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筑、叙事与人物:哥特小说中的空间意象--以安·拉德克利夫的作品为中心 |
孙芃如
|
《海外英语》
|
2023 |
0 |
|
2
|
从《尤道弗的秘密》看安·拉德克利夫的政治主张 |
刘戈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3
|
简评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结构观——兼论结构和能动性关系 |
哈正利
马威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9 |
0 |
|
4
|
认识拉德克利夫—布朗——以《社会人类学方法》为例 |
方明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1 |
0 |
|
5
|
师与徒:人类学的两种宗教研究——从拉德克利夫-布朗和普里查德的宗教研究说起 |
李金花
|
《宗教人类学》
|
2015 |
0 |
|
6
|
浪漫主义视野下的安·拉德克利夫小说探究 |
李晓晔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7
|
拉德克利夫-布朗在中国:1935-1936 |
刘雪婷
|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8
|
功能、文化整体观与田野作业——读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人类学方法》 |
吉国秀
|
《民俗研究》
|
2003 |
5
|
|
9
|
菲茨杰拉德的来信:写作的秘密 |
Maria Popova
|
《英语学习》
|
2016 |
0 |
|
10
|
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创立及其作用 |
范宇
庞倩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1
|
结构主义视阈下的仪式解读——读《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
张建军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09 |
10
|
|
12
|
顺从、压制与反叛、自我意识觉醒——解读《奥多芙的神秘》中的女性意识 |
尹晓宁
赵江涌
李斌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迈向全球化的中国人类学 |
何明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奥多芙的神秘》中的中产阶级道德趣味区隔 |
王建香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0 |
0 |
|
15
|
为何孤寂,谁的深渊? |
倪志娟
|
《社会学家茶座》
|
2013 |
0 |
|
16
|
文化的表述 |
臧敏娜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7
|
襄阳民俗“穿天节”的社会文化功能 |
胡珊珊
|
《学习月刊》
|
2014 |
0 |
|
18
|
英国科学家认为:玩泥巴找昆虫有益孩子健康 |
欣桦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5 |
0 |
|
19
|
英国科学家认为:玩泥巴找昆虫有益孩子健康 |
夏天(选摘)
|
《国外职业教育》
|
2005 |
0 |
|
20
|
英国创意“气味照相机”可保留气味以供回昧 |
|
《发展》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