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氏r拟钉螺等位基因酶谱的研究及探讨其传病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翠娥 丁建祖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探讨宋氏r拟钉螺在传病上的意义,采用微量平面淀粉胶电脉法检测了采自浙江、四川两省的宋氏r拟钉螺、拟钉螺及钉螺共5个螺群的21种等位基因酶谱,并进行数值分类学处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3螺类的亲缘关系。结果共得到24... 为探讨宋氏r拟钉螺在传病上的意义,采用微量平面淀粉胶电脉法检测了采自浙江、四川两省的宋氏r拟钉螺、拟钉螺及钉螺共5个螺群的21种等位基因酶谱,并进行数值分类学处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3螺类的亲缘关系。结果共得到24个位点,67个等位基因;宋氏r拟钉螺与钉螺的Nei氏遗传距离(Nei′sD)为0.78;宋氏r拟钉螺与拟钉螺的Nei′sD为1.05;钉螺与拟钉螺的Nei′sD为1.40。显示三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宋氏r拟钉螺与钉螺的关系更密切,提示宋氏r拟钉螺有可能为血吸虫(包括动物血吸虫)的螺类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拟钉螺 拟钉螺 钉螺 等位基因酶谱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云南省拟钉螺作为狸殖吸虫与血吸虫中间宿主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源华 陈溥林 顾金荣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277-282,415,共7页
自1981年开始,我们与美国费城自然科学院、云南省卫生防疫站以及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所等单位协作,先后对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西北部大理州以及中部的昆明市周围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拟钉螺的调查。已发现6个新种,其中一种景洪拟钉螺(Tr... 自1981年开始,我们与美国费城自然科学院、云南省卫生防疫站以及大理州血吸虫病防治所等单位协作,先后对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西北部大理州以及中部的昆明市周围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拟钉螺的调查。已发现6个新种,其中一种景洪拟钉螺(Tricula jinghongensis Guo and Gu,1985),是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和类中华血吸虫(Schistosoma sinensium-like blood fluke)的中间宿主。另一种博氏拟钉螺(T.bollingi),是我国新纪录,其始发现于泰国。感受性试验表明,其可感染中华血吸虫和湄公血吸虫(Schistosoma mekongi),因此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血吸虫 中华血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中间宿主 拟钉螺调查 景洪拟钉螺 博氏拟钉螺
下载PDF
γ拟钉螺等位基因的研究
3
作者 曾肖芃 陈翠娥 +1 位作者 丁建祖 GEORGE M.DAVI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γ拟钉螺分类演化的遗传学基础。方法:用微量平面淀粉胶电泳法,检测浙江省开化及淳安县6个螺群宋氏γ拟钉螺和1个螺群中国γ拟钉螺的24种等位基因酶谱。结果:共测得29个位点,宋氏γ拟钉螺多态位点所占比例为6.9... 目的:探讨γ拟钉螺分类演化的遗传学基础。方法:用微量平面淀粉胶电泳法,检测浙江省开化及淳安县6个螺群宋氏γ拟钉螺和1个螺群中国γ拟钉螺的24种等位基因酶谱。结果:共测得29个位点,宋氏γ拟钉螺多态位点所占比例为6.9%-13.8%;中国γ拟钉螺全部为单态位点。宋氏γ拟钉螺的种内Nei氏遗传距离(Nei'sD)小于0.12;但宋氏γ拟钉螺与中国γ拟钉螺两者种间Nei'sD为0.73。结论:在等位基因水平显示γ拟钉螺种内变异不明显,种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宋氏γ拟钉螺 中国γ拟钉螺 等位基因酶谱
下载PDF
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属一新种记述(中腹足目,盖螺科) 被引量:3
4
作者 程由注 吴小平 +2 位作者 李莉莎 林陈鑫 江典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99,共3页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 为调查斯氏并殖吸虫拟钉螺宿主,现场采集螺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生态考察及螺体寄生虫检查。发现拟钉螺属(Tricula)一新种,命名为建欧拟钉螺(Tricula jianouensissp.nov.),螺壳高3.125 mm,壳宽1.600 mm,体螺层高1.125 mm,壳口长径1.275 mm,壳口宽径0.925 mm。螺口外缘翘起呈铲状;轴缘与外缘形成较窄夹角,内唇嵴明显高出,与体螺层间有一沟状隙。齿舌每一横列有7枚齿,齿式:2-1-2/2-2.3-1-3.11(14).14(15)。该螺充当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斯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螺科(Pomatiopsidae) 拟钉螺属(Tricula) 新种 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iabini) 宿主
下载PDF
中国不同种拟钉螺CO1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及其系统学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关飞 牛安欧 李友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7,44,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拟钉螺线粒体CO1基因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系统发生。方法收集4省7地拟钉螺标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CO1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NJ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PC... 目的研究中国拟钉螺线粒体CO1基因的差异并初步探讨其系统发生。方法收集4省7地拟钉螺标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CO1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所测序列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NJ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PCR扩增得到大小约700bp的片段。遗传距离显示:台湾邱氏拟钉螺与湖北钉螺滇川亚种亲缘关系最近距离为0.124,而与其余6种拟钉螺遗传距离较远,遂将其分为两组。6种拟钉螺组内距离为0.127,两组间距离为0.179。两种方法构建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台湾邱氏拟钉螺与湖北钉螺滇川亚种聚为一支,其余6种拟钉螺位于另一支。结论台湾邱氏拟钉螺应归入湖北钉螺,钉螺与拟钉螺属单源进化。中国不同种拟钉螺CO1基因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线粒体CO1 序列分析
下载PDF
RAPD技术研究6种拟钉螺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5
6
作者 任伟 牛安欧 +1 位作者 李友松 向选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对来自中国3省5地的6种拟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明确它们的亲缘关系,为拟钉螺的DNA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种拟钉螺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带型,计算各地拟钉螺的遗传距离,并绘... 目的对来自中国3省5地的6种拟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明确它们的亲缘关系,为拟钉螺的DNA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种拟钉螺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带型,计算各地拟钉螺的遗传距离,并绘制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6种拟钉螺的外部形态和生态环境,并结合RAPD实验分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果RAPD技术可将6种拟钉螺分为4类:①秉氏拟钉螺和向氏拟钉螺;②洪山拟钉螺和新店拟钉螺;③十堰拟钉螺;④武鸣拟钉螺。外部形态和生态环境方面,秉氏拟钉螺与向氏拟钉螺、洪山拟钉螺与新店拟钉螺的外部形态及生态环境较为相似,其它螺种间则差异较大。结论6种拟钉螺在基因水平上存在差异,此差异与拟钉螺外部形态、生态因素等传统分类因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拟钉螺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片段的拟钉螺种类鉴定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柯雪梅 邱旻 +5 位作者 林陈鑫 葛婧 郭志南 程明基 陈清 陈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COI基因片段在拟钉螺种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福建省内多个地区的疑似拟钉螺标本,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后,取出螺肉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式扩增COI基因序列片段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物种。... 目的探讨COI基因片段在拟钉螺种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福建省内多个地区的疑似拟钉螺标本,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后,取出螺肉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式扩增COI基因序列片段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物种。结果共采集到标本13份,通过形态学方法将样本鉴定为福建境拟钉螺属。所有标本经实验扩增到长度为515~598bp的COI基因片段。13份标本中11株的COI基因片段与γ拟钉螺属最为相似(88.96%~97.82%),另外2株分别与拟钉螺属下的武鸣拟钉螺(87.08%)及新拟钉螺属下的开放新拟钉螺(88.55%)最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3份标本中仅有1份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吻合,其余12份样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均与基因鉴定不同,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COI基因检测可快速对拟钉螺亚科作出准确判断,但对属水平的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亚科 COI基因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因鉴定技术在拟钉螺亚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旻 陈清 柯雪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4期11-14,共4页
拟钉螺亚科内物种是多种并殖吸虫及亚洲组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对防控相关寄生虫病有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个体小、形态特征不明显等问题,传统方法难以对拟钉螺亚科内物种作出准确的鉴定。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生物... 拟钉螺亚科内物种是多种并殖吸虫及亚洲组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对防控相关寄生虫病有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个体小、形态特征不明显等问题,传统方法难以对拟钉螺亚科内物种作出准确的鉴定。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基因鉴定法变得日趋成熟,这使得快速、准确的鉴定拟钉螺亚科物种成为了可能。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基因鉴定法中常用的基因片段及其在拟钉螺亚科分类鉴定方面的应用情况,讨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亚科 物种鉴定 基因鉴定 寄生虫病
下载PDF
拟钉螺的实验室饲养观察
9
作者 胡文庆 周世祜 龙祖培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在实验室饲养拟钉螺2年8个月,成螺在覆以苔藓植物的潮湿小环境中生长良好,存活率73.5%。16~20℃(1月份)时,成螺无死亡;22℃(5月份以后)以上时,死螺渐增。当26.5~33.5℃(6~9月份时,成螺死亡占全... 在实验室饲养拟钉螺2年8个月,成螺在覆以苔藓植物的潮湿小环境中生长良好,存活率73.5%。16~20℃(1月份)时,成螺无死亡;22℃(5月份以后)以上时,死螺渐增。当26.5~33.5℃(6~9月份时,成螺死亡占全年死亡数的57.4%,成虫于每年的4~5月开始产卵,到6月底结束。19~28℃时,螺卵经6~11d孵出幼螺。在22~33.5℃时。喂饲米粉和干酵母粉的幼螺经110~130d可长为成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饲养 拟钉螺 成螺 幼螺
下载PDF
SSR-PCR技术研究9种拟钉螺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波 牛安欧 +1 位作者 任伟 关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27-129,146,共4页
目的对9种拟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为拟钉螺从基因水平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锚定PCR(SSR-PCR)技术对海峡两岸4省7地的拟钉螺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按Nei的方法计算遗传距离,并应用SPSS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各地... 目的对9种拟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为拟钉螺从基因水平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卫星锚定PCR(SSR-PCR)技术对海峡两岸4省7地的拟钉螺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按Nei的方法计算遗传距离,并应用SPSS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各地拟钉螺标本的PCR产物呈多态性,其中台湾邱氏拟钉螺与中国大陆拟钉螺地域株遗传距离为0.7391~0.9130;向氏拟钉螺和秉氏拟钉螺间扩增产物相似性最大,遗传距离为0.2174;神农架拟钉螺与向氏拟钉螺、秉氏拟钉螺的遗传距离为0.3333~0.3913;十堰拟钉螺和洪山拟钉螺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6;福建拟钉螺与湖北拟钉螺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3913~0.7000;武鸣拟钉螺与湖北拟钉螺地域株的遗传距离为0.6667~0.8889。结论9种拟钉螺在基因水平上至少可以分为4类:1)向氏拟钉螺、秉氏拟钉螺和神农架拟钉螺为一类;2)洪山拟钉螺和十堰拟钉螺为一类;3)武鸣拟钉螺为一类;4)福建拟钉螺为一类。台湾邱氏拟钉螺应为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遗传变异 微卫星锚定PCR(SSR-PCR)
下载PDF
拟钉螺及其有关血吸虫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源华 顾金荣 +1 位作者 陈溥林 印建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2-27,79,共7页
湄公河下游的某些地区有湄公血吸虫病流行业巳证实,湄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被定名为开放拟钉螺.由于以往已了解到湄公河上游中国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有拟钉螺分布,故自1981年开始进行调查.
关键词 拟钉螺 中华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病 钉螺分布 澜沧江流域 中国云南 SCHISTOSOMA 曼氏血吸虫 并殖吸虫 口吸盘
下载PDF
携带肺吸虫尾蚴的淡水螺类拟钉螺亚科一新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圆口螺科;拟钉螺亚科)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友松 林陈鑫 +1 位作者 周宪民 沈炳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3-884,共2页
作者于2002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作肺吸虫病调查时,捕获3种淡水螺类,特以发现地命名拟钉螺亚科一新种为新店拟钉螺Triculaxindiangensisspnov。对其作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的福建拟钉螺、小桥拟钉螺作比较。正模标本壳高336mm,壳宽152mm,... 作者于2002年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区作肺吸虫病调查时,捕获3种淡水螺类,特以发现地命名拟钉螺亚科一新种为新店拟钉螺Triculaxindiangensisspnov。对其作详细描述,并与近似的福建拟钉螺、小桥拟钉螺作比较。正模标本壳高336mm,壳宽152mm,壳口高064mm,壳口宽136mm副摸标本136个,壳高281~343mm,壳宽093~161mm,壳口高055~070,壳口宽120~146mm标本存福州,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螺小,壳薄,外表光滑5~6螺层,缓慢生长,每层有膨胀宽高为115。壳口卵圆形,周缘完整。动物浅青色,具长而尖的触角。吻宽长约35倍。眼黑,位于触角中间稍偏基部。雄茎为于颈部中央。在其体内发现斯氏狸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375%(12/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鳃亚纲 中腹足目 圆口螺科 拟钉螺亚种 新种
下载PDF
拟钉螺与洱海螺体内的并殖吸虫尾蚴及其类似吸虫尾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陈鑫 李友松 +3 位作者 程由注 卢程江 叶晓平 吴金有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11-12,共2页
[目的 ]比较福建拟钉螺与建瓯洱海螺体内逸出的并殖吸虫尾蚴 (A)与类似并殖吸虫尾蚴 (B)。 [方法 ]光镜观测并殖吸虫尾蚴与类似尾蚴 ,并感染溪蟹等。[结果 ]发现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0 .2 % (8/ 5 2 83)... [目的 ]比较福建拟钉螺与建瓯洱海螺体内逸出的并殖吸虫尾蚴 (A)与类似并殖吸虫尾蚴 (B)。 [方法 ]光镜观测并殖吸虫尾蚴与类似尾蚴 ,并感染溪蟹等。[结果 ]发现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体内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分别为0 .2 % (8/ 5 2 83)和 0 .4% (2 6 / 6 2 2 7) ,类似并殖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分别为 2 .7% (140 / 5 2 83)和 2 .8% (175 / 6 2 2 7) ,并殖吸虫尾蚴平均 2 2 9μm× 88μm,类似尾蚴约为 189μm× 6 8μm。并殖吸虫尾蚴清晰 ,类似者模糊 ,尤以 7对穿刺腺为著。并殖吸虫尾蚴排泄囊前凹陷呈倒三角形 ,而类似者为“丫”或“r”型。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低于类似者。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溪蟹可获囊蚴 ,而类似者则不能。 [结论 ]在福建拟钉螺和建瓯洱海螺体内发现的斯氏并殖吸虫尾蚴和类似吸虫尾蚴 ,虽然形态近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拟钉螺 建瓯洱海螺 并殖吸虫 尾蚴
下载PDF
以巨睾并殖吸虫毛蚴感染拟钉螺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刚 韦美璧 +2 位作者 李树林 朱群友 陈钦艳 《广西预防医学》 1995年第6期348-349,共2页
以巨睾并殖吸虫毛蚴感染拟钉螺的实验观察何刚,韦美璧,李树林,朱群友,陈钦艳以巨睾并殖吸虫(ParagonimusmacrorchisChen,1962)囊蚴感染家犬、家猫,3个月后剖检获成虫和大量虫卵已有报道[1],... 以巨睾并殖吸虫毛蚴感染拟钉螺的实验观察何刚,韦美璧,李树林,朱群友,陈钦艳以巨睾并殖吸虫(ParagonimusmacrorchisChen,1962)囊蚴感染家犬、家猫,3个月后剖检获成虫和大量虫卵已有报道[1],但采用巨睾并殖吸虫毛蚴感染不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睾并殖吸虫 并殖吸虫 毛蚴感染 拟钉螺
下载PDF
古丈县再次发现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新螺种—有齿秋吉螺和格来德拟钉螺
15
作者 冯兴才 张开仁 +4 位作者 周武和 陈绍振 李志坚 张世德 张寿季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6年第5期38-39,共2页
湖南省古丈县系肺吸虫病流行区,经调查证实其第一中间宿主有拟钉螺(Triculasp)、中国小豆螺(Bythinella chinensis liu etzhang)、中国秋吉螺(Akiyoshia chinese)等。最近又发现两种新螺种一有齿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Odonta kang,... 湖南省古丈县系肺吸虫病流行区,经调查证实其第一中间宿主有拟钉螺(Triculasp)、中国小豆螺(Bythinella chinensis liu etzhang)、中国秋吉螺(Akiyoshia chinese)等。最近又发现两种新螺种一有齿秋吉螺[Ak-iyoshia(Saganoa)Odonta kang,sp.nov.]和格来德拟钉螺(Tricala gredieri kang,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第一中间宿主 吸虫 古丈县 肺吸虫病 流行区 体螺层 口吸盘 排泄囊 康在彬
下载PDF
中国拟钉螺属两新种记述(中腹足目,盖口螺科)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由注 吴小平 李莉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1-875,共5页
报道了采自福建省建瓯市和华安县的拟钉螺属Tricula2新种,分别命名为建瓯拟钉螺T.jianouensis sp.nov.和华安拟钉螺T.huaanensis sp.nov.,并与近似种福建拟钉螺比较。上述两种螺类,均为斯氏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
关键词 盖口螺科 拟钉螺 新种
原文传递
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尾蚴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春红 吕山 +11 位作者 张云 李石柱 熊孟韬 何志海 李志华 吴明寿 孙佳昱 任银本 陈春琼 顾琼 王云松 董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 目的对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一种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了解其种属分类地位。方法采集云南省祥云县拟钉螺和钉螺,压碎镜检采集螺软体腹足部组织,并观察其体内尾拗寄生情况。采用逸拗法采集拟钉螺寄生的不同形态尾拗,螺体组织和尾拗样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螺体内16S核糖体RNA(16S rRNA)、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28S核糖体DNA(28S rDNA)基因及其体内寄生吸虫尾拗的NADH脱氢酶亚基1(ND1)、28S rfNA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样本螺和寄生吸虫种属。结果共检测拟钉螺样本382只,发现无叉形、双叉形、燕子形等3种形态吸虫尾拗,阳性率分别为20.94%(80/382)、3.40%(13/382)、7.07%(27/382)。基于16S rRNA、COI、28S rDNA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拟钉螺与滇池德拉维螺(Delavaya dianchiensis)同源性较高、聚在同一个分支。基于ND1、28S rDNA4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无叉形尾拗吸虫属侧殖吸虫科,燕子形尾拗吸虫属孔肠科,双叉形尾拗吸虫可能为不同于中华血吸虫(Schistosoma sinensium)和勾形卵血吸虫(Schistosoma ovuncatum)的另一种血吸虫。结论初步了解了云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拟钉螺及其寄生吸虫种属分类,但更明确的分类关系和危害性等尚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钉螺 吸虫 尾蚴 16SRRNA基因 COI基因 28SrDNA基因 ND1基因 血吸虫病 云南省
原文传递
拟钉螺及其传播的血吸虫的种系发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飞 牛安欧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2-416,共5页
拟钉螺可作为多种亚洲血吸虫和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其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正逐渐深入。亚洲血吸虫的起源归属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中华血吸虫的研究有望为其提供参考。该文从形态学、种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4个方面阐述... 拟钉螺可作为多种亚洲血吸虫和并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对其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正逐渐深入。亚洲血吸虫的起源归属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中华血吸虫的研究有望为其提供参考。该文从形态学、种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4个方面阐述了拟钉螺亚科系统发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华血吸虫及其相关的亚洲血吸虫的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钉螺 血吸虫 种系发生
原文传递
5种拟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立 张培喜 +2 位作者 康在彬 蔡国斌 王少海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湖北和四川两省5种拟钉螺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湖北钉螺作对照,5种拟钉螺酯酶同工酶共分离出8条酶带,酶谱可分成3区,即EST-1、EST-2、EST-3,其基本特征与...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湖北和四川两省5种拟钉螺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湖北钉螺作对照,5种拟钉螺酯酶同工酶共分离出8条酶带,酶谱可分成3区,即EST-1、EST-2、EST-3,其基本特征与钉螺显著不同,很容易通过酶谱将拟钉螺与钉螺区分开,同时,5种拟钉螺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拟钉螺种间酯酶同工酶存在多态,而种间差异程度似与地域隔离的远近有关。结果提示拟钉螺酯酶同工酶的酶谱特征既有助于拟钉螺属的鉴定,又有助于拟钉螺近缘种的区分,从而对拟钉螺的分类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类 同工酶 电泳 钉螺 拟钉螺
原文传递
中国拟钉螺属二新科:腹足纲:圆口螺科
20
作者 康在彬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91-96,共6页
关键词 腹足纲 圆上螺科 拟钉螺 新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