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与辩证法
1
作者 桂起权 周昭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 首先用微观分析眼光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一哲理小说中包含着辩证哲理的典型妙语与段落进行案例分析;然后又用宏观分析眼光,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拉摩的侄儿》一书所作的评论进行辩证的再分析。全文以矛盾辩证法为元语言展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精神现象学》 矛盾辩证法
下载PDF
从《拉摩的侄儿》看狄德罗对启蒙伦理的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殷明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2-95,共4页
在《拉摩的侄儿》这部小说中,狄德罗通过对拉摩的侄儿这一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他对启蒙伦理的反思。狄德罗虽然反对“拉摩的侄儿”的处世原则,但又无法有力地反驳他,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局限以及狄德罗能够意识这种局限但又无法克服的内心矛盾。
关键词 狄德罗 拉摩的侄儿 启蒙 理性 信仰 伦理
下载PDF
理性与道德之间——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的教育意义解读
3
作者 陈华仔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9,共4页
启蒙运动的实质在于科学理性对传统道德信仰的颠覆,即:启蒙思想家大都乐观地认为,通过教育,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每一个人,人们就能轻易地建立起新的道德生活。《拉摩的侄儿》所反映的问题正是法国启蒙运动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以狄德罗... 启蒙运动的实质在于科学理性对传统道德信仰的颠覆,即:启蒙思想家大都乐观地认为,通过教育,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每一个人,人们就能轻易地建立起新的道德生活。《拉摩的侄儿》所反映的问题正是法国启蒙运动中遇到的最大困境,是以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面向社会现实、面向人类道德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小拉摩与"我"的对话和矛盾,其实是理性与道德在作者本人灵魂深处的两难斗争与艰苦抉择,小拉摩的形象也成为那一代大部分启蒙哲学家的矛盾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理性 道德 启蒙
下载PDF
《拉摩的侄儿》中两种伦理观的对立
4
作者 殷明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17,32,共4页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 《拉摩的侄儿》揭示了两种伦理观念的对立:"我"坚持传统的伦理观念,尊崇美德";拉摩的侄儿"代表的则是利己的功利主义。狄德罗在情感上支持前者,可他也清楚那样的美德在现实中已几近破产,很多人已经转而信奉"拉摩的侄儿"所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伦理观。对此,他虽焦虑却又无力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伦理 理性 信仰
下载PDF
美德与罪恶的挑战——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浅析
5
作者 殷明明 张晓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3-44,共2页
在18世纪,资产阶级个体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拉摩的侄儿”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深知社会的罪恶却又主动投入其中,带着鲜明的价值相对主义和犬儒主义,是一个自觉的资产阶级个体。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 资产阶级个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对话在表里之间——《拉摩的侄儿》与《地下室手记》之比较
6
作者 钟春燕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拉摩的侄儿》与《地下室手记》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有很大差异,如果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观照,可知其原因在于:二者处在独白和复调两种不同的艺术语境;不同的语境中对话巨大差异的结果。
关键词 拉摩的侄儿》《地下室手记》独白 复调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