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诗语 刘浩 +3 位作者 范典 黄钖钖 袁长永 王鹏来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657-662,共6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美观及舒适的独特优势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近中倾斜、支抗丢失等问题。本文从后牙支抗预备、前牙压低过矫...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其美观及舒适的独特优势受到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中容易出现磨牙近中倾斜、支抗丢失等问题。本文从后牙支抗预备、前牙压低过矫治、牙齿移动模式、颌间牵引、颌内牵引和垂直骨面型等6个方面阐述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拔牙病例 支抗控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Tip-Edge Plus与Damon托槽对拔牙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建云 李贵凤 +1 位作者 胡小蓓 雷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比较Damon自锁托槽与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托槽在拔牙病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拔除4颗前磨牙的患者,分别采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TP组)和Damon自锁托... 目的:比较Damon自锁托槽与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托槽在拔牙病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南京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治疗的拔除4颗前磨牙的患者,分别采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TP组)和Damon自锁托槽(DM组)矫治技术完成治疗,各20例;拍摄数字化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上颌切牙倾斜度(U1-SN°)两组没有明显差异[TP组(112.45±6.39)°,DM组(111.87±6.33)°];正畸治疗后前牙明显内收,两组上前牙转矩无统计学差异[TP组和DM组分别为(99.32±7.33)°和(99.57±4.74)°];治疗后上下唇突度显著减小,侧貌明显改善,Z角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P组和DM组分别为(66.74±10.3)°和(68.11±9.54)°]。结论:Damon自锁托槽与Tip-Edge plus托槽在拔牙病例中都能有效的控制前牙转矩,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自锁托槽 TIP-EDGE plus托槽 前牙转矩 拔牙病例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丽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使用以完成拔牙病例的矫治目标,评价联合矫治的意义。方法:选择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1例成人拔牙病例,设计为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双尖牙或四颗双尖牙,排齐牙列,内收上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关... 目的:通过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联合使用以完成拔牙病例的矫治目标,评价联合矫治的意义。方法:选择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21例成人拔牙病例,设计为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双尖牙或四颗双尖牙,排齐牙列,内收上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微螺钉种植体和片段弓技术,以及固定矫治技术,增强支抗和控制转矩。结果:21例患者均实现了牙齿排列整齐,关闭了拔牙间隙,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中性或完全远中。矫治时间平均23个月,其中隐形矫治时间平均17个月,占用整个治疗时间的76%。结论:联合矫治充分发挥隐形矫治的美观舒适性和固定矫治对牙齿三维有效控制的特性。扩大了无托槽隐形矫治的适应证,在一定阶段内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联合矫治 拔牙病例
下载PDF
2368例拔牙病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银洲 吴利民 +1 位作者 王宇明 祝家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28-928,共1页
关键词 病例统计分析 拔牙原因 口腔科门诊 拔牙病例 病例资料
下载PDF
拔牙病例隐形矫治器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诗哲 潘晓岗 周可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分析隐形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力学特征.方法:选取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设计4种隐形矫治方案,包括前牙整体内收、前牙散开内收、后牙近移、后牙散开,关闭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分别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前牙内收方式-前牙无间... 目的:分析隐形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力学特征.方法:选取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设计4种隐形矫治方案,包括前牙整体内收、前牙散开内收、后牙近移、后牙散开,关闭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分别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前牙内收方式-前牙无间隙时,内收力更均匀作用于前牙,使其整体受到较大的力,后牙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抗;前牙有间隙时,内收力首先作用于中切牙,且侧切牙和尖牙的内收力略小于中切牙,后牙需提供的支抗也更小.后牙支抗方式-后牙散开且设计近中移动,有助于保护第二前磨牙的支抗,但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可能受到更大的近移力;后牙散开且无移动设计,第二前磨牙承担更多前牙内收的支抗力,可能有更大的近倾风险;后牙不散开且无设计移动,后牙的支抗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前牙内收方式选择应基于不同内收方式作用力的差异,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和临床实际;后牙移动方式选择需考虑支抗分布,避免后牙近中倾斜导致开[牙合];单步设计更小的矫治量能更好地进行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拔牙病例 前牙内收 后牙支抗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橡皮链法与牵引钩滑动法关闭拔牙病例治疗后期前牙散在间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婵媛 王杨洋 +1 位作者 霍峰 王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7期71-74,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橡皮链法和牵引钩滑动法关闭前牙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该院口腔科就诊的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牙颌畸形患者80例。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拔牙间隙关闭后,分别采用橡皮链法(A... 目的评价分析橡皮链法和牵引钩滑动法关闭前牙散在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该院口腔科就诊的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牙颌畸形患者80例。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组。拔牙间隙关闭后,分别采用橡皮链法(A组)和牵引钩滑动法(B组)关闭前牙间隙,施力大小均为150 g。每月复诊更换橡皮链,通过石膏模型记录测量出间隙变化值,直到间隙完全关闭。比较橡皮链法及牵引钩滑动法关闭间隙的效果和速度、成人和青少年间隙关闭的速度。结果两种方法关闭前牙间隙都能达到预期疗效,未出现不良反应。橡皮链法关闭间隙的平均速度为1.17 mm/月,牵引钩滑动法的平均速度为0.90 mm/月。橡皮链法关闭前牙间隙的速度快于牵引钩滑动法(P <0.05)。青少年间隙关闭的速度较成年人快(P <0.05)。结论使用橡皮链法关闭前牙间隙是一种较为高效的间隙关闭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链法 牵引钩滑动法 正畸治疗 前牙间隙 拔牙病例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郁 李建军 胡秀帆 《中原医刊》 2006年第8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拔牙病例 畸形矫治 上中切牙 间隙分析 上前牙 有效方法 磨牙关系 患者
下载PDF
安氏Ⅰ类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牙弓宽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元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拔牙病例 牙弓宽度 拔牙正畸治疗 扩弓方法 国内外 稳定性 磨牙区 尖牙
下载PDF
PASS矫治技术与MBT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媛媛 赵玺 +1 位作者 孟庆芳 袁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生理性支抗技术(PASS)与MBT直丝弓技术在需中度以上支抗拔牙病例中前牙排齐阶段对前牙控制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40例正畸拔牙矫正病例,安氏I类18例,安氏II类22例,由于矫正需要均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随机分2组... 目的比较研究生理性支抗技术(PASS)与MBT直丝弓技术在需中度以上支抗拔牙病例中前牙排齐阶段对前牙控制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40例正畸拔牙矫正病例,安氏I类18例,安氏II类22例,由于矫正需要均拔除上颌两颗第一前磨牙。随机分2组,一组使用PASS技术,一组使用传统MBT直丝弓技术。在矫正前(T1)及矫正中上颌前牙排齐时(T2)拍头颅侧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分析上中切牙位置及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PASS组病例X线头影测量结果在T1、T2上前牙唇倾度变化不大,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MBT组病例在T1、T2出现上前牙明显唇倾,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U1-SN和U1-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牙病例排齐阶段,使用PASS矫治技术更有利于利用拔牙间隙排齐上前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矫治技术 中度拥挤拔牙病例 传统MBT技术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拔牙病例的支抗设计及支抗控制
10
作者 李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221-221,共1页
对正畸治疗中拔牙病例的支抗设计及支抗控制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 58 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 对正畸治疗中拔牙病例的支抗设计及支抗控制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 2014 年 1 月至 2015 年 1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正畸患者 58 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在操作过程中较为简便,支抗的损耗较低,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口腔正畸过程中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拔牙病例 支抗设计 支抗控制 微型种植体
下载PDF
特殊需求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11
作者 姚超 辛海燕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6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特殊需求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特殊需求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因素、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拔... 目的分析特殊需求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病例。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特殊需求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拔牙的因素、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拔牙成功率100%,全部安全出院;患者拔牙畏惧程度皆为轻度;术后7天复诊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30天电话回访,46例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对于一些有需求的患者而言,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拔牙术是一种较为科学的选择,可在保证安全及效果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拔牙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需求 气管插管全麻 拔牙病例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拔牙病例隐形矫治内收前牙伴不同压低方式的有限元研究
12
作者 张艺严 范存晖 +3 位作者 丁弘 许涛 马翔宇 刘洋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拔牙患者隐形矫治过程中上前牙内收时采取不同压低方式对牙齿移动趋势的影响。方法构建拔除第一前磨牙的上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初始位移量评估关闭拔牙间隙时,单纯内收前牙、内收前牙并压... 目的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拔牙患者隐形矫治过程中上前牙内收时采取不同压低方式对牙齿移动趋势的影响。方法构建拔除第一前磨牙的上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初始位移量评估关闭拔牙间隙时,单纯内收前牙、内收前牙并压低切牙、内收并压低前牙3种不同牙齿移动方式对牙齿位移趋势和平面旋转趋势的影响。结果前牙单纯内收组、前牙内收切牙压低组和前牙压低内收组的中切牙伸长量依次为7.52E-03 mm、6.12E-03 mm、7.52E-03 mm;侧切牙伸长量依次为7.68E-03 mm、-7.92E-03 mm、8.73E-03 mm;尖牙的伸长量依次为1.84E-02 mm、3.26E-02 mm、1.34E-02 mm;第二前磨牙伸长量依次为-4.42E-03 mm、-4,99E-03 mm、-0.90E-03 mm。结论前牙整体内收时通过增加切牙或前牙的压低量可以优化牙齿的移动方式:当对前牙进行整体压低时,后牙平面的角度变化最小,牙弓中段牙齿的倾斜趋势减小;当对切牙进行整体压低时,切牙的相对伸长量最小,尖牙的伸长和远中倾斜趋势增大。但是在推荐的步距范围内,仅通过增加前牙垂直向位移的方式无法实现前牙的整体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隐形矫治 拔牙病例 垂直向控制
原文传递
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昕怡 华先明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隐形矫治器材料特性,在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前牙伸长、舌倾,后牙近中倾斜的“过山车”效应,所以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牙移动的实际表达与方案设计间存在差异。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隐形矫治器材料特性,在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前牙伸长、舌倾,后牙近中倾斜的“过山车”效应,所以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牙移动的实际表达与方案设计间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上颌磨牙近中移动和压低的实际值均大于设计值,矫治后的牙冠表现为近中倾斜,这主要与磨牙支抗的丢失和矫治器的“殆垫效应”.有关,而尖牙和切牙矫治后常表现为远中倾斜和舌倾伸长。磨牙的备抗,前牙的压低和转矩的过矫正,附件的正确选择,以及微种植体的合理应用均可预防“过山车”效应的发生。目前关于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后牙、尖牙和前牙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和表达效率,以及如何避免“过山车”效应的发生。本文主要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拔牙病例中磨牙、尖牙和切牙在三维方向移动中的相关设计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拔牙病例 牙移动 正畸 治疗设计
原文传递
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拔牙病例后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云霞 甘晓榕 +1 位作者 米宇菁 侯卫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MBT直丝弓技术 矫治术 安氏Ⅱ类I分类 拔牙病例 软硬组织 牙弓
原文传递
镍钛-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新华 朱宪春 +1 位作者 孙大谦 邱晓明 《口腔正畸学》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临床评价镍钛(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择正畸设计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19人,年龄范围在12-22岁,男12人,女16人.测量上下侧切牙间远中的距离并记录,将.012、.014或.016的TiNi圆丝分别和.016的不... 目的临床评价镍钛(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正畸拔牙病例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择正畸设计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19人,年龄范围在12-22岁,男12人,女16人.测量上下侧切牙间远中的距离并记录,将.012、.014或.016的TiNi圆丝分别和.016的不锈钢丝通过焊料复合成一根弓丝.在方丝弓矫治的第一阶段,放入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在进行整平排齐的同时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结果对19例正畸拔除四个双尖牙的患者,可以在矫治的第一阶段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进行尖牙的远中移动,并可缩短矫治疗程6个月左右.有5例尖牙明显低位,3例后牙轴倾斜的患者不适宜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结论有选择的应用TiNi-不锈钢复合矫治弓丝于正畸拔牙病例,有缩短矫治疗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治弓丝 拔牙病例 初步应用 复合 正畸 镍钛 远中移动 方丝弓矫治 临床评价 方法选择 不锈钢丝 牙轴倾斜 双尖牙 患者 拔除 疗程 缩短
原文传递
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拔牙病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玉芬 潘晓岗 冯齐平 《口腔正畸学》 2006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由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上中切牙外伤或阻生、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而需要采用非对称性拔牙。本文探讨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性拔牙病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抗单位,快速纠正两侧不对称拔牙后的上下颌牙...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由于第一磨牙严重龋坏、上中切牙外伤或阻生、双侧磨牙关系不一致而需要采用非对称性拔牙。本文探讨应用改良片断弓治疗非对称性拔牙病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抗单位,快速纠正两侧不对称拔牙后的上下颌牙齿的位置关系,达到快速纠正中线及完成矫正的目的。方法 临床选择32例设计非对称性拔牙病例,局部牙段粘结托槽、带环,根据前后牙段间隙的不同需要,采用改良片断弓重新分配拔牙间隙;使不对称关系得到快速纠正;然后再进行全口托槽粘结,完成最后矫治。结果 治疗后上下颌前牙中线一致,覆袷覆盖正常,磨牙尖窝关系及咬合良好。结论 改良片断弓技术对于非对称拔牙患者能快速纠正上下颌牙齿的不对称位置关系,有利于间隙的再分配,且操作简便、病人感觉舒适,同时可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拔牙 拔牙病例 临床治疗 片断弓 改良 位置关系 下颌牙齿 非对称拔牙
原文传递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颌面硬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天民 刘妍 +1 位作者 黄微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4-658,共5页
目的 :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 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 ,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 ,再根据这 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 目的 :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 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 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 ,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 ,再根据这 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 33例中有 1 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 ,1 3例采用了拔 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 ,8例采用了拔 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 2 0项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拔第一双尖牙组的前颅底平面 -下牙槽座点角 (SNB角 )比拔第二双尖牙组的SNB角小 (4 .0±1 .3)°(P <0 .0 1 ) ;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以及拔第一双尖牙组与拔第二双尖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结论 :临界病例很难通过常规头影测量来区分是否需要拔牙治疗 ;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前牙矢状方向突度及倾斜度的变化 ,而颌骨位置关系及垂直方向上下颌、牙合、颅底平面角没有显著性差别 ;与拔第一双尖牙相比 ,拔第二双尖牙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切牙的唇倾度不减小 ,且拔第二双尖牙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效果与不拔牙治疗相近 ,但拔第一双尖牙可以明显减小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例拔牙 拔牙矫治 牙颌面 硬组织结构 正畸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盼盼 郭泾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02-404,共3页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的非拔牙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三维方向移动牙齿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分析此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设计中移动牙齿的优势,从而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拔牙临界病例 正畸学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成人中重度拥挤拔牙病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庆昱 向彪 +1 位作者 吴刚 段银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8期469-473,共5页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 R)、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关键指标。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结束的隐形拔牙病例14例作为隐形组,抽取同时期、同地点结束的固...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拔牙病例中正畸标准指数(peer assessment rating,PA R)、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关键指标。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结束的隐形拔牙病例14例作为隐形组,抽取同时期、同地点结束的固定矫治拔牙病例14例作为固定组,对比分析两组PAR指数、治疗时长、复诊次数、复诊间隔和重启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AR总分值及加权PAR总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上颌前、后牙段错位,下颌前、后牙段错位,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和中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加权总分差、加权总分差减小百分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固定组相比,隐形组治疗时长(27.16±4.99)个月和复诊次数(15.74±3.14)次,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诊间隔(2.07±1.1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隐形组重启(2.21±0.98)次。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减数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在适应症选择合理、临床控制得当的前提下,可以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与固定矫治相比,隐形拔牙的治疗周期并未显著延长,却可拥有更长的复诊间隔和相对更少的复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拔牙病例 正畸标准指数 治疗时长 复诊次数 复诊间隔 重启次数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1分类错26例非拔牙矫正临床研究
20
作者 孟祥民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总结临床使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病例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在11~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病例,采用推磨牙向后技术,进行矫治。结果26例牙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8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 目的总结临床使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病例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在11~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病例,采用推磨牙向后技术,进行矫治。结果26例牙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8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正为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具有代表意义的ANB角,由平均5.2°±2.5°改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3.6°±6.0°。结论临床应用磨牙推进器,推磨牙向后技术矫治安氏II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 拔牙 临床研究 推磨牙向后 矫治时间 矫正 拔牙病例 侧貌外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