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创作道路 ,在《无形人》之前和之后 ,他还创作了许多作品。他耗费近四十年精力创作且在身后方得以问世的第二部长篇《六月庆典》 ,尤其应予重视。思考和探索黑人的身份及黑人如何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利 ,同时又能与美国社会和谐共处 ,是回荡在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中的主旋律。在一定程度上 ,拉尔夫·埃利森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 2 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主导思想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在语言和结构艺术等方面 ,拉尔夫·埃利森也一直在孜孜探索实验 ,力求吸收当代小说和其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技巧 ,在不失自我本色的同时突破自我 ,展现新的艺术风貌。只有完整动态地把握拉尔夫·埃利森的整个创作道路 ,并把它放在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总体背景中进行观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无形人 六月庆典 黑人文学
下载PDF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仪式中黑白二元对立的解构——兼论拉尔夫·埃利森文学话语中的祖先在场 被引量:9
2
作者 谭惠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7-96,共10页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无形人》的中心隐喻"无形性",是作者对美国黑人文化及其价值观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一隐喻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由自然主义抗议小说,朝注重艺术美学的现代小说转向。这一转向着重表现在作者...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无形人》的中心隐喻"无形性",是作者对美国黑人文化及其价值观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一隐喻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由自然主义抗议小说,朝注重艺术美学的现代小说转向。这一转向着重表现在作者对欧洲黑白二元对立神话和美国南方社会仪式的解构以及作者创作中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的运用。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和仪式的重新发现和阐释,是作者的文化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对20世纪30年代盛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黑人问题的有力反拨;而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则有助于美国种族主义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美国文化,有助于破解"无形性"被曲解的含义和真正的内涵。拉尔夫·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和解剖,与罗兰·巴特的文化思想和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相似,这更体现了埃利森文化研究思想和文学叙述手法的独创性与超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神话 仪式 黑白二元对立 解构
下载PDF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谭惠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黑人的人性辩护。拉尔夫.埃利森通过对梅尔维尔、福克纳和马克.吐温等19世纪美国经典白人作家的作品解读,赞赏了这些作家在肯定黑人人性时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运用高度象征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展示了黑人的人性,揭示了白人的非人性;并通过"斯芬克斯之谜"典故的阐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作了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超越了以斯陀夫人小说为代表的注重道义宣传的传统文学,以及以理查德.赖特的创作为代表的注重态度强硬的抗议与暴力表达的自然主义文学,体现出回归与提升19世纪人文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人性 非人性化 斯芬克斯之谜 隐喻
下载PDF
拉尔夫·埃利森的生存哲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惠娟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黑人民族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排除、被否定、被剥夺和被抛弃的生存状态。那些将文学创作视为使命的美国非裔作家们也一直在尝试着通过文学改变这种状况。拉尔夫·埃利森通过考察爵士乐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黑人音乐家在美国近似悲剧的生... 黑人民族在美国一直处于被排除、被否定、被剥夺和被抛弃的生存状态。那些将文学创作视为使命的美国非裔作家们也一直在尝试着通过文学改变这种状况。拉尔夫·埃利森通过考察爵士乐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黑人音乐家在美国近似悲剧的生活和超越苦难经历,看到了黑人在美国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和美国民主的可能性。通过文化的必然性,埃利森不仅创新性地重新定位了美国文化,也使一个没有公民身份的民族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埃利森的生存智慧是推动美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股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生存哲理 生存可能性 文化必然性
下载PDF
拉尔夫·埃利森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修辞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惠娟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6期21-31,共11页
"逃逸"作为一种文化修辞与美国历史如影相随,白人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以美国内战逃逸为主题,通过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文学修辞,隐含表达他们对种族偏见引起的自相残杀的不满。马克·吐温通过转换小说... "逃逸"作为一种文化修辞与美国历史如影相随,白人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以美国内战逃逸为主题,通过反传统的叙事结构和文学修辞,隐含表达他们对种族偏见引起的自相残杀的不满。马克·吐温通过转换小说人物的角色定位、反话正说的修辞方式,以及对黑人方言的使用,进一步触及美国南方黑白对立的敏感话题。拉尔夫·埃利森发现和继承了这种小说叙事和文学修辞,并借此探讨20世纪尚未解决的种族问题,既丰富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创作技巧,也深化了非裔美国文学的语言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马克·吐温 逃逸 文学修辞
下载PDF
爵士乐的和谐之音——论爵士乐对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陈超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9-52,共4页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黑人 爵士乐 融合 和谐
下载PDF
在绝望中追寻——评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
7
作者 孙淑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155-157,共3页
《看不见的人》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作品,其作者拉尔夫·埃利森是黑人作家的优秀代表,这部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手法风格多变,主题复杂深刻,涉及到了种族,政治,社会及心理矛盾等方面,它深刻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尤其是黑人... 《看不见的人》被誉为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作品,其作者拉尔夫·埃利森是黑人作家的优秀代表,这部小说结构新颖独特,手法风格多变,主题复杂深刻,涉及到了种族,政治,社会及心理矛盾等方面,它深刻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尤其是黑人)的存在与价值问题,强调了在一个未抹杀个人作用的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自我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埃利森 结构新颖 主题复杂深刻 个人的尊严
下载PDF
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度研究范式——谭惠娟新著《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评析
8
作者 李伟荣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文认为谭惠娟新著《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代表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多维度研究范式。文学、文化批判、黑人音乐艺术、历史甚至哲学,全部都是谭惠娟深入研究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的维度。这种研究范式不局限于就埃... 本文认为谭惠娟新著《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代表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多维度研究范式。文学、文化批判、黑人音乐艺术、历史甚至哲学,全部都是谭惠娟深入研究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的维度。这种研究范式不局限于就埃利森论埃利森,就非裔文学谈非裔文学,而是把他放在几个大的背景中进行观照,将他与前后左右的人物和思想进行对比,考察其源流异同,以见出埃利森的独特地位和他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美国非裔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文学研究 多维研究范式
下载PDF
灼灼其华月之皎皎——评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9
作者 吴玉鹏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19年第1期166-168,共3页
《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是谭惠娟教授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观照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探讨其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的一本书,亦是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作品之一。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 《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是谭惠娟教授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观照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探讨其多元性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的一本书,亦是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作品之一。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1994)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黑人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美国文学评论家,还是20世纪美国文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其代表作《无形人》更让其成为与梅尔维尔、马克·吐温、福克纳比肩的作家之一(Cain,2008)。他对美国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Giza,1978),在整个美国非裔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美国黑人文学 梅尔维尔 美国非裔文学 文学评论家 《无形人》 灼灼其华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为何难产?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惠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7,共6页
1996年美国文学年会上,美国西方学院的埃里克.纽霍尔宣读了一篇题为《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的论文,该文断章取义地将拉尔夫.埃利森生前不让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付梓的原因归结为埃利森... 1996年美国文学年会上,美国西方学院的埃里克.纽霍尔宣读了一篇题为《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的论文,该文断章取义地将拉尔夫.埃利森生前不让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付梓的原因归结为埃利森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本文从“艺术美学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相同宿命与共同困惑”和“文学理想的破灭”三方面探讨了拉尔夫.埃利森第二部小说的沉寂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六月庆典》 黑人文学
原文传递
论拉尔夫·埃利森的黑人美学思想--从埃利森与欧文·豪的文学论战谈起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惠娟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与批评家欧文·豪之间的文学论战,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争论的实质就是关于黑人文学创作的艺术美学与意识形态孰轻孰重的问题。埃利森回应欧文·豪的两篇... 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与批评家欧文·豪之间的文学论战,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争论的实质就是关于黑人文学创作的艺术美学与意识形态孰轻孰重的问题。埃利森回应欧文·豪的两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同时凸显了他的美学思想对美国黑人文学的转向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欧文·豪 艺术美学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试论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惠娟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8,共6页
拉尔夫·埃利森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 ,善于摄取希腊原型神话和历史传奇的主题 ,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喜欢通过对“梦”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常常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拉尔夫·... 拉尔夫·埃利森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 ,善于摄取希腊原型神话和历史传奇的主题 ,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喜欢通过对“梦”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常常采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拉尔夫·埃利森对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反映了他作为一个黑人作家具有难能可贵的开放心态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表明 ,他前后期的文学创作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联系 ,他前期的短篇小说创作为他后来写出《无形人》和《六月庆典》这两部不朽之作做了必要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短篇小说 艺术手法 无形人 六月庆典
原文传递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T.S.艾略特和拉尔夫·埃利森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惠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共11页
T.S.艾略特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一员骁将,其创作主要表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欧洲的战争危机和现代人的道德瓦解。拉尔夫·埃利森是非裔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其创作旨在争取黑人的身份地位和种族平等,使黑人文学融入白人主流... T.S.艾略特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一员骁将,其创作主要表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欧洲的战争危机和现代人的道德瓦解。拉尔夫·埃利森是非裔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其创作旨在争取黑人的身份地位和种族平等,使黑人文学融入白人主流文学。同为现代主义作家,白人作家T.S.艾略特是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前辈,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他们耳濡目染的是不同的文学传统,但都关注"他者","埃塞俄比亚之风"是触发其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艺术灵感之一。他们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关注和思考人类命运和世界秩序,其现代主义创作动机就是要通过艺术打破既有的人类社会秩序,用音乐语言软化这个充满暴力的混乱世界。他们的文学创作高度艺术化,与历史现实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超越主流现代主义的独特文风。本文从"埃塞俄比亚之风"、文学艺术、文学传统与历史等方面探讨了艾略特和埃利森的现代主义文学观,旨在证明,他们的现代主义思想丰富了主流现代主义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真谛,值得学界重视和世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拉尔夫·埃利森 现代主义 埃塞俄比亚之风 人类秩序
原文传递
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化批评思想
14
作者 谭惠娟 李蓓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文学批评家以及文化批评家。他重新阐释尼格鲁人文化,特别是黑人音乐,分析黑人音乐家精湛的演奏技巧,揭示艺术的审美性与文化融合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构美国社会的黑白对立,构建自己的文化融... 拉尔夫·埃利森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文学批评家以及文化批评家。他重新阐释尼格鲁人文化,特别是黑人音乐,分析黑人音乐家精湛的演奏技巧,揭示艺术的审美性与文化融合之间的内在联系,解构美国社会的黑白对立,构建自己的文化融合思想;他通过对“小人物”的阐释,提出一种自下而上的多元文化观,雄辩地揭示了美国文化的实质。埃利森是当之无愧的早期美国文化研究的开拓者,也是最早将自己的文化融合思想贯穿于文学创作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对由民主和多元文化组成的美国文化作出贡献。埃利森被美国黑人文学界视为美国的文化权威,他的文化批评思想值得更多肯定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黑人音乐 文化批评 文化融合 多元文化观
原文传递
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埃里克·纽霍尔 甘文平 孟庆凯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3-161,共9页
1952年拉尔夫·埃利森的《隐身人》发表以来,美国文学评论家们以及广大读者一直在热切期盼着他的第二部小说问世,然而直到1994年埃利森去世,人们等待了42年之久的这部小说最终没有完成。埃利森未能再接再厉,重现昔日的辉煌,这引起... 1952年拉尔夫·埃利森的《隐身人》发表以来,美国文学评论家们以及广大读者一直在热切期盼着他的第二部小说问世,然而直到1994年埃利森去世,人们等待了42年之久的这部小说最终没有完成。埃利森未能再接再厉,重现昔日的辉煌,这引起了人们不少的猜疑与不解。虽历经数十载苦苦努力却终未能完成其第二部小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杰里·加福·瓦茨的近作《英雄主义与黑人知识分子:拉尔夫,政治和美国黑人知识分子》一书对此作了最为透彻、独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叙述者 思想模式 个人主义思想 创造力 种族主义 黑人 未完成 伊格尔顿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美国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与《看不见的人》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立礼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8-83,共6页
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是美国当代黑人作家。他曾与另一位美国著名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在纽约市的哈莱姆区相识。埃利森和赖特均以黑人为主题创作,但赖特的《土生子》(Native Son,1... 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是美国当代黑人作家。他曾与另一位美国著名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在纽约市的哈莱姆区相识。埃利森和赖特均以黑人为主题创作,但赖特的《土生子》(Native Son,1940)等作品用血和泪控诉和抗议白人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歧视;而埃利森在小说《看不见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拉尔夫·埃利森 美国作家 黑人作家 理查德·赖特 《土生子》 主题创作 白人社会 Native 纽约市
原文传递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埃利森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超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6-38,共3页
拉尔夫·埃利森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飞回家》和《宾戈游戏之王》也非常出色。在这两部短篇小说中,埃利森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运作,展现了主人公作为黑人寻找自我的过程... 拉尔夫·埃利森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他的短篇小说,尤其是《飞回家》和《宾戈游戏之王》也非常出色。在这两部短篇小说中,埃利森运用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梦的运作,展现了主人公作为黑人寻找自我的过程,揭示了白人对黑人的剥削和压制。这两部短篇小说为埃利森创作长篇小说做了充分准备,研究这两篇短篇小说对于研究埃利森的长篇小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宾戈游戏之王》
下载PDF
从美国黑人状况及埃利森经历探析《无形人》
18
作者 陈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84-85,共2页
埃利森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洞悉美国黑人的遭遇与苦难。他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无形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当时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埃利森自身经历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 埃利森作为一位美国黑人作家,洞悉美国黑人的遭遇与苦难。他从美国黑人的视角创作了长篇小说《无形人》,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美国黑人历史的缩影。通过对当时美国黑人现状以及埃利森自身经历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与主题。同时,从对这部小说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无形人 种族歧视 身份 地位
下载PDF
埃利森《六月庆典》主题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建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3,共5页
从洛克的宗教哲学观、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讨论《六月庆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现现代美国黑人确认自我、赢得自由解放、进而与现代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历程,揭示拉尔夫.埃利森捍卫黑人传统道德文化... 从洛克的宗教哲学观、萨特的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讨论《六月庆典》,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发现现代美国黑人确认自我、赢得自由解放、进而与现代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历程,揭示拉尔夫.埃利森捍卫黑人传统道德文化、争取黑人权利、探索黑人身份的积极价值观以及促进黑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和谐共处的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尔夫·埃利森 《六月庆典》 黑人身份 黑人宗教
下载PDF
生存的艺术——埃利森作品思想艺术浅析
20
作者 王绍平 《继续教育研究》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拉尔夫·埃利森(Ralph Waldo Ellison,1914—1994)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一九五二年,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发表,这部耗费作者七年心血的长篇小说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现代人... 拉尔夫·埃利森(Ralph Waldo Ellison,1914—1994)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一九五二年,其代表作《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发表,这部耗费作者七年心血的长篇小说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小说塑造了一个具有现代人思想意识的黑人形象,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堪称当代美国文学的一部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 拉尔夫·埃利森 《看不见的人》 思想艺术 美国黑人文学 不可见性 黑人形象 当代美国 作品 黑人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