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10 位作者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
导丝
技术
分支闭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
导丝
保护
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申少梦
杜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性分叉病变并行单支架策略病人共164例随机分为拘禁球囊技术(JBT)组和边支导丝保护技术(JWT)组,并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PCI相关资料以及随访9~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JBT组手术时长、射线及造影剂剂量均小于JWT组,JBT组术中胸痛、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于JWT组;JBT组术后48 h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JWT组;支架后即刻和术后9~12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JBT组分支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JWT组,最大狭窄程度小于JWT组,分支闭塞发生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支直径1.5~2.5 mm,狭窄程度50%~75%、V-RESOLVE高危的真性分叉病变中,对比JWT与JBT在保护分支方面无论是手术即刻和近远期上都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分支导丝
保护
技术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心内科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基金
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领航基金项目(LHJJ20144710)。
文摘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
导丝
技术
分支闭塞
Keywords
bifurcation lesions
protective ballooning technique
jailed wire technique
side branch occlusion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机构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基金
肇庆市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No.201704030709)。
文摘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
导丝
保护
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Keywords
non-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bifurcation
jailed ballon protection technique
jailed guidewire protection technique
myocardial ischemia
complications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申少梦
杜文涛
机构
邯郸市第一医院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6,共4页
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No.19422083011-11)。
文摘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性分叉病变并行单支架策略病人共164例随机分为拘禁球囊技术(JBT)组和边支导丝保护技术(JWT)组,并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PCI相关资料以及随访9~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JBT组手术时长、射线及造影剂剂量均小于JWT组,JBT组术中胸痛、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于JWT组;JBT组术后48 h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JWT组;支架后即刻和术后9~12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JBT组分支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JWT组,最大狭窄程度小于JWT组,分支闭塞发生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支直径1.5~2.5 mm,狭窄程度50%~75%、V-RESOLVE高危的真性分叉病变中,对比JWT与JBT在保护分支方面无论是手术即刻和近远期上都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分支导丝
保护
技术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王曼
刘海波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梁国泉
罗剑静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申少梦
杜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