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拉断破坏的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晓辉 孙文君 +2 位作者 苗正伟 代智光 龚小琴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通过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拉断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了增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提出的加筋... 通过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应用准粘聚力理论和库仑理论,提出了拉断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发现: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了增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提出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都随拉筋垂直间距增加而增加,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随拉筋抗拉强度增加而减小,与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试验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模型 侧向土压力 加筋土挡墙 竖向间距 拉断破坏
下载PDF
基于拉断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倒塌失效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楷文 罗嗣海 +1 位作者 周旭光 查支祥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70,共11页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的具体破坏形式,本文基于拉断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提出了水平与竖向载荷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五种倒塌失效模式,通过高宽比、轴压比等结构参数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推导、界定了其中三种典型失...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塑性铰区的具体破坏形式,本文基于拉断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提出了水平与竖向载荷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五种倒塌失效模式,通过高宽比、轴压比等结构参数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推导、界定了其中三种典型失效模式的发生条件、分布情况,并得知失效模式b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最常见的倒塌失效模式,最后通过文献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成果,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侧移计算以及抗倒塌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倒塌失效模式 判别条件
下载PDF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岩体破坏机理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言志信 史盛 +2 位作者 党冰 刘灿 徐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7,共5页
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和波动理论对地震作用下岩体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埋深在一定范围内,水平地震作用下岩体的内聚力c和正应力σn与振动速度和埋深呈线性关系。当埋深一定时,振动速度越大c值越小;在振动速度增大的过程中... 基于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和波动理论对地震作用下岩体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埋深在一定范围内,水平地震作用下岩体的内聚力c和正应力σn与振动速度和埋深呈线性关系。当埋深一定时,振动速度越大c值越小;在振动速度增大的过程中岩体的应力状态由压应力逐渐转变为拉应力,且拉应力随振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振动速度一定时,岩体埋深越大c值越小;埋深越浅,拉应力越大,当埋深达到一定值时岩体就只在其弹性极限内振动而不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地震作用 内聚力 拉断破坏
下载PDF
封面图片说明
4
作者 余文轩(图/文) 范美妤(图/文) +1 位作者 金浏(图/文) 杜修力(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5,共1页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低温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是本试验研究的低温劈拉加载方式以及不同温度下玄武岩纤维破坏机理分析图。可以发现,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微裂纹扩展路径上主要存在三种典型工作模式:1)玄武...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低温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尺寸效应试验”,是本试验研究的低温劈拉加载方式以及不同温度下玄武岩纤维破坏机理分析图。可以发现,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微裂纹扩展路径上主要存在三种典型工作模式:1)玄武岩纤维与水泥基体产生剥落滑移(纤维拔出破坏)。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抑制开裂和横向膨胀;2)玄武岩纤维脆性拉断(纤维断裂破坏)。纤维表面摩擦系数大,裂纹开口速度快,纤维容易被拉断,充分发挥抗拉特性;3)玄武岩纤维剥落滑移过程中发生断裂。从微观破坏细节可以看出,常温下玄武岩纤维的破坏模式以拔出破坏为主;而低温下则以脆性拉断破坏为主。低温下纤维主要破坏模式的改变使得劈拉强度的纤维增强效应随温度下降而增强。混凝土劈拉强度尺寸效应随温度下降而增强,而玄武岩纤维的加入可以有效削弱劈拉强度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玄武岩纤维 扩展路径 拉断破坏 三维网络结构 尺寸效应 纤维增强 水泥基体
下载PDF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顺倾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破坏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8-453,共6页
基于断裂理论和波动理论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对岩质边坡顺倾结构面的破坏建立了数学模型,在不考虑结构面填充物的影响下分析了结构面的长度、埋深及倾角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对边坡破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面埋深与长度h/L相差... 基于断裂理论和波动理论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下对岩质边坡顺倾结构面的破坏建立了数学模型,在不考虑结构面填充物的影响下分析了结构面的长度、埋深及倾角在水平地震动力作用下对边坡破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面埋深与长度h/L相差不大时,对于一定的水平地震加速度a,结构面埋深和长度越大,边坡在地震作用下越容易破坏;当结构面埋深和长度一定时,边坡破坏随着水平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强。另外,结构面的倾角在增大过程中,岩体所受的拉应力逐渐增大,剪应力则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当结构面的埋深与长度一定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地震作用下边坡是从剪切破坏逐渐向拉张破坏过渡。该模型对地震作用时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结构面 地震 拉断破坏 剪切破坏
下载PDF
基于准粘聚力理论的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亦涛 薛晓辉 +2 位作者 梁小勇 苗正伟 崔伟敏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0-32,42,共4页
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对不同破坏形式下的加筋土强度理论进行探讨,应用准粘聚力理论,提出两种不同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增量;粘着破坏下的加筋土内摩擦角具有增量;所提出... 考虑拉筋存在的影响,对不同破坏形式下的加筋土强度理论进行探讨,应用准粘聚力理论,提出两种不同破坏形式的加筋土挡墙墙背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拉断破坏下的加筋土粘聚力具有增量;粘着破坏下的加筋土内摩擦角具有增量;所提出的加筋土挡墙墙背侧向土压力比经典土压力和变系数法都小;不管是拉断破坏,还是粘着破坏,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都随拉筋垂直间距增加而增加;拉断破坏下,加筋土挡墙侧向土压力随拉筋抗拉强度增加而减小;与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试验数据基本一致,粘着破坏法比实测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粘聚力理论 侧向土压力 加筋土挡墙 竖向间距 拉断破坏 粘着破坏
下载PDF
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广零 卢晋福 王国玉 《山西建筑》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通过建立拉断破坏模型、剪切破坏模型和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经过理论推导得出型钢混凝土的临界保护层厚度,并将所得结果与试验值、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从而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 拉断破坏 剪切破坏 塑性极限分析
下载PDF
基于间接加筋作用的加筋土强度降低原因分析
8
作者 雷胜友 惠会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2-19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筋土强度降低的原因,从间接加筋角度出发,通过考虑加筋的负面作用,得到了加筋作用影响范围内土体强度参数的劣化机理,由此推导出了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情形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并对这两种强度表达式作了讨论分析。研... 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筋土强度降低的原因,从间接加筋角度出发,通过考虑加筋的负面作用,得到了加筋作用影响范围内土体强度参数的劣化机理,由此推导出了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情形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并对这两种强度表达式作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加筋作用不足以弥补黏聚力与摩阻力的减少时,加筋土的强度会低于不加筋土的强度。②加筋土强度的降低程度与土-筋界面的渗透性、加筋材料在土中形成的夹层、加筋间距等有关。③在加筋土工程的设计中,应优化筋土比例,合理化加筋间距,改善土筋界面的透水性,使间接加筋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筋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强度 间接加筋作用 黏聚力 土-筋界面参数 拉断破坏 黏着破坏
下载PDF
考虑间接作用影响的加筋土强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雷胜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119,共6页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加筋土三轴试样,认为试样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通过改变间接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大小,并通过内力分析,认为试样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从而得到极限平衡条件下加筋土的大主应力表达式,再针对增大的黏聚力满布加筋作用范围、填料为砂土、加筋层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及不考虑间接作用等情况做了详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间接加筋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增大时,加筋土强度会有很大提高,当间接加筋作用满布加筋层的作用范围,则间接加筋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当筋材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时,加筋效果最佳;当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加筋砂土也会表现出很高的似黏聚力;当不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则强度表达式就变成通常情况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间接加筋作用 黏聚力 破坏 黏着型破坏 加筋角度 土-筋界面参数
下载PDF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建阳 马辉 +1 位作者 陈宗平 崔卫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2-206,共5页
结合型钢再生混凝土受压柱的破坏特征以及再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根据板的弹塑性稳定理论,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受压区再生混凝土保护层不发生失稳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同时从再生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角度,依据力扩散原理和拉... 结合型钢再生混凝土受压柱的破坏特征以及再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根据板的弹塑性稳定理论,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受压区再生混凝土保护层不发生失稳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同时从再生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角度,依据力扩散原理和拉断破坏模型,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临界开裂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主要与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高、型钢翼缘宽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 弹塑性稳定理论 力扩散原理 拉断破坏模型
原文传递
型钢混凝土临界保护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广零 卢晋福 王国玉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4,共3页
通过建立拉断破坏模型、剪切破坏模型和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经过理论推导得出型钢混凝土的临界保护层厚度,并将所得结果与试验值、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本文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 拉断破坏 剪切破坏 塑性极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