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78
1
作者 李忠权 刘记 +7 位作者 李应 杭文艳 洪海涛 应丹琳 陈骁 刘冉 段新国 彭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过程。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沿蓬莱—安岳—荣昌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具有东陡西缓的特征。研究横跨拉张侵蚀槽中部的威远—龙女寺地震剖面发现,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是震旦纪期间基底断裂多幕堑垒式活动导致灯影组地层差异抬升、差异侵蚀和差异溶蚀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通过剖面剥蚀恢复,定量测算了拉张侵蚀槽侵蚀、溶蚀量,最大可达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威远—安岳 拉张侵蚀槽 形成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