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宝音小说中“拟神话”的原型批评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志刚 王珍珍 《华文文学》 2021年第6期23-28,共6页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在其女性主义代表作《女仆》和《泪痣悲情》两部小说中,以拟神话的形式创设了"经血"和"泪痣"两个文学意象,并借此追溯了女性禁忌的文化根源,讽刺了新加坡父权制文化传统的荒谬,表达了自己的女... 新加坡华裔作家林宝音在其女性主义代表作《女仆》和《泪痣悲情》两部小说中,以拟神话的形式创设了"经血"和"泪痣"两个文学意象,并借此追溯了女性禁忌的文化根源,讽刺了新加坡父权制文化传统的荒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两则拟神话生发于新加坡多元文化语境,体现出混杂性文化书写的特点,彰显了新加坡华文文学的本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神话 林宝音 新加坡 原型批评
下载PDF
“弃石”与“白鹿”——《红楼梦》与《白鹿原》的“拟神话叙事”解读
2
作者 王晓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29-33,共5页
《红楼梦》的补天弃石与《白鹿原》的原上白鹿,都是对传统神话的艺术性再造,这种"拟神话叙事"不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简单照搬或原义扩充,《红楼梦》的拟神话开篇包含了对女娲(补天失策)和"弃石"(无材补天)的双重否定... 《红楼梦》的补天弃石与《白鹿原》的原上白鹿,都是对传统神话的艺术性再造,这种"拟神话叙事"不是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简单照搬或原义扩充,《红楼梦》的拟神话开篇包含了对女娲(补天失策)和"弃石"(无材补天)的双重否定,暗含了贾宝玉在思想与情感世界的双重矛盾;《白鹿原》中"白鹿"的不同化身(朱先生、白嘉轩、白灵)则合力完成了小说中白鹿意象对立于传统祥瑞的意义指向。拟神话叙事造就了两部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对称完整、人物塑造上的复杂丰富,并为作品带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神话叙事 《红楼梦》 《白鹿原》
下载PDF
明清叙事文学拟神话结构中的主体间性关系
3
作者 朱盈蓓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明清时期的叙事文学经典中出现了摹拟神话叙事的拟神话写作。在这些拟神话结构中,通过"我"与"物"之间交互主体性关系的观照,融汇了中国传统思维中天人合一的认识观、物我感应的自然观、仁爱合群的伦理观、物我不二... 明清时期的叙事文学经典中出现了摹拟神话叙事的拟神话写作。在这些拟神话结构中,通过"我"与"物"之间交互主体性关系的观照,融汇了中国传统思维中天人合一的认识观、物我感应的自然观、仁爱合群的伦理观、物我不二的信仰观,从方法、情节、母题以及人物塑造上展示了伦理学、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主体间性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叙事文学 拟神话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背向“现代”的拟神话写作——试论《风来水来》的创作探索及其失控
4
作者 聂伟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4-56,60,共4页
长篇小说《风来水来》尝试以一种倒退的方式,通过某种“反现代”的拟神话讲述,让标榜为“现代”的文明世界直接面对末世困境如影随形般的宿命。作者试图通过对人类极端情境的设置,进而体察来自于人类原始生命力的求生意志、生存精神以... 长篇小说《风来水来》尝试以一种倒退的方式,通过某种“反现代”的拟神话讲述,让标榜为“现代”的文明世界直接面对末世困境如影随形般的宿命。作者试图通过对人类极端情境的设置,进而体察来自于人类原始生命力的求生意志、生存精神以及个人所能够承担的道德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观 拟神话写作 生存精神
下载PDF
“灾难”与“抗争”——评长篇小说《风来水来》
5
作者 王卓慈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4-77,共4页
长篇小说《风来水来》以渭河流域一个村庄为切入点,展现了人们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不畏艰险求生图存的生动画面。作者从文学和哲学的双重角度来探讨现代意识和悲剧精神的深层意蕴,以此突显拟神话小说写作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 拟神话小说 现代意识 悲剧精神
下载PDF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阐微——基于《红楼梦》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的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袁茹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157,共20页
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放到《红楼梦》的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中解读,可见"木石前盟"中的神瑛侍者与"金玉良缘"之"玉"的前身都是石,但非同一石。"木石前盟"不同一般盟约... 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放到《红楼梦》的非现实主义结构框架中解读,可见"木石前盟"中的神瑛侍者与"金玉良缘"之"玉"的前身都是石,但非同一石。"木石前盟"不同一般盟约,有其积极意义;"金玉良缘"也是拟神话。曹雪芹采用相对隐蔽的非现实主义表达,用"不以正邪,而以异同"的标准来评定"木石前盟"与"金石良缘"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强度,因此《红楼梦》情节安排应是"金玉良缘"的成功在"木石前盟"实现之后。作者之用意重点在剖析这两种道路共同的悲剧性,揭示了幻梦的主旨和一切必须经历才能体悟的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 非现实主义 拟神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