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方 《海峡药学》 2013年第6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9例,治疗给予单... 目的探究并分析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预防治疗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9例,治疗给予单药拉米夫定,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49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即为实验组。结果患者在服药48周后A、B组患者中均出现HBV耐药情况,而B组患者出现耐药情况少于A组。B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提高,并且ALT的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化率也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 免疫抑制剂 乙肝病毒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磊 赵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84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84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以及IFN-γ、IL-2、IL-6、IL-10类细胞因子和HBV-DNA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均发生变化,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FN-γ、IL-2水平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IL-6、IL-10水平和HBV-DNA降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高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抗病毒效应,降低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有效减少肝纤维化发生的可能,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功能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
3
作者 张全乐 赵丹 +3 位作者 李杰 刘三香 刘刚 李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拉米夫定治疗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50... 目的探讨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拉米夫定治疗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50例,被随机分为TDF治疗组25例和ETV治疗组25例,前者常规剂量应用,后者加倍应用。两组均治疗48周,监测疗效。应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在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累积转阴率分别为32%、60%、72%、80%和9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4%、24%、32%、40%和44%,均P<0.05);TDF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56%、68%、80%、84%和96%,与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16%、32%、52%、56%和72%,均P<0.05);在治疗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85.4±13.9μmol/L对76.2±17.5μmol/L,P=0.0001),而ETV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显著变化(76.6±12.9μmol/L对77.3±11.2μmol/L,P=0.7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TDF治疗和血清HBV DNA载量为影响血清HBV DNA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DF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卡韦 拉米夫定 耐药 挽救治疗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睿 郝迎迎 +1 位作者 张俊 吴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1,15,共4页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Web of Scienc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恩替卡韦(ETV)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Web of Science、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2年3月6日。纳入LAM联合ADV与ETV单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疗效比较。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 Man 5.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显示,在ALT复常率方面,12、24周时ETV单药组略高于联合组[OR=0.52,95%CI(0.28,0.97),Z=2.04,P=0.04]、[OR=0.45,95%CI(0.22,0.95),Z=2.11,P=0.04],但36、48周后两组无明显差异[OR=0.96,95%CI(0.24,3.94),Z=0.05,P=0.96]、[OR=0.66,95%CI(0.28,1.59),Z=0.93,P=0.35]。HBV DNA阴转率方面12、24、36、48周、18、24、30个月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22、P=0.30、P=0.86、P=0.31、P=0.93、P=0.84、P=0.83)。48周的HBeAg阴转率两组无差异[OR=0.93,95%CI(0.29,2.95),Z=0.13,P=0.90]。结论 LAM联合ADV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其抗病毒疗效与ETV相似,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然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子龙 康海燕 +8 位作者 张志 耿惠杰 陈勇良 王建彬 刘振中 王艳 许文进 李健 王晓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3期3716-3718,共3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拉米夫定10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拉米夫定10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及96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HBV DNA水平和HBe Ag阳性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24,48及96周时血清ALT、AST、HBV DNA水平、HBe Ag阳性率及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96周时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短期内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明显疗效,但长期用药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替卡韦 乙肝 肝硬化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比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蔡敏 周慧 +1 位作者 刘娜 赵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814-3817,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比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 目的:系统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比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LAM联合ADV(联合组)对比ETV(对照组)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9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SMD=0.079,95%CI(-0.086,0.244),P=0.348]、总胆红素(TBIL)[SMD=0.056,95%CI(-0.118,0.230),P=0.529]、白蛋白(ALB)[SMD=-0.020,95%CI(-0.494,0.454),P=0.935]、HBV-DNA阴转率[RR=1.012,95%CI(0.950,1.079),P=0.710]、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转换率[RR=1.181,95%CI(0.969,1.439),P=0.099]、HBe Ag阴转率[RR=1.011,95%CI(0.860,1.189),P=0.893]、随访96周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SMD=-0.063,95%CI(-0.299,0.173),P=0.601]、病毒学突破率[RR=1.562,95%CI(0.471,5.178),P=0.466]、死亡率[RR=1.198,95%CI(0.624,2.300),P=0.587]、不良反应发生率[RR=1.552,95%CI(0.618,3.900),P=0.3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随访48周肝功能CT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2,95%CI(0.031,0.672),P=0.031]。结论:LAM联合ADV与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ETV在短期内(48周)更容易抑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 肝硬化Meta分析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建明 李兵 +4 位作者 游红勇 宿冬远 张玲 李富宇 周荣幸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3期1788-1791,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与ETV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拉米夫定(LMD)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对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拉米夫定耐药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与ETV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拉米夫定(LMD)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对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拉米夫定耐药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ETV联合ADV组51例,ETV联合 TDF组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清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QR)、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数、乙肝病毒(HBV)的DNA水平、HBV的ADV耐药突变数、rtA181V/T变异、rtA181V/T+ rtN236T变异、HBV的ETV耐药突变数、rtS202G变异、rtT184I/L/S变异、rtM250V/L变异及 HBV的LAM、ADV及ETV耐药突变数、3~12个月患者 HBV的DNA减少量及病毒学反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TV联合 TDF组患者9个月 HBV 的DNA减少量(3.14±1.58)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31±1.84)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3.28±1.62)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85±1.73)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反应正常数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患者HBV的ADV耐药突变及rtA181V/T变异均低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ETV联合TDF患者HBV的ETV耐药突变及rtS202G变异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男性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6个月及9个月病毒学反应高于女性(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V的 DNA 水平(OR=0.26,95% CI:0.03~0.64,P=0.015)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ETV 联合 TDF治疗(OR=98.54,95% CI:75.77~323.55,P=0.001)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方面, TDF较ADV具有更强的抑制病毒活性。在对LAM和ADV应答下降的HBV感染者,TDF可能是高度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 替卡韦 替诺福韦 拉米夫定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严海明 陈建华 +2 位作者 叶一农 龙辉 王向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LAM(100 mg/d)和ADV(10 mg/d),1次/d,疗程为48周;单药组服用ETV(0.5 mg/d),1次/d,疗程48周。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在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05),但治疗36周时单药组ALT复常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5)。治疗12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1.976,P>0.05),治疗24和36周,单药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9.164,P<0.05)。两组间的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耐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治疗48周时,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均具有较好的疗效;ETV单药治疗容易较早出现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两组药物安全性好、耐药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鲍军 梁军才 +1 位作者 龚力 陈晓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昆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昆山市人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HBV DNA、ALT、AST、TBil、Alb、HBV血清学标志物含量变化以及治疗48周时非rtM204I位点变异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挽救治疗后4、12周ALT、AST下降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24、5.271、4.476、5.125,P值均<0.01),挽救治疗24、48周后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40、2.307、2.886、2.908,P值均<0.05)。治疗4、12、24、48周后,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3.9%、86.8%、95.7%、100%,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79、5.75、10.29、5.89,P值均<0.05)。HBeAg阳性患者阴转率在治疗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8周后未出现新的非rtM204I位点变异,而对照组非rtM204I位点变异情况为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用于既往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的挽救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联和治疗 耐药
下载PDF
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文莉 贺新祥 胡勤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单药与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64例与联合组65例。单药组以ETV 0.5 mg/d,治疗96周;联合组以ADV 10 mg/d联合LAM 100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单药与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64例与联合组65例。单药组以ETV 0.5 mg/d,治疗96周;联合组以ADV 10 mg/d联合LAM 100 mg/d治疗9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300拷贝/m L的比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治疗各时间点2组组间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上述指标治疗48周、96周与1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治疗96周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药组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治疗96周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HBV DNA基线水平≥107拷贝/m L患者治疗96周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药组(P<0.05)。联合组耐药率为0,单药组为1.6%(1/64),未检测到ETV相关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均具有早期快速强效持久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延长疗程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但联合治疗并不能降低耐药发生率,延长疗程2组耐药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卡韦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单用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三种方法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攀 韩玉坤 +2 位作者 齐冬颖 王希 柳伟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单用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三种方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阿德福韦酯单用(剂量10mg/d)、恩替卡韦单...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单用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三种方法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阿德福韦酯单用(剂量10mg/d)、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mg/d)及拉米夫定(剂量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x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为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阴转率)。结果阿德福韦酯单用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48周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P=0.02),相对危险度的95%置信区间为0.51~0.9;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48周疗效羞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思替卡韦单用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忠者的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但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耐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亦明 梁军才 +2 位作者 陈晓笑 龚力 鲍军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耐拉米夫定(LAM)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LAM耐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ETV联合ADV挽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LAM联合ADV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48周谷...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耐拉米夫定(LAM)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LAM耐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ETV联合ADV挽救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LAM联合ADV挽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48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含量变化以及治疗48周时非rtM204I位点变异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挽救治疗后12周ALT和AST分别降至(36.5±13.23)U/L和(50.2±11.66)U/L,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ALT[(60.3±12.28)U/L,P<0.01]及AST[(69.7±13.56)U/L,P<0.01]含量;治疗后48周治疗组ALT和AST降至(27.9±10.58)U/L和(26.7±10.95)U/L,低于同期对照组ALT[(50.4±11.53)U/L,P<0.01]及AST[(44.9±15.33),P<0.05]含量。治疗12周及48周,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5%及91.7%,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转阴率(53.3%和73.3%,P均<0.05)。治疗组48周后出现1例新的非rtM204I位点变异,而对照组非rtM204I位点变异情况为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24)。结论 ETV联合ADV用于既往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挽救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联合治疗 耐药
下载PDF
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换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龚菁 郭风彩 +2 位作者 李大春 卫峥 濮翔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7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CHB患者52例分为两组,31例接受ADV(10mg/d)联合LAM(100mg/d)治疗(ADV联合组),21例给予ETV...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CHB患者52例分为两组,31例接受ADV(10mg/d)联合LAM(100mg/d)治疗(ADV联合组),21例给予ETV(1mg/d)治疗(ETV组),治疗至72周,观察24、48、72周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载量、血清学标志及病毒学突破情况。结果①ADV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周时的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61.3%和57.1%,治疗48周时分别为74.2%和66.7%,治疗72周时分别为80.6%和76.2%。两组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72周时两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71.0%和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48周时,ADV联合组和ETV组的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的平均水平相似(分别为-2.0、-2.1,-2.4、-2.3log10copies/mL),治疗72周时,ADV联合组的HBV DNA下降更加明显(-4.4、-2.4log10copies/mL,P<0.05)。治疗72周时两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③治疗72周时两组有5例HBeAg阴转,其中2例HBeAg血清转换,3例HBeAb阴性。两组的血清学转换率均较低。结论在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中,ADV联合组和ETV组治疗72周,两组生化学应答及24、48周的抗病毒效果相似,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72周,ADV联合组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ETV组,且ADV联合组治疗的患者病毒学突破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耐药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联合治疗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8周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占洲 谭斌 +3 位作者 周华坚 杨小云 温帆渊 李韶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03X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差异,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治疗组2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48周时...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差异,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治疗方案。方法 2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治疗组29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进行基线情况及抗病毒48周时疗效的分析。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Child-Pugh评分、基线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病毒转阴率、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但两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及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DNA水平下降、Child-Pugh分级明显改善。但治疗48周两组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肝炎乙型肝硬化
下载PDF
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建荣 褚卫明 周文光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3446-3447,共2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和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每组23例。于治疗24、48周观察,2组患者HBV DNA水平...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入组4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和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每组23例。于治疗24、48周观察,2组患者HBV DNA水平、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比例、ALT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48周时,A、B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比例、ALT复常率与治疗前相比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耐药变异。结论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卡韦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恩替卡韦初治无应答慢性乙型肝炎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攀 韩玉坤 +2 位作者 管群 吴永杰 齐冬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恩替卡韦初治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的治疗策略,并对其病毒学(HBVDNA)和血清学(ALT)指标进行连续追踪和记录。结果经过1年时间... 目的 探讨对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例恩替卡韦初治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的治疗策略,并对其病毒学(HBVDNA)和血清学(ALT)指标进行连续追踪和记录。结果经过1年时间的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该患者的血清HBVDNA载量由换用该治疗策略时的2.(12×10^8IU/mL下降至1.19×10^3IU/mL,血清ALT也恢复至正常水平(≤40U/L)。结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对该例恩替卡韦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但能否推而广之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抗病毒治疗 替卡韦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优化治疗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昌静 李向永 +1 位作者 尤旭 崇雨田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包括发生疗效欠佳及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包括发生疗效欠佳及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对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对照组继续予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天)治疗;优化组在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的同时,联合使用恩替卡韦(0.5 mg/d)优化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分别进行生物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生物化学应答率(BR)、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R)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优化组患者治疗48周后BR、CVR、VBR分别为75.0%(12/16)、81.8% (27/33)、3.0%(1/33),对照组分别为26.3% (5/19)、32.4% (12/37)和21.6% (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9%(1/17)和13.3% (2/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停药.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失败 替卡韦 优化联合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单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倪慧慧 金凤 王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9期4411-4412,共2页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PT...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PTA及TBIL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逐渐上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效果与恩替卡韦单药相当,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燕华 韩华东 张晓慧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271-1272,共2页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TBi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耐药 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黄强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980-982,共3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抗病毒治疗,单药组40例接受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初始抗病毒治疗,单药组40例接受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分级(CTP)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时,联合组HBV-DNA转阴率低于单药组(P<0.05),但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的HBeAg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肝功能CT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内各个时间点ALB、TBil、ALT、PT水平及CTP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B水平呈上升趋势,而TBil、ALT水平呈下降趋势,PT明显缩短,CTP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国产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均能明显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国产恩替卡韦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卡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