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滑-拉张断裂活动性量化表征及控藏作用——以东营凹陷南坡金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云银 张伟忠 +3 位作者 毛振强 陈丙申 于正军 于景强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4,共5页
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的发现对于推动东营凹陷南坡孔店组的勘探具有较大意义。文中基于金家地区地震资料,开展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提出了走滑-拉张断裂活动性的评价方法,明确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的发现对于推动东营凹陷南坡孔店组的勘探具有较大意义。文中基于金家地区地震资料,开展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构造特征研究,提出了走滑-拉张断裂活动性的评价方法,明确了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为中生代早期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北东向右旋走滑-拉张断裂带,早期为单条陡直的走滑断层,走滑位移量较大;后期走滑强度减弱,平面上演化为雁列组合样式,剖面上为负花状构造;金家走滑-拉张断裂带为北东向的油气输导通道,同时控制了一系列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含油高度自北向南、自断裂带向两侧逐渐降低,形成了释压区输导、增压区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拉张断裂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2
2
作者 徐长贵 任健 +3 位作者 吴智平 李伟 张婧 张晓庆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是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研究区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特征。断裂体系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古新世-渐新世的断裂体系主要由NNE向的拉张正断层组成;渐新世时期...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是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详细刻画了研究区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特征。断裂体系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古新世-渐新世的断裂体系主要由NNE向的拉张正断层组成;渐新世时期的断裂体系则表现出走滑断裂的性质,主干断裂附近出现走滑效应产生的增压区和释压区,同时发育似花状构造和多级"y"字型构造,次级断裂多表现为雁列状的NEE向断裂;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仍以雁列状断裂为主,发育共轭状剪切破裂以及"背形负花"状构造。断裂体系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与伸展构造系统的叠加改造过程,结合研究区构造动力学背景,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的弱走滑强拉张期、渐新世的弱拉张强走滑期以及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体系 拉张断裂 走滑断裂 构造演化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琼北东寨港桥头村大桥沉没于海时间考与1605年琼州大震后东寨港缓慢下沉速率及机理
3
作者 徐起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5-752,共28页
琼北东寨港桥头村大桥和大桥前面条石路面废墟,现今位于退潮后水面下并被淤泥覆盖,仅小部分出露。据家谱、墓碑考证和实地调查,该大桥在1605年琼州大震后45年、即公元1650年尚在使用,是琼州大震后,又经近百年才沉没于海的。1650年后至今... 琼北东寨港桥头村大桥和大桥前面条石路面废墟,现今位于退潮后水面下并被淤泥覆盖,仅小部分出露。据家谱、墓碑考证和实地调查,该大桥在1605年琼州大震后45年、即公元1650年尚在使用,是琼州大震后,又经近百年才沉没于海的。1650年后至今(截至调查年1984年),东寨港桥头村地区地面以不低于1.5 cm/a的速率下沉;近30~40年来东寨港中段和北段以不低于1 cm/a速率缓慢下沉,南端下沉速率小些。琼州大地震后的早期,东寨港的下沉速率可能更大些。本研究粗略估算了这次地震同震下沉幅度东寨港中部和北部可能达2~3 m。南部下沉幅度小些。对震后缓慢下沉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琼州大震是在新生代以来至震前各地质时期,琼北地幔柱隆起、地壳隆起拉张破裂、火山多次活动或喷发、地壳减薄表部下沉、壳下持续性强烈活动的背景下发生的。震前琼北特别是琼北东部地壳经历了数千年的隆起,积聚巨大能量形成壳下热点。震前因地下水向拉张断裂的贯入,降低断裂面摩擦力,震前陆地开始下沉,并终于全面突破断裂面摩擦阻力发生陆陷成海大地震。震时释放部分能量,震后剩余能量对断裂持续拉张,东寨港持续地堑型沉陷。地震时及震后相当长时间内海水对断裂快速和持续贯入降低了断裂面上的摩擦力,使震后断裂呈相对稳定滑动,这些可能是震后东寨港数百年来大速率缓慢下沉的主要原因。连接琼州大地震,晚更新世及可能迟至全新世早期以来,东寨港经历过由陆变海、由海变陆、又由陆变海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北 地震事件 震后下沉速率 断裂 海水沿断裂贯入 稳定滑动
下载PDF
东海瓯江凹陷早第三纪裂谷期盆地充填机制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琳琳 《上海地质》 1998年第4期38-47,共10页
早第三纪东海巨江凹陷曾是一个弧后拉张形成的裂谷盆地,拉张断裂在构造上控制了盆地地堑、半地堑地貌,从裂谷早期、中期到晚期,地层垂向演化表现出砂-泥-砂三重序列的充填型式,根据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SM—1、WZ6—1—1井为例证,从相对... 早第三纪东海巨江凹陷曾是一个弧后拉张形成的裂谷盆地,拉张断裂在构造上控制了盆地地堑、半地堑地貌,从裂谷早期、中期到晚期,地层垂向演化表现出砂-泥-砂三重序列的充填型式,根据位于不同构造单元的SM—1、WZ6—1—1井为例证,从相对海平面、可容空间、物源供给诸方面探讨了地层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瓯江凹陷 充填机制 早第三纪 裂谷盆地 拉张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