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无形人》到《六月庆典》——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学创作 |
谭惠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2
|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仪式中黑白二元对立的解构——兼论拉尔夫·埃利森文学话语中的祖先在场 |
谭惠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3
|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黑人人性的剖析 |
谭惠娟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6
|
|
4
|
拉尔夫·埃利森的生存哲理 |
谭惠娟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8 |
3
|
|
5
|
拉尔夫·埃利森与马克·吐温的文学修辞 |
谭惠娟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7 |
1
|
|
6
|
爵士乐的和谐之音——论爵士乐对拉尔夫·埃利森创作的影响 |
陈超
|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7
|
在绝望中追寻——评拉尔夫·埃利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 |
孙淑丽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07 |
0 |
|
8
|
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度研究范式——谭惠娟新著《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评析 |
李伟荣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9 |
0 |
|
9
|
灼灼其华月之皎皎——评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
吴玉鹏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19 |
0 |
|
10
|
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说《六月庆典》为何难产? |
谭惠娟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1
|
论拉尔夫·埃利森的黑人美学思想--从埃利森与欧文·豪的文学论战谈起 |
谭惠娟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试论拉尔夫·埃利森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手法 |
谭惠娟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3
|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T.S.艾略特和拉尔夫·埃利森 |
谭惠娟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4
|
论拉尔夫·埃利森的文化批评思想 |
谭惠娟
李蓓蕾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思想模式与创造力——论拉尔夫·埃利森为何未完成他的第二部小说 |
埃里克·纽霍尔
甘文平
孟庆凯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6
|
美国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与《看不见的人》 |
王立礼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6
|
|
17
|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埃利森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 |
陈超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8
|
从美国黑人状况及埃利森经历探析《无形人》 |
陈超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9
|
埃利森《六月庆典》主题探讨 |
雷建国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生存的艺术——埃利森作品思想艺术浅析 |
王绍平
|
《继续教育研究》
|
199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