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VAS疼痛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海洋 黄法森 +3 位作者 冯敏山 赵国东 王林 张清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戳揉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戳揉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肘部疼痛VAS评分和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试验)疼痛VAS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整体改善率接近于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程度,拔戳揉捻手法缓解疼痛作用优于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拔戳揉捻手法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方面安全、有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戳揉捻 肱骨外上髁炎 疼痛VAS评分
下载PDF
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生物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殷京 李俊杰 +6 位作者 赵宝力 刘广伟 侯晓宙 李凯明 杨满红 王平 张清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 目的:量化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生物力学参数,探讨患者个体特征对手法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50(34.37±8.41)岁,病程1~11(6.05±2.71)个月,采用生物力学传感器测量同一手法术者对患者患侧肘关节实施拔戳揉捻手法的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生物力学参数并研究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同时采集患者个体特征学参数,分析不同患者个体特征对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拔戳揉捻手法各阶段生物力学参数量化结果,旋后揉捻力(31.17±2.99)N,屈曲拔按力(44.99±2.38)N,旋前揉捻力(31.03±2.75)N,拔直戳按力(48.75±2.09)N,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旋后揉捻力与旋前揉捻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屈曲拔按力与拔直戳按力参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患者个体特征参数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体重与旋后揉捻力间呈显著相关,患者肘部压痛值与屈曲拔按力存在显著相关,患者病程与拔直戳按力呈显著相关。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在体操作力大小具有一定的标准,手法各阶段术者操作的作用力趋势具有系统性,患者的体重、患肘压痛情况与病程是影响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戳揉捻手法 肱骨外上髁炎 生物力学现象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殷京 白罡 +5 位作者 刘立永 池春丽 张海云 于长岁 谷金玉 张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5,41,共6页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用拔戳揉捻手法联合肘关节锻炼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外用联合护肘...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用拔戳揉捻手法联合肘关节锻炼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外用联合护肘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引发患肘压痛值、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HS)量表及HHS2自评分量表结局指标差异,治疗结束1个月与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1个月和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8.1%,对照组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71.9%和53.1%,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引发患肘压痛值及HHS量表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能减少症状中远期复发,缓解患者肘部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可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戳揉捻手法 功能锻炼 肱骨外上髁炎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拔戳揉捻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殷京 刘广伟 +4 位作者 王德龙 李俊杰 赵宝力 王海洋 张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13,17,共5页
目的:研究拔戳揉捻手法治疗左右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的相似度与差异性,量化该手法参数。方法:由一名有丰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30名健康志愿者的左右侧肘关节分别进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通过在志愿者身上放置Marker光反... 目的:研究拔戳揉捻手法治疗左右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的相似度与差异性,量化该手法参数。方法:由一名有丰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30名健康志愿者的左右侧肘关节分别进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通过在志愿者身上放置Marker光反射球进行标记,使用动态捕捉系统测量拔戳揉捻手法操作中志愿者的运动学参数,将测量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结果:受试者左肘与右肘在进行拔戳揉捻手法操作时,受试者肘关节活动角度旋后角、屈曲角、旋前角、拔直角等运动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参数量化结果:旋后角为50.56°±0.73°,屈曲角为79.57°±0.45°,旋前角为50.15°±0.12°,拔直角为89.84°±0.69°,单次手法操作时长为(12.78±0.45)s。结论:拔戳揉捻手法治疗不同侧肘关节肱骨外上髁炎时操作方式无明显差异,手法过程中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角度与操作时长等运动学参数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戳揉捻手法 动态捕捉系统 量化
原文传递
清宫正骨手法联合黄帝内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杨满红 侯晓宙 +4 位作者 李法杰 郭菡萏 曾新雨 苏超 张清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清宫正骨流派特色手法联合黄帝内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6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清宫正骨手法拔戳揉... 目的观察清宫正骨流派特色手法联合黄帝内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6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清宫正骨手法拔戳揉捻联合内针治疗,手法操作10~15min,隔日1次;内针留针40min,3次/周。对照组给予扶他林乳胶剂治疗,隔日1次,涂抹适时佩戴护肘。2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肘关节局部压痛值、肘关节评分(HHS)、关节活动度和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压痛值及HS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压痛值及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外旋、内旋活动度较同组治疗前扩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外旋、内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较同组治疗前扩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正骨手法联合内针能有效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正骨 肱骨外上髁炎 拔戳揉捻 内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