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拟靶标代谢组学考察不同煎煮方式对大黄功效组分煎出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文卷 高德岷 +3 位作者 耿馨悦 吕姝静 蒋宇航 高晓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55-2766,共12页
目的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煎煮时间和不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的蒽醌类、蒽酮类及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大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n)准确挖掘大黄各类化学成分... 目的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煎煮时间和不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的蒽醌类、蒽酮类及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大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TQ-Orbitrap MS^n)准确挖掘大黄各类化学成分的特征离子,通过特征离子确定尽量多的化学成分离子对,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QQQ-MS)的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获取各种成分的峰面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煎煮方式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煎煮时间和煎煮温度对大黄煎出化学成分均有影响,短时间煎煮(15 min)有利于双蒽酮苷类和蒽醌苷类成分煎出,长时间煎煮(60 min)则利于鞣质类成分煎出;与沸水浸泡相比,沸水煎煮有利于蒽醌类、鞣质类成分煎出。结论采用拟靶标代谢组学的方法,明确指出了短时间煎煮或浸泡利于大黄泻下功效的发挥,长时间沸水煎煮利于清热解毒功效的发挥,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煎煮方式 拟靶标代谢组学 成分 功效 LTQ-Orbitrap-MS^n QQQ-MS MRM 多元统计分析 双蒽酮苷类成分 蒽醌苷类成分 鞣质类成分 泻下攻积 清热解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